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教案 第一章植物细胞 1.本章重点:是真核细胞的一般结构及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细胞壁和细胞后含物是植物细胞独有的构造,对其 结构和化学组成应重点掌握。 2.本章难点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及植物体生长、发育概念的把握,以及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植物细胞有丝 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和植物细胞,所处分裂期的判断。 3.基本要求 1)掌据真核植物细胞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的基本构造及化学组成。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细胞质的结构及细 胞器的种类及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正确辨别植物细胞分裂。、分化的特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细胞形态特征;搞清植物体生 长、发育的内因。 3)了解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真核和原核细胞,动物和植物细胞之间的区别。 4.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51、1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 一、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的研究史 1、细胞学的创立时期 1665年,英国人虎克发现细胞(Cel 德国植物学家施菜登(1838)和动物学家施旺(1839)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被称为十九世纪自然 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1875一1898) 受精现象(187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1880)、动植物减数分裂(1883.1886)、植物受精现象 (1888)、线粒体(1894)、高尔基体(1898)、被子植物双受精现象相继发现。 3、实验细胞学时期(1898一1953) 口1900年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1865) 口1924年孚尔根等首次介绍了DNA反应的方法。 01934年本斯米等用超速离心机将细跑内线粒体分离出来。 口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发现,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4、分子/现代细胞学时期(1953一现在)
植物学教案 第一章 植物细胞 1.本章重点::是真核细胞的一般结构及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细胞壁和细胞后含物是植物细胞独有的构造,对其 结构和化学组成应重点掌握。 2.本章难点: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及植物体生长、发育概念的把握,以及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植物细胞有丝 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和植物细胞所处分裂期的判断。 3.基本要求: 1)掌握真核植物细胞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的基本构造及化学组成、细胞膜的结构及特点、细胞质的结构及细 胞器的种类及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正确辨别植物细胞分裂、分化的特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细胞形态特征;搞清植物体生 长、发育的内因。 3)了解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真核和原核细胞,动物和植物细胞之间的区别。 4.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1、1 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 一、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的研究史 1、细胞学的创立时期 1665年,英国人虎克发现细胞(Cell)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38)和动物学家施旺(1839)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被称为十九世纪自然 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细胞学的经典时期(1875 —1898 ) 受精现象(187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1880)、动植物减数分裂(1883、1886)、植物受精现象 (1888)、线粒体( 1894 )、高尔基体( 1898 )、被子植物双受精现象相继发现。 3、实验细胞学时期(1898—1953) 1900年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1865) 1924年 孚尔根等首次介绍了DNA反应的方法。 1934年 本斯米等用超速离心机将细胞内线粒体分离出来。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发现,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4、分子/现代细胞学时期(1953—现在)
