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 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 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 不同条件为依据的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 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 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人类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之中,才能最大限度 地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点上,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 族的人类群体概莫能外。从这一意义上讲,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 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 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 的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考古学家对“文化 词的经典使用方式,就是从不同地域的出土文物在建筑、工具、器皿的风格和样式上入手 的。由于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中尚无风格和样式上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 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龙山文化的发现即是由一片黑 陶引起的,由于这种黑陶器皿与仰韶文化的彩陶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样式,从而引起了考 古工作者的重视。再如,良渚的玉器不同于大汶口的石器、红山的陶俑不同于马家窑的人 像.正是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千差万别,才使得同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表现出五彩缤 纷的文化形态,整个人类文明更是如此。 虽然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有高低之分,但就这些风格、样式、特征与其所属的民族 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论,文化本身并无贵贱之别。譬如穿衣,衣料能否满足保暖舒适的 基本需要,这其间是一个文明的问题;至于是穿西服还是穿和服,这其间又有着一个文化的 问题。在前一种意义上,可以说衣衫褴楼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后一种意义上,却不能说穿中 山装是没有文化的标志。 文化没有高低之分,却有强弱之别。譬如语言文字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其作为人类的日 常交际工具和信息传递手段却有着是否丰富、准确、容易掌握、便于处理等差别。从这一意 义上,我们固然不能说云南纳西族人保存至今的东巴文字没有价值,但这种古老的象形文字 系统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却难以发挥更大的影响。文化在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强势文化” 常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它使得“弱势文化”不得不改变其固有的状态,以提高其文明含量 不过“弱势文化”也不是毫无作为,强势文化也要从弱势文化那里汲取必要的营养。全球化的 历史过程使得全球文化面貌日渐趋同。如何在增加人类“文明”总量的同时尽量保持“文化 的多样化,便成为当今人类的重要课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 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 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 不同条件为依据的。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 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 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人类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之中,才能最大限度 地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点上,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 族的人类群体概莫能外。从这一意义上讲,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 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 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 的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考古学家对“文化” 一词的经典使用方式,就是从不同地域的出土文物在建筑、工具、器皿的风格和样式上入手 的。