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Elder JS,Diaz M.Caldamone AA,et al.Endoscopic therapy for vesicoureteral reflux:a meta-analysis Reflux resolution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J Urol,2006,175(2):716-722. (二)肾脏囊性疾病 肾脏囊性疾病,是以肾脏出现“囊性病变”为特征的一大类疾病。依病因分 类,肾囊性病多数属先天性,少数是后天性的以及未定性的。肾囊性病分类 如表1。 表1:肾责性病分类 病名 发病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eystic 1400-1000 kidney disease ADPKD) 多性肾发有不良(Multicystic ysplasti kidney,MCDK 11000-4000 质海编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MSK 1/5000 青少年肾单位菱缩(Juvenile nephronophthisis.JNPHP) 1/5000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 16000-55000 kidney disease.ARPKD) 随质囊性肾病(Medullary cystic kidney disease,MCKD) 1/100000 罕见 获得性囊性骨病(Acquired cystic renal discase,ACRD) >1/10(尿毒症人群) 多房性肾囊肿(of kidney,MCN 缺统计 单纯性肾囊肿(Simple renal cysts,.SRC >5/100 肾盂旁囊肿(Parapelvic cysts,PpC) 1-3100 肾盂源囊肿(Pyelogenic cyst,PGC 缺统计 一、单纯性肾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Simple renal cysts,SRC)是最常见的肾脏囊性疾病。随年 龄增大而增加,50岁以上人群高达25%以上。可单侧单发或多发,也可双侧多 发。通常无症状,偶有压迫症状。 【一】病因学 既往一般认为本病的成因是单一的后天因素,但目前不少学者认为有遗传因 素参与。单纯性肾囊肿起源于一段扩张的肾小管(可能是近曲小管)。这段扩张 的肾小管逐渐分化独立成囊肿, 【病理】 囊肿多发生在肾皮质表面,外向性生长,位于皮质深层及髓质的囊肿相对少 6
6 12. Elder JS, Diaz M, Caldamone AA, et al. Endoscopic therapy for vesicoureteral reflux: a meta-analysis.Reflux resolution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J Urol, 2006,175(2):716-722. (二)肾脏囊性疾病 肾脏囊性疾病,是以肾脏出现“囊性病变”为特征的一大类疾病。依病因分 类,肾囊性病多数属先天性,少数是后天性的以及未定性的。肾囊性病分类 如表 1。 表 1:肾囊性病分类 病 名 发病率 先 天 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 1/400~1000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Multicystic dysplastic kidney, MCDK) 1/1000~4000 髓质海绵肾 (Medullary sponge kidney, MSK) 1/5000 青少年肾单位萎缩(Juvenile nephronophthisis, JNPHP) 1/5000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RPKD) 1/6000~55 000 髓质囊性肾病(Medullary cystic kidney disease, MCKD) 1/100 000 肾小球囊性肾病(Glomerulocystic kidney disease, GCKD) 罕见 后 天 性 获得性囊性肾病 (Acquired cystic renal disease, ACRD) >1/10(尿毒症人群) 多房性肾囊肿(muhilocular cyst of kidney, MCK) 缺统计 未 定 性 单纯性肾囊肿 (Simple renal cysts, SRC) >5/100 肾盂旁囊肿 (Parapelvic cysts, PPC) 1~3/100 肾盂源囊肿 (Pyelogenic cyst, PGC) 缺统计 一、单纯性肾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Simple renal cysts,SRC)是最常见的肾脏囊性疾病。