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本科实验课程安排表 实验准备 第一篇动物学实验 实验一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实验二原生动物门一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 .10 实验三水媳和涡虫的比较观察 17 实验四蛔虫与环毛蚓的比较 22 实验五河蚌的系列实验 .28 实验六蝗虫的形态解剖和昆虫分类 .32 实验七鲤(或鲫)的外形与解剖 .42 实验八蛙的外形与解剖 50 实验九家鸽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58 实验十家兔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65 实验十一脊椎动物的分类及系统进化 .70 实验十二校园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 .74 实验十三红细胞脆性的测定、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78 实验十四蛙心起搏点观察、心音听诊. .81 第二篇植物学实验 实验一植物细胞、组织和种子结构 .85 实验二 根、茎、叶 .97 第一部分:根 .97 第二部分:茎 .101 第三部分:叶. 104 实验三花和果实 108 第一部分:花 .108 第二部分:果实 .115 实验四孢子植物形态特征与类型的观察 121
I 目 录 前言 本科实验课程安排表 实验准备 第一篇 动物学实验 实验一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1 实验二 原生动物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 10 实验三 水螅和涡虫的比较观察 . 17 实验四 蛔虫与环毛蚓的比较. 22 实验五 河蚌的系列实验. 28 实验六 蝗虫的形态解剖和昆虫分类 . 32 实验七 鲤(或鲫)的外形与解剖. 42 实验八 蛙的外形与解剖. 50 实验九 家鸽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 58 实验十 家兔的外形和内部解剖 . 65 实验十一 脊椎动物的分类及系统进化. 70 实验十二 校园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 . 74 实验十三 红细胞脆性的测定、ABO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 78 实验十四 蛙心起搏点观察、 心音听诊. 81 第二篇 植物学实验 实验一 植物细胞、组织和种子结构 . 85 实验二 根、茎、叶. 97 第一部分:根. 97 第二部分:茎. 101 第三部分:叶. 104 实验三 花和果实. 108 第一部分:花. 108 第二部分:果实.115 实验四 孢子植物形态特征与类型的观察 . 121
实验五校园植物种类的调查 .133 实验六种子植物形态特征与类型的观察 .134 实验七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139 实验八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过程的观察 .144 实验九校园淡水藻类观察 .145 第三篇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147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48 实验三 细菌的芽孢染色 .150 实验四细菌的英膜染色 1s1 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152 实验大放线菌、霉菌菌落制片技术及其形态观察 .155 实验七酵母菌细胞的形态观察、死活细胞的鉴别 157 实验八徽生物显微俄直接计数法 158 实验九徽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161 实验十厌氧微生物的培养 164 实验十一化学因素对徽生物的影响 .166 实验十二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168 实验十三菌种保藏 .173 第四篇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 细胞的显微结构一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器 175 实验二细胞的超微结构一透射电衡下的细胞器 .178 实验三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及其观察 .180 实验四植物叶片活细胞和叶绿体的分离提取及观察. 183 实验五细胞膜的通透性 l66 实验六细胞凝集反应 .188 实验七 DNA的细胞化学一Feulgen反应 189 实验八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191 附:考马斯亮蓝R250染动物细胞的徽丝 193 实验九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及观察 194 实验十PEG法诱导鸡血细胞融合, .198
II 实验五 校园植物种类的调查. 133 实验六 种子植物形态特征与类型的观察 . 134 实验七 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139 实验八 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过程的观察. 144 实验九 校园淡水藻类观察 . 145 第三篇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 147 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 148 实验三 细菌的芽孢染色. 150 实验四 细菌的荚膜染色. 151 实验五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152 实验六 放线菌、霉菌菌落制片技术及其形态观察 . 155 实验七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观察、死活细胞的鉴别 . 157 实验八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58 实验九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161 实验十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 . 