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分数:150分 试卷说明:本试卷中所有单项选择题全部填涂在答题卡上,按照顺序涂卡1-10 题 剩余题全部答在答题纸上。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下,大面积覆盖我国的雾霾给国人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许多和雾霾有关的热 词一—“出门掉进牛奶里”“人追尾人”“尘惯吸”等到处流传,这成为人们 种无奈的宣泄。科学家指出,雾霾的危害真的不能小看,因为动物实验证实,雾 霾超标严重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英国专家对15.4万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平 均3.7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雾霾微粒可以侵入肺部,会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率 上升20%。那么,人们除了可以对雾霾产生的源头进行根除以外,对正在弥漫的 雾霾有什么巧妙的清除办法吗? 借雾借雨也借风?雾霾害人,就是其中的多种微粒物质作祟的结果,所以想办法 把这些微粒物质清除掉,才是关键。为此,我国研究人员建议,清除局部雾霾 采取向空中喷洒水雾的办法比较有效。实施的办法是在城市的所有高层建筑的顶 部,装上喷雾喷头,向空中喷水雾,这样水雾在空中下降的同时,就吸附了空气 中的尘埃微粒,并把这些微粒带到了地面。当然喷洒设备要进行定时控制一一在 夜深人静时加长喷雾时间,在白天人们上班时停喷,以不湿行人的衣服为度。不 过这种办法在风大时候效果差,而且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不适合广泛推广应用。 有专家提出,应该通过向云“借雨”的方式来改善空气质量,也就是在有降雨天 气过境的情况下,通过飞机或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盐分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 或者增加降水量。不过遗憾的是,因雾霾的岀现是频繁而且比较持久的,如果持 续用这种办法,那就要耗费大量财力,而且连续的人工降雨,还会给气候和环境 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此法并非上策。 还有专家建议,借助大自然的风的力量来驱散城市上空的雾霾。为此可以在城市 四周借助有利地形,建造一些具有聚风作用的建筑物,并清除一些城市内具有挡 风作用的建筑物。这样的话,雾霾就很难在城市上空“赖着不走”了。不过另有 专家指出,这种办法其实很难操作,因为国内很多大城市在整体建设过程中, 般都没有把“风道”作为主要的规划因素。另外,有些大城市就在盆地内,所以 这种方法基本用不上。 那么,有没有更科学、节省人力和物力的消除雾霾的妙法呢?用“冷雾带”灭雾 霾?最近,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研究人员正在尝试用制造“冷雾”的新 办法来清除雾霾这种办法目前被科学界认为是比较可行的妙法。这种妙法操作的 难度并不大:在被雾霾笼罩的城市地面上,安置一些巨大容器,然后打开容器的 喷射阀门,把容器中的液氮射入空中,使之在地面上空形成高度在10米-20米 的冷却气体带一一“冷雾带”。液氮是氮气在低温下形成的液体形态,因为它的 沸点很低,仅有-196℃,进入空气后会使空气迅速冷却,并把空气中的水蒸气雾 化,因而会产生“冷雾带 冷雾带”形成后,其中的液氮将在空气带内的尘 埃微粒和其他污染物微粒上形成晶体,这些微小晶体因为比微粒重,无法在空中 漂浮,所以很快就会掉落到地面上,雾霾因此就被清除了。实验显示,在比较寒 冷的天气情况下,这条含有大量雾状液氮的“冷雾带”可以在空中维持数小时之 久,但是在夏季或秋季,效果会有一定的打折,但清除雾霾的效果是显著的。但
河北省定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20 分钟 分数:150 分 试卷说明:本试卷中所有单项选择题全部填涂在答题卡上,按照顺序涂卡 1-10 题 剩余题全部答在答题纸上。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时下,大面积覆盖我国的雾霾给国人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许多和雾霾有关的热 词——“出门掉进牛奶里”“人追尾人”“尘惯吸”等到处流传,这成为人们一 种无奈的宣泄。科学家指出,雾霾的危害真的不能小看,因为动物实验证实,雾 霾超标严重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英国专家对 15.4 万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平 均 3.7 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雾霾微粒可以侵入肺部,会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率 上升 20%。那么,人们除了可以对雾霾产生的源头进行根除以外,对正在弥漫的 雾霾有什么巧妙的清除办法吗? 借雾借雨也借风?雾霾害人,就是其中的多种微粒物质作祟的结果,所以想办法 把这些微粒物质清除掉,才是关键。为此,我国研究人员建议,清除局部雾霾, 采取向空中喷洒水雾的办法比较有效。实施的办法是在城市的所有高层建筑的顶 部,装上喷雾喷头,向空中喷水雾,这样水雾在空中下降的同时,就吸附了空气 中的尘埃微粒,并把这些微粒带到了地面。