由于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中尚无风格和样式上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 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龙山文化的发现即是由一片黑 陶引起的,由于这种黑陶器皿与仰韶文化的彩陶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样式,从而引起了考 古工作者的重视。再如,良渚的玉器不同于大汶口的石器、红山的陶俑不同于马家窑的人 像……正是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千差万别,才使得同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表现出五彩缤 纷的文化形态,整个人类文明更是如此。 虽然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有高低之分,但就这些风格、样式、特征与其所属的民族、 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论,文化本身并无贵贱之别。譬如穿衣,衣料能否满足保暖舒适的 基本需要,这其间是一个文明的问题;至于是穿西服还是穿和服,这其间又有着一个文化的 问题。在前一种意义上,可以说衣衫褴楼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后一种意义上,却不能说穿中 山装是没有文化的标志。 文化没有高低之分,却有强弱之别。譬如语言文字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其作为人类的日 常交际工具和信息传递手段却有着是否丰富、准确、容易掌握、便于处理等差别。从这一意 义上,我们固然不能说云南纳西族人保存至今的东巴文字没有价值,但这种古老的象形文字 系统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却难以发挥更大的影响。文化在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强势文化” 常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它使得“弱势文化”不得不改变其固有的状态,以提高其文明含量。 不过“弱势文化”也不是毫无作为,强势文化也要从弱势文化那里汲取必要的营养。全球化的 历史过程使得全球文化面貌日渐趋同。如何在增加人类“文明”总量的同时尽量保持“文化” 的多样化,便成为当今人类的重要课题
(选自陈炎《文化与文明》,有删改) 1.下面对文化与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不存在一件不具有文明价值的文化产 品,也不存在一种没有文化形式的文明。 B.作为文化内在价值的文明,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而文化有着时代、地域、 民族的差别,这使得文明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样式。 C.文明是人们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在这一点上人类有 着共同的衡量尺度,因而文明是一元的 D.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作为文 明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文化就呈现出多元性 2.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一词没有在对旧石器时代的研究中被考古学家使用,原因是那个时期不同区域出 土的器物还没有风格和样式上的差别。 B.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呈现出样式和风格的千差万别,这使得那一时期 的华夏文明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 C.客观上说不同的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有高有低,因而我们就可以在石器、陶器 青铜器等器物之间排出文明的高低序列 D.世界一体化使得文化的全球交流不可避免,世界一体化的好处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 之间的文化形式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文明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不同的人类群体面临不同的生存自然环境和社会 条件,因而满足其文明需求的文化方式也不会相同 B.一片黑陶受到考古工作者的重视,从而引出龙山文化的发现,这是因为器物的不同风格 和样式,往往意味着不同的文化形态 C.就文明与文化的性质而言,器皿会不会渗水、是不是坚固,这是一个文明的问题;至于 是用彩陶还是用黑陶,这又有一个文化的问题。 D.云南纳西族人的东巴文字被“强势文化”所改变是人类文化的进步,也是打破固有的“文 化疆界”,实现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 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 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祯明初,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大 业中,授太常博士 时炀帝将改置宗庙,亮奏议曰:“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谨详立别 图附之。”议未行,寻坐与杨玄感有旧,左迁西海郡司户。时京兆郡博士潘徽亦以笔札为玄 感所礼,降威定县簿。当时寇盗纵横,六亲不能相保。亮与同行,至陇山,徽遇病终,亮亲 加棺敛,瘗之路侧,慨然伤怀,遂题诗于陇树,好事者皆传写讽诵,信宿遍于京邑焉。薛举
