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行唐2015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 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做题(45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也谈人品与画品 杨悦浦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许多年,我发 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 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 品,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 些画家,画得“贼好”,可人“不咋地”。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名鹊 起,但业内口碑却不好。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嘱咐: “此人是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他的艺 术成就。”记者采访回来后,愤怒地说:“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真想扭 头就走。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何况也 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F“人品即画品”虽 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所以 在美术界,还会听到“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 夫在诗外”等,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 常常失去了本然。 “做人”,应怎么做人?做什么人?为什么做人?做了怎么样?做不了又怎么样?这 系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答。有的人画很 般,但能靠“官僚奷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但终为大众不齿。“浮躁” 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许随之“浮动”。于是,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 要想提高画价,便开始自己炒作、商人炒作、圈子炒作,弄个主席、院长之类的 头衔,于是那些略知皮毛的官员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也便似乎不是什么 见不得人的事了,比起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的人来说,这可是省 事多了。这样的“做人”,与真正的艺术创作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人品即 画品”便仅仅是一句空谈。 若从这些现象看,“人品即画品”在现实中便成了一个可疑的命题。人品就是人 品,画品就是画品,常常被分置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作品是否达到了艺术基本品位,它的艺术价值如何?作品 在社会领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为社会文化艺术综合方面所认知?作品是 否经得起历史的鉴证,不要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算是在当代的位置又如何?艺 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练,风格和个性要不断地锻造 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 操守
河北省行唐 2015 届高三 1 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 间 15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做题 (4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也谈人品与画品 杨悦浦 古人云,“人品即画品”。这也是业内颇为流行的一句话。留意了许多年,我发 现,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总是“不得要领”。 “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说或合起来说,都很重要。“人品”是“做人”的 结果,“画品”是“作画”的结果,一个画家既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又创作出好作 品,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但是,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会让我们不时在生活中看到相反的情况:有些画家,画得不好,但人品极佳;有 些画家,画得“贼好”,可人“不咋地”。 有位画家,很聪明,人过中年开始画中国画,一上手就很老到,不几年便声名鹊 起,但业内口碑却不好。一次,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他,行前,某长者特地嘱咐: “此人是当代一位很重要的画家,但俗不可耐,采访时不要因此而低估了他的艺 术成就。”记者采访回来后,愤怒地说:“要不是事先有人打过招呼,我真想扭 头就走。他一口一句脏话,真让人受不了!”美术界看重的是绘画水平,何况也 不能说世俗的人就一定是坏人,就不能当一个好画家。所以,“人品即画品”虽 在理论层面被奉为圭臬,现实中却有时只是被当作“幌子”。 在美术界,还会听到“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 夫在诗外”等,要是较起真儿来,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行之时, 常常失去了本然。 “做人”,应怎么做人?做什么人?为什么做人?做了怎么样?做不了又怎么样?这 一系列的问题,美术界一些人会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各种各样的解答。有的人画很 一般,但能靠“官僚奸商”大红大紫,被媒体热捧,但终为大众不齿。“浮躁” 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许随之“浮动”。于是,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 要想提高画价,便开始自己炒作、商人炒作、圈子炒作,弄个主席、院长之类的 头衔,于是那些略知皮毛的官员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也便似乎不是什么 见不得人的事了,比起长年累月拼命奋斗才能获得社会承认的人来说,这可是省 事多了。这样的“做人”,与真正的艺术创作之间,有什么本质联系?“人品即 画品”便仅仅是一句空谈。 若从这些现象看,“人品即画品”在现实中便成了一个可疑的命题。人品就是人 品,画品就是画品,常常被分置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 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作品是否达到了艺术基本品位,它的艺术价值如何?作品 在社会领域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否为社会文化艺术综合方面所认知?作品是 否经得起历史的鉴证,不要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算是在当代的位置又如何?艺 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练,风格和个性要不断地锻造, 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情、品质、 操守
打开美术史,都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历史上画得好的画家很 多,人品好的画家也很多,美术史不会将其全然割裂。“人品即画品”的道理, 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我只想提醒,在鱼龙混杂、浮嚣躁动的社会现实中,若有 人还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千万别当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要做人有标 准,从艺有髙度,惟德艺双馨方能遗泽后代 《人民日报》(2013年8月11日12版) 1.下列不属于作者说的“许多人对这句话(人品即画品)的理解总是‘不得要 领’”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得 不到相应的认证,有的画家画不错,但是人不怎么样;有的画家人不错,但是画 却不好。 B.“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是美 术界的流行语,要是较起真儿来,人们就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 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C.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靠炒作出名,有些略懂绘画的官员也很容易利用职权谋 取“学术”地位。而那些靠真本事拼搏的人却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使得“人 品即画品”成了一句空话。 D.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炼,风格和修改要不断 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 情、品质、操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在作者看来,绘画就应该看重绘画水平,画家俗一点并不能成为被诟病的把 柄,更何况俗也不一定是坏人,俗不影响一个人成为好画家。 B.“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讲很重要,将二者合起来讲,也是很重要的, 个画家要是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便是达到了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 C.作者对艺术上不努力,却擅长炒作的人给予了批评,并认为他们虽然能够凭 借炒作而被热捧一时,但是最终是经不起考验而被大众瞧不起。 D.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随之“浮动”,使 些人的人品很难保证;这些人绘画不是靠努力,而是靠炒作或靠权力,“画品” 也很难保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术界一向主张和追求“人品即画品”,但是现实生活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带有更多的功利色彩,从而使“人品即画品”的要求仅限于理 论层面了 B.