当然喷洒设备要进行定时控制——在 夜深人静时加长喷雾时间,在白天人们上班时停喷,以不湿行人的衣服为度。不 过这种办法在风大时候效果差,而且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不适合广泛推广应用。 有专家提出,应该通过向云“借雨”的方式来改善空气质量,也就是在有降雨天 气过境的情况下,通过飞机或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盐分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 或者增加降水量。不过遗憾的是,因雾霾的出现是频繁而且比较持久的,如果持 续用这种办法,那就要耗费大量财力,而且连续的人工降雨,还会给气候和环境 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此法并非上策。 还有专家建议,借助大自然的风的力量来驱散城市上空的雾霾。为此可以在城市 四周借助有利地形,建造一些具有聚风作用的建筑物,并清除一些城市内具有挡 风作用的建筑物。这样的话,雾霾就很难在城市上空“赖着不走”了。不过另有 专家指出,这种办法其实很难操作,因为国内很多大城市在整体建设过程中,一 般都没有把“风道”作为主要的规划因素。另外,有些大城市就在盆地内,所以 这种方法基本用不上。 那么,有没有更科学、节省人力和物力的消除雾霾的妙法呢?用“冷雾带”灭雾 霾?最近,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研究人员正在尝试用制造“冷雾”的新 办法来清除雾霾这种办法目前被科学界认为是比较可行的妙法。这种妙法操作的 难度并不大:在被雾霾笼罩的城市地面上,安置一些巨大容器,然后打开容器的 喷射阀门,把容器中的液氮射入空中,使之在地面上空形成高度在 10 米-20 米 的冷却气体带——“冷雾带”。液氮是氮气在低温下形成的液体形态,因为它的 沸点很低,仅有-196℃,进入空气后会使空气迅速冷却,并把空气中的水蒸气雾 化,因而会产生“冷雾带”。“冷雾带”形成后,其中的液氮将在空气带内的尘 埃微粒和其他污染物微粒上形成晶体,这些微小晶体因为比微粒重,无法在空中 漂浮,所以很快就会掉落到地面上,雾霾因此就被清除了。实验显示,在比较寒 冷的天气情况下,这条含有大量雾状液氮的“冷雾带”可以在空中维持数小时之 久,但是在夏季或秋季,效果会有一定的打折,但清除雾霾的效果是显著的。但
需要注意的是,在液氮的运输和喷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作用,否则容 易被液氮冻伤。 目前这种妙法成本不髙,也便于操作实施,未来可能会被普遍采用。但这种清除 办法在实施后,未来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不良影响,还需要进行观察评估。当 然,科学家还可以继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找到更实用的清除雾霾的妙法 1.列关于“雾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动物实验结果证实,雾霾超标严重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所以雾霾的危害 真的不能小看 B.雾霾害人是出于其中的多种微粒物质在作祟,那么治理的关键就是要把这些 微粒物质清除掉 C.雾霾可因其尘埃微粒及其他污染物微粒被“冷雾带”中的液氮冷却成晶体后 掉落地面而清除。 D.大面积覆盖我国的雾霾给国人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宣泄无奈的同时人们也在 想办法清除雾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英国专家对15.4万名心脏病患者均进行了3.7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雾霾微 粒可以侵入肺部,会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率上升20%。 B.清除局部雾霾,采取向空中喷洒水雾的办法比较有效,但这种方法要受风力 的影响,而且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不宜广泛应用。 C.雾霾的出现是频繁而且比较持久的,连续的人工降雨要耗费大量财力,还会 给气候和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此法并非最佳策略。 D.用“冷雾带”灭雾霾是目前被科学界认为比较司行的妙法,相较“喷洒水 雾”“人工降雨”“修建聚风建筑物”更节省人力物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减轻雾霾对人体的伤害,人们除了可以对雾霾产生的源头进行根除以外, 还可以用一些清除办法来对付正在弥漫的雾霾 B.在有降雨天气过境的情况下,用飞机或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盐分等催化剂, 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这个办法可改善空气质量。 C.由于地理位置和城建规划等因素的限制,那种在城市建造具有聚风作用的建 筑物、借助风的力量来驱散雾霾的方法根本用不上 D.用“冷雾带”灭雾霾的方式操作难度不大,但效果会受季节的影响,并且在 液氮的运输和喷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顺治三年,以安 庆巡抚李犹龙荐,授国史院庶吉士。五年,改礼科给事中。六年,疏请“敕抚 按、道恩诏清理刑狱,勿任有司稽玩。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 又请重定会试下第举人选用例,以广任使。又请敕各省督抚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 诸疏皆下部议行。寻转工科。 八年,世祖亲政,疏请令都察院甄别各省巡按,下部院会议,以六等考核,黜陟 有差。是岁,江南、浙江被水,文然请灾地漕米改折,视灾重轻定折多寡。既, 又言:“折漕例新定,民未周知。官吏或折外重徴耗银,或先已徵米而又收折
