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讲稿 授课教师:宋海峰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日期:2007.3-2007.7
劳 动 经 济 学 讲 稿 授课教师: 宋 海 峰 单 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日 期:2007.3 — 2007.7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人类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也是一种最普遍 的社会现象。在生产中,劳动又是财富的源泉。随着劳动经济和劳动管理活动的 日益深入和广泛,劳动经济学从经济学的发展和分化中独立出来,成为经济学的 重要分支之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要弄清楚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什 么,首先必须明确本学科所考察的特定现象领域 经济学科是研究经济活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劳动经济学所研究同样是经济活动及其运行规律,但是它的研究具有自己特 定的侧重点。 劳动经济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中人的因素和与人的劳动直接有关的局部领 域 经济活动中人的因素和人的劳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的劳动力 人的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活的人体中的一种功能,是人生产某种使 用价值时所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是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一切经济 过程得以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原动力。 另外,研究劳动力还有许多学科,如劳动社会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 等。但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相比是更本质、更重要的研究,它 研究的是经济范畴的劳动力 (二)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 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即劳动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实质上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研究范围很广,劳动只是其中的的一个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并不研 究生产关系的全部内容,而只是研究其中与人的劳动直接有关的部分,即劳动关 系,人一旦参与社会劳动,就必然要和其他人发生一定的联系。 (三)劳动中人与物的关系 劳动中人与物的关系,也即劳动的自然关系。人与物的关系,是指劳动者和 他用来进行劳动的物质资料之间的关系,包括人和他在劳动过程所使用的劳动资 料、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人的劳动的物质内容,是劳动中人与 人关系的自然基础,即劳动关系的自然基础 劳动经济学研究人与物的关系的着眼点并不是这种关系本身,而是建立在这 种人与物的关系之上的人与人的关系。劳动经济学在研究劳动的自然过程或技术
1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人类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也是一种最普遍 的社会现象。在生产中,劳动又是财富的源泉。随着劳动经济和劳动管理活动的 日益深入和广泛,劳动经济学从经济学的发展和分化中独立出来,成为经济学的 重要分支之一。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要弄清楚本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什 么,首先必须明确本学科所考察的特定现象领域。 经济学科是研究经济活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劳动经济学所研究同样是经济活动及其运行规律,但是它的研究具有自己特 定的侧重点。 劳动经济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中人的因素和与人的劳动直接有关的局部领 域。 经济活动中人的因素和人的劳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的劳动力 人的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活的人体中的一种功能,是人生产某种使 用价值时所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是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一切经济 过程得以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原动力。 另外,研究劳动力还有许多学科,如劳动社会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 等。但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相比是更本质、更重要的研究,它 研究的是经济范畴的劳动力。 (二)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 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即劳动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实质上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研究范围很广,劳动只是其中的的一个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并不研 究生产关系的全部内容,而只是研究其中与人的劳动直接有关的部分,即劳动关 系,人一旦参与社会劳动,就必然要和其他人发生一定的联系。 (三)劳动中人与物的关系 劳动中人与物的关系,也即劳动的自然关系。人与物的关系,是指劳动者和 他用来进行劳动的物质资料之间的关系,包括人和他在劳动过程所使用的劳动资 料、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人的劳动的物质内容,是劳动中人与 人关系的自然基础,即劳动关系的自然基础。 劳动经济学研究人与物的关系的着眼点并不是这种关系本身,而是建立在这 种人与物的关系之上的人与人的关系。劳动经济学在研究劳动的自然过程或技术
过程时,其着眼点是这些过程后面包含着的、体现着的劳动的社会过程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劳动力、劳动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物的 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科学,它主要研究劳动中的 人与人的关系,即劳动关系。因此我们把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表述为:研究劳 动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一)劳动关系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们在劳动活动中,不仅 要与自然界发生关系,而且他们彼此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关系。因此,所谓劳动 关系,就是指建立在人与物的关系基础上的、人们在参加社会劳动过程中相互之 间必然产生的社会生产关系。 劳动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不同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关 系主要表现为雇工和雇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统 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关系主要表现为劳动者与企业行政 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劳动者个人与劳动集体之间的关系。 当代西方经济学所讲的劳动关系主要指劳资关系。但在一些西方国家,劳动 关系有时还称产业关系。所谓产业关系,是指产业社会领域内,政府、雇主和劳 工(工会)围绕有关劳动问题而发生的相互关系。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关系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社会主义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关 系。从广义上说,是指所有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现阶段的劳动 关系是互相合作、平等互助。 (二)劳动关系的内容 1、劳动的从业关系,即劳动者因参加社会劳动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 经济关系。 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也就是说, 要实现再生产,必须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这种必要性,并不以社会形态 为转移。社会主义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劳动从业关系上,具体内容表现在 三个方面:(1)就业的权利:(2)择业的权利;(3)社会制定职业规范 2、劳动的组合关系,即劳动者因参加社会劳动,由劳动过程的具体分工与 协作而形成的经济关系。 劳动的分工与协作,是劳动的组合关系的自然基础。没有分工就无所谓社会 劳动,没有协作则无法协调和组织劳动者共同劳动。因此,分工与协作是一切社 会劳动的客观要求。然而,分工与协作不仅仅是劳动的自然过程的要求,同时也