作者认为“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不但涉及对画作的具体要求,甚至要上升 到社会的高度和历史的高度,这就要求画家有过硬的性情、品质和操守才行, C.“俗不可耐”的画家其实并不是作者讽刺的对象,而年轻记者去采访他前, 某长者特地嘱咐他的话才是作者思考的重点,因为“某长者”的话就很好地割裂 了“人品”和“画品”。 作者鉴于社会上种种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却不去真正践行它的现象 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一“千万别当真”,这个社会很难出现德艺双馨的画家了。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打开美术史,都是由无数名作和艺术思想发展而组成的。历史上画得好的画家很 多,人品好的画家也很多,美术史不会将其全然割裂。“人品即画品”的道理, 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我只想提醒,在鱼龙混杂、浮嚣躁动的社会现实中,若有 人还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千万别当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要做人有标 准,从艺有高度,惟德艺双馨方能遗泽后代。 ——《人民日报》(2013 年 8 月 11 日 12 版) 1.下列不属于作者说的“许多人对这句话(人品即画品)的理解总是‘不得要 领’”的依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把“人品即画品”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得 不到相应的认证,有的画家画不错,但是人不怎么样;有的画家人不错,但是画 却不好。 B.“作画先做人”、“心灵美画才美”、“用心作画”、“功夫在诗外”是美 术界的流行语,要是较起真儿来,人们就会发现这些“流行语”原有的教益在流 行之时,常常失去了本然。 C.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靠炒作出名,有些略懂绘画的官员也很容易利用职权谋 取“学术”地位。而那些靠真本事拼搏的人却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使得“人 品即画品”成了一句空话。 D.艺术是要画家拼尽全力投入的事情,技艺要不断地磨炼,风格和修改要不断 地锻造,艺术修养要不断地提升。这些问题说穿了,就不只是画品,更是人的性 情、品质、操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在作者看来,绘画就应该看重绘画水平,画家俗一点并不能成为被诟病的把 柄,更何况俗也不一定是坏人,俗不影响一个人成为好画家。 B.“人品”和“画品”分开来讲很重要,将二者合起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一 个画家要是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便是达到了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 C.作者对艺术上不努力,却擅长炒作的人给予了批评,并认为他们虽然能够凭 借炒作而被热捧一时,但是最终是经不起考验而被大众瞧不起。 D.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做人”的标准也随之“浮动”,使一 些人的人品很难保证;这些人绘画不是靠努力,而是靠炒作或靠权力,“画品” 也很难保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美术界一向主张和追求“人品即画品”,但是现实生活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带有更多的功利色彩,从而使“人品即画品”的要求仅限于理 论层面了。 B.作者认为“画品”包括很多方面,不但涉及对画作的具体要求,甚至要上升 到社会的高度和历史的高度,这就要求画家有过硬的性情、品质和操守才行。 C.“俗不可耐”的画家其实并不是作者讽刺的对象,而年轻记者去采访他前, 某长者特地嘱咐他的话才是作者思考的重点,因为“某长者”的话就很好地割裂 了“人品”和“画品”。 D.作者鉴于社会上种种拿“人品即画品”说事儿,却不去真正践行它的现象, 得出了一个结论——“千万别当真”,这个社会很难出现德艺双馨的画家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4~7 题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 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 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 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风专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 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 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 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风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 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 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 果讹言。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初,大将军凤连昏·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 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 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 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 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上素重商,知匡 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 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位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 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联甚伤之。惟商与先帝 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 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注]①连昏:“昏”同“婚”,姻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多骄僭骄僭:骄横僭越 B.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固守:坚守 C.商亲部属按问部属:顺次安排 D.奏果寝格寝格:呈上 5.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 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 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 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 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商肃敬敦厚。他在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 兄弟,得到了大臣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 B.王商明辨是非。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 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C.王商不畏权贵。琅哪太守杨彤,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 为他说情,王商还是请求罢免杨彤,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 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 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 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 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 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 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 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 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 果讹言。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初,大将军凤连昏·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 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 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 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 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上素重商,知匡 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 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位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 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眹甚伤之。惟商与先帝 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 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注]①连昏:“昏”同“婚”,姻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行多骄僭 骄僭:骄横僭越 B.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 固守:坚守 C.商亲部属按问 部属:顺次安排 D.奏果寝格 寝格:呈上 5.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 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 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 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 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商肃敬敦厚。他在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 兄弟,得到了大臣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 B.王商明辨是非。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 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C.王商不畏权贵。琅哪太守杨彤,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 为他说情,王商还是请求罢免杨彤,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
