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学大纲(乙平台)(供预防、检验、口腔、影像技术、护理、康复、针推专业使用)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重要医学专业课程,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诊断临床各科疾病的基础。技能性强、实践操作多是本课程的特点。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疾病诊断的原理,利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学会采集、综合、分析以获取临床资料,在熟悉临床资料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思维方式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并能完成规范的病历书写。二、课程教学目标本大纲适用于临床预防、检验、口腔、影像技术、护理、康复、针推专业。依据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面向社会、适应未来岗位竞争需要的总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完成规范病历书写的能力。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述如下:【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各种常见症状的概念、病因与临床表现,熟悉各种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了解各种常见症状的伴随症状。2、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熟悉问诊的方法与技巧,了解问诊的概念和系统问诊要点。3。掌握体格检查的正确方法,熟悉体格检查内容的正常状态及其临床意义,及其重要阳性体征及其临床意义。4.掌握实验室检查常见检查项目的参考值,熟悉常见检查项目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了解常见检查项目标本采集的方法。5.了解常用X线及超声检查的指征及其临床意义,了解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熟悉各系统重要器官X线正常表现和常见疾病X线表现、重要器官正常声像图和常见疾病异常声像图。6.熟悉心电图机的操作,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异常心电图的分析及其改
《诊断学》教学大纲(乙平台) (供预防、检验、口腔、影像技术、护理、康复、针推专业使用)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重要医学专 业课程,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诊断临床各科疾病的 基础。技能性强、实践操作多是本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疾病诊断的原理,利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学 会采集、综合、分析以获取临床资料,在熟悉临床资料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思维 方式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并能完成规范的病历书写。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预防、检验、口腔、影像技术、护理、康复、针推专业。 依据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面向社会、适应未来岗位竞争需要的总要求,本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 对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完成规范病历书写的能力。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分述如下: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各种常见症状的概念、病因与临床表现,熟悉各种常见症状的发生 机制,了解各种常见症状的伴随症状。 2、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熟悉问诊的方法与技巧,了解问诊的概念和系统 问诊要点。 3.掌握体格检查的正确方法,熟悉体格检查内容的正常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及其重要阳性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实验室检查常见检查项目的参考值,熟悉常见检查项目异常改变的 临床意义,了解常见检查项目标本采集的方法。 5.了解常用 X 线及超声检查的指征及其临床意义,了解 X 线检查的基本原 理和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熟悉各系统重要器官 X 线正常表现和常见疾病 X 线表 现、重要器官正常声像图和常见疾病异常声像图。 6.熟悉心电图机的操作,初步掌握正常心电图及异常心电图的分析及其改
变的意义。7.熟悉胃、肠镜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8.掌握病历书写的内容与格式、诊断的内容与格式,熟悉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了解诊断的步骤和病历的重要意义【能力培养目标】1.进行系统的问诊,了解病人的主诉、体征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2.能独立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动作规范,结果贴近实际。3.能够恰当选择使用实验室、X线、心电图、B型超声等辅助检查项目,初步判断其检查结果(尤其是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提示病人检查前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4.能对问诊和体检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按规定内容和规范格式书写病历。5.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其有关的辅助检查等资料作出初步诊断。6.具有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并使之为实际工作服务的能力。【素质教育目标】1.培养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2.具有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医疗行为规范。3.具有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诊断学的概念、与临床医学的关系。2.熟悉诊断学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3.了解诊断学的发展现状。【能力培养目标】具有接受诊断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教学内容】1.重点讲述诊断学的概念。2.讲述诊断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3.简述诊断学的重要性、诊断学的内容
变的意义。 7.熟悉胃、肠镜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8.掌握病历书写的内容与格式、诊断的内容与格式,熟悉诊断的基本原则 和方法、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了解诊断的步骤和病历的重要意义。 【能力培养目标】 1.进行系统的问诊,了解病人的主诉、体征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 2.能独立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动作规范,结果贴近实际。 3.能够恰当选择使用实验室、X 线、心电图、B 型超声等辅助检查项目,初 步判断其检查结果(尤其是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提示病人检查前应做 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4.能对问诊和体检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按规定内容和规范格式书写病历。 5.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其有关的辅助检查等资料作出初步诊断。 6.具有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并使之为实际工作服务的能力。 【素质教育目标】 1.培养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 2.具有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医疗行为规范。 3.具有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 论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诊断学的概念、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2.熟悉诊断学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3.了解诊断学的发展现状。 【能力培养目标】 具有接受诊断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述诊断学的概念。 2.讲述诊断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 3.简述诊断学的重要性、诊断学的内容
