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具有保存与传递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创造与更新文化的功能 第三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念 (一)生理方面的发展 (二)心理方面的发展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的影响 1、遗传因素提供了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因素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影响。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类型:(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 (三)教育因素的影响 1、教育影响具有终身性(长效性) 2、教育能对各类环境因素加以控制 3、教育能对个体全面、系统的影响 4、教育水平影响个体的行为习惯和个性特点。 三、膏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教育 (一)生理发展规律与教育 (二)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 四、教育与人的社会性发展 (一)个体社会化的概念 (二)个体社会化的特点 1、先天的可能性 2、社会的强制性 3、个体的能动性 4、终身的持续性 (三)个体社会化的内容
1、教育具有保存与传递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创造与更新文化的功能 第三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念 (一)生理方面的发展 (二)心理方面的发展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的影响 1、遗传因素提供了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因素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3、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影响。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类型:(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 (三)教育因素的影响 1、教育影响具有终身性(长效性) 2、教育能对各类环境因素加以控制 3、教育能对个体全面、系统的影响 4、教育水平影响个体的行为习惯和个性特点。 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教育 (一)生理发展规律与教育 (二)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 四、教育与人的社会性发展 (一)个体社会化的概念 (二)个体社会化的特点 1、先天的可能性 2、社会的强制性 3、个体的能动性 4、终身的持续性 (三)个体社会化的内容
1、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 2、社会规范的内化 3、生活目标的确立 4、社会角色的学习 (四)教育对个体社会性的影响 1、家庭教育的影响 2、学校教育的影响 3、社会教育的影响 第二章教育目的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了解确定教育目的的依 据,认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性及具体措施。 教学重点:教育目的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意义 、概述 (一)概念 1、广义的教育目的 2、狭义的教育目的 (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的关系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 (一)控制作用 (二)支配作用 (三)指导作用 第二节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上帝本位论(宗教本位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
1、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 2、社会规范的内化 3、生活目标的确立 4、社会角色的学习 (四)教育对个体社会性的影响 1、家庭教育的影响 2、学校教育的影响 3、社会教育的影响 第二章 教育目的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了解确定教育目的的依 据,认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性及具体措施。 教学重点:教育目的的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意义 一、概述 (一)概念 1、广义的教育目的 2、狭义的教育目的 (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的关系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 (一)控制作用 (二)支配作用 (三)指导作用 第二节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上帝本位论(宗教本位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
二、个人本位论(个人价值论,代表人物:卢梭) 三、社会本位论(社会价值论,代表人物:孔德) 四、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统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 我国当代教育目的基本点 (一)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的个性发展 (三)“劳动者”、“建设者”与“接班人” 第四节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应试教育的成因及危害 (一)应试教育的涵义及成因 (二)应试教育的危害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1、素质教育概念 2、素质教育要义 3、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2、进行整体教育改革 3、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 4、改革考试和招生制度 5、不断提高校长、教师的素质 第三章教育制度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教育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我国近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沿 革,以及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特点和国外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二、个人本位论(个人价值论,代表人物:卢梭) 三、社会本位论(社会价值论,代表人物:孔德) 四、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统一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 二、我国当代教育目的基本点 (一)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的个性发展 (三)“劳动者”、“建设者”与“接班人” 第四节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一、应试教育的成因及危害 (一)应试教育的涵义及成因 (二)应试教育的危害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1、素质教育概念 2、素质教育要义 3、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1、端正教育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 2、进行整体教育改革 3、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 4、改革考试和招生制度 5、不断提高校长、教师的素质 第三章 教育制度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教育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我国近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沿 革,以及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特点和国外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教学重点: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尤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教育制度的意义 1、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教育制度的意义 、我国教育制度的沿革 1、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①学校教育制度 ②人才选拔制度 ③中国书院制度 2、中国近代教育制度 ①壬寅癸卯学制 ②壬子癸丑学制 ③壬戍学制 3、新中国的教育制度 ①新学制的萌芽 ②新学制的建立 ③新学制的发展和完善 、当前国外教育制度改革的动向 1、重视学前教育,入学年龄提前。 2、重视天才儿童的教育 3、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4、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并发展企业内部职业技术训练系统。 5、继续教育迅速发展 四、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及其发展方向 1、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2、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其发展方向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教师应具备的 基本素养,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和师生关系的特点等
教学重点: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尤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教育制度的意义 1、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教育制度的意义 二、我国教育制度的沿革 1、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①学校教育制度 ②人才选拔制度 ③中国书院制度 2、中国近代教育制度 ①壬寅癸卯学制 ②壬子癸丑学制 ③壬戍学制 3、新中国的教育制度 ①新学制的萌芽 ②新学制的建立 ③新学制的发展和完善 三、当前国外教育制度改革的动向 1、重视学前教育,入学年龄提前。 2、重视天才儿童的教育。 3、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4、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并发展企业内部职业技术训练系统。 5、继续教育迅速发展。 四、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及其发展方向 1、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2、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其发展方向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教师应具备的 基本素养,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和师生关系的特点等
教学重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教师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师概念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师的作用及地位 (一)教师的作用 1、教师对社会的作用 2、教师对学生个人的作用 (二)教师的地位 1、衡量人的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 2、国外教师地位简介 3、我国教师地位概述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主体示范性 (二)独特创造性 (三)长期连续性 (四)群体协作性 四、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养 (一)师德素养 1、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2、对教育对象的热爱 3、对待同事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知识素养 1、过硬的专业知识 2、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3、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 (三)能力素养
教学重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教学时数: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 师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师概念 (二)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师的作用及地位 (一)教师的作用 1、教师对社会的作用 2、教师对学生个人的作用 (二)教师的地位 1、衡量人的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 2、国外教师地位简介 3、我国教师地位概述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主体示范性 (二)独特创造性 (三)长期连续性 (四)群体协作性 四、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师德素养 1、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2、对教育对象的热爱 3、对待同事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知识素养 1、过硬的专业知识 2、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3、系统 的教育科学知识 (三)能力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