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期末考核成绩评分标准:详见期末试题评分标准八、选用教材无九、主要参考书目[1]马子川,于海涛编,《化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申洋文,《近代化学导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十、课程学习建议使用相关的数据库和网络资源查阅化学专业的期刊文献。9
9 2.期末考核成绩评分标准:详见期末试题评分标准 八、选用教材 无 九、主要参考书目 [1] 马子川,于海涛编,《化学导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申泮文,《近代化学导论》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十、课程学习建议 使用相关的数据库和网络资源查阅化学专业的期刊文献
《无机化学》课程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无机化学InorganicChemistry适用专业化学课程编码230910102B,230910103B无一/二先修课程修读学期课程性质必修口选修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6考试课程学分考核方式口考查课程学时100学时(理论学时100,实践学时0)执笔人柴杰审核人白官二、课程简介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内容分为化学原理与元素化学两部分内容,使学生在学完本门课程后能给掌握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及四大平衡的基本理论并能够在理论指导下掌握重要元素的基本形式及其变化规律。此外,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为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还应为本专业其他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化学事实材料,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并与无机化学实验紧密配合,使学生在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典型的化学反应知识,同时在科学思维能力方面获得应有的训练和培养。三、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无机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判断常见物质的分子结构,分析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存在形式、制备方法、分离提纯以及应用,给出反应体系的正确计算结11
11 《无机化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码 230910102B, 230910103B 适用专业 化学 先修课程 无 修读学期 一/二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课程学分 6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学时 100 学时(理论学时 100,实践学时 0) 执笔人 柴杰 审核人 白官 二、课程简介 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内容分为化学原理 与元素化学两部分内容,使学生在学完本门课程后能给掌握结构理论、化学热 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及四大平衡的基本理论并能够在理论指导下 掌握重要元素的基本形式及其变化规律。此外,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为本专 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还应为本专业其他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 和化学事实材料,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通 过课堂讲授并与无机化学实验紧密配合,使学生在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 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化合物的 基本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典型的化学反应知识,同时在科学思维能力方面获得 应有的训练和培养。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 1:掌握无机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无机化学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判断常见物质的分子结构,分析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 性质、存在形式、制备方法、分离提纯以及应用,给出反应体系的正确计算结
果,初步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及本质规律,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毕业要求3.1:基础理论)课程目标2:通过化学基本原理和元素化学的学习,初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无机化学知识解决中学课程中相关化学问题,具备中学化学教师的知识储备及备课,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等相关工作的初步能力。【毕业要求4.1:教学知识】课程目标3:以基本原理的产生和发现过程为出发点,培养自身严肃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事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开拓自身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激发对化学专业的热爱,树立为化学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观,通过课堂练习、课堂提问以及课后技能训练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及与他人的沟通合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毕业要求7.1:发展规划】(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3.1【基础理论】具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毕业要求3:及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于化学核心课程目标1【学科素养】素养,将化学知识学习、能力发展结合起来,解决实际化学问题。(H)毕业要求4:4.1【教学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等课程目标2【教学能力】教师教育类课程的理论与方法。(H)7.1【发展规划】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关注国内外化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动态,积极参加化学毕业要求7:课程目标3专业培训和研讨。能够制定中学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学会反思】规划,理性分析自我,循序渐进,获得化学专业能力提升。(M)四、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支撑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学时安排课程内容模块一、基础化学原理1.无机化学发展史及继往开来课堂讲授2.气体状态方程式、分压定律与分体积定律、19案例分析课程目标1、2、3溶液溶度的表示方法与稀溶液的依数性自主学习3.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4.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应用12
12 果,初步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及本质规律,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和专 业理论。【毕业要求 3.1:基础理论】 课程目标 2:通过化学基本原理和元素化学的学习,初步学习现代教育技 术和教学基本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无机化学知识解决中学课程中相关化学 问题,具备中学化学教师的知识储备及备课,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等相关工作 的初步能力。【毕业要求 4.1:教学知识】 课程目标 3:以基本原理的产生和发现过程为出发点,培养自身严肃的科 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事实求实的工作作风,开拓自身解决问题的方法 及思路,激发对化学专业的热爱,树立为化学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树立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观,通过课堂练习、课堂提问以及课后技能训练培 养自身的综合能力及与他人的沟通合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工 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毕业要求 7.1:发展规划】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3: 【学科素养】 3.1【基础理论】 具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 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 及化学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于化学核心 素养,将化学知识学习、能力发展结合起来,解决实 际化学问题。(H)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4: 【教学能力】 4.1【教学知识】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等 教师教育类课程的理论与方法。(H) 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7: 【学会反思】 7.1【发展规划】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关注国 内外化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沿动态,积极参加化学 专业培训和研讨。能够制定中学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 规划,理性分析自我,循序渐进,获得化学专业能力 提升。(M)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支撑的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 模块一、基础化学原理 1. 无机化学发展史及继往开来 2. 气体状态方程式、分压定律与分体积定律、 溶液溶度的表示方法与稀溶液的依数性 3.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 4. 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课程目标 1、2、3 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 自主学习 19