需要注意的是,在液氮的运输和喷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作用,否则容 易被液氮冻伤。 目前这种妙法成本不高,也便于操作实施,未来可能会被普遍采用。但这种清除 办法在实施后,未来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不良影响,还需要进行观察评估。当 然,科学家还可以继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找到更实用的清除雾霾的妙法。 1.列关于“雾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动物实验结果证实,雾霾超标严重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所以雾霾的危害 真的不能小看 B.雾霾害人是出于其中的多种微粒物质在作祟,那么治理的关键就是要把这些 微粒物质清除掉 C.雾霾可因其尘埃微粒及其他污染物微粒被“冷雾带”中的液氮冷却成晶体后 掉落地面而清除。 D.大面积覆盖我国的雾霾给国人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宣泄无奈的同时人们也在 想办法清除雾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英国专家对 15.4 万名心脏病患者均进行了 3.7 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雾霾微 粒可以侵入肺部,会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率上升 20%。 B.清除局部雾霾,采取向空中喷洒水雾的办法比较有效,但这种方法要受风力 的影响,而且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不宜广泛应用。 C.雾霾的出现是频繁而且比较持久的,连续的人工降雨要耗费大量财力,还会 给气候和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此法并非最佳策略。 D.用“冷雾带”灭雾霾是目前被科学界认为比较司行的妙法,相较“喷洒水 雾”“人工降雨”“修建聚风建筑物”更节省人力物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要减轻雾霾对人体的伤害,人们除了可以对雾霾产生的源头进行根除以外, 还可以用一些清除办法来对付正在弥漫的雾霾。 B.在有降雨天气过境的情况下,用飞机或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盐分等催化剂, 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这个办法可改善空气质量。 C.由于地理位置和城建规划等因素的限制,那种在城市建造具有聚风作用的建 筑物、借助风的力量来驱散雾霾的方法根本用不上。 D.用“冷雾带”灭雾霾的方式操作难度不大,但效果会受季节的影响,并且在 液氮的运输和喷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顺治三年,以安 庆巡抚李犹龙荐,授国史院庶吉士。五年,改礼科给事中。六年,疏请“敕抚、 按、道恩诏清理刑狱,勿任有司稽玩。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 又请重定会试下第举人选用例,以广任使。又请敕各省督抚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 诸疏皆下部议行。寻转工科。 八年,世祖亲政,疏请令都察院甄别各省巡按,下部院会议,以六等考核,黜陟 有差。是岁,江南、浙江被水,文然请灾地漕米改折,视灾重轻定折多寡。既, 又言: “折漕例新定,民未周知。官吏或折外重徵耗银,或先已徵米而又收折
或折重运轻,其弊不一。请敕漕臣密察严劾。”上并采纳。十年,疏言大臣得罪 不当锁禁,得旨允行。迁兵科都给事中,乞归养 康熙五年,起补户科给事中。九年,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 给事中内升,还籍候补。留任自文然始。文然与魏象枢皆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 号“姚魏”。十年,两江总督麻勒吉坐事逮诣京师,仍用锁系例。文然复上疏论 之,上谕:“自后命官赴质,概免锁系,著为令。” 寻迁副都御史,再迁刑部侍郎。十二年,调兵部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劾 将军柯永蓁徇私纵恣,令文然往按,永蓁坐罢。迁左都御史。十三年,疏言:“福 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叛应吴三桂,中间阻隔,赖有广东。精忠将士旧驻其地, 熟习山川形势,倘与延龄合谋相犄角,则广东势危。江西境与福建、广东接,倘 侵据赣州南安,驿道中断,饷阻邮梗。宜驻重兵通声援。”上嘉纳之。