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 通知医生。 2.关注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术中疼痛情况及其他不适主诉, 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助患者顺利配合手术。 任务三操作后护理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分组讨论后,每组代表讲述要点,其他组同学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 1.伤口护理与观察伤口局部以沙袋加压6h,每间隔2h解 除压迫5min。定期更换敷料,临时起搏器应每天换药1次,术后 7天拆线。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出血或血肿,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红、肿,患者有无局部疼痛、皮肤变暗发紫、波动感等,及时发 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监测体温变化,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 感染。 2.休息与活动术后平移至床上,嘱患者保持平卧位或略向 左侧卧位1~3天,如患者平卧极度不适,可抬高床头30°~60° 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安置临时起搏器患者需绝对卧床,术侧 肢体避免屈曲或活动过度。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如出现 咳嗽症状,尽早应用镇咳药: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 3.监测术后描记12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24h,监测脉搏 心率、心律、心电变化及患者自觉症状:观察有无腹壁肌肉抽动、 心脏穿孔等表现: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及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 移位或起搏器起搏感知障碍,出现异常时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 理。出院前常规拍摄胸片。 任务四健康教育 1.起搏器知识指导告知患者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 限。告知患者应避免强磁场和高电压的场所(如核磁、激光、变电 站等),但家庭生活用电一般不影响起搏器工作。嘱患者一旦接触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 通知医生。 2.关注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术中疼痛情况及其他不适主诉, 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助患者顺利配合手术。 任务三 操作后护理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分组讨论后,每组代表讲述要点,其他组同学补充 教师归纳总结 1.伤口护理与观察 伤口局部以沙袋加压 6h,每间隔 2h 解 除压迫 5min。定期更换敷料,临时起搏器应每天换药 1 次,术后 7 天拆线。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出血或血肿,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红、肿,患者有无局部疼痛、皮肤变暗发紫、波动感等,及时发 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监测体温变化,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 感染。 2.休息与活动 术后平移至床上,嘱患者保持平卧位或略向 左侧卧位 1~3 天,如患者平卧极度不适,可抬高床头 30°~60°; 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安置临时起搏器患者需绝对卧床,术侧 肢体避免屈曲或活动过度。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如出现 咳嗽症状,尽早应用镇咳药;卧床期间做好生活护理。 3.监测术后描记 12 导联心电图,心电监护 24h,监测脉搏、 心率、心律、心电变化及患者自觉症状;观察有无腹壁肌肉抽动、 心脏穿孔等表现;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及时发现有无电极导线 移位或起搏器起搏感知障碍,出现异常时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 理。出院前常规拍摄胸片。 任务四 健康教育 1.起搏器知识指导 告知患者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 限。告知患者应避免强磁场和高电压的场所(如核磁、激光、变电 站等),但家庭生活用电一般不影响起搏器工作。嘱患者一旦接触
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 再使用该种电器。移动电话对起搏器的干扰作用很小,推荐平时 将移动电话放置在远离起搏器至少15cm的口袋内,拨打或接听电 话时采用对侧。指导其妥善保管好起搏器卡(有起搏器型号、有关 参数、安装日期、品牌等),外出时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 诊治提供信息。 2.病情自我监测指导教会患者每天自测脉搏2次,出现脉 率低于起搏心率5次以上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应及时 就医。不要随意抚弄起搏器植入部位。自行检查该部位有无红、 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或出血现象,出现不适立即就医。 3.活动指导避免剧烈运动,装有起搏器的一侧上肢应避免 做用力过度或幅度过大的动作(如打网球、举重物等),以免影响 起搏器功能或使电极脱落。 4.定期随访出院后半年内每1~3个月随访1次以测试起搏 器功能,情况稳定后每半年随访1次,接近起搏器使用年限时 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在电池耗尽之前及时更换起搏器。 三.心导管检查术 【适应证】 1.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有心内分流的先心病诊断。 5分钟 2.需作血流动力学检测者,从静脉置入漂浮导管至右心及肺 静脉。 3.心内电生理检查。 4.室壁瘤需了解瘤体大小与位置以决定手术指征。 5.静脉及肺动脉造影。 6.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7.心肌活检术。 【禁忌证】 1.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肺部感染等 2.严重心律失常及严重的高血压未加控制者
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 再使用该种电器。移动电话对起搏器的干扰作用很小,推荐平时 将移动电话放置在远离起搏器至少 15cm 的口袋内,拨打或接听电 话时采用对侧。指导其妥善保管好起搏器卡(有起搏器型号、有关 参数、安装日期、品牌等),外出时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 诊治提供信息。 2.病情自我监测指导 教会患者每天自测脉搏 2 次,出现脉 率低于起搏心率 5 次以上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应及时 就医。不要随意抚弄起搏器植入部位。自行检查该部位有无红、 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或出血现象,出现不适立即就医。 3.活动指导 避免剧烈运动,装有起搏器的一侧上肢应避免 做用力过度或幅度过大的动作(如打网球、举重物等),以免影响 起搏器功能或使电极脱落。 4.定期随访 出院后半年内每1~3个月随访1次以测试起搏 器功能,情况稳定后每半年随访 1 次,接近起搏器使用年限时, 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在电池耗尽之前及时更换起搏器。 三.心导管检查术 【适应证】 1.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有心内分流的先心病诊断。 2.需作血流动力学检测者,从静脉置入漂浮导管至右心及肺 静脉。 3.心内电生理检查。 4.室壁瘤需了解瘤体大小与位置以决定手术指征。 5.静脉及肺动脉造影。 6.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7.心肌活检术。 【禁忌证】 1.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肺部感染等。 2.严重心律失常及严重的高血压未加控制者。 5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