随年 龄增大而增加,50 岁以上人群高达 25%以上。可单侧单发或多发,也可双侧多 发。通常无症状,偶有压迫症状。 【一】病因学 既往一般认为本病的成因是单一的后天因素,但目前不少学者认为有遗传因 素参与。单纯性肾囊肿起源于一段扩张的肾小管(可能是近曲小管)。这段扩张 的肾小管逐渐分化独立成囊肿。 【病理】 囊肿多发生在肾皮质表面,外向性生长,位于皮质深层及髓质的囊肿相对少
见。邻近肾窦的皮质囊肿称为肾孟旁囊肿。囊肿多为单腔,圆形或卵圆形,直径 通常1~5cm(有时可达10cm以上),囊壁薄,内衬单层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 通常不连续,也可能缺乏上皮层。囊肿外层有纤维组织构成,散在浸润的单核细 胞。若有炎症,囊壁可能增厚甚至钙化。囊液清亮透明琥珀色,含微量蛋白。约 5%囊液呈血性,即所谓出血性囊肿:其中半数囊壁可能有恶变。 【诊断】 (一)临床表现 通常无症状,多因健康查体或其它疾病作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罕有大到 可触及的囊肿。最常见的自觉症状是患侧肾区疼痛。囊内出血或继发感染疼痛加 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尿或蛋白尿。6.4%可能肉眼血尿:40%可能镜下血尿: 12%可能蛋白尿。血尿或蛋白尿的程度与囊肿大小无关。 囊肿会随病程延长而增大。速度不定,一般比较缓慢:若增大迅速,要注意 出血或癌变可能。 (二)辅助检查 单纯性囊肿首选B超检查。如超声检查结果可疑或模棱两可,CT扫描是必 要的。CT扫描,良性囊肿的标准包括:①囊肿界限锐利,平滑薄壁;②囊内液 体均一,通常密度<20HU,高密度见于囊液高蛋白质或囊肿出血:③囊肿无增 强。 【治疗】 单纯性肾囊肿进展缓慢,预后良好。无自觉症状或压迫梗阻等影像学改变者, 很少需要外科干预,定期影像复查即可。一般认为需要外科处理的指征是:①有 疼痛症状或心理压力者:②大于4m或有压迫梗阻影像学改变者:③有继发出 血或怀疑癌变者。 治疗方法包括囊肿穿刺硬化术,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或腹腔镜囊肿去 项顶减压术等。 无水酒精穿刺硬化术,对小于8cm的囊肿,有效率接近80%,应推荐为首 选。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腹腔镜肾囊肿去顶诚压术,有望成为大于8c的 囊肿治疗的金标准。开放手术,如果不是为了解除囊肿造成的压迫梗阻症状或切 除可疑癌变病灶,而仅仅是以消除囊肿为目的,不应推荐
7 见。邻近肾窦的皮质囊肿称为肾盂旁囊肿。囊肿多为单腔,圆形或卵圆形,直径 通常 1~5 cm(有时可达 10 cm 以上),囊壁薄,内衬单层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 通常不连续,也可能缺乏上皮层。囊肿外层有纤维组织构成,散在浸润的单核细 胞。若有炎症,囊壁可能增厚甚至钙化。囊液清亮透明琥珀色,含微量蛋白。约 5%囊液呈血性,即所谓出血性囊肿;其中半数囊壁可能有恶变。 【诊断】 (一)临床表现 通常无症状,多因健康查体或其它疾病作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罕有大到 可触及的囊肿。最常见的自觉症状是患侧肾区疼痛。囊内出血或继发感染疼痛加 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尿或蛋白尿。6.4%可能肉眼血尿;40%可能镜下血尿; 12%可能蛋白尿。血尿或蛋白尿的程度与囊肿大小无关。 囊肿会随病程延长而增大。速度不定,一般比较缓慢;若增大迅速,要注意 出血或癌变可能。 (二)辅助检查 单纯性囊肿首选 B 超检查。如超声检查结果可疑或模棱两可,CT 扫描是必 要的。CT 扫描,良性囊肿的标准包括:①囊肿界限锐利,平滑薄壁;②囊内液 体均一,通常密度< 20HU,高密度见于囊液高蛋白质或囊肿出血;③囊肿无增 强。 【治疗】 单纯性肾囊肿进展缓慢,预后良好。无自觉症状或压迫梗阻等影像学改变者, 很少需要外科干预,定期影像复查即可。一般认为需要外科处理的指征是:①有 疼痛症状或心理压力者;②大于 4cm 或有压迫梗阻影像学改变者;③有继发出 血或怀疑癌变者。 治疗方法包括囊肿穿刺硬化术,开放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或腹腔镜囊肿去 顶减压术等。 无水酒精穿刺硬化术,对小于 8cm 的囊肿,有效率接近 80%,应推荐为首 选。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有望成为大于 8cm 的 囊肿治疗的金标准。开放手术,如果不是为了解除囊肿造成的压迫梗阻症状或切 除可疑癌变病灶,而仅仅是以消除囊肿为目的,不应推荐