2 过程时,其着眼点是这些过程后面包含着的、体现着的劳动的社会过程。 二、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劳动力、劳动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物的 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科学,它主要研究劳动中的 人与人的关系,即劳动关系。因此我们把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表述为:研究劳 动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一)劳动关系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们在劳动活动中,不仅 要与自然界发生关系,而且他们彼此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关系。因此,所谓劳动 关系,就是指建立在人与物的关系基础上的、人们在参加社会劳动过程中相互之 间必然产生的社会生产关系。 劳动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不同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关 系主要表现为雇工和雇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统 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关系主要表现为劳动者与企业行政 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劳动者个人与劳动集体之间的关系。 当代西方经济学所讲的劳动关系主要指劳资关系。但在一些西方国家,劳动 关系有时还称产业关系。所谓产业关系,是指产业社会领域内,政府、雇主和劳 工(工会)围绕有关劳动问题而发生的相互关系。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关系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社会主义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关 系。从广义上说,是指所有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现阶段的劳动 关系是互相合作、平等互助。 (二)劳动关系的内容 1、劳动的从业关系,即劳动者因参加社会劳动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 经济关系。 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也就是说, 要实现再生产,必须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这种必要性,并不以社会形态 为转移。社会主义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劳动从业关系上,具体内容表现在 三个方面:(1)就业的权利;(2)择业的权利;(3)社会制定职业规范。 2、劳动的组合关系,即劳动者因参加社会劳动,由劳动过程的具体分工与 协作而形成的经济关系。 劳动的分工与协作,是劳动的组合关系的自然基础。没有分工就无所谓社会 劳动,没有协作则无法协调和组织劳动者共同劳动。因此,分工与协作是一切社 会劳动的客观要求。然而,分工与协作不仅仅是劳动的自然过程的要求,同时也
是劳动的经济过程的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的组合关系在本质上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物质利 益关系的反映。确立这种相互关系的基本要求,就是互助互利 3、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关系,即劳动者参加社会劳动而获得劳动报酬和福利 待遇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不同的社会形态具有不同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关系。这主要是由生产关系的性 质决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通行按资分配;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 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 (三)劳动关系的特点 1、劳动关系对生产关系在性质上具有从属性。 2、劳动关系与生产关系在范围上具有差异性 3、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关系在内容上表现出它的独立性。 4、与生产关系的其他部分相比,劳动关系在过程上具有突出的活跃性 第二节劳动经济学的地位和作用 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劳动经济学与有关基础学科的关系 与劳动经济学有关的基础学科,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政 治经济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它作为劳动经济学的指导理论,其指导 意义主要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作为研究社会主 义劳动关系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主义劳动经济学,它的研究必然要受社会主义 般规律的制约和影响。社会主义劳动经济学在研究劳动关系特定规律时,必然要 遵循科学社会主义所阐明的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所以,科学社会主义也是劳动 经济学的指导理论。 政治经济学,尤其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是劳动经济学最直接、最密切 的指导理论。政治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劳动经济学与其他经济科学的关系 当代经济科学体系包括三类经济科学,即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技术经 济学 理论经济学是从整体上研究经济活动中某些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运动规律 的经济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各类经济史等。 应用经济学主要侧重于对理论经济学所阐明的理论与方法在现实经济活动 中应用方面的研究。依据研究范围,它包括部门经济学、专门经济学和综合经济 学三类。劳动经济学与部门经济学的关系很密切,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 是劳动的经济过程的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的组合关系在本质上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物质利 益关系的反映。确立这种相互关系的基本要求,就是互助互利。 3、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关系,即劳动者参加社会劳动而获得劳动报酬和福利 待遇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不同的社会形态具有不同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关系。这主要是由生产关系的性 质决定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通行按资分配;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 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 (三)劳动关系的特点 1、劳动关系对生产关系在性质上具有从属性。 2、劳动关系与生产关系在范围上具有差异性。 