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二调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分,考试时间5分 第I卷阅读题 、小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恶搞”是在拔文化的根 ①自胡戈在网上扔下一个“馒头”,让成千上万的网民得到了一种别样的娱乐体验后, “恶搞”一词就大放异彩。自此,恶搞的潮水越过影视大片,漫向名人、经典、历史、文 化……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恶搞”大潮中,近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恶搞者已从过去的 草根人物,变为现在的专家、教授;“恶搞”的范围也从娱乐圈扩大到学术圈;恶搞对象 从娛乐人物、事件,转移至传统文化,如以孔子为噱头对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国学辣妹” 式的诠释,正使这场“恶搞”运动,从消遣娱乐演变成文化颠覆。 ②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戏说娱乐圈的人和事,博得大家开心一笑, 在这个娱乐化时代也无可厚非。但时下恶搞之风正从少部分人的自娛自乐变成了一种集体 狂欢。在一些专家学者笔下,原本代表中华历史文化美好、智意、勤劳、普良的人和物被 推倒,美的贬成丑的,红的说成黑的,词语中甚至极尽笑骂、攻击之能事。要知道,专家 学者的学术研究,一向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他们中一些人对于传统中国文化抹黑式的 “恶搞”,无疑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和庄严 ⑧优秀文化的传承是要有纽带的,这个纽带就是文化偶像和经典。当偶像和经典不断 被颠覆,并且颇受欢迎的时候,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底线何在?当传统文化被解构,并 且只有解构而没有架构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文化的脊梁一个个被消解之后,华夏文化 该如何挺立?日本动画片风靡世界,韩国电视剧在亚洲引发了“韩潮”,而国内的学者却在 制造“孔子狗”、“李白仔”、“岳飞贼”之类的“恶作剧”,这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对优 秀传统文化认同秩序的破坏,更给中国的“软实力”留下了“硬伤” ④在一个开放、多元、张扬个性的社会,不可避免会有颠覆传统的现象和对权威崇拜 的质疑。“恶搞”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重新拆解、解构旧模式的意义,能够为人们提供 新的视角。但“恶搞”也应该有一个底线,民间对于影视作品、艺术作品的“恶搞”,只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二调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分 钟。 第 I 卷 阅读题 一、小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恶搞”是在拔文化的根 ①自胡戈在网上扔下一个“馒头”,让成千上万的网民得到了一种别样的娱乐体验后, “恶搞”一词就大放异彩。自此,恶搞的潮水越过影视大片,漫向名人、经典、历史、文 化……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恶搞”大潮中,近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恶搞者已从过去的 草根人物,变为现在的专家、教授;“恶搞”的范围也从娱乐圈扩大到学术圈;恶搞对象 从娱乐人物、事件,转移至传统文化,如以孔子为噱头对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国学辣妹” 式的诠释,正使这场“恶搞”运动,从消遣娱乐演变成文化颠覆。 ②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戏说娱乐圈的人和事,博得大家开心一笑, 在这个娱乐化时代也无可厚非。但时下恶搞之风正从少部分人的自娱自乐变成了一种集体 狂欢。在一些专家学者笔下,原本代表中华历史文化美好、智慧、勤劳、善良的人和物被 推倒,美的贬成丑的,红的说成黑的,词语中甚至极尽笑骂、攻击之能事。要知道,专家 学者的学术研究,一向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他们中一些人对于传统中国文化抹黑式的 “恶搞”,无疑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和庄严。 ③优秀文化的传承是要有纽带的,这个纽带就是文化偶像和经典。当偶像和经典不断 被颠覆,并且颇受欢迎的时候,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底线何在?当传统文化被解构,并 且只有解构而没有架构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文化的脊梁一个个被消解之后,华夏文化 该如何挺立?日本动画片风靡世界,韩国电视剧在亚洲引发了“韩潮”,而国内的学者却在 制造“孔子狗”、“李白仔”、“岳飞贼”之类的“恶作剧”,这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对优 秀传统文化认同秩序的破坏,更给中国的 “软实力”留下了“硬伤”。 ④在一个开放、多元、张扬个性的社会,不可避免会有颠覆传统的现象和对权威崇拜 的质疑。“恶搞”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重新拆解、解构旧模式的意义,能够为人们提供 新的视角。但“恶搞”也应该有一个底线,民间对于影视作品、艺术作品的“恶搞”,只
是为了让人开心一笑。而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恶搞”现象的出现,实在是一种拔自己文 化根的行为。因为,“恶搞”损害的绝不仅仅是文化本身,还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 ⑤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作为代表社会、文化良知的学者专家,理应耐得住寂寞,抵制 各种诱惑,坚守学术阵地,端正学术操行,假如一味地“恶搞”文化,传播虚假、偏执的 理念,最终伤害的是文化的尊严 ⑥今天的学术研究、文化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尚化、娛乐化、商品化的冲击。 “恶搞”以貌似率真来游戏人生,以自谑、谑人的方式来“恶搞”文化,蕨视权威,抛弃 敬畏。其实,背后是文化犬儒倾向。当我们把神圣、崇高统统打倒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来 守住精神家园呢 1.下列对“恶搞”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国学辣妹”式的诠释,从而达到对文化的颠爱 B.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戏说人和事,博得大家开心一笑。 C.代表中华历史文化美好、智慧、勤劳、善良的人和物被推翻,美的贬成丑的,红的 说成黑的,词语中甚至极尽笑骂、攻击之能事 D.以貌似率真来游戏人生,以自谑、谑人的方式来“恶搞”文化,農视权威,抛弃敬畏 2.下列不能作为“‘恶搞’是在拔文化的根”这一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A.对传统中国文化抹黑式的“恶搞”,无疑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和庄严 B.当中国传统的文化偶像和经典不断被顺覆,并且颇受欢迎的时候,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和道德底线就会动摇 C.国内学者对文化偶像的“恶搞”,不仅破坏了世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秩序,更给 中国的“软实力”留下了“硬伤”。 D.在一个开放、多元、张扬个性的社会,“恶搞”文化会产生颠覆传统、质疑权威崇 拜的现象 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胡戈在网上扔下一个“馒头”后,“恶搞”的大潮从“恶搞”的范围、对象到“恶 搞”者身份均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B.“恶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积极的一面,它有重新拆解、解构旧模式的意义,能够 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