(选自陈炎《文化与文明》,有删改) 1.下面对文化与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不存在一件不具有文明价值的文化产 品,也不存在一种没有文化形式的文明。 B.作为文化内在价值的文明,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而文化有着时代、地域、 民族的差别,这使得文明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样式。 C.文明是人们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在这一点上人类有 着共同的衡量尺度,因而文明是一元的。 D.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作为文 明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文化就呈现出多元性。 2.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一词没有在对旧石器时代的研究中被考古学家使用,原因是那个时期不同区域出 土的器物还没有风格和样式上的差别。 B.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呈现出样式和风格的千差万别,这使得那一时期 的华夏文明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 C.客观上说不同的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有高有低,因而我们就可以在石器、陶器、 青铜器等器物之间排出文明的高低序列。 D.世界一体化使得文化的全球交流不可避免,世界一体化的好处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 之间的文化形式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文明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不同的人类群体面临不同的生存自然环境和社会 条件,因而满足其文明需求的文化方式也不会相同。 B.一片黑陶受到考古工作者的重视,从而引出龙山文化的发现,这是因为器物的不同风格 和样式,往往意味着不同的文化形态。 C.就文明与文化的性质而言,器皿会不会渗水、是不是坚固,这是一个文明的问题;至于 是用彩陶还是用黑陶,这又有一个文化的问题。 D.云南纳西族人的东巴文字被“强势文化”所改变是人类文化的进步,也是打破固有的“文 化疆界”,实现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 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 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祯明初,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大 业中,授太常博士。 时炀帝将改置宗庙,亮奏议曰:“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谨详立别 图附之。”议未行,寻坐与杨玄感有旧,左迁西海郡司户。时京兆郡博士潘徽亦以笔札为玄 感所礼,降威定县簿。当时寇盗纵横,六亲不能相保。亮与同行,至陇山,徽遇病终,亮亲 加棺敛,瘗之路侧,慨然伤怀,遂题诗于陇树,好事者皆传写讽诵,信宿遍于京邑焉。薛举
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及举灭,太宗闻亮名,深加礼接,因从容自陈。太 宗大悦,赐物二百段、马四匹。从还京师,授秦王文学。 时高祖以寇乱渐平,每冬畋狩。亮上疏谏曰:“臣闻尧鼓纳谏,舜木求箴,茂克昌之风,致 升平之道。伏惟陛下应千祀之期,拯百王之弊,平壹天下,劬劳帝业,旰食思政,废寝忧人 用农隙之余,遵冬狩之礼。获车之所游践,虞旗之所涉历,网唯一面,禽止三驱,纵广成之 猎士,观上林之手搏,斯固畋弋之常规,而皇王之壮观。至于亲逼猛兽,臣窃惑之。何者 筋力骁悍,爪牙轻捷。连弩一发,未必挫其凶心;长戟才捻,不能当其愤气。虽孟贲抗左, 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淸尘小臣怯 懦私怀战栗。”高祖甚纳之。 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裨益。又与杜如晦等十八 人为文学馆学士,十六年,进爵为侯,食邑七百户。后致仕归于家。卒时年八十八。太宗甚 悼惜之,不视朝一日,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 (旧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属:写 B.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瘗:埋葬 C.信宿遍于京邑焉信宿:两天时间 D.军中宴筵,必预欢赏预:事前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B.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C.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D.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亮年幼时聪颖过人,博览全书,过目不忘,祯明初年,担任陈朝尚书殿中侍郎,陈朝 灭亡,归顺隋朝 B.褚亮针对隋炀帝要改置宗庙进献奏议,他认为如果依照周制,于情于理均不合理,而汉 朝礼仪不能采用 C.薛举称帝,重用褚亮。等到薛举灭亡,听到褚亮的名声,唐太宗招贤纳士,礼遇了褚亮, 并重用了褚亮。 D.褚亮上疏劝谏高祖的冬天狩猎的行为,太祖很认真地采纳。十六年,加官进爵,去世后 太祖扼腕痛惜。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5分) 译文 (2)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及举灭,太宗闻亮名,深加礼接,因从容自陈。太 宗大悦,赐物二百段、马四匹。从还京师,授秦王文学。 时高祖以寇乱渐平,每冬畋狩。亮上疏谏曰:“臣闻尧鼓纳谏,舜木求箴,茂克昌之风,致 升平之道。伏惟陛下应千祀之期,拯百王之弊,平壹天下,劬劳帝业,旰食思政,废寝忧人。 用农隙之余,遵冬狩之礼。获车之所游践,虞旗之所涉历,网唯一面,禽止三驱,纵广成之 猎士,观上林之手搏,斯固畋弋之常规,而皇王之壮观。