D.王商忠而被谤。在左将军史丹、王凤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 尽忠,虽然赦免了他的罪过,但还是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 有大水一日暴至? (5分)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 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② 漫:空,徒劳。 8.“燕辞归、客尚淹留”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5 分) 9.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 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 (3)《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滚滚长江,以酒祭奠明月,感慨人生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 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明月寺叶弥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 天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 的叫罗师傅,女的叫薄师傅。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 直夫妇相称。你说奇怪不奇怪?”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 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 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 相配。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 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D.王商忠而被谤。在左将军史丹、王凤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 尽忠,虽然赦免了他的罪过,但还是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 有大水一日暴至? (5 分)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唐多令 惜别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 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 行舟。 【注】①吴文英,号梦窗,唐代诗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② 漫:空,徒劳。 8.“燕辞归、客尚淹留”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5 分) 9.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 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 , ”。 (3)《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滚滚长江,以酒祭奠明月,感慨人生的两句是: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 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明月寺 叶弥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 天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 的叫罗师傅,女的叫薄师傅。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 直夫妇相称。你说奇怪不奇怪?”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 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 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 相配。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 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 不一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于是我 在观音面前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 海市蜃楼 过眼云烟 落花流水 浮生若梦 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 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 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 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这个我说不清楚。”又说,“我像你这 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 文老师。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 掠而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 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 我对薄师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就是 罗师傅一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 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 看见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 轻时就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 囡说,‘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 说也是 他俩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 水的眼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 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天空 ,有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 灿烂地谢幕。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 远,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候再来?” 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 这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 不一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于是我 在观音面前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 海市蜃楼 过眼云烟 落花流水 浮生若梦 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 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 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 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这个我说不清楚。”又说,“我像你这 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 文老师。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 一掠而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 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 我对薄师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就是 罗师傅--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 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 看见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 轻时就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 囡说,‘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 说也是。” 他俩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 水的眼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 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天空 上,有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 灿烂地谢幕。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 远,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候再来?” 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 这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