3、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关系在内容上表现出它的独立性。 4、与生产关系的其他部分相比,劳动关系在过程上具有突出的活跃性。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地位和作用 一、 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劳动经济学与有关基础学科的关系 与劳动经济学有关的基础学科, 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政 治经济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它作为劳动经济学的指导理论,其指导 意义主要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作为研究社会主 义劳动关系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主义劳动经济学,它的研究必然要受社会主义一 般规律的制约和影响。社会主义劳动经济学在研究劳动关系特定规律时,必然要 遵循科学社会主义所阐明的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所以, 科学社会主义也是劳动 经济学的指导理论。 政治经济学,尤其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是劳动经济学最直接、最密切 的指导理论。政治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劳动经济学与其他经济科学的关系 当代经济科学体系包括三类经济科学,即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技术经 济学。 理论经济学是从整体上研究经济活动中某些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运动规律 的经济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各类经济史等。 应用经济学主要侧重于对理论经济学所阐明的理论与方法在现实经济活动 中应用方面的研究。依据研究范围,它包括部门经济学、专门经济学和综合经济 学三类。劳动经济学与部门经济学的关系很密切,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技术经济学是研究与经济有关的技术、方法的经济科学。包括统计学、会计 学、审计学、经济计量学、经济控制论、经济系统论和经济信息论等。劳动经济 学与技术经济学的关系同样非常密切,二者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三)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劳动科学的关系 在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劳动科学体系。从与劳 动经济学的关系看,它主要有两个层次的科学组成:(1)与劳动经济学并列的劳动 科学;(2)属于劳动经济学分支的劳动科学。与劳动经济学并列的劳动科学主要有: 劳动社会学、劳动法学、劳动统计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劳动卫生学等 等。劳动经济学同这些学科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些科学研究的领域,都涉及人的劳 动,都是以劳动作为研究中心的。但是,他们又是有区别的,它们的的具体研究 对象不同,侧重点不同,目的也不同,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谁也不能代替 谁 劳动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越来越丰富,体系越来越庞大,它自己已成为 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学科体系,产生了一系列分支学科,比如劳动报酬学、劳动保护 学、劳动保险学等等。 劳动经济学的作用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劳动关系及其运行规律的应用经济学。西方劳动 经济学家认为,劳动经济学对政府、企业、工人和普通公民的行为,都起着重要 的指导作用,因而这门学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是个非常有用的理论 工具。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论指导作 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劳动经济学为充分合理利用社会劳动力提供有利的理论指导。 其次,劳动经济学理论,可以为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 产率提供理论依据 再次,劳动经济学原理,可以为劳动政策和劳动制度的制定及其改革提供坚 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劳动经济学的发展 劳动经济学说是随着人类劳动经济和劳动管理活动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 的。它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孕育阶段 人类社会如何生存并发展下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关心的中心课题。古代思 想家早就研究了许多经济问题和劳动问题,并提出了许多至今仍有影响的劳动经 济思想。例如,西方最古老的《荷马史诗》,著名哲学家:色诺芬、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中国古代有管仲、商鞅、荀况、墨翟等。这一阶段的特点 是,劳动经济学说还包含在一般的哲学和社会思想学说中,还是这些学说的一部
4 技术经济学是研究与经济有关的技术、方法的经济科学。包括统计学、会计 学、审计学、经济计量学、经济控制论、经济系统论和经济信息论等。劳动经济 学与技术经济学的关系同样非常密切,二者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三)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劳动科学的关系 在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劳动科学体系。从与劳 动经济学的关系看,它主要有两个层次的科学组成:(1)与劳动经济学并列的劳动 科学;(2)属于劳动经济学分支的劳动科学。与劳动经济学并列的劳动科学主要有: 劳动社会学、劳动法学、劳动统计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劳动卫生学等 等。劳动经济学同这些学科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些科学研究的领域,都涉及人的劳 动,都是以劳动作为研究中心的。但是,他们又是有区别的,它们的的具体研究 对象不同,侧重点不同,目的也不同,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谁也不能代替 谁。 劳动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越来越丰富,体系越来越庞大,它自己已成为 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学科体系,产生了一系列分支学科,比如劳动报酬学、劳动保护 学、劳动保险学等等。 二、 劳动经济学的作用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劳动关系及其运行规律的应用经济学。西方劳动 经济学家认为,劳动经济学对政府、企业、工人和普通公民的行为,都起着重要 的指导作用,因而这门学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是个非常有用的理论 工具。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理论指导作 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劳动经济学为充分合理利用社会劳动力提供有利的理论指导。 其次, 劳动经济学理论,可以为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 产率提供理论依据。 再次, 劳动经济学原理,可以为劳动政策和劳动制度的制定及其改革提供坚 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的发展 劳动经济学说是随着人类劳动经济和劳动管理活动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 的。它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 孕育阶段 人类社会如何生存并发展下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关心的中心课题。古代思 想家早就研究了许多经济问题和劳动问题,并提出了许多至今仍有影响的劳动经 济思想。例如,西方最古老的《荷马史诗》,著名哲学家:色诺芬、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中国古代有管仲、商鞅、荀况、墨翟等。这一阶段的特点 是,劳动经济学说还包含在一般的哲学和社会思想学说中,还是这些学说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