是为了让人开心一笑。而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恶搞”现象的出现,实在是一种拔自己文 化根的行为。因为,“恶搞”损害的绝不仅仅是文化本身,还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 ⑤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作为代表社会、文化良知的学者专家,理应耐得住寂寞,抵制 各种诱惑,坚守学术阵地,端正学术操行,假如一味地“恶搞”文化,传播虚假、偏执的 理念,最终伤害的是文化的尊严。 ⑥今天的学术研究、文化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尚化、娱乐化、商品化的冲击。 “恶搞”以貌似率真来游戏人生,以自谑、谑人的方式来“恶搞”文化,蔑视权威,抛弃 敬畏。其实,背后是文化犬儒倾向。当我们把神圣、崇高统统打倒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来 守住精神家园呢? 1.下列对“恶搞”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国学辣妹”式的诠释,从而达到对文化的颠覆。 B.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戏说人和事,博得大家开心一笑。 C.代表中华 历史文化美好、智慧、勤劳、善良的人和物被推翻,美的贬成丑的,红的 说成黑的,词语中甚至极尽笑骂、攻击之能事。 D.以貌似率真来游戏人生,以自谑、谑人的方式来“恶搞”文化,蔑视权威,抛弃敬畏。 2.下列不能作为“‘恶搞’是在拔文化的根”这一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 A.对传统中国文化抹黑式的“恶搞”,无疑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和庄严。 B.当中国传统的文化偶像和经典不断被颠覆,并且颇受欢迎的时候,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和道德底线就会动摇。 C.国内学者对文化偶像的“恶搞”,不仅破坏了世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秩序,更给 中国的 “软实力”留下了“硬伤”。 D.在一个开放、多元、张扬个性的社会,“恶搞”文化会产生颠覆传统、质 疑权威崇 拜的现象。 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胡戈在网上扔下一个“馒头”后,“恶搞”的大潮从“恶搞”的范围、对象到“恶 搞”者身份均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B.“恶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积极的一面,它有重新拆解、解构旧模式的意义,能够 为人们提供新的视角
C.对任何文化都不能“恶搞”,因为这会损害文化本身,更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 是在拔文化的根。 D.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专家学者要耐得住寂寞,要能抵制各种诱惑,坚守学术阵地,承 担社会责任,保持文化良知,端正学术操行,不伤害文化的尊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李君虚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 其子弟并着芒晨,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 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门生王铁 盗其衣,李君虚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 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就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 李君虚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 人无知者。”李君虚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 收金而去。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傲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 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 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 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 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 君虚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李君虚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 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李君虚同心理事 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性和雅, 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续古今 传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邀请 B.帝不从,珍奇寻又叛 寻:不久 C.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 尚:娶公主为妻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 令:美好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君虚“有器度”的一组是()(3分) ①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 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C.对任何文化都不能“恶搞”,因为这会损害文化本身,更会影响到人们的价值取向, 是在拔文化的根。 D.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专家学者要耐得住寂寞,要能抵制各种诱惑,坚守学术阵地,承 担社会责任,保持文化良知,端正学术操行,不伤害文化的尊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19 分) 李君虚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 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 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门生王铁 盗其衣,李君虚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 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 李君虚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 “人无知者。”李君虚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 收金而去。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 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 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 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 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寻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 君虚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李君虚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 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李君虚同心理事, 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性和雅, 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续古今 传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邀请 B.