01961年,通过尼伦堡等人的研究,确立了每一种氨基酸的“密码”。 DN八双螺旋结构的阐明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使细胞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现代细胞 学阶段,使细胞的研究从超微水平发展到份子水平阶段,并相应产生许多新兴分枝学科如细胞分子生物学,细胞工 程学以及带有综合特点的细胞生物学等。分子水平的研究,目的是认识讨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从单纯观察发 展到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细胞,使人类进入有目的的改造细胞的阶段 三、细胞的多样性 1、形状多样(与其功能相适应) 口游离的生长在疏松组织中的细胞球形、椭圆形(皮层细胞、髓 口起保护作用的细胞-一多面体,彼此嵌合紧密(表皮细胞): ·起支持和疏导作用的细胞-一圆柱形、纺锤形(韧皮部、木质部细胞)。 2、细胞大小差异很大 0高等植物细胞直径:数ym一数十个ym,多数15-30um。 0最小细跑,如枝原体,直径0.1一0.15um。 少数大细胞,如番茄果肉、西瓜细胞直径可达1mm,肉眼可见,最长的棉花纤维细胞长可达650mm 四、原核细胞(procaryotic cell) (1)无核膜,仅有些比较集中的核区: (2)核区内分布环状DNA丝, (3)细胞质内无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分化。 (4)细胞质内有游离的质粒(plasmid),是裸露的核外DNA,可遗传. 枝原体、细菌、放线菌、蓝藻等低等植物由原核细胞构成。 五、非细胞结构的生命一病毒(virus) 病毒无细胞结构,有生命的特殊有机体 (1)大小:比细菌小,比P大,介于100-3000A之间. (2)组成:Pr外壳包围若核酸芯子 (3)形状:在电镜下病毒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 (4)生活方式:不能在非生命物质上生长而需在活的有机体上生存,能感染细菌、动物和植物形成动植物病 害。 因此,病毒是简单原始的生命形式,细胞是生物有机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51、2植物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一、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 (一)原生质protoplasm一泛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组成成分,名
1961年,通过尼伦堡等人的研究,确立了每一种氨基酸的“密码”。 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使细胞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现代细胞 学阶段,使细胞的研究从超微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阶段,并相应产生许多新兴分枝学科如细胞分子生物学,细胞工 程学以及带有综合特点的细胞生物学等。分子水平的研究,目的是认识讨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从单纯观察发 展到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细胞,使人类进入有目的的改造细胞的阶段 三、细胞的多样性 1、形状多样(与其功能相适应) 游离的生长在疏松组织中的细胞-球形、椭圆形 (皮层细胞、髓); 起保护作用的细胞- 多面体,彼此嵌合紧密(表皮细胞); 起支持和疏导作用的细胞-圆柱形、纺锤形(韧皮部、木质部细胞)。 2、细胞大小差异很大: 高等植物细胞直径:数μm—数十个μm,多数15—30 μm。 最小细胞,如枝原体,直径0.1—0.15 μm。 少数大细胞,如番茄果肉、西瓜瓤细胞直径可达1mm,肉眼可见,最长的棉花纤维细胞长可达650mm。 四、原核细胞(procaryotic cell) (1)无核膜,仅有些比较集中的核区; (2)核区内分布环状DNA丝; (3)细胞质内无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分化。 (4)细胞质内有游离的质粒(plasmid),是裸露的核外DNA,可遗传。 枝原体、细菌、放线菌、蓝藻等低等植物由原核细胞构成。 五、非细胞结构的生命—病毒(virus) 病毒:无细胞结构,有生命的特殊有机体 (1)大小:比细菌小,比Pr大,介于100—3000Å之间。 (2)组成:Pr外壳包围着核酸芯子 (3)形状:在电镜下病毒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 (4)生活方式:不能在非生命物质上生长而需在活的有机体上生存,能感染细菌、动物和植物形成动植物病 害。 因此,病毒是简单原始的生命形式,细胞是生物有机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2植物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一、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 (一)原生质protoplasm —泛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组成成分,名 称)