至于亲逼猛兽,臣窃惑之。何者? 筋力骁悍,爪牙轻捷。连弩一发,未必挫其凶心;长戟才捴,不能当其愤气。虽孟贲抗左, 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 懦私怀战栗。”高祖甚纳之。 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裨益。又与杜如晦等十八 人为文学馆学士,十六年,进爵为侯,食邑七百户。后致仕归于家。卒时年八十八。太宗甚 悼惜之,不视朝一日,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 (旧唐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写 B.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 瘗:埋葬 C.信宿遍于京邑焉 信宿:两天时间 D.军中宴筵,必预欢赏 预:事前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B.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C.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D.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褚亮年幼时聪颖过人,博览全书,过目不忘,祯明初年,担任陈朝尚书殿中侍郎,陈朝 灭亡,归顺隋朝。 B.褚亮针对隋炀帝要改置宗庙进献奏议,他认为如果依照周制,于情于理均不合理,而汉 朝礼仪不能采用。 C.薛举称帝,重用褚亮。等到薛举灭亡,听到褚亮的名声,唐太宗招贤纳士,礼遇了褚亮, 并重用了褚亮。 D.褚亮上疏劝谏高祖的冬天狩猎的行为,太祖很认真地采纳。十六年,加官进爵,去世后, 太祖扼腕痛惜。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 (1)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赠程处士 (唐)王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注]①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 8.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以环境从侧面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 (2)李白《蜀道难》中用 两句写出 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3)红楼梦中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 ”两句 乙选考题 请从l1、12两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 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 进行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棋魂 游子 清晨,家丁刚刚打开大门,突然跌进一个人来。这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双目紧闭 浑身水湿,左臂负了刀伤,鲜血湿透了衣袖。王管家赶忙吩咐送到下房急救 许久,青年人才醒了过来,问道:“这里可是江州刺史王景文大人的府第?王管家点点头:“请 问足下从何而来?”青年人笑道:“小人莫谷青,江北中州人氏,自幼好围棋,因得知王大人 棋艺精绝,便有心来切磋棋艺。只因两国以江为界,各守疆域,小人只好于夜间偷渡。上岸 后又路遇劫匪,寡不敌众。不过终于可以一会王大人了!”王管家听了急进内堂禀报,回来后 道:“老爷说,足下远道而来,身体又有所不适,先请静养数日,待到神定气足后,再请公 子赐教。” 十天后,莫谷青终于跨进了王府的“松云轩”。只见堂中檀木椅上端坐着一个中年人,三绺长 须,面色祥和。这人就是当今深得皇上宠幸的皇太妃王燕春的亲弟弟王景丈。莫谷青双手
赠程处士 (唐)王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注]①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 8.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以环境从侧面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 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3)红楼梦中俗谚“阿房宫,三百里 ,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 自《阿房宫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乙 选考题 请从 11、12 两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 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 进行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 (4)题 棋魂 游子 清晨,家丁刚刚打开大门,突然跌进一个人来。这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双目紧闭, 浑身水湿,左臂负了刀伤,鲜血湿透了衣袖。王管家赶忙吩咐送到下房急救。 许久,青年人才醒了过来,问道:“这里可是江州刺史王景文大人的府第?”王管家点点头:“请 问足下从何而来?”青年人笑道:“小人莫谷青,江北中州人氏,自幼好围棋,因得知王大人 棋艺精绝,便有心来切磋棋艺。只因两国以江为界,各守疆域,小人只好于夜间偷渡。上岸 后又路遇劫匪,寡不敌众。不过终于可以一会王大人了!”王管家听了急进内堂禀报,回来后 道:“老爷说,足下远道而来,身体又有所不适,先请静养数日,待到神定气足后,再请公 子赐教。” 十天后,莫谷青终于跨进了王府的“松云轩”。只见堂中檀木椅上端坐着一个中年人,三绺长 须,面色祥和。这人就是当今深得皇上宠幸的皇太妃王燕春的亲弟弟王景丈。莫谷青双手一