【预后】 进展缓慢,预后良好。随年龄增长,囊肿数目和体积均增加,但数目增加快 于体积。如果CT发现可疑的单纯性肾囊肿,应重复扫描。 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亦称多囊肾(成人型)。起因于编码多囊蛋白的PKDI和PKD2基因突 变。囊肿发有的遗传机制上,需要有“二次打击”,即体细胞的正常PKD等位基 因突变,这点解释了为何ADPKD发病较晚。症状主要包括高血压、肾功能衰竭。 后期往往需要透析维持生命。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压,减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 展。ADPKD常并发其它器官疾病,特别是领内动脉瘤。 【病因学】 ADPKD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近1O0%的外显率。虽然是一遗传性疾病, 影响到肾的每一个细胞,但囊肿仅涉及1%2%的肾单位或集合管:这一现象支 持“二次打击”假说,或必须发生异常等位基因的突变。5%~8%的病例无家族 史,是基因自发突变的结果。 【病理】 肾体积增大,结构被囊肿破坏。肾长可超40cm,重可达5kg。囊肿大小 从几毫米到几厘米,在髓质和皮质分布相对均匀。囊液由清亮到血性,清浊不等。 显微镜下,病变肾单位的各段均囊性扩张,囊肿脱离肾小管。虽然肾单位各段均 可受累,但来自集合管的囊肿最大最多。囊肿内衬单层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受 囊肿压迫的肾组织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菱缩,慢性炎症和血管硬化。 【诊断】 (一)临床表现 ADPKD患者多在40岁开始出现症状,表现为腰痛或间歇性血尿可出现 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不全:50%将自然进展至肾功能衰竭。病程个体差异很大。 10%20%的患者有尿酸盐或草酸钙肾结石。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患者曾 有肾脏感染病史,包括囊肿感染和肾盂肾炎(女性多于男性)。脓肿形成并扩展 至肾周,是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60%。ADPKD肾细胞癌(RCC)发生概率 1%5%。动脉瘤因伴发高血压而加重,出血概率5%~10%。 肝囊肿是最常见的肾外表现。肝囊肿发生率随年龄增加(30岁20%:60岁 8
8 【预后】 进展缓慢,预后良好。随年龄增长,囊肿数目和体积均增加,但数目增加快 于体积。如果 CT 发现可疑的单纯性肾囊肿,应重复扫描。 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DPKD)亦称多囊肾(成人型)。起因于编码多囊蛋白的 PKD1 和 PKD2 基因突 变。囊肿发育的遗传机制上,需要有“二次打击”,即体细胞的正常 PKD 等位基 因突变,这点解释了为何 ADPKD 发病较晚。症状主要包括高血压、肾功能衰竭。 后期往往需要透析维持生命。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压,减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 展。ADPKD 常并发其它器官疾病,特别是颅内动脉瘤。 【病因学】 ADPKD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近 100%的外显率。虽然是一遗传性疾病, 影响到肾的每一个细胞,但囊肿仅涉及 1%~2%的肾单位或集合管;这一现象支 持“二次打击”假说,或必须发生异常等位基因的突变。5%~8%的病例无家族 史,是基因自发突变的结果。 【病理】 肾体积增大,结构被囊肿破坏。肾长可超 40 cm,重可达 5 kg。 囊肿大小 从几毫米到几厘米,在髓质和皮质分布相对均匀。囊液由清亮到血性,清浊不等。 显微镜下,病变肾单位的各段均囊性扩张,囊肿脱离肾小管。虽然肾单位各段均 可受累,但来自集合管的囊肿最大最多。