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经济结构状况 4.科学技术进步的程度 (二)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微观因素 1.企业生产规模的大小 2.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3.企业的利润量 第二节企业劳动力需求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 (一)资本不变时的劳动力需求 1、资本固定不变的涵义 般说来,在短期中企业不能同时调整资本和劳动投入,而只能调整 劳动投入。换言之,在短期中,资本是固定不变的。 为什么在短期中,资本投入是固定不变的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1)在短期中,企业不能肯定经济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否是持久性的。 (2)因为投资需要时间,一种投资从计划到实施完毕,往往需要相当 长的时间 2、产出决策与雇佣决策相一致 在资本固定不变时,企业产出决策与雇佣决策相一致的原因是企业的平 均可变成本变化会导致企业的边际成本作相同方向的变化,从而使企业的 产量也作相同方向的变化。 企业的平均可变成本可定义为:AVC=W·L/Q………(1) 企业的边际成本可定义为:MC=W·MI1……… 从等式(1)(2)中可以看出,AVC的变化和MC的变化在方向上是相同的 (二)短期中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劳动力需求 短期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资本存量不变,产出的变化仅仅由劳动的投入量变 化引起的情况下的劳动力需求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必须遵循的原则: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1、企业在短期中雇佣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是指增加一名工人给企业所带来的产量增加。用公 式表示为:MP=△Q/△L 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是我们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关键。在企业的实际运行 中,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具有递减的规律。这条规律的基本思想是:在开始 阶段,随着劳动力的增加,新增的劳动力所带来的产量也会增加,但到了 定阶段以后,新增的劳动力所带来的生产力会朝相反的方向变化 为了理解递减规律为什么会出现,我们可以用图表来说明这一问题
15 3. 经济结构状况 4. 科学技术进步的程度 (二)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微观因素 1. 企业生产规模的大小 2. 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3. 企业的利润量 第二节 企业劳动力需求 一、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 (一)资本不变时的劳动力需求 1、资本固定不变的涵义 一般说来,在短期中企业不能同时调整资本和劳动投入,而只能调整 劳动投入。换言之,在短期中,资本是固定不变的。 为什么在短期中,资本投入是固定不变的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1)在短期中,企业不能肯定经济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否是持久性的。 (2)因为投资需要时间,一种投资从计划到实施完毕,往往需要相当 长的时间。 2、产出决策与雇佣决策相一致 在资本固定不变时,企业产出决策与雇佣决策相一致的原因是企业的平 均可变成本变化会导致企业的边际成本作相同方向的变化,从而使企业的 产量也作相同方向的变化。 企业的平均可变成本可定义为:AVC=W·L/Q……………(1) 企业的边际成本可定义为:MC=W·MIL……………………(2) 从等式(1)(2)中可以看出,AVC 的变化和 MC 的变化在方向上是相同的。 (二)短期中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劳动力需求 短期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资本存量不变,产出的变化仅仅由劳动的投入量变 化引起的情况下的劳动力需求。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必须遵循的原则: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1、企业在短期中雇佣劳动力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是指增加一名工人给企业所带来的产量增加。用公 式表示为:MPL=△Q/△L 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是我们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关键。在企业的实际运行 中,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具有递减的规律。这条规律的基本思想是:在开始 阶段,随着劳动力的增加,新增的劳动力所带来的产量也会增加,但到了一 定阶段以后,新增的劳动力所带来的生产力会朝相反的方向变化。 为了理解递减规律为什么会出现,我们可以用图表来说明这一问题
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亦可以用价值形态表示。价值形态的劳动力的边际 生产率就等于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乘以价格。用公式表示为WMP=MPL·P 同理,劳动力平均产量亦可以转化为价值形态,用公式表示为VAP=APL·P 2、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原则 根据一般的经济学原理,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 本,即MR=MC。而企业的M可以用WMP代替,企业的边际成本MC可用工资率即 W来表示。于是公式可写成:MR=P·MP=WMP=W 上述公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表明,企业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其雇佣行为 必须遵循工资率等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的原则。 