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或附属,不但不具有独立的形态,而且其内容也是分散的。 二、萌芽阶段 产业革命以后,社会劳动迅速扩大,劳动经济和劳动管理活动无论在范围上 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劳动经济学说就开始破土出芽,成为新兴的经 济学科和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人物如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对劳 动经济理论的发展都起过重要作用。亚当·斯密在其经济学基础理论范畴的研究 中,系统地奠定了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集 大成者,他研究的中心是分配理论,与其他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者不同,他把工资理 论看作是整个分配理论的关键。他认为在商品的价值中,利润所占的份额,首先决 定于工资所占的份额,并且始终坚持工资由劳动力的再生产费用决定的观点,并 在此基础上阐述工资运动的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对社会劳动和劳动管理活动 作了全面的、大量的科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包含了丰富的劳动经济 思想和理论。 三、独立发展阶段 20世纪初期,由于劳动经济和劳动管理活动的独立化,关于劳动经济和管 理的理论学说也日益集中化和系统化,使之终于发展为独立的经济学科一劳动经 济学 西方劳动经济学主要受新古典学派和制度学派的影响。新古典学派研究的核 心始终是劳动力市场问题。在早期研究中,侧重于微观经济领域,侧重于研究劳 动力的需求;而在后期,由于后凯恩斯主流派思潮的介入,其侧重点逐步转到宏 观经济领域,转到对劳动运行全局的经济要素和对劳动力供给的硏究上。制度学 派则主要从劳资关系方面研究劳动经济现象。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高技术 产业大规模兴起,高质量劳动力供给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人力资本 学说由此应运而生,成为西方劳动经济学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社会主义劳动经济学创建于一战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劳动经济学把有计划的 社会劳动组织和企业劳动管理作为主要研究方面。50年代后期,尤其是80年代 以来,由于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认识的深化,才逐步开始研究商品经济因素对劳 动经济活动的作用和影响。无论在苏联还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劳动经济理论都 有了新的发展,当时一些积极倡导改革的知名经济学家,在劳动经济理论的发展 上作出了许多贡献。例如,波兰经济学家兰格提出工资由劳动力市场决定,劳动 者有职业选择的自由。有“东欧经济改革首创人”之称的波兰经济学家布鲁斯认 为,选择职业和工作地点的自由,是社会主义经济必不可少的特征,并提出分权 式劳动决策理论。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提出了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理论。 我国对劳动经济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当时这些问题大多被
5 分或附属,不但不具有独立的形态,而且其内容也是分散的。 二、 萌芽阶段 产业革命以后,社会劳动迅速扩大,劳动经济和劳动管理活动无论在范围上 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劳动经济学说就开始破土出芽,成为新兴的经 济学科和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人物如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对劳 动经济理论的发展都起过重要作用。亚当·斯密在其经济学基础理论范畴的研究 中,系统地奠定了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集 大成者,他研究的中心是分配理论,与其他古典经济学的创立者不同,他把工资理 论看作是整个分配理论的关键。他认为在商品的价值中,利润所占的份额,首先决 定于工资所占的份额,并且始终坚持工资由劳动力的再生产费用决定的观点,并 在此基础上阐述工资运动的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对社会劳动和劳动管理活动 作了全面的、大量的科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包含了丰富的劳动经济 思想和理论。 三、 独立发展阶段 20 世纪初期,由于劳动经济和劳动管理活动的独立化,关于劳动经济和管 理的理论学说也日益集中化和系统化,使之终于发展为独立的经济学科—劳动经 济学。 西方劳动经济学主要受新古典学派和制度学派的影响。新古典学派研究的核 心始终是劳动力市场问题。在早期研究中,侧重于微观经济领域,侧重于研究劳 动力的需求;而在后期,由于后凯恩斯主流派思潮的介入,其侧重点逐步转到宏 观经济领域,转到对劳动运行全局的经济要素和对劳动力供给的研究上。制度学 派则主要从劳资关系方面研究劳动经济现象。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由于高技术 产业大规模兴起,高质量劳动力供给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人力资本 学说由此应运而生,成为西方劳动经济学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社会主义劳动经济学创建于一战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劳动经济学把有计划的 社会劳动组织和企业劳动管理作为主要研究方面。50 年代后期,尤其是 80 年代 以来,由于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认识的深化,才逐步开始研究商品经济因素对劳 动经济活动的作用和影响。无论在苏联还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劳动经济理论都 有了新的发展,当时一些积极倡导改革的知名经济学家,在劳动经济理论的发展 上作出了许多贡献。例如,波兰经济学家兰格提出工资由劳动力市场决定,劳动 者有职业选择的自由。有“东欧经济改革首创人”之称的波兰经济学家布鲁斯认 为,选择职业和工作地点的自由,是社会主义经济必不可少的特征,并提出分权 式劳动决策理论。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提出了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理论。 我国对劳动经济问题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但当时这些问题大多被
纳入劳动社会学研究或劳动立法研究的范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开始建立劳动经济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经济学 科的基础理论建设有了重大的发展。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劳动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为劳动关系的观点为多数学者所接受;其次,对劳动关系的全局性研究成为 劳动经济学的重要内容。第三,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要素也都具有了商品性特征 第四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决定的。劳动关系是 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对它的研究,不仅需要有一般方 法,而且还必须有一些具体方法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一)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二)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必须认真学习和吸收现代西方劳动经济学中好的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 (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 ①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收集并分类相关的 事实资料 ②设定假设条件 ③提出理论假说 ④验证 2、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 题。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客观对象的目的在于:提出一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 论的前提,并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以及研究如何符合或实 现这些标准。规范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规范硏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 该是什么”的问题。 其二,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对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 政策服务。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社会调查法 (二)比较分析法 (三)统计分析法 (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6 纳入劳动社会学研究或劳动立法研究的范围。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开始建立劳动经济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经济学 科的基础理论建设有了重大的发展。表现在 3 个方面:首先,劳动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为劳动关系的观点为多数学者所接受;其次,对劳动关系的全局性研究成为 劳动经济学的重要内容。