囊肿内衬单层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受 囊肿压迫的肾组织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慢性炎症和血管硬化。 【诊断】 (一)临床表现 ADPKD 患者多在 40 岁开始出现症状,表现为腰痛或间歇性血尿;可出现 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不全;50%将自然进展至肾功能衰竭。病程个体差异很大。 10%~20%的患者有尿酸盐或草酸钙肾结石。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患者曾 有肾脏感染病史,包括囊肿感染和肾盂肾炎(女性多于男性)。脓肿形成并扩展 至肾周,是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 60%。ADPKD 肾细胞癌(RCC)发生概率 1%~5%。动脉瘤因伴发高血压而加重,出血概率 5%~10%。 肝囊肿是最常见的肾外表现。肝囊肿发生率随年龄增加(30 岁 20%;60 岁
后75%)并可导致慢性疼痛。虽然囊肿可广泛累及肝脏,但肝功能不受影响。其 他肾外病变包括,心瓣膜病,憩室病,脑动脉瘤,胰腺囊肿,精囊囊肿等。 体格检查可触及巨大肾脏和肝脏。 (二)辅助检查 ADPKD超声检查为首选,其诊断标准,依据患者年龄而定。小于30岁双 肾中任一肾至少2个囊肿:30-60岁双肾中每一肾至少2囊肿:超过60岁每 肾至少4个囊肿。 CT对于出血性囊肿、囊肿壁或囊肿间实质钙化、以及合并肝囊肿的诊断率 高。对比增强CT,能显示残存功能肾实质的数量。怀疑囊肿恶变或感染,应行 对比增强CT检查。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对比增强CT。 应对患者进行颅内动脉瘤筛选,可选择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治疗】 1.内科治疗没有特效药物能治愈囊肿本身,仅是治疗肾囊性病的并发症。 如高血压、感染、疼痛等。一般来说,130/80mmHg是高血压的控制目标。中度 高血压可通过限食钠盐(小于1O0mEq),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能有效控制ADPKD的高血压。 2.外科治疗经皮穿刺抽吸减压可有效控制症状。严重疼痛、反复严重出 血,难以控制的感染,尤其是体积特别大的多囊肾,手术切除可能是首选。肾切 除与肾移植可同时进行,给移植肾创造空间,并缓解多囊肾的相关症状。 囊肿减压术,包括穿刺抽吸和去顶减压术,对缓解残存正常肾脏组织压力有 “定作用。推荐后腹腔镜囊肿减压术:不推荐双侧同期施行开放性减压手术。 【预后】 ADPK①肾功能不全,通常在30岁后出现,45%于60岁进展至终末期肾功 能衰竭。三分之一病人死于肾功能衰竭,三分之一死于高血压肾病(HTN)的 并发症,6%~10%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 三、髓质海绵肾 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MSK)是与遗传和发育相关的先天性 异常。以肾椎体近乳头部的集合管囊状扩张,椎体切面呈多孔状或海绵状为病理 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似肾结石。 【一】病因学
9 后 75%)并可导致慢性疼痛。虽然囊肿可广泛累及肝脏,但肝功能不受影响。其 他肾外病变包括,心瓣膜病,憩室病,脑动脉瘤,胰腺囊肿,精囊囊肿等。 体格检查可触及巨大肾脏和肝脏。 (二)辅助检查 ADPKD 超声检查为首选,其诊断标准,依据患者年龄而定。小于 30 岁双 肾中任一肾至少 2 个囊肿;30~60 岁双肾中每一肾至少 2 囊肿;超过 60 岁每一 肾至少 4 个囊肿。 CT 对于出血性囊肿、囊肿壁或囊肿间实质钙化、以及合并肝囊肿的诊断率 高。对比增强 CT,能显示残存功能肾实质的数量。怀疑囊肿恶变或感染,应行 对比增强 CT 检查。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对比增强 CT。 应对患者进行颅内动脉瘤筛选,可选择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治疗】 1.内科治疗 没有特效药物能治愈囊肿本身,仅是治疗肾囊性病的并发症, 如高血压、感染、疼痛等。一般来说,130/80mmHg 是高血压的控制目标。