二、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是在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量都可变的情况下的劳动力 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前提是资源的最佳配置。所以,分析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首先必须分析企业的最佳资源配置方法,亦称最佳生产法。 (一)最佳生产法 所谓企业的最佳生产法,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产出,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 最小的生产方法,也就是费用最小的生产方法 1、等产量线 所谓等产量线,是指以图形表示的可以用于生产同一产出数量的劳动力与 资本的所有组合。 P2 A2 P 在等产量线上,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其产量相等。从图中的一组等产量 线中,我们可以看出等产量线有以下几个特征 (1)等产量线的斜率为负,两种投入要素成反比变化 (2)等产量线是连续的,表明企业的生产方法无限多种 (3)等产量线在上端较陡直,在下端较平稳。表明两种投入要素在价格变 化时可以相互替代。 在KoL的整个面积上,充满着等产量线,整个面积称等产量面,也称为企业
16 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亦可以用价值形态表示。价值形态的劳动力的边际 生产率就等于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乘以价格。用公式表示为 VMPL=MPL·P 同理,劳动力平均产量亦可以转化为价值形态,用公式表示为VAPL=APL·P 2、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原则 根据一般的经济学原理,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 本,即 MR=MC。而企业的 MR 可以用 VMPL代替,企业的边际成本 MC 可用工资率即 W 来表示。于是公式可写成:MR=P·MPL=VMPL=W 上述公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表明,企业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其雇佣行为 必须遵循工资率等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的原则。 二、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是在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量都可变的情况下的劳动力 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前提是资源的最佳配置。所以,分析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首先必须分析企业的最佳资源配置方法,亦称最佳生产法。 (一)最佳生产法 所谓企业的最佳生产法,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产出,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耗费 最小的生产方法,也就是费用最小的生产方法。 1、等产量线 所谓等产量线,是指以图形表示的可以用于生产同一产出数量的劳动力与 资本的所有组合。 K A1 P2 A2 P1 0 L 在等产量线上,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其产量相等。从图中的一组等产量 线中,我们可以看出等产量线有以下几个特征: (1)等产量线的斜率为负,两种投入要素成反比变化。 (2)等产量线是连续的,表明企业的生产方法无限多种。 (3)等产量线在上端较陡直,在下端较平稳。表明两种投入要素在价格变 化时可以相互替代。 在 KOL 的整个面积上,充满着等产量线,整个面积称等产量面,也称为企业
生产要素组合系统 2、等费用线(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表示的是在总支出和投入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企业所能购买到 的各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 K 在AB线上的任何一点,表示当生产资金为C时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组 合。OA、OB的截距取决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格。AB的斜率也取决于上述生 产要素的价格。 3、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 K E 从图形上我们可以看出,在等产量线与最低可行的等费用线相切之点上经 营,即在D点,生产费用是最小的 以上的分析没有考虑到要素价格的变动,生产要素价格是给定的。如果要 素价格发生变动,企业如何进行最佳生产经营呢?我们以下图为例来说明 K 在要素价格给定的情况下,企业在D点进行经营。等费用线AB1与等产量
17 生产要素组合系统。 2、等费用线(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表示的是在总支出和投入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企业所能购买到 的各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 K A 0 a B L 在 AB 线上的任何一点,表示当生产资金为 C 时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组 合。OA、OB 的截距取决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格。AB 的斜率也取决于上述生 产要素的价格。 3、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 K P D E C0 C C1 0 L 从图形上我们可以看出,在等产量线与最低可行的等费用线相切之点上经 营,即在 D 点,生产费用是最小的。 以上的分析没有考虑到要素价格的变动,生产要素价格是给定的。如果要 素价格发生变动,企业如何进行最佳生产经营呢?我们以下图为例来说明。 K A1 D2 A2 D1 E B1 B2 0 L 在要素价格给定的情况下,企业在 D1点进行经营。等费用线 A1B1与等产量