第三,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要素也都具有了商品性特征。 第四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由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决定的。劳动关系是 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对它的研究,不仅需要有一般方 法,而且还必须有一些具体方法。 一、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一)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二)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三)必须认真学习和吸收现代西方劳动经济学中好的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 (1) 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 (2) 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 ①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收集并分类相关的 事实资料。 ②设定假设条件 ③提出理论假说 ④验证 2、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 题。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客观对象的目的在于:提出一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 论的前提,并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以及研究如何符合或实 现这些标准。规范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 该是什么”的问题。 其二,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对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 政策服务。 二、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社会调查法 (二)比较分析法 (三)统计分析法 (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章劳动力市场概论 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市场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市场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力市场可以极大地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发挥和 合理配置,把劳动力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部门和环节中去,从而提髙整个经济 运行的效率与活力。 第一节劳动力的基本概念 劳动力的几种涵义 劳动力概念是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最常见的一个概念。它通常有三种涵义: 第一,人的劳动能力;第二,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的人,也就是劳动者 第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劳动者的总和。 劳动力三种涵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后两种涵义是以第一种涵义为基础的。 二、劳动力的科学定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劳动力定义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对这个定义,我们应该 着重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第二,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第三,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之内的能力 第四,劳动力是在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相关概念 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有: (一)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内的人的总和。人口包括一切 有劳动能力的人和无劳动能力的人。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全 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增加了4050万人,增长3.2%。年 均增加809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63%。2005年底我国总 人口达到13.07亿人 (二)劳动适龄人口,指的是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人开始 具备劳动能力的年龄,叫劳动年龄的下限,最终开始丧失劳动能力的 年龄,是劳动年龄的上限。处于劳动能力上限和下限之间年龄的人口 即劳动适龄人口。 未来20年,中国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的规模增 长,到2020年劳动适龄人口总规模将达到9.4亿人。“十五” 时期(2001-2005年)劳动适龄人口增长最为迅速,年均增 长1360万人。在劳动适龄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目前尚有1.5
7 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概论 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市场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市场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力市场可以极大地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发挥和 合理配置,把劳动力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部门和环节中去,从而提高整个经济 运行的效率与活力。 第一节 劳动力的基本概念 一、 劳动力的几种涵义 劳动力概念是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最常见的一个概念。它通常有三种涵义: 第一,人的劳动能力;第二,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的人,也就是劳动者; 第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劳动者的总和。 劳动力三种涵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后两种涵义是以第一种涵义为基础的。 二、 劳动力的科学定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劳动力定义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对这个定义,我们应该 着重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第二,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第三,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之内的能力 第四,劳动力是在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三、 劳动力的相关概念 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有: (一)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内的人的总和。人口包括一切 有劳动能力的人和无劳动能力的人。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全 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增加了4050万人,增长3.2%。年 均增加809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63%。2005年底我国总 人口达到13.07亿人。 (二)劳动适龄人口,指的是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人开始 具备劳动能力的年龄,叫劳动年龄的下限,最终开始丧失劳动能力的 年龄,是劳动年龄的上限。处于劳动能力上限和下限之间年龄的人口 即劳动适龄人口。 未来20年,中国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的规模增 长,到2020年劳动适龄人口总规模将达到9.4亿人。“十五” 时期(2001—2005年)劳动适龄人口增长最为迅速,年均增 长1360万人。在劳动适龄人口持续增长的同时,目前尚有1.5