揖,朗声说道:“江北棋士莫谷青,特来向江南棋王领教!”王管家见莫谷青长揖不跪,正要 厉声喝斥,王景文摇手止住:“莫谷公子不远千里而来,以棋会友,不可以常礼拘之。”说着, 躬身向莫谷青道,“公子过奖了,老夫怎能担当‘棋王’二字?今天公子前来指教,老夫喜不 自胜。请!”便令摆上棋盘,与莫谷青分宾主落座 两个时辰过去,双方各分秋色。这时,莫谷青执子强行打入白方腹地,结果被王景文击中要 害,首尾难顾。莫谷青额间沁出了细汗,一口腥血蹿上喉咙。他不动声色地咽了回去,颤抖 地投下一子。王景文身后的幕僚们,个个面露喜色。谁知,王景文落子竞下出一步坏棋。莫 谷青抓住机会,逆转了棋局。王景文微微一笑,推枰认输:“公子少年英雄,老夫领教了!” 莫谷青笑道:“在下胜得侥幸,受教不少,就此告辞!”起身一揖飘出门去。 王景文望着莫谷青背影,沉吟不语。一个幕僚不解问道:“这局棋大人有两次可以杀死黑方 大龙,为何将它放过了?王景文笑道:“此人棋力不下于我,但锋芒太露,这就和棋道不符 了。我见他少年得志,心性极高,我若胜了这一局,他轻则一蹶不振,重则会呕血而死啊 但愿他回去复盘时明白其中道理,修身养性,领悟棋道精神,可望成为一个旷世奇才。” 几个月后皇太妃因病薨逝,接着,先帝禅位于太子。王景文刚从朝中回到江州,王管家来报 那个莫谷青又来了! 莫谷青沉稳了许多:“在下回去将对局反复推演,发现是大人存心相让,寝食难安。士可杀 不可辱,在下想与大人再弈一局,务请大人放出手段,使出“江南棋王真本领,让在下输得 口服心服!”随即从身上掏出一张押单,“在下渡江之前,已托贵国商人将价值十万两白银的 货物押在江州大兴隆栈,这是押单。在下就以此物为注,和王大人对弈一局。”王景文一愣, 笑了:“公子是怕王某不肯竭尽全力,故以此相激啊?王某应了,此局若输给足下,照数赔还 莫谷青执黑先行,步步为营。王景文应对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藏着绵绵后劲。双方进入“官 子”阶段,莫谷青见盘面上白棋形势略优,不由心头焦急。就在这时,一个家人进来禀报:“皇 上圣旨到,请大人即刻接旨!”王景文一怔,对莫谷青说声“失陪”,走出房间。约莫半个时辰, 王景文进来,朝莫谷青抱歉地一笑:“官身不由己,让公子久等了。”莫谷青也不说话,“呗” 地落下一子。王景文一愣,仓促落下一子。莫谷青却连发妙手,终盘一数,莫谷青恰胜一子。 王景文看着棋盘,呆了一阵,苦笑道:“迅速备银十万两,送莫棋友出城过江!”莫谷青拦住 了:“此局在下虽胜了王大人,仍属侥幸。这十万两银子请暂时存放在贵府,待数月后王大 人公务稍闲,在下再来与王大人重博一局 王景文一笑:“感谢公子厚爱!只是王某再也无缘与公子共研棋艺了。”说着,从衣袖里掏出 圣旨,展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尚书仆射、江州刺史王景文勾通敌国,与燕帝三 子慕容白交游,图谋不轨,着即赐死。钦此。”早就在门外等得不耐烦的两个黑衣使者端着 壶“鹤顶红”应声而进 王景文对众人一笑:“这酒不便相劝大家了。”刚一举壶,莫谷青身形一闪,夺下酒壶,朗声 道:“在下慕容白两番渡江,不过是想与王大人切磋棋艺。既然祸由我起,就请贵使者将我 押解到京城,以释王大人清白!”说着将双手反在身后
揖,朗声说道:“江北棋士莫谷青,特来向江南棋王领教!”王管家见莫谷青长揖不跪,正要 厉声喝斥,王景文摇手止住:“莫谷公子不远千里而来,以棋会友,不可以常礼拘之。”说着, 躬身向莫谷青道,“公子过奖了,老夫怎能担当‘棋王’二字?今天公子前来指教,老夫喜不 自胜。请!”便令摆上棋盘,与莫谷青分宾主落座。 两个时辰过去,双方各分秋色。这时,莫谷青执子强行打入白方腹地,结果被王景文击中要 害,首尾难顾。莫谷青额间沁出了细汗,一口腥血蹿上喉咙。他不动声色地咽了回去,颤抖 地投下一子。王景文身后的幕僚们,个个面露喜色。谁知,王景文落子竟下出一步坏棋。莫 谷青抓住机会,逆转了棋局。王景文微微一笑,推枰认输:“公子少年英雄,老夫领教了!” 莫谷青笑道:“在下胜得侥幸,受教不少,就此告辞!”起身一揖飘出门去。 王景文望着莫谷青背影,沉吟不语。一个幕僚不解问道:“这局棋大人有两次可以杀死黑方 大龙,为何将它放过了?”王景文笑道:“此人棋力不下于我,但锋芒太露,这就和棋道不符 了。我见他少年得志,心性极高,我若胜了这一局,他轻则一蹶不振,重则会呕血而死啊。 但愿他回去复盘时明白其中道理,修身养性,领悟棋道精神,可望成为一个旷世奇才。” 几个月后皇太妃因病薨逝,接着,先帝禅位于太子。王景文刚从朝中回到江州,王管家来报: 那个莫谷青又来了! 莫谷青沉稳了许多:“在下回去将对局反复推演,发现是大人存心相让,寝食难安。士可杀 不可辱,在下想与大人再弈一局,务请大人放出手段,使出‘江南棋王’真本领,让在下输得 口服心服!”随即从身上掏出一张押单,“在下渡江之前,已托贵国商人将价值十万两白银的 货物押在江州大兴隆栈,这是押单。在下就以此物为注,和王大人对弈一局。”王景文一愣, 笑了:“公子是怕王某不肯竭尽全力,故以此相激啊?王某应了,此局若输给足下,照数赔还。 请!” 莫谷青执黑先行,步步为营。王景文应对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藏着绵绵后劲。双方进入“官 子”阶段,莫谷青见盘面上白棋形势略优,不由心头焦急。就在这时,一个家人进来禀报:“皇 上圣旨到,请大人即刻接旨!”王景文一怔,对莫谷青说声“失陪”,走出房间。约莫半个时辰, 王景文进来,朝莫谷青抱歉地一笑:“官身不由己,让公子久等了。”莫谷青也不说话,“叭” 地落下一子。王景文一愣,仓促落下一子。莫谷青却连发妙手,终盘一数,莫谷青恰胜一子。 王景文看着棋盘,呆了一阵,苦笑道:“迅速备银十万两,送莫棋友出城过江!”莫谷青拦住 了:“此局在下虽胜了王大人,仍属侥幸。这十万两银子请暂时存放在贵府,待数月后王大 人公务稍闲,在下再来与王大人重博一局。” 王景文一笑:“感谢公子厚爱!只是王某再也无缘与公子共研棋艺了。”说着,从衣袖里掏出 圣旨,展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尚书仆射、江州刺史王景文勾通敌国,与燕帝三 子慕容白交游,图谋不轨,着即赐死。钦此。”早就在门外等得不耐烦的两个黑衣使者端着 一壶“鹤顶红”应声而进。 王景文对众人一笑:“这酒不便相劝大家了。”刚一举壶,莫谷青身形一闪,夺下酒壶,朗声 道:“在下慕容白两番渡江,不过是想与王大人切磋棋艺。既然祸由我起,就请贵使者将我 押解到京城,以释王大人清白!”说着将双手反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