线PE的斜率相等,企业经营处于均衡。在工资提高的情况下,等产量线PE与等 费用线AB2相切于D2。显然,由于生产要素相对费用的变化,最佳组合也变化。 因而产生了生产要素的替代。 (二)相对费用比与劳动力需求 所谓相对费用比,是指生产资料费用与支付的劳动报酬之比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是否调整生产要素的需求结构,首先要考虑雇佣新的劳 动力所耗费的工资成本与增加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之间的关系。当工资成本大 于新价值的时候,企业会减少劳动力的需求;当工资成本小于新价值的时候,企 业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上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费用之比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是在假定其他条件 都不变的情况下存在的。实际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都是变 化的。 第三节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所谓劳动力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数量的相对变动与工资相对变动之 比。它显示劳动力需求数量对工资反映的灵敏程度。劳动力需求弹性指标有劳动 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和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指某种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化1%而引起的劳 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表达公式如下:H=(△L/L)÷(△W/W) 其中,i表示第i种劳动,H代表弹性系数,△L/L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 的百分率,△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率。劳动力需求曲线,一般是一条斜率为 负的向下倾斜的曲线 劳动经济学家感兴趣的是,劳动力需求弹性的绝对值是大于1还是小于 需求弹性的绝对值是大于1,劳动力需求曲线称为弹性需求曲线;如果需求弹性 的绝对值是小于1,劳动力需求曲线称为无弹性需求曲线;如果需求弹性正好等 于-1,则劳动力需求曲线称为单一弹性曲线 劳动力需求量和工资率两者中,经济学家认为最先变化的是劳动力的就业数 量 劳动力需求定律及其运用 (一)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认为:假定其他条件相同,则在下述条件下, 某种劳动需求会具有很高的自身工资弹性 (1)产品需求富有价格弹性; (2)可以很容易地以其他生产要素替代该种劳动; (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富有弹性,即无需大幅度地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价
18 线 PE 的斜率相等,企业经营处于均衡。在工资提高的情况下,等产量线 PE 与等 费用线 A2B2相切于 D2。显然,由于生产要素相对费用的变化,最佳组合也变化。 因而产生了生产要素的替代。 (二)相对费用比与劳动力需求 所谓相对费用比,是指生产资料费用与支付的劳动报酬之比。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是否调整生产要素的需求结构,首先要考虑雇佣新的劳 动力所耗费的工资成本与增加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之间的关系。当工资成本大 于新价值的时候,企业会减少劳动力的需求;当工资成本小于新价值的时候,企 业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上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费用之比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是在假定其他条件 都不变的情况下存在的。实际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都是变 化的。 第三节 劳动力需求弹性 一、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所谓劳动力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数量的相对变动与工资相对变动之 比。它显示劳动力需求数量对工资反映的灵敏程度。劳动力需求弹性指标有劳动 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和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指某种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化 1%而引起的劳 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表达公式如下:Hi=(△Li/Li)÷(△Wi/Wi) 其中,i 表示第 i 种劳动,H 代表弹性系数,△Li/Li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 的百分率,△Wi/Wi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率。劳动力需求曲线,一般是一条斜率为 负的向下倾斜的曲线。 劳动经济学家感兴趣的是,劳动力需求弹性的绝对值是大于 1 还是小于 1。 需求弹性的绝对值是大于 1,劳动力需求曲线称为弹性需求曲线;如果需求弹性 的绝对值是小于 1,劳动力需求曲线称为无弹性需求曲线;如果需求弹性正好等 于-1,则劳动力需求曲线称为单一弹性曲线。 劳动力需求量和工资率两者中,经济学家认为最先变化的是劳动力的就业数 量。 二、劳动力需求定律及其运用 (一)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认为:假定其他条件相同,则在下述条件下, 某种劳动需求会具有很高的自身工资弹性。 (1)产品需求富有价格弹性; (2)可以很容易地以其他生产要素替代该种劳动; (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富有弹性,即无需大幅度地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价