第一篇常见症状【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各种常见症状的概念、常见病因、临床表现。2.熟悉各种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3.了解各种常见症状的伴随症状,【能力培养目标】1.熟练掌握常见症状的概念及临床特点。2.会对常见症状的主要病因和伴随症状进行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发热1.重点讲述发热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2.讲述正常体温范围、发热的发生机制。3.简述发热的伴随症状。第二节疼痛1.重点讲述头痛、胸痛、腹痛的病因和临床表现。2.讲述疼痛的发生机制。3简述头痛、胸痛、腹痛的伴随症状。第三节咳嗽与咳痰1重点讲述咳嗽与咳痰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2.讲述咳嗽与咳痰的发生机制。3.简述咳嗽与咳痰的伴随症状。第四节咯血1.重点讲述咯血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2.讲述咯血的发生机制。3.简述略咯血的伴随症状。第五节呼吸困难1.重点讲述呼吸困难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2.讲述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3.简述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
第一篇 常见症状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各种常见症状的概念、常见病因、临床表现。 2.熟悉各种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 3.了解各种常见症状的伴随症状。 【能力培养目标】 1.熟练掌握常见症状的概念及临床特点。 2.会对常见症状的主要病因和伴随症状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发热 1.重点讲述发热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2.讲述正常体温范围、发热的发生机制。 3.简述发热的伴随症状。 第二节 疼痛 1.重点讲述头痛、胸痛、腹痛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讲述疼痛的发生机制。 3.简述头痛、胸痛、腹痛的伴随症状。 第三节 咳嗽与咳痰 1.重点讲述咳嗽与咳痰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2.讲述咳嗽与咳痰的发生机制。 3.简述咳嗽与咳痰的伴随症状。 第四节 咯血 1.重点讲述咯血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2.讲述咯血的发生机制。 3.简述咯血的伴随症状。 第五节 呼吸困难 1.重点讲述呼吸困难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2.讲述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 3.简述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
第六节发1.重点讲述发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2.讲述发结的发生机制。3.简述发的伴随症状。第七节心悸1.重点讲述心悸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2.讲述心悸的发生机制。3.简述心悸的伴随症状。第八节恶心与呕吐1.重点讲述恶心与呕吐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2.讲述恶心与呕吐的发生机制。3.简述恶心与呕吐的伴随症状。第九节呕血与便血1.重点讲述呕血与便血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2.讲述呕血与便血的发生机制。3.简述呕血与便血的伴随症状。第十节腹泻1.重点讲述腹泻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2.讲述腹泻的发生机制。3.简述腹泻的伴随症状。第十一节黄疽1.重点讲述黄疽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2.讲述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和黄疽的发生机制。3.简述黄疽的伴随症状。第十二节血尿1.重点讲述血尿的概念、病因。2.重点讲述血尿的临床特点:确定真性血尿或假性血尿;判断出血的部位与确定病变的性质。3.简述血尿的伴随症状
第六节 发绀 1.重点讲述发绀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2.讲述发绀的发生机制。 3.简述发绀的伴随症状。 第七节 心悸 1.重点讲述心悸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2.讲述心悸的发生机制。 3.简述心悸的伴随症状。 第八节 恶心与呕吐 1.重点讲述恶心与呕吐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2.讲述恶心与呕吐的发生机制。 3.简述恶心与呕吐的伴随症状。 第九节 呕血与便血 1.重点讲述呕血与便血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2.讲述呕血与便血的发生机制。 3.简述呕血与便血的伴随症状。 第十节 腹泻 1.重点讲述腹泻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2.讲述腹泻的发生机制。 3.简述腹泻的伴随症状。 第十一节 黄疸 1.重点讲述黄疸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2.讲述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和黄疸的发生机制。 3.简述黄疸的伴随症状。 第十二节 血尿 1.重点讲述血尿的概念、病因。 2.重点讲述血尿的临床特点:确定真性血尿或假性血尿;判断出血的部位 与确定病变的性质。 3.简述血尿的伴随症状
第十三节水肿1.重点讲述水肿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2.讲述水肿的发生机制。3.简述水肿的伴随症状。第十四节眩晕1.重点讲述眩晕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2.讲述眩晕的发生机制。3.简述眩晕的伴随症状。第十五节意识障碍1.讲述意识障碍的病因和发生机制。2.重点讲述意识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3.简述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第十六节晕厥1.讲述晕厥的概念、病因。2.重点讲述晕厥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3.简述晕厥的伴随症状。第二篇问诊【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要点。2理解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与技巧。3.了解问诊的注意事项。【能力培养目标】1.熟练掌握问诊的基本方法和问诊内容。2.会对模拟病人进行简单的符合要求的问诊。【教学内容】1.重点讲述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过去史、个人史、月经史、婚姻史、生育史、家庭史)。2.简述问诊的概念、问诊的重要性和问诊的注意事项。3.在实践中讲述、示教和练习问诊的方法的技巧
第十三节 水肿 1.重点讲述水肿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2.讲述水肿的发生机制。 3.简述水肿的伴随症状。 第十四节 眩晕 1.重点讲述眩晕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2.讲述眩晕的发生机制。 3.简述眩晕的伴随症状。 第十五节 意识障碍 1.讲述意识障碍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2.重点讲述意识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 3.简述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 第十六节 晕厥 1.讲述晕厥的概念、病因。 2.重点讲述晕厥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3.简述晕厥的伴随症状。 第二篇 问 诊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2.理解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3.了解问诊的注意事项。 【能力培养目标】 1.熟练掌握问诊的基本方法和问诊内容。 2.会对模拟病人进行简单的符合要求的问诊。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述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过去史、个人史、月 经史、婚姻史、生育史、家庭史)。 2.简述问诊的概念、问诊的重要性和问诊的注意事项。 3.在实践中讲述、示教和练习问诊的方法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