陕西提督 王辅臣叛,河南巡抚佟风彩引疾,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 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 文然屡有论列,尤推本君身,请节慎起居。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 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徵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 十五年,授刑部尚书。时方更定条例,文然曰:“刃杀人一时,例杀人万世,可 无慎乎?”乃推明律意,钩稽揅讨,必剂於宽平,决狱有所平反,归辄色喜。尝 疑狱有枉,争之不得,退,长跪自责。又以明季用刑惨酷,奏除廷杖及镇抚司诸 非刑。十七年,卒,赐祭葬,谥端恪 (选自《清史稿》)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勿任有司稽玩 稽:拖延 B.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署:部署 C.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负:享有 D.仍用锁系例 系:禁锢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B.“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C.“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 D.“视事”1日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文然直言敢谏。他上疏请求朝廷清理刑狱,请求重定会试时落第举人的选 用标准,用六个等次考核各省巡抚,大臣获罪不应用枷锁等,多被皇帝采纳。 B.姚文然关爱百姓。江南、浙江遭遇水灾时,他请求根据灾情的轻重将漕米赋 税削减并折换成银两,以减轻灾区负担。决狱有所平反,他就面带喜色:如果有 冤案,他就争辩,不得时就很自责 C.姚文然重视法律。当朝廷要更定条例时,他认为条例能杀人万世应慎而又慎, 务求刑律宽平,以明末酷刑为戒,上奏废除廷杖 D.姚文然通晓军务。在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査究柯永蓁徇私纵恣案件,上奏 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将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对广东予以声援。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 (2)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给事中内升,还籍候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或折重运轻,其弊不一。请敕漕臣密察严劾。”上并采纳。十年,疏言大臣得罪 不当锁禁,得旨允行。迁兵科都给事中,乞归养。 康熙五年,起补户科给事中。九年,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 给事中内升,还籍候补。留任自文然始。文然与魏象枢皆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 号“姚魏”。十年,两江总督麻勒吉坐事逮诣京师,仍用锁系例。文然复上疏论 之,上谕:“自后命官赴质,概免锁系,著为令。” 寻迁副都御史,再迁刑部侍郎。十二年,调兵部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劾 将军柯永蓁徇私纵恣,令文然往按,永蓁坐罢。迁左都御史。十三年,疏言:“福 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叛应吴三桂,中间阻隔,赖有广东。精忠将士旧驻其地, 熟习山川形势,倘与延龄合谋相犄角,则广东势危。江西境与福建、广东接,倘 侵据赣州南安,驿道中断,饷阻邮梗。宜驻重兵通声援。”上嘉纳之。陕西提督 王辅臣叛,河南巡抚佟凤彩引疾,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 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 文然屡有论列,尤推本君身,请节慎起居。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 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徵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 十五年,授刑部尚书。时方更定条例,文然曰:“刃杀人一时,例杀人万世,可 无慎乎?”乃推明律意,钩稽揅讨,必剂於宽平,决狱有所平反,归辄色喜。尝 疑狱有枉,争之不得,退,长跪自责。又以明季用刑惨酷,奏除廷杖及镇抚司诸 非刑。十七年,卒,赐祭葬,谥端恪。 (选自《清史稿》)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勿任有司稽玩 稽:拖延 B.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 署:部署 C.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 负:享有 D.