(二)原生质的化学组成 (1)、水和无机盐 A、水结合态(结构部分】 游离态(溶剂) 一般旺盛生长的幼苗及嫩叶中含水量较高,(60-90%),衰老的叶子含水量低,休眠种子含水量最低,只占 鲜重的10一14%。 B、无机盐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Fe、Mg一与叶绿素形成有关 S、N、P一与Pr的合成有关 (2)、蛋白质(Protein)(三级结构) ·组成:P是以氨基酸为单位构成的长链分子,分子量很大,可从五干到百万以上。 Pr占原生质干重60%。 口Pr按其功能分为三类 0O结合Pr:组成原生质的结构物质 ☐②酶P:催化作用(专化性、高效性、多样性:植物中有2000多种) 口③贮藏Pr:贮藏的营养物质 (3)核酸(nucleic acid) 口组成:由小分子的单位一核苷酸相连形成的长链纷子, 口两种类型: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布于细胞核中 核糖核酸(RNA):分布于细胞质中 口功能作用: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4)脂类(ipid:甘油+脂肪酸 口包括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脂肪性物质,如油、脂肪、磷脂、蜡、角质、栓质和固醇等,它们都 是长链化合物,但分子链比核酸短的多。 功能作用: ①结构物质(如磺脂与P结合构成生物膜系统), ②形成角质、木栓质、蜡,参与细跑壁形成(脂类具疏水性,不透水)。 (5)糖类(saccharide) D组成:化学通式为(CH2O)n 口功能作用: ①是光和作用的产物,是细胞进行代谢活动的能源
(二)原生质的化学组成 (1)、水和无机盐 A、水 结合态(结构部分) 游离态(溶剂) 一般旺盛生长的幼苗及嫩叶中含水量较高,(60-90%),衰老的叶子含水量低,休眠种子含水量最低,只占 鲜重的10—14 %。 B、无机盐-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Fe、Mg—与叶绿素形成有关 S、N、P—与Pr的合成有关 (2)、蛋白质(Protein) (三级结构) 组成:Pr是以氨基酸为单位构成的长链分子,分子量很大,可从五千到百万以上。 Pr占原生质干重60 % 。 Pr按其功能分为三类 : ①结合Pr:组成原生质的结构物质 ②酶Pr:催化作用(专化性 、高效性、多样性:植物中有2000多种) ③贮藏Pr:贮藏的营养物质 (3)核酸(nucleic acid) 组成:由小分子的单位一核苷酸相连形成的长链分子, 两种类型:脱氧核糖核酸 (DNA):分布于细胞核中 核糖核酸 (RNA):分布于细胞质中 功能作用: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4)脂类(lipid):甘油+脂肪酸 包括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的脂肪性物质,如油、脂肪、磷脂、蜡、角质、栓质和固醇等,它们都 是长链化合物,但分子链比核酸短的多。 功能作用 : ①结构物质(如磷脂与Pr 结合构成生物膜系统)。 ②形成角质、木栓质、蜡,参与细胞壁形成(脂类具疏水性,不透水)。 (5)糖类(saccharide) 组成:化学通式为(CH2O)n . 功能作用: ①是光和作用的产物,是细胞进行代谢活动的能源
②同时也是构成原生质、细胞壁的主要物质 ③合成其它有机物的原料 口类型:单糖核糖(伍碳糖)、脱氧核糖伍碳糖、葡萄糖(六碳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 多糖:纤维素、淀粉、果胶物质 (6)其它生理活动物质:酶、维生素、激素、抗菌索 总之,组成原生质的化学元素: 大量元素:C、H、O、N占植物鲜垂大,约99%以上,另外还有K、P、Ca、S、Fe等 微量元素:B.Cu、Mn、Zn、Na、CI等十几种 (三)原生质的物理性质: 口(1)无色半透明半流动状态的粘稠液体,比重比水大 0(2)是一种亲水胶体 口(3)原生质胶粒带有电荷,它使原生质具很大的吸水力及对物质的吸附作用,如胶体破坏,原生质也就丧失活 性,失去生命特性 (四)原生质的生理特性: 具有生命现象,即具新陈代谢的能力(同化-光和:异化一呼吸)· 二、原生质体(protoplast) —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结构名称)。 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可明显区分为:细胞质+细胞核 (一)细胞质:(cytoplasm) 1、质膜(plasmalemma:plasma membrane) 细胞质紧帖细胞壁的膜状结构,也叫细胞膜。 A主要成分:磷脂(55一57%)和蛋白质,厚约80A B、生理功能: (1)使细胞与外环境隔离,保持相对稳定的细胞内环境: (2)具选择吸收的功能: (3)能量传递和信息传递 (④)有大量的确,生化反应的重要场所: (5)协调细胞壁物质的合成与组装 2.胞基质(cytoplasmic matrix)
②同时也是构成原生质、细胞壁的主要物质 ③合成其它有机物的原料 类型:单糖:核糖(五碳糖)、脱氧核糖(五碳糖)、葡萄糖(六碳糖) 双糖: 蔗糖、麦芽糖 多糖 :纤维素、 淀粉、果胶物质 (6)其它生理活动物质:酶 、维生素、 激素、抗菌素 总之,组成原生质的化学元素: 大量元素:C、H、O、N占植物鲜重大,约99%以上,另外还有K、P、Ca、S、Fe等 微量元素:B、Cu、Mn、Zn、Na、Cl等十几种 (三)原生质的物理性质: (1)无色半透明半流动状态的粘稠液体,比重比水大。 (2)是一种亲水胶体。 (3)原生质胶粒带有电荷,它使原生质具很大的吸水力及对物质的吸附作用, 如胶体破坏,原生质也就丧失活 性,失去生命特性。 (四)原生质的生理特性: 具有生命现象,即具新陈代谢的能力(同化-光和;异化-呼吸)。 二、原生质体(protoplast ) ——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结构名称)。 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可明显区分为:细胞质+细胞核 (一)细胞质:(cytoplasm) 1、质膜(plasmalemma;plasma membrane) 细胞质紧帖细胞壁的膜状结构,也叫细胞膜。 A、主要成分:磷脂(55—57%)和蛋白质,厚约80Å B、生理功能: (1)使细胞与外环境隔离,保持相对稳定的细胞内环境; (2)具选择吸收的功能; (3)能量传递和信息传递; (4)有大量的酶,生化反应的重要场所; (5)协调细胞壁物质的合成与组装 2、胞基质(cytoplasmic matrix)