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有1100万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需要 再就业 (三)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拥有劳动能力、可以从事社会劳 动的那一部分人口的综合。包括劳动适龄人口中绝大部分可以参加劳 动和一小部分劳动适龄人口以外的可以参加劳动的人 劳动力资源,从内涵上讲,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 劳动力资源从数量上看,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 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总体 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群 体所具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条件 (四)劳动力,是指一个地区中,有劳动能力并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劳动力 和劳动力资源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 (五)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的关系,四个概念在外延 上从大到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四者的关系如图 第二节劳动力市场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劳动力市场的涵义与特征 (一)劳动力市场的涵义 目前理论界对劳动力市场内涵的理解仍存在争议,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有:(1)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按照市场规律对劳 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一种机制。(2)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商品买卖关 系的总和,是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3)劳动力市场是 劳动力进行流动和交换的场所。(4)劳动力市场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 置的方式,是其内在机制和实现形式的统 这四种观点,都在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上接近了对劳动力市场这一概念 的科学界定,但同时也稍显不足。 我们认为,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劳动力市场是 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方式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经济关系,其内 容包括劳动契约、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立法、职业培训等 等。从狭义上说,劳动力市场又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双向选择、进行劳动力 交换的场所,同时又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供求关系的组织形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主体由相互对立的两极构 成:一极是社会主义劳动者个体;二极是使用劳动力的劳动者集体,主要是 企业。 (二)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1、劳动者只能被雇佣或租借,劳动者本身不能被出卖和购买
8 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有1100万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需要 再就业。 (三)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拥有劳动能力、可以从事社会劳 动的那一部分人口的综合。包括劳动适龄人口中绝大部分可以参加劳 动和一小部分劳动适龄人口以外的可以参加劳动的人。 劳动力资源,从内涵上讲,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 劳动力资源从数量上看,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 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总体。 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群 体所具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条件。 (四)劳动力,是指一个地区中,有劳动能力并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劳动力 和劳动力资源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 (五)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的关系,四个概念在外延 上从大到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四者的关系如图: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一、 劳动力市场的涵义与特征 (一) 劳动力市场的涵义 目前理论界对劳动力市场内涵的理解仍存在争议,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有:(1)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按照市场规律对劳 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一种机制。(2)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商品买卖关 系的总和,是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3)劳动力市场是 劳动力进行流动和交换的场所。(4)劳动力市场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 置的方式,是其内在机制和实现形式的统一。 这四种观点,都在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上接近了对劳动力市场这一概念 的科学界定,但同时也稍显不足。 我们认为,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劳动力市场是 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方式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经济关系,其内 容包括劳动契约、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立法、职业培训等 等。从狭义上说,劳动力市场又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双向选择、进行劳动力 交换的场所,同时又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供求关系的组织形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主体由相互对立的两极构 成:一极是社会主义劳动者个体;二极是使用劳动力的劳动者集体,主要是 企业。 (二)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1、劳动者只能被雇佣或租借,劳动者本身不能被出卖和购买
2、劳动者对劳动力具有不可动摇的所有权,即使通过市场发生支配权的 转移,劳动力也永远不能脱离劳动者而独立存在,其所有权永远属于 劳动者本身。 3、劳动力的价格不只是当时提供劳动的报酬,而且也包括劳动者人力投 资应获得的报酬。 4、劳动力受雇或出租的条件不仅是工资的多少,而且还有工作时间长短 工作环境好坏等其他因素。 5、劳动力市场的活动不仅由工人和用工单位双方决定,而且受到政府、 工会、雇主团体和社会舆论等社会力量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的构成和类型 (一)劳动力市场的构成 1、劳动力,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方 2、用人单位,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方 3、工资,是劳动力交换的支付手段,在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中起重要作用。 4、劳动力市场机构,是劳动力供需之间洽谈、互相选择的场所,也是最直 接体现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形式。 (二)劳动力市场的类型 1、按照劳动力市场的范围来划分 (1)区域劳动力市场 (2)产业劳动力市场 (3)职业劳动力市场 (4)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 2、按照职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来划分 (1)国家公务员市场 (2)经理市场 (3)专业技术人员市场 (4)普通劳动力市场 3、按照交易方式和途径划分 (1)有形市场 (2)无形市场 4、按照市场的竞争自由度划分 (1)完全竞争市场 (2)垄断市场 (3)不完全竞争市场 三、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9 2、劳动者对劳动力具有不可动摇的所有权,即使通过市场发生支配权的 转移,劳动力也永远不能脱离劳动者而独立存在,其所有权永远属于 劳动者本身。 3、劳动力的价格不只是当时提供劳动的报酬,而且也包括劳动者人力投 资应获得的报酬。 4、劳动力受雇或出租的条件不仅是工资的多少,而且还有工作时间长短、 工作环境好坏等其他因素。 5、劳动力市场的活动不仅由工人和用工单位双方决定,而且受到政府、 工会、雇主团体和社会舆论等社会力量的影响。 二、 劳动力市场的构成和类型 (一) 劳动力市场的构成 1、劳动力,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方。 2、用人单位,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方。 3、工资,是劳动力交换的支付手段,在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中起重要作用。 4、劳动力市场机构,是劳动力供需之间洽谈、互相选择的场所,也是最直 接体现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形式。 (二) 劳动力市场的类型 1、按照劳动力市场的范围来划分 (1) 区域劳动力市场 (2) 产业劳动力市场 (3) 职业劳动力市场 (4) 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 2、按照职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来划分 (1) 国家公务员市场 (2) 经理市场 (3) 专业技术人员市场 (4) 普通劳动力市场 3、按照交易方式和途径划分 (1) 有形市场 (2) 无形市场 4、按照市场的竞争自由度划分 (1) 完全竞争市场 (2) 垄断市场 (3) 不完全竞争市场 三、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