格,使用量便可增加; (4)该种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很高。 第一定律: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基本内容是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与劳动力 需求弹性呈正比关系。该结论有两重含义: 1、其他条件相同时,企业比行业或市场的劳动力需求更富有弹性 2、长期与短期相比,长期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高 第二定律,在生产过程中用其他投入代替劳动的容易程度,即其他要素的替 代性。其他条件相同,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就越高。 第三定律:其他要素的供给弹性。短期中,其他要素的供给弹性比较小,要 素价格很容易哄抬,劳动力需求弹性就比较小:长期中,其他要素的供给弹性比 较大,要素价格不容易被哄抬,因而长期劳动力需求更富有弹性。 第四定律:总成本中劳动成本的比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劳动成本 所占的比重越大,则劳动力需求曲线越有弹性。反之,则弹性越小 (二)最低工资法的确立 西方各国基本上都建立了最低工资法,它保持了就业工人的工资率,维护了 基本生活的需要,同时它还减少了就业的数量,导致失业率上升。 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对最低工资作了如下结解释:“劳动力的 生产费用就是维持工人生存和延续工人后代的费用。”马克思在上述论述中指出 了资本主义最低工资包括三部分:(1)维持工人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2)延 续工人后代的费用;(3)为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而必要的一定数量的培训费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确立最低工资时应考虑如下原则: 第一,保障职工基本生活需要。 第二,养育子女和赡养经济拮据的父母的费用。 第三,职工提高自身文化技术水平和进行必要的文化娱乐的费用。 第四,确立最低工资要以法律作保证,切实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髙。 我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差距大,执行不到位。深圳自2006年7月1日调整 后,最低工资标准为全国最高,两级工资分别为810元和700元。上海自2006 年9月1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达到了750元。而许多省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仍在 500元以下,江西为360元,河南为480元,湖北为460元,大连450元。 最低工资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调整提髙超出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承受能力,引 发部分企业采取裁员的办法来弥补损失,就业的难度不断增加。那么,最低工资 标准的制定者就应引起注意了,这时就应考虑是否暂缓调整或下调最低工资标 准。适时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把握好合理提髙的度,使之与经济发展和企业 效益增长相适应,是我们要始终注意的问题
19 格,使用量便可增加; (4)该种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很高。 第一定律: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基本内容是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与劳动力 需求弹性呈正比关系。该结论有两重含义: 1、其他条件相同时,企业比行业或市场的劳动力需求更富有弹性。 2、长期与短期相比,长期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高。 第二定律,在生产过程中用其他投入代替劳动的容易程度,即其他要素的替 代性。其他条件相同,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 就越高。 第三定律:其他要素的供给弹性。短期中,其他要素的供给弹性比较小,要 素价格很容易哄抬,劳动力需求弹性就比较小;长期中,其他要素的供给弹性比 较大,要素价格不容易被哄抬,因而长期劳动力需求更富有弹性。 第四定律:总成本中劳动成本的比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劳动成本 所占的比重越大,则劳动力需求曲线越有弹性。反之,则弹性越小。 (二)最低工资法的确立 西方各国基本上都建立了最低工资法,它保持了就业工人的工资率,维护了 基本生活的需要,同时它还减少了就业的数量,导致失业率上升。 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对最低工资作了如下结解释:“劳动力的 生产费用就是维持工人生存和延续工人后代的费用。”马克思在上述论述中指出 了资本主义最低工资包括三部分:(1)维持工人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2)延 续工人后代的费用;(3)为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而必要的一定数量的培训费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确立最低工资时应考虑如下原则: 第一,保障职工基本生活需要。 第二,养育子女和赡养经济拮据的父母的费用。 第三,职工提高自身文化技术水平和进行必要的文化娱乐的费用。 第四,确立最低工资要以法律作保证,切实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我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差距大,执行不到位。深圳自 2006 年 7 月 1 日调整 后,最低工资标准为全国最高,两级工资分别为 810 元和 700 元。上海自 2006 年 9 月 1 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达到了 750 元。而许多省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仍在 500 元以下,江西为 360 元,河南为 480 元,湖北为 460 元,大连 450 元。 最低工资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调整提高超出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承受能力,引 发部分企业采取裁员的办法来弥补损失,就业的难度不断增加。那么,最低工资 标准的制定者就应引起注意了,这时就应考虑是否暂缓调整或下调最低工资标 准。适时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把握好合理提高的度,使之与经济发展和企业 效益增长相适应,是我们要始终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