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或许我的忧伤 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只有上帝才知道! 两三个钟头之后,我们坐上大车,走出院子。我们坐在车上,都一声不响 仿佛在互相怄气似的。远远地可以看到罗斯托夫和那希切万了,一直默默不语的 卡尔波突然回头看了看,说道:“亚美尼亚人的那个女孩真讨人喜欢!”他朝着 马背抽了一鞭子 (有删节) 1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谁也说不出”,这句话表明,美是只可意会的,对美的感受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 这正好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B.“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 而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在这里是为了说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不受年龄、身份的限制。 C.“我”是贯穿小说的线索式人物,作者主要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 展现“我”对美的感受,在“我”的心里,玛霞就是美的化身。 D.小说主人公玛霞不仅外貌“端正”“美丽”,而且她身上洋溢着一种由 内而外的自然、和谐、明丽的美,这正是“美女”摄人心魄的魅力所在 E.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集中笔力从正面描写了一位有着姣好容 颜,美妙身材,优雅气质的美女,这样的构思更能紧扣题目。 18.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19.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曾说,“美与悲伤的意思是相通的”。这篇小说在表 现美的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忧伤,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6分) 2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 了诗情画意。这既表现在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众多优美场 景的构思中,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例如林黛玉的倩影、的眉眼、的 低泣,以及她所住的那个的潇湘馆,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 流态度 A、静谧高雅幽怨含情哀婉缠绵纤细清丽 B、静谧髙雅哀婉缠绵幽怨含情纤细清丽 C、纤弱清丽幽怨含情哀婉缠绵静谧髙雅 D、纤细清丽哀婉缠绵幽怨含情静谧髙雅 2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由澳门民政总署、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的“春节习俗展”于 农历新年期间在澳门展开。②此次展览,我省征集了最具地(y)风格的实物 和作品285件。③展品涉及了我省百姓春节期间广泛使用的生活器物、节庆装饰、 竞技游艺等各方面的用品 (1)根据括号内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2)文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改正。(3分) 序号:(1分)
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或许我的忧伤 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只有上帝才知道! 两三个钟头之后,我们坐上大车,走出院子。我们坐在车上,都一声不响。 仿佛在互相怄气似的。远远地可以看到罗斯托夫和那希切万了,一直默默不语的 卡尔波突然回头看了看,说道:“亚美尼亚人的那个女孩真讨人喜欢!”他朝着 马背抽了一鞭子。 (有删节) 1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谁也说不出”,这句话表明,美是只可意会的,对美的感受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 这正好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B.“我爷爷是个快 80 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 而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在这里是为了说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不受年龄、身份的限制。 C.“我”是贯穿小说的线索式人物,作者主要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 展现“我”对美的感受,在“我”的心里,玛霞就是美的化身。 D.小说主人公玛霞不仅外貌“端正”“美丽”,而且她身上洋溢着一种由 内而外的自然、和谐、明丽的美,这正是“美女”摄人心魄的魅力所在。 E.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集中笔力从正面描写了一位有着姣好容 颜,美妙身材,优雅气质的美女,这样的构思更能紧扣题目。 18.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 分) 答: 19.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曾说,“美与悲伤的意思是相通的”。这篇小说在表 现美的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忧伤,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6 分) 2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 ) 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 了诗情画意。