蕖城市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基础题部分(每小题2分,1-6小题共12分) 下列词语读音正确的 项是 A.蹼泳(pu)箪食壶浆(s)发生口角(jue)高山景行hdng) B.悄声(qio)千乘之国( sheng)如蚁附膻(shan)别出机杼(zhu) C.棱角(leng)蒙头转向(meng)稂莠不齐(ing)供认不讳(gong) D.模块(m)螳臂当车(dang)力能扛鼎(gong)抛头露面(l)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 项是 A.偷工简料再所不辞仗义执言前景暗淡 B.攻城略地犯而不较自负赢亏故弄悬虚 C.除强扶弱作壁上观游目骋怀走投无路 D.按途索骥韬光养晦不明就里如哽在喉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这些人来说,仅靠道德上的自律或者单纯的宣传教育,并不一定,因此,加强 管理并严格执法,是非常必要的 ②千里瀚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茫茫苍穹,这样一些在时间上、在空间上浩大 的景物,往往可以成为与之直接对话的生命之灵。 ③最近几年,铁路交通发展迅速,到处兴建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快车”运行后,北京到 天津的行驶时间只需半小时。 ④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他家境贫苦,对别人无法忍受的生活, 他却能 自得其乐。孔子赞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A.生效悠远大概随遇而安 奏效悠远大约安之若素 C.生效幽远大概安之若素D.奏效幽远大约随遇而安 4、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前,金文明先生在《咬文嚼字》上撰文指出,余秋雨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
藁城市一中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 三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 选择题(30 分) 一、基础题部分(每小题 2 分,1—6 小题共 12 分) 1 、 下 列 词 语 读 音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 蹼.泳(pú) 箪食.壶浆(sì) 发生口角.(jué) 高山景行.(háng) B. 悄.声(qiāo) 千乘.之国(shèng) 如蚁附膻.(shàn) 别出机杼.(zhù) C. 棱.角(léng) 蒙.头转向(mēng) 稂.莠不齐(liáng) 供.认不讳(gōng) D. 模.块(mó) 螳臂当.车(dāng) 力能扛.鼎(gāng) 抛头露.面(lù) 2 、 下 列 词 语 中 错 别 字 最 多 的 一 项 是 ( ) A. 偷工简料 再所不辞 仗义执言 前景暗淡 B. 攻城略地 犯而不较 自负赢亏 故弄悬虚 C. 除强扶弱 作壁上观 游目骋怀 走投无路 D. 按途索骥 韬光养晦 不明就里 如哽在喉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 对这些人来说,仅靠道德上的自律或者单纯的宣传教育,并不一定______,因此,加强 管理并严格执法,是非常必要的。 ② 千里瀚海、万顷荒原、巍巍高山、茫茫苍穹,这样一些在时间上 、在空间上浩大 的景物,往往可以成为与之直接对话的生命之灵。 ③ 最近几年,铁路交通发展迅速,到处兴建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快车”运行后,北京到 天津的行驶时间 只需半小时。 ④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他家境贫苦,对别人无法忍受的生活, 他却能 ,自得其乐。孔子赞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A.生效 悠远 大概 随遇而安 B.奏效 悠远 大约 安之若素 C.生效 幽远 大概 安之若素 D.奏效 幽远 大约 随遇而安 4、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日前,金文明先生在《咬文嚼字》上撰文指出,余秋雨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
强不知以为知,硬说自己将“仁者乐山”的“乐”读成e并没有错,显然是无稽之谈。当 然,余秋雨不是专攻语言的,读错一两个字,本无可非议。问题是分明错了,还要乌龟垫 床脚——硬撑,并且编出一套理论来唬人,实在让人不能接受。 A.强不知以为知B.无稽之谈C.无可非议D乌龟垫床脚——硬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 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B.此外,上海世博会还会对长三角地区以及全国有联动效应,旅游、酒店、会展、物流 等服务业将受惠最多,并促进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C.心理学家分析“偷菜”现象时说,现实中无法获得的“违章窃喜”心理不仅可以在虚 拟世界得以满足,而且朋友间的交往方式也因此变得简单而富有趣味。 D.区长上午参加了研究和制定创建和谐社区及建设精神文明计划,下午主持召开了全区 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经验交流会 6、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画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多彩保证了活力,而 灰色提升着品位。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A.②⑤①④③B.②③④⑤①C.①⑤②④③D.⑤①②④③ (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 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 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 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
强不知以为知 ......,硬说自己将“仁者乐山”的“乐”读成 lè并没有错,显然是无稽之谈 ....。当 然,余秋雨不是专攻语言的,读错一两个字,本无可非议 ....。问题是分明错了,还要乌龟垫 ... 床脚..——硬撑..,并且编出一套理论来唬人,实在让人不能接受。 A.强不知以为知 B.无稽之谈 C.无可非议 D.乌龟垫床脚——硬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 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B.此外,上海世博会还会对长三角地区以及全国有联动效应,旅游、酒店、会展、物流 等服务业将受惠最多,并促进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C.心理学家分析“偷菜”现象时说,现实中无法获得的“违章窃喜”心理不仅可以在虚 拟世界得以满足,而且朋友间的交往方式也因此变得简单而富有趣味。 D.区长上午参加了研究和制定创建和谐社区及建设精神文明计划,下午主持召开了全区 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经验交流会。 6、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画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多彩保证了活力,而 灰色提升着品位。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A.②⑤①④③ B.②③④⑤① C.①⑤②④③ D.⑤①②④③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9 题 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 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恨.之, 谓朝臣曰:“我自应天从人,何预天下之人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 之。 之仪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 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世宗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高祖初建储宫,盛选师
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栽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 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 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 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 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玉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 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 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 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 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 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 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引出,将戮之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优容:宽 容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假:授,给予D.梁武帝深恨之 恨:嫉妒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世宗以为麟趾学士 A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颜之仪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②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③及帝杀王 轨,之仪固谏④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⑤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⑥此天 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