A、定义: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出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称胞基质。 B、主要成分:水、无机盐等小分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中等分子;Pr、脂蛋白、RNA、多酶等 生物大分子。 C、在生活的细胞中,胞基质做有规律的特续流动:1)转动式运动2)循环式运动 3、细胞器(organelle)):细胞质基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单位。 1)、质体(plastid): 绿色植物特有的一类合成或积累同化产物的细胞器,被双层膜,由前质体(ptoplastid)发育而来。 A、白色体(eucoplast):不含色素,多存在于幼嫩细胞、贮藏组织和一些植物表皮中,并根据贮藏物质的不 同分为造粉体amyloplast)洁油体(elaiopas)和造蛋白体 (proteinoplast). B、有色体(chromoplast):内含大量胡萝卜素和叶绿素而呈现黄、红或橙色,这类质体常存在于花瓣、果实 或一些植物的根(胡萝卜)中。 C.叶绿体(chloroplast):存在于植物绿色的薄壁细胞中、主要是叶肉细胞中。所含数量因细胞而异,从十多 个到数百枚不等, 色素:叶绿素A(蓝绿)、叶绿素B(黄绿) 胡萝卜素(橙黄)、叶绿素(黄)这些色素都分布在内部片层上, 结构:叶绿体呈球形、卵形,其内有基粒(granum)及基质(stroma或natrix)片层 功能:(1)光合作用D(2)合成自身的DNA.RNA.PrO(3)酶集中的场所 2)、线粒体(mitochondria) 形状:球形、棒形域细丝状颗粒, 结构特点:由双层膜包裹,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靖。 功能: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的“"动力厂”,含自身的DNA,能独立合成Pr。 3)、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结构:以各种形状沿伸、扩展,形成各种管、泡、腔交织的复杂网状管道系统。 分类:光面内质网:与脂类、糖类的合成关系密切 粗面内质网:膜表面附着许多核糖体小颗粒,合成P酶。 功能:口(1)合成、包装和运输一切代谢产物、P酶、脂类、糖: 口(2)是许多细胞器的来源 口(3)提供细胞空间的支持骨架、增加细胞的表面积: 口(4)通过胞间连丝中内质网的活动,保持细胞间的联系。 4)、高尔基体(dictyosome或GoIgi-body)
A、定义: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出特殊结构的细胞质部分称胞基质。 B、主要成分:水、无机盐等小分子;脂类、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等中等分子;Pr、脂蛋白、RNA、多酶等 生物大分子。 C、在生活的细胞中,胞基质做有规律的持续流动:1)转动式运动2)循环式运动 3、细胞器(organelle):细胞质基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单位 。 1)、质体(plastid): 绿色植物特有的一类合成或积累同化产物的细胞器,被双层膜,由前质体(ptoplastid )发育而来。 A、白色体(leucoplast ):不含色素,多存在于幼嫩细胞、贮藏组织和一些植物表皮中,并根据贮藏物质的不 同分为造粉体(amyloplast)造油体(elaioplast)和造蛋白体 (proteinoplast)。 B、有色体(chromoplast):内含大量胡萝卜素和叶绿素而呈现黄、红或橙色,这类质体常存在于花瓣、果实 或一些植物的根(胡萝卜)中。 C、叶绿体(chloroplast):存在于植物绿色的薄壁细胞中、主要是叶肉细胞中。所含数量因细胞而异,从十多 个到数百枚不等。 色素: 叶绿素A(蓝绿)、叶绿素B(黄绿) 胡萝卜素(橙黄)、叶绿素(黄) 这些色素都分布在内部片层上。 结构:叶绿体呈球形、卵形,其内有基粒(granum)及基质(stroma 或matrix)片层 功能:(1)光合作用(2)合成自身的DNA、RNA、Pr(3)酶集中的场所 2)、线粒体(mitochondria ) 形状:球形、棒形或细丝状颗粒。 结构特点:由双层膜包裹,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 功能: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的“动力厂”,含自身的DNA,能独立合成Pr。 3)、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结构:以各种形状沿伸、扩展,形成各种管、泡、腔交织的复杂网状管道系统。 分类:光面内质网:与脂类、糖类的合成关系密切。 粗面内质网:膜表面附着许多核糖体小颗粒,合成Pr酶。 功能:(1)合成、包装和运输一切代谢产物、Pr酶、脂类、糖; (2)是许多细胞器的来源; (3)提供细胞空间的支持骨架、增加细胞的表面积; (4)通过胞间连丝中内质网的活动,保持细胞间的联系。 4)、高尔基体(dictyosome或Golgi-bo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