164 实验十一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 166 实验十二 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 168 实验十三 菌种保藏. 173 第四篇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 细胞的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器 . 175 实验二 细胞的超微结构—透射电镜下的细胞器. 178 实验三 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及其观察. 180 实验四 植物叶片活细胞和叶绿体的分离提取及观察. 183 实验五 细胞膜的通透性. 186 实验六 细胞凝集反应 . 188 实验七 DNA 的细胞化学—Feulgen 反应. 189 实验八 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 . 191 附:考马斯亮蓝 R250 染动物细胞的微丝 . 193 实验九 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及观察. 194 实验十 PEG 法诱导鸡血细胞融合. 198
实验十一 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 201 实验十二 T淋巴细胞玫瑰花结实验 203 实验十三几种特殊显徽镜的使用. .206 实验十四脂质体的制备」 208
III 实验十一 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 . 201 实验十二 T 淋巴细胞玫瑰花结实验. 203 实验十三 几种特殊显微镜的使用. 206 实验十四 脂质体的制备. 208
第一篇动物学实验 实验一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一、目的与内容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2.了解动物四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3.初步掌握动物组织制片及染色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制备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涂片。 2.制备和观察蛙的肠系膜平铺片,蝗虫肌肉组织分离片、蛙血涂片。 3.制片观察、示范、多媒体演示动物四类组织玻片标本、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制片等。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人口腔上皮、疏松结缔组织及血液组织(活蛙或蟾蜍)、横纹肌(蝗虫浸制标本)、 有丝分裂制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及神经组织等4大组织的代表切片。 投影仪、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器、吸管、吸水纸、牙签、0.1%及1%的亚甲蓝、0.7% 及0.9%的NaC1溶液、蒸馏水。恒温水浴锅、0.02%詹纳斯绿B染液。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 (一)制备和观察 1.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用牙签粗的一端,放在自己的口腔里,轻轻地在口腔颜内刮几下(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以免损伤脸颊)。将刮下的白色粘性物薄而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加一滴0.9%NaC1溶液 然后加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 口腔上皮细胞常数个连在一起。由于口腔上皮细胞薄而透明,因此显微镜光源需要调 暗些。找到口腔上皮细胞后,将其放在视野中心,再转高倍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呈扁平 多边形,试辨认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若观察不清楚时,可在盖玻片一侧加一滴0.1% 的亚甲基蓝,另一侧放一小块吸水纸。如此,可使染液流入盖片下面,将细胞染成浅蓝色, 核染色较深,注意染液不可加得过多,以免妨碍观察。 ◆注:做口腔上皮细胞的装片时,注意必须将从颊部刮下的细胞在载玻片上涂得薄而均 匀:滴加0.9%NaC溶液。 2.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观察 (1)取清洁载玻片放在37℃恒温水浴锅的金属板上,滴2滴0.02%詹纳斯绿B染液。 (②)实验者用牙签宽头在自己口腔粘膜处稍用力刮取上皮细胞,将刮下的粘液状物放 入载玻片的染液滴中,染色10-15mm(注意不可使染液干燥,必要时可再加滴染液), 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四周溢出的染液,置显微镜下观察
1 第一篇 动物学实验 实验一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一、目的与内容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2. 了解动物四类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3. 初步掌握动物组织制片及染色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制备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涂片。 2. 制备和观察蛙的肠系膜平铺片,蝗虫肌肉组织分离片、蛙血涂片。 3. 制片观察、示范、多媒体演示动物四类组织玻片标本、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制片等。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人口腔上皮、疏松结缔组织及血液组织(活蛙或蟾蜍)、横纹肌(蝗虫浸制标本)、 有丝分裂制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及神经组织等 4 大组织的代表切片。 投影仪、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器、吸管、吸水纸、牙签、0.1 %及 1 %的亚甲蓝、0.7 % 及 0.9 %的 NaCl 溶液、蒸馏水。恒温水浴锅、0.02 %詹纳斯绿 B 染液。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 (一)制备和观察 1. 