仍用锁系例 系:禁锢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B. “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C. “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 D. “视事”1 日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姚文然直言敢谏。他上疏请求朝廷清理刑狱,请求重定会试时落第举人的选 用标准,用六个等次考核各省巡抚,大臣获罪不应用枷锁等,多被皇帝采纳。 B.姚文然关爱百姓。江南、浙江遭遇水灾时,他请求根据灾情的轻重将漕米赋 税削减并折换成银两,以减轻灾区负担。决狱有所平反,他就面带喜色;如果有 冤案,他就争辩,不得时就很自责。 C.姚文然重视法律。当朝廷要更定条例时,他认为条例能杀人万世应慎而又慎, 务求刑律宽平,以明末酷刑为戒,上奏废除廷杖。 D.姚文然通晓军务。在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查究柯永蓁徇私纵恣案件,上奏 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将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对广东予以声援。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 (2)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给事中内升,还籍候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9.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三)古代诗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共8分) (1)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 两句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 常融洽。 (2)《阿房宫赋》是“赋”中名篇,杜牧借秦皇的悲剧,警告唐朝统治者,如果 ,那么“ (3)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_,。 (4)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医精诚妙手仁心 相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也,上以疗君亲 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生,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 未之有也! 黄凯钧《友渔斋医话》 2008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立50周年,亦是罗征祥教授从事心 血管病研究56周年 祥和的面容,儒雅的风度,神情中透着成熟与稳重,眉宇间充满平和与慈祥 这就是罗教授给大家的印象。罗教授1952年从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毕业,几乎 没有多少犹豫地选择了当时在医学领域里最难最复杂的专业一一心脏外科学。这 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几乎无人涉足的禁区:除了专业技术的难度外,还有众多的 不解和怀疑。罗教授经过与广大患者的接触后,深信心血管疾病并不是少见病、 富人病,他就是要到这个没有路的地方闯一闯,为数以万计的病人闯出一条新路 来!他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图书馆,从摸清心脏基本结构开始,不畏艰难,披荆 斩棘,在心脏外科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心脏手术要求极髙,罗教 授从最基本的止血练起。大血管不慎破了,满视野都是涌出的鲜血,触目惊心, 罗教授眼睛看着无影灯,一按、一压、一捏,大弯针缝合创面,气定神闲的几下 子:好了!瓣膜要一针针依次缝合,重复的动作简单却枯燥,1小时,2小时… 有些医生已经站酸了腿,看花了眼;罗征祥依然目不转睛,一双手不紧不慢,对 生命精雕细琢。经过多年的探索,禁区的大门终于向这个不服输的突破者缓缓打 1974年,为发展中国心血管事业,周总理推荐阿根廷专家到广州、北京、上海 选定交流医院及团队。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罗教授现场演示心脏手术准确无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9.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 (三)古代诗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共 8 分) (1)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 , ” 两句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 常融洽。 (2)《阿房宫赋》是“赋”中名篇,杜牧借秦皇的悲剧,警告唐朝统治者,如果 ________”,那么“________”。 (3) 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 , 。 (4)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医精诚 妙手仁心 “相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也,上以疗君亲 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生,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 未之有也! ” ——黄凯钧《友渔斋医话》 2008 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立 5O 周年,亦是罗征祥教授从事心 血管病研究 56 周年。 祥和的面容,儒雅的风度,神情中透着成熟与稳重,眉宇间充满平和与慈祥—— 这就是罗教授给大家的印象。罗教授 1952 年从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毕业,几乎 没有多少犹豫地选择了当时在医学领域里最难最复杂的专业——心脏外科学。这 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几乎无人涉足的禁区:除了专业技术的难度外,还有众多的 不解和怀疑。罗教授经过与广大患者的接触后,深信心血管疾病并不是少见病、 富人病,他就是要到这个没有路的地方闯一闯,为数以万计的病人闯出一条新路 来!他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图书馆,从摸清心脏基本结构开始,不畏艰难,披荆 斩棘,在心脏外科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心脏手术要求极高,罗教 授从最基本的止血练起。大血管不慎破了,满视野都是涌出的鲜血,触目惊心, 罗教授眼睛看着无影灯,一按、一压、一捏,大弯针缝合创面,气定神闲的几下 子:好了!瓣膜要一针针依次缝合,重复的动作简单却枯燥,1 小时,2 小时…… 有些医生已经站酸了腿,看花了眼;罗征祥依然目不转睛,一双手不紧不慢,对 生命精雕细琢。经过多年的探索,禁区的大门终于向这个不服输的突破者缓缓打 开。 1974 年,为发展中国心血管事业,周总理推荐阿根廷专家到广州、北京、上海 选定交流医院及团队。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罗教授现场演示心脏手术准确无误
动作干净利落,旁观者叹为观止。考察结束后,阿根廷决定邀请以罗教授为团长 的7名心血管病专家赴阿学习考察。在国内,手术间是他人生拼搏的战场,他努 力地做好每一台手术;在国外,他的字典里没有节假日,争分夺秒地学习心血管 领域的新知识,常常带着面包等简单方便的食品,泡在手术间和病房 坚持就是胜利!”这是罗教授的座右铭,经年累月的探索与辛劳终于换来了丰 厚的回报。1977年,罗教授主持硏制了国内首创的广东Ⅰ、Ⅱ型生物心脏瓣膜和 左心室辅助循环器“罗叶泵”,罗叶泵被认为是中国医学的一项重要突破。罗教 授的名气越来越大,但他没有一点大牌专家的架子。他的手术做得“漂亮"是远 近闻名的,因此,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同行专程前来观摩。每当这时,罗教授总 是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有时还一边手术一边讲解操作要领,使观摩的同行受 益匪浅。这种毫无保留的大医风范赢得了同行们的广泛赞誉。 在这些年中,盘桓在罗教授脑海中的一直是一个未能达成的愿望:建立一个集预 防、临床诊治、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心血管病硏究中心。1984年,罗教授遇到 了志同道合的霍英东先生,在霍英东先生的帮助下,罗教授从零做起,克服了很 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研究中心规划、建筑专家聘请、施工现场勘察……每一项都 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罗教授亲力亲为,同专家们一起克服一个个困难。经过 坚持不懈的努力,霍英东心脏中心(原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终于建成 了。该中心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我国首批仅有的3个心血管病研究培训合作中 心之一,并连续多次任命至今 罗教授在治病医人的同时,不忘进行医学科普宣传,教育广大群众;也不忘培养 更多的学生,让医学事业这朵火花不断放大。罗教授对年轻医生的要求是要提高 自身素质,先学好做人,再好好做事;要树立目标,不怕困难,干好自己的临床 工作和相应的科研工作。罗教授把培养年轻医生比作链式反应。也正是有了罗教 授这些老一辈省医人对年轻医生的辛勤培养,省医的精神才得以在新省医人的身 上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如今,心研所已经建立了一支立体的人才队伍,科研与临 床互相支持,前沿和基础相互渗透,有力地推动着心研所的可持续发展 罗教授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是成功的,他所创立的心血管病研究所,已经成为全国 著名的心血管病研究与治疗中心。作为学科带头人,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 断探索,从不停止。现在已经81岁高龄的罗老,依然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 继续为繁荣我国的心脏外科事业奉献着心血!(摘编自中国人物传记网作者:雷 黎明)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心脏外科学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几乎无人涉足的禁区:除了专业技术的难度 外,还有众多的不解和怀疑。