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栽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弼坐谴,唯之仪以累 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邑二百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 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深为帝所忌。然以恩旧,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并致之于法,后以其 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连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 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玉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 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于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 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 隋文帝大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文帝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 之。十年正月,之仪随例入朝。隋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 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冬,卒,年六十九。 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周书》列传第三十二)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命引.出,将戮之 引:拉 B.然以恩旧,每优容..之 优容:宽 容 C.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假:授,给予 D.梁武帝深恨.之 恨:嫉妒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而颜见远乃.至于此 世宗以.为麟趾学士 A. 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乃代之仪署而行之. C. D.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颜之仪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 ①当时嘉其忠烈,咸称叹之 ②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终亦不止 ③及帝杀王 轨,之仪固谏 ④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 ⑤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 ⑥此天 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
A、①③⑥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⑤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初,左台大夫、同风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 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①,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 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 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 闲吏事,②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太后默然 而止。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③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 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 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④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太后怒,下元忠、戬狱 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说许之。太后召说。说 将入,凤阁舍人宋璟谓之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荀免。若获罪流窜, 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璟定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及入, 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 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 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 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 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录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对仗:当廷奏事。②冕: XIang从前。③承乏:充任(谦辞)。④戬:高戬,时任司礼 丞。⑤台衡:指宰相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易之奴暴乱都市 暴乱:发动叛乱。 B.朕欲别除一官 除:革除。 C.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闲:空闲。 D.昌宗从旁迫趣说 趣:催促 l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一组是( ①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 ②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③将使与昌宗廷辨之 ④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宫,使证元忠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0-12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 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仗①,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 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 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 闲.吏事,曏②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太后默然 而止。元忠又尝面奏:“臣自先帝以来蒙被恩渥,今承乏③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 侧,臣之罪也。”太后不悦。由是诸张深怨之。会太后不豫,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 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④私议云:“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太后怒,下元忠、戬狱, 将使与昌宗廷辨之。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官,使证元忠。说许之。太后召说。说 将入,凤阁舍人宋璟谓之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 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璟定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及入, 太后问之,说未对。元忠惧,谓说曰:“张说欲与昌宗共罗织魏元忠邪?”说叱之曰:“元忠为 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 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 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 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录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对仗:当廷奏事。②曏:xiàng 从前。③承乏:充任(谦辞)。④戬:高戬,时任司礼 丞。⑤台衡:指宰相。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易之奴暴乱..都市 暴乱:发动叛乱。 B.朕欲别除.一官 除:革除。 C.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闲:空闲。 D.昌宗从旁迫趣.说 趣:催促。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一组是( ) ①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 ②今承乏宰相,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③将使与昌宗廷辨之 ④昌宗密引凤阁舍人张说,赂以美宫,使证元忠
⑤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 ⑥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 A.①③④B.①②④C.③⑤⑥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元忠曾杖杀张易之的家奴,又曾阻止张易之的弟弟为雍州长史,二张因此恨之入骨 B太后生病,张昌宗担心太后一旦去世,失去靠山,被魏元忠诛戮,因而设计陷害元忠 C.凤阁舍人宋璟劝免张说伸张正义,不为邪恶势力所屈服因此获罪,也是光荣的 D张说起先阿附张昌宗,参与了对魏忠元的陷害:后来由于宋璟的劝导,转变了立场,没有 按张昌宗的意思加害元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3分) 译文: (2)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4分) (3)附元忠立致族灭。(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淸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⑤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 ⑥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巷小人之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元忠曾杖杀张易之的家奴,又曾阻止张易之的弟弟为雍州长史,二张因此恨之入骨。 B.太后生病,张昌宗担心太后一旦去世,失去靠山,被魏元忠诛戮,因而设计陷害元忠。 C.凤阁舍人宋璟劝免张说伸张正义,不为邪恶势力所屈服因此获罪,也是光荣的。 D.张说起先阿附张昌宗,参与了对魏忠元的陷害;后来由于宋璟的劝导,转变了立场,没有 按张昌宗的意思加害元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0 分) 四、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3 分) 译文: (2 ) 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4 分) 译文: (3 )附元忠立致族灭。(3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 8 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