帝不从,珍奇寻.又叛 寻:不久 C.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 尚:娶公主为妻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 令:美好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君虚“有器度”的一组是( )(3 分) ①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 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④李君虚惧而奉旨。 ⑤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 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⑥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君虚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李君虚不喜欢这种场 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李君虚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 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李君虚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李君虚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 主,但明帝更属意于李君虚,由此可见皇帝对李君虚很器重。 D.李君虛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李君虚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 隆、阮佃夫掌权,李君虚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5分) (2)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夏日三首(其一) 北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咱虚枕纳溪声。久斑两如箱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注】①檐牙:屋檐如牙齿一般。②蝶衣:蝴蝶的翅膀。晒粉:蝴蝶的翅膀上多粉。 ⑧落落:稀疏的样子。④嘈嘈:杂乱的声音 8.这首诗是运用了反衬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请具体说明。(4分 9.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③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④李君虚惧而奉旨。 ⑤ 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 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君虚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李君虚不喜欢这种场 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李君虚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 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李君虚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李君虚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 主,但明帝更属意于李君虚,由此可见皇帝对李君虚很器重。 D.李君虚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李君虚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 隆、阮佃夫掌权,李君虚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夏日三首(其一) 北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注】①檐牙:屋檐如牙齿一般。②蝶衣:蝴蝶的翅膀。晒粉:蝴蝶的翅膀上多粉。 ③落落:稀疏的样子。④嘈嘈:杂乱的声音。 8.这首诗是运用了反衬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请具体说明。(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2)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 (3)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4)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信 可乐也。 (6)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6小题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苍茫坤宇,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真正 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那是县苔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惹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 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饭,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 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 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晢 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徽 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尔一瞬,稍纵即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哲,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 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__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 (2)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4)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 。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信 可乐也。 (6)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6 小题。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苍茫坤宇,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真正 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那是县苔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 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 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 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 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 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尔一瞬,稍纵即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 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