但罗教授用几十年的医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了自己的 正确选择 B.为发展中国心血管事业,在周总理的推荐下,罗教授作为团长带领专家赴阿 根廷考察,学习心血管领域的新知识。 C.在罗教授主持心研所工作期间,心研所科研与临床并重,前沿与基础渗透, 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队伍。 D.文章按照时间线索叙述了罗教授在心血管疾病研究和治疗上的业绩,选例典 型,叙评结合,并多处采用对比、衬托等手法凸显了罗教授的医术和医德。 E.罗教授毕业后就从事心血管病研究和治疗工作,通过经年累月的探索与辛劳 在该领域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绩,为我国心脏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 献
动作干净利落,旁观者叹为观止。考察结束后,阿根廷决定邀请以罗教授为团长 的 7 名心血管病专家赴阿学习考察。在国内,手术间是他人生拼搏的战场,他努 力地做好每一台手术;在国外,他的字典里没有节假日,争分夺秒地学习心血管 领域的新知识,常常带着面包等简单方便的食品,泡在手术间和病房。 “坚持就是胜利! ”这是罗教授的座右铭,经年累月的探索与辛劳终于换来了丰 厚的回报。1977 年,罗教授主持研制了国内首创的广东 I、Ⅱ型生物心脏瓣膜和 左心室辅助循环器“罗叶泵”,罗叶泵被认为是中国医学的一项重要突破。罗教 授的名气越来越大,但他没有一点大牌专家的架子。他的手术做得“漂亮"是远 近闻名的,因此,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同行专程前来观摩。每当这时,罗教授总 是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有时还一边手术一边讲解操作要领,使观摩的同行受 益匪浅。这种毫无保留的大医风范赢得了同行们的广泛赞誉。 在这些年中,盘桓在罗教授脑海中的一直是一个未能达成的愿望:建立一个集预 防、临床诊治、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心血管病研究中心。1984 年,罗教授遇到 了志同道合的霍英东先生,在霍英东先生的帮助下,罗教授从零做起,克服了很 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研究中心规划、建筑专家聘请、施工现场勘察……每一项都 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罗教授亲力亲为,同专家们一起克服一个个困难。经过 坚持不懈的努力,霍英东心脏中心(原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终于建成 了。该中心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我国首批仅有的 3 个心血管病研究培训合作中 心之一,并连续多次任命至今。 罗教授在治病医人的同时,不忘进行医学科普宣传,教育广大群众;也不忘培养 更多的学生,让医学事业这朵火花不断放大。罗教授对年轻医生的要求是要提高 自身素质,先学好做人,再好好做事;要树立目标,不怕困难,干好自己的临床 工作和相应的科研工作。罗教授把培养年轻医生比作链式反应。也正是有了罗教 授这些老一辈省医人对年轻医生的辛勤培养,省医的精神才得以在新省医人的身 上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如今,心研所已经建立了一支立体的人才队伍,科研与临 床互相支持,前沿和基础相互渗透,有力地推动着心研所的可持续发展。 罗教授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是成功的,他所创立的心血管病研究所,已经成为全国 著名的心血管病研究与治疗中心。作为学科带头人,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 断探索,从不停止。现在已经 81 岁高龄的罗老,依然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热情, 继续为繁荣我国的心脏外科事业奉献着心血! (摘编自中国人物传记网作者:雷 黎明)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心脏外科学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几乎无人涉足的禁区:除了专业技术的难度 外,还有众多的不解和怀疑。但罗教授用几十年的医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了自己的 正确选择。 B.为发展中国心血管事业,在周总理的推荐下,罗教授作为团长带领专家赴阿 根廷考察,学习心血管领域的新知识。 C.在罗教授主持心研所工作期间,心研所科研与临床并重,前沿与基础渗透, 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队伍。 D.文章按照时间线索叙述了罗教授在心血管疾病研究和治疗上的业绩,选例典 型,叙评结合,并多处采用对比、衬托等手法凸显了罗教授的医术和医德。 E.罗教授毕业后就从事心血管病研究和治疗工作,通过经年累月的探索与辛劳, 在该领域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绩,为我国心脏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