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土地分区利用 第一节土地分区利用原理 第二节农业土地分区利用 第三节城市土地分区利用 第四节其他非农业土地分区利用 第五节中国西部地区土地开发利用
第四章 土地分区利用 第一节 土地分区利用原理 第二节 农业土地分区利用 第三节 城市土地分区利用 第四节 其他非农业土地分区利用 第五节 中国西部地区土地开发利用
第一节土地分区利用原理 区位理论及其发展 区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客观物体分布的 地区和地点。区位理论则是关于自然物体 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 互关系的学说。区位理论是指导土地分区 利用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土地分区利用原理 一、区位理论及其发展 ◼ 区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客观物体分布的 地区和地点。区位理论则是关于自然物体 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 互关系的学说。区位理论是指导土地分区 利用的基本原理
区位理论及其发展 区位理论作为一种学说,产生于19世纪 20-30年代,其标志是1826年德国农业经 济和农业地理学家杜能发表的著作《孤立 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后人简称 为《孤立国》)。杜能在这部著作里,提 出了农业区位理论。继杜能之后,1909年 韦伯( W. Weber)的《论工业的区位》的 发表,标志着工业区位论的问世
一、区位理论及其发展 ◼ 区位理论作为一种学说,产生于19世纪 20-30年代,其标志是1826年德国农业经 济和农业地理学家杜能发表的著作《孤立 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后人简称 为《孤立国》)。杜能在这部著作里,提 出了农业区位理论。继杜能之后,1909年, 韦伯(W.Weber)的《论工业的区位》的 发表,标志着工业区位论的问世
区位理论及其发展 20世纪3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 ( W Christaller)又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即城市 区位论。几年后,德国经济学家廖什( August Losch)从市场区位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城市问题 提出了与克里斯塔勒的城市区位论相似的理论。 为与前者相区别,后人称之为市场区位论。在此 之后,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自20世纪50年代以 来,区位理论又有新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各种 经济实体的动态空间布局关系,从而使区位理论 走向成熟
一、区位理论及其发展 ◼ 20 世 纪 30 年 代 ,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 (W.Ohristaller)又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即城市 区位论。几年后,德国经济学家廖什(August Losch)从市场区位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城市问题, 提出了与克里斯塔勒的城市区位论相似的理论。 为与前者相区别,后人称之为市场区位论。在此 之后,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自20世纪50年代以 来,区位理论又有新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各种 经济实体的动态空间布局关系,从而使区位理论 走向成熟
(一)农业区位 杜能的 《孤立国》 杜能的《孤立国》的中心内容是:农 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 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 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 发展水平,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 消费地(市场)的距离。杜能阐述了对农 业生产区位选择进行经济分析的方法
(一)农业区位论——杜能的 《孤立国》 杜能的《孤立国》的中心内容是:农 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 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 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 发展水平,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 消费地(市场)的距离。杜能阐述了对农 业生产区位选择进行经济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