学时安排课程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5.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定义及影响因素6.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及反应时间的关系7.化学反应机理及速率理论简介8.化学反应平衡状态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模块二、原子、分子与晶体结构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课堂讲授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小组讨论4.现代价键理论课程目标1、2、319案例分析5.杂化轨道理论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6.分子轨道理论与双原子分子结构自主学习7.分子晶体与分子间作用力8.离子晶体与离子极化9.金属晶体的结构及性质模块三、溶液化学1.强电解质溶液理论、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电子理论课堂讲授2.弱电解质解离平衡及溶液pH计算课程目标1、2、3案例分析8小组讨论3.缓冲溶液配制及相关计算4.沉淀的生成及相关计算5.沉淀的溶解与转化应用与相关计算模块四、化学反应类型1.氧化数的定义及与化合价的区别2.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课堂讲授案例分析3.原电池的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及应用课程目标1、2、3154.电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力学的关系小组讨论自主学习5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6.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命名及结构7配位解离平衡的应用及相关计算模块五、元素化学课堂讲授1.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递变规律小组讨论392.元素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课程目标1、2、3案例分析型与稳定性及递变规律自主学习3.盐溶解性大小的变化规律0自主学习模块六、无机化学前沿课程目标3合计10013
13 课程内容 支撑的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 5.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定义及影响因素 6. 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及反应时间的关系 7. 化学反应机理及速率理论简介 8. 化学反应平衡状态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模块二、原子、分子与晶体结构 1.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4. 现代价键理论 5. 杂化轨道理论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6. 分子轨道理论与双原子分子结构 7. 分子晶体与分子间作用力 8. 离子晶体与离子极化 9. 金属晶体的结构及性质 课程目标 1、2、3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 自主学习 19 模块三、溶液化学 1.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电 子理论 2. 弱电解质解离平衡及溶液 pH 计算 3. 缓冲溶液配制及相关计算 4. 沉淀的生成及相关计算 5. 沉淀的溶解与转化应用与相关计算 课程目标 1、2、3 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8 模块四、化学反应类型 1. 氧化数的定义及与化合价的区别 2. 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 3. 原电池的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及应用 4. 电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力学的关系 5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6.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命名及结构 7 配位解离平衡的应用及相关计算 课程目标 1、2、3 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自主学习 15 模块五、元素化学 1. 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递变规律 2. 元素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 型与稳定性及递变规律 3. 盐溶解性大小的变化规律 课程目标 1、2、3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 自主学习 39 模块六、无机化学前沿 课程目标 3 自主学习 0 合计 100
(二)课程内容模块一、基础化学原理【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无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熟知无机化学课程学习在化学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地位。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混合气体分压定律、气体扩散定律并能够应用它们进行计算:熟悉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方法,浓度的计算和各种浓度之间的换算;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3.了解状态函数等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能、烩和恰变、熵和焰变、吉布斯自由能等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学会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掌握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熟练计算标准状态下反应的变、熵变和自由能变,并能够运用自由能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4.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和质量作用定律,会应用阿仑尼乌斯公式求算活化能及某温度下的反应速率;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熟练掌握反应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5.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经验平衡常数(Kc、Kp)及标准平衡常数(K)的物理意义及其与AG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掌握浓度、温度、压力等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程内容】1.化学发展简史、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及无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方向: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道尔顿分压定律、分体机定律、气体扩散定律,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稀溶液的依数性:3.化学反应热力学相关术语、反应热效应的计算、热力学第一、第二及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相关应用;4.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化学反应的机理及反应速率理论简介、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5.化学平衡的状态、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重点、难点】1.重点: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气体分压定律,非电解质稀溶液的通性一依数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混合的气体分压定律、气体扩散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热力学能、焰、摘、自由能等热力学函数;计算化学反应反应热: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速率理论简介:影响化学反应速14
14 (二)课程内容 模块一、基础化学原理 【学习目标】 1. 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无机化学的发展历程 及发展方向;熟知无机化学课程学习在化学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地位。 2.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混合气体分压定律、气体扩散定律并能够应 用它们进行计算;熟悉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方法,浓度的计算和各种浓度之间 的换算;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 3. 了解状态函数等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热力学能、焓和焓变、熵和熵 变、吉布斯自由能等的定义和物理意义;学会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掌握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熟练计算标准状态下反应的焓变、熵变和 自由能变,并能够运用自由能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4.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和质量作用定律, 会应用阿仑尼乌斯公式求算活化能及某温度下的反应速率;掌握浓度、温度及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熟练掌握反应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 5. 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经验平衡常数(Kc、Kp)及标准平衡常数(K ⊖) 的物理意义及其与ΔrG ⊖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掌握浓度、温度、 压力等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程内容】 1. 化学发展简史、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及无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及发 展方向;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道尔顿分压定律、分体机定律、气体扩散定律,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稀溶液的依数性; 3. 化学反应热力学相关术语、反应热效应的计算、热力学第一、第二及第 三定律的内容及相关应用; 4.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化学反应的机理及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5. 化学平衡的状态、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等温方程 式。 【重点、难点】 1. 重点: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气体分压定律,非 电解质稀溶液的通性-依数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混合的气体分压定律、 气体扩散定律的理解和应用;热力学能、焓、熵、自由能等热力学函数;计算 化学反应反应热;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速率理论简介;影响化学反应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