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用牙签粗的一端,放在自己的口腔里,轻轻地在口腔颊内刮几下(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以免损伤脸颊)。将刮下的白色粘性物薄而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加一滴 0.9 % NaCl 溶液, 然后加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 口腔上皮细胞常数个连在一起。由于口腔上皮细胞薄而透明,因此显微镜光源需要调 暗些。找到口腔上皮细胞后,将其放在视野中心,再转高倍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呈扁平 多边形,试辨认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若观察不清楚时,可在盖玻片一侧加一滴 0.1 % 的亚甲基蓝,另一侧放一小块吸水纸。如此,可使染液流入盖片下面,将细胞染成浅蓝色, 核染色较深,注意染液不可加得过多,以免妨碍观察。 *注:做口腔上皮细胞的装片时,注意必须将从颊部刮下的细胞在载玻片上涂得薄而均 匀;滴加 0.9 % NaCl 溶液。 2.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观察 ⑴ 取清洁载玻片放在 37℃恒温水浴锅的金属板上,滴 2 滴 0.02 %詹纳斯绿 B 染液。 ⑵ 实验者用牙签宽头在自己口腔粘膜处稍用力刮取上皮细胞,将刮下的粘液状物放 入载玻片的染液滴中,染色 l0~15 min (注意不可使染液干燥,必要时可再加滴染液), 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四周溢出的染液,置显微镜下观察
(③)在低倍镜下,选择平展的口腔上皮细胞,换高倍镜或油镜进行观察。可见扁平状 上皮细胞的核周围胞质中,分布着一些被染成蓝绿色的颗粒状或短棒状的结构,即是线粒 体。 3.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的制备及观 取活蛙或蟾蜍经麻醉或处死后,剪开腹部的皮肤,用细镊子从皮肤与肌肉层之间取下 小片结缔组织(两栖类的皮下结缔组织不发达)。放在干净的载玻片上,加一滴0.7%NaC 溶液。用解剖针将其展薄,加数滴1%亚甲蓝。2mn后,用0.7%NaC1溶液冲去多余染液。 加盖玻片在镜下观察。 可可见: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购不着伍。胶原纤维成束,弯曲成波浪状,弹性纤维细而 具分枝,不成束,无波浪状弯曲,结缔组织不甚规则,核着色深而清楚。细胞质色浅能辨 认出细朐界限。 *注:做疏松结缔组织装片时,用解剖针将取下的组织必须在一小滴生理盐水中将其 展开成薄片。 4.蛙血涂片临时装片的制备与观察 左手从蛙背面握蛙,右手持注射器从蛙胸部进针刺入蛙心脏采血,滴一滴在洁净载玻 片右端,注意血滴不宜过大。 另取一片边缘光滑的载玻片作推片,斜置于第一块载玻片上血滴的左缘,成40°左右 角度,将推片自血滴左侧向右移动:当血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后,再将推片向左平 稳地推移(维持两片夹角),推出均匀的血膜。制成临时装片,在镜下观察。 蛙的红细胞呈扁椭圆形。单个红细胞呈极浅的黄色,中央有一较大的椭圆形细胞核。 红血细胞间的无色液体称为血浆。轻轻地敲击载片,可看到血细胞在血浆中转动,注意观 察红细胞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5.制备蝗虫横纹肌分离装片(分高法) 用细镊子从蝗虫浸制标本的胸部取下 一小束肌肉,放载玻片上加12滴水,在水中用 解剖针顺着肌纤维仔细分离(越细越好),加盖玻片置于镜下观察。 蝗虫的肌肉为横纹肌,肌肉组织由长形的肌纤维组成。外面有一层薄膜叫肌膜。细胞 中与其长轴平行排列着许多细丝状物,此为肌原纤维。肌原纤维有明暗相间的横纹,为什 么?可在高倍镜下详细观察。在细胞 隙下面分布有许名椭圆形的细响核 故横纹肌为多核的合胞体。若观察不 够清楚时,可用0.1%亚甲基蓝染色 (二)上皮组织 结组 上皮组织覆盖在身体内外的表 面,如:皮肤、消化管的内外表面, 功能是保护、吸收、感觉和分泌。 上皮组织具有以下特点:()具 有极性,朝向体表或腔、囊、管的内 腔的一面称游离面,另一面为基底面, 图11单层鳞状上皮(高倍)
2 ⑶ 在低倍镜下,选择平展的口腔上皮细胞,换高倍镜或油镜进行观察。可见扁平状 上皮细胞的核周围胞质中,分布着一些被染成蓝绿色的颗粒状或短棒状的结构,即是线粒 体。 3.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的制备及观察 取活蛙或蟾蜍经麻醉或处死后,剪开腹部的皮肤,用细镊子从皮肤与肌肉层之间取下 一小片结缔组织(两栖类的皮下结缔组织不发达)。放在干净的载玻片上,加一滴 0.7 % NaCl 溶液。用解剖针将其展薄,加数滴 1 %亚甲蓝。2min 后,用 0.7 % NaCl 溶液冲去多余染液。 加盖玻片在镜下观察。 可见: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均不着色。胶原纤维成束,弯曲成波浪状;弹性纤维细而 具分枝,不成束,无波浪状弯曲,结缔组织不甚规则,核着色深而清楚。细胞质色浅能辨 认出细胞界限。 *注:做疏松结缔组织装片时,用解剖针将取下的组织必须在一小滴生理盐水中将其 展开成薄片。 4.蛙血涂片临时装片的制备与观察 左手从蛙背面握蛙,右手持注射器从蛙胸部进针刺入蛙心脏采血,滴一滴在洁净载玻 片右端,注意血滴不宜过大。 另取一片边缘光滑的载玻片作推片,斜置于第一块载玻片上血滴的左缘,成 40°左右 角度,将推片自血滴左侧向右移动; 当血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后,再将推片向左平 稳地推移(维持两片夹角),推出均匀的血膜。制成临时装片,在镜下观察。 蛙的红细胞呈扁椭圆形。单个红细胞呈极浅的黄色,中央有一较大的椭圆形细胞核。 红血细胞间的无色液体称为血浆。轻轻地敲击载片,可看到血细胞在血浆中转动,注意观 察红细胞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5. 制备蝗虫横纹肌分离装片(分离法) 用细镊子从蝗虫浸制标本的胸部取下一小束肌肉,放载玻片上加 1~2 滴水,在水中用 解剖针顺着肌纤维仔细分离(越细越好),加盖玻片置于镜下观察。 蝗虫的肌肉为横纹肌,肌肉组织由长形的肌纤维组成。外面有一层薄膜叫肌膜。细胞 中与其长轴平行排列着许多细丝状物,此为肌原纤维。肌原纤维有明暗相间的横纹,为什 么?可在高倍镜下详细观察。在细胞 膜下面分布有许多椭圆形的细胞核, 故横纹肌为多核的合胞体。若观察不 够清楚时,可用 0.1 %亚甲基蓝染色。 (二)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覆盖在身体内外的表 面,如:皮肤、消化管的内外表面, 功能是保护、吸收、感觉和分泌。 上皮组织具有以下特点:⑴ 具 有极性,朝向体表或腔、囊、管的内 腔的一面称游离面,另一面为基底面, 图 1.1 单层鳞状上皮(高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