这既表现在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众多优美场 景的构思中,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例如林黛玉 的倩影、 的眉眼、 的 低泣,以及她所住的那个 的潇湘馆,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 流态度”。 A、静谧高雅 幽怨含情 哀婉缠绵 纤细清丽 B、静谧高雅 哀婉缠绵 幽怨含情 纤细清丽 C、纤弱清丽 幽怨含情 哀婉缠绵 静谧高雅 D、纤细清丽 哀婉缠绵 幽怨含情 静谧高雅 2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①由澳门民政总署、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的“春节习俗展”于 农历新年期间在澳门展开。②此次展览,我省征集了最具地(yù) 风格的实物 和作品 285 件。③展品涉及了我省百姓春节期间广泛使用的生活器物、节庆装饰、 竞技游艺等各方面的用品。 (1)根据括号内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 分) (2) 文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改正。(3 分) 序号: (1 分)
修改:(2分) 六、写作(7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 路。一一周国平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借用别人撞的头破血流的经验作为自己的经 验,世界上最愚蠢的人是非用自己撞得头破血流的经验才叫经验。一一郎咸平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 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 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科试卷 参考答案 第Ⅰ卷(23分) 、课内外文言阅读(23分) (一)课内文言知识(每题2分,共14分) 1.C(顾:只是,然而) 2.C(①②④名词作动词,舍:筑舍定居;鼓:击鼓;履:登上。③⑥形容 词意动用法,羞:以……为羞;壮:以……为壮。⑤⑧名词作状语,廷:在朝堂 上:响:像回声那样。⑦⑨使动用法,斗:使(诸侯)相斗;屈:使(贾谊)受 委屈。) 3.D(以为,古今同义) (A.孰,通“熟”,冯,通“凭”;C.亡,通“无”,销,通“消”;D.景, 通“影”,从,通“纵 5.A(A焉:语气词,不译;B.乃:①副词,才;②副词,于是。C.因: ①介词,通过、经由;②介词,趁机;D.以:①介词,用:②连词,表目的。) 6.B(之:助词,衬音,无意义。A于:①介词,比;②介词,对:C且: ①连词,可是;②连词,尚且;D而:①连词,递进关系,并且;②连词,表转 折) 7.B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被动句/定语后置 二)课外文言阅读(每题3分,共9分) 9.C(复:免除徭役) 10.B(②不出门不能表现节妇“困苦不改其节”。③喂养教育所有孩子 ⑥是勤俭持家的表现。) 11.B(“恐怕妻子改嫁”的说法错误。原文“我死尔能自保乎?”是说丈 夫担忧自己死后,周节妇自己不能保全孩子。) 第Ⅱ卷(127分) 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古篇(8分) 11.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余独好修以为常(2)枯松倒挂倚绝壁 (3)挟飞仙以遨游(4)万里悲秋常作客 (5)报养刘之日短也(6)转轴拨弦三两声 (7)其闻道也亦先乎吾(8)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二)翻译(6分)
修改: (2 分) 六、写作(7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 路。——周国平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借用别人撞的头破血流的经验作为自己的经 验,世界上最愚蠢的人是非用自己撞得头破血流的经验才叫经验。——郎咸平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 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 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语文科试卷 参考答案 第Ⅰ卷(23 分) 一、课内外文言阅读(23 分) (一)课内文言知识(每题 2 分,共 14 分) 1.C(顾:只是,然而) 2.C(①②④名词作动词,舍:筑舍定居;鼓:击鼓;履:登上。③⑥形容 词意动用法,羞:以……为羞;壮:以……为壮。⑤⑧名词作状语,廷:在朝堂 上;响:像回声那样。⑦⑨使动用法,斗:使(诸侯)相斗;屈:使(贾谊)受 委屈。) 3.D(以为,古今同义) 4.B(A.孰,通“熟”, 冯,通“凭”;C.亡,通“无”,销,通“消”;D.景, 通“影”,从,通“纵”) 5.A(A 焉:语气词,不译;B.乃:①副词,才;②副词,于是。C.因: ①介词,通过、经由;②介词,趁机;D.以:①介词,用; ②连词,表目的。) 6 . B(之:助词,衬音,无意义。A 于:①介词,比;②介词,对;C 且: ①连词,可是;②连词,尚且;D 而:①连词,递进关系,并且;②连词,表转 折) 7.B 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被动句/定语后置 (二)课外文言阅读(每题 3 分,共 9 分) 9.C(复:免除徭役) 10.B(②不出门不能表现节妇“困苦不改其节”。③喂养教育所有孩子。 ⑥是勤俭持家的表现。) 11.B(“恐怕妻子改嫁”的说法错误。原文“我死尔能自保乎?”是说丈 夫担忧自己死后,周节妇自己不能保全孩子。) 第Ⅱ卷(127 分) 三、古诗文阅读(20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古篇(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余独好修以为常(2)枯松倒挂倚绝壁 (3)挟飞仙以遨游(4)万里悲秋常作客 (5)报养刘之日短也(6)转轴拨弦三两声 (7)其闻道也亦先乎吾(8)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二)翻译(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