中度 高血压可通过限食钠盐(小于 100mEq/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和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能有效控制 ADPKD 的高血压。 2.外科治疗 经皮穿刺抽吸减压可有效控制症状。严重疼痛、反复严重出 血,难以控制的感染,尤其是体积特别大的多囊肾,手术切除可能是首选。肾切 除与肾移植可同时进行,给移植肾创造空间,并缓解多囊肾的相关症状。 囊肿减压术,包括穿刺抽吸和去顶减压术,对缓解残存正常肾脏组织压力有 一定作用。推荐后腹腔镜囊肿减压术;不推荐双侧同期施行开放性减压手术。 【预后】 ADPKD 肾功能不全,通常在 30 岁后出现,45%于 60 岁进展至终末期肾功 能衰竭。 三分之一病人死于肾功能衰竭,三分之一死于高血压肾病(HTN)的 并发症,6%~10%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 三、髓质海绵肾 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 MSK)是与遗传和发育相关的先天性 异常。以肾椎体近乳头部的集合管囊状扩张,椎体切面呈多孔状或海绵状为病理 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似肾结石。 【一】病因学
本病是具有家族史和遗传(显性或隐性)倾向的发育异常。其发病机制为输 尿管芽上升和分支形成集合管过程中,集合管远段异常增大和扩张。 【二】病理 MSK大体观,肾脏大小正常。标本切面,囊腔位于肾椎体乳头部,大小 1-7.5mm(1-3mm最常见),呈多孔状或海绵状。70%的病例是双侧。显微镜观, 集合管囊状扩张,内衬立方或扁平上皮。扩张的集合管约半数含结石。扩张的集 合管周围炎性浸润。 【诊断】 (一)临床表现大多数MSK病人无症状。通常是成人因肾结石做X线检 查时被发现,多为双侧受累。15%20%的草酸钙和磷酸钙肾结石病人患有MSK。 病人也可能有血尿或尿路感染(UT)病史。约10%的病人反复发生肾结石、菌 尿症和肾盂肾炎。 (二)辅助检查 MSK腹平片可能正常,也可能显示髓质肾钙质沉积像(表现为多个离散的 肾椎体结石簇)。IVU呈现“花束”或“画刷”征象。CT扫描显示皮髓质交界处 钙化。 【治疗】 MSK合并肾结石者,鼓励保持每日2L左右尿液。高尿钙患者可口服噻嗪类 利尿剂。因为大多病例结石是双侧多发,对位于集合管的结石,可考虑ESWL 治疗。但当结石进入肾孟或输尿管,引起梗阻者,要尽快采取措施解除梗阻。 【随访】 MSK进展慢预后好。应有规律的超声和尿液分析,检测结石或感染情况。 参考文献 Bisceglia M.Galliani CA.Senger C.Stallone C.Sessa A.Renal cystic diseases:a review.Adv Anat Pathol.Jan 2006:13(1):26~56 2.Kalyoussef E,Hwang J,Prasad V,Barone J.Segmental multicystic dysplastic kidney in children.Urology.Nov 2006:68(5):1121.e9-11 3.Guay-Woodford LM.Renal cystic disease s:diverse phenotypes converge on the cilium/eentrosome complex Pediatr Nephrol.,21(1):1369-7 4.Thomsen HS,Levine E,Meilstrup JW,Van Slyke MA,Edgar KA,Barth JC,et al.Renal cystic diseases.Eur Radiol.1997:7(8):1267~75 5.Choyke PL Acquired cystic kidney disease.Eur Radiol.2000:10(11):1716-21 6.Avner ED,Sweeney WE Renal cystic disease:new insights for the clinician.Pediatr
10 本病是具有家族史和遗传(显性或隐性)倾向的发育异常。其发病机制为输 尿管芽上升和分支形成集合管过程中,集合管远段异常增大和扩张。 【二】病理 MSK 大体观,肾脏大小正常。标本切面,囊腔位于肾椎体乳头部,大小 1~7.5mm(1~3 mm 最常见),呈多孔状或海绵状。70%的病例是双侧。显微镜观, 集合管囊状扩张,内衬立方或扁平上皮。扩张的集合管约半数含结石。扩张的集 合管周围炎性浸润。 【诊断】 (一)临床表现 大多数 MSK 病人无症状。通常是成人因肾结石做 X 线检 查时被发现,多为双侧受累。15%~20%的草酸钙和磷酸钙肾结石病人患有 MSK。 病人也可能有血尿或尿路感染(UTI)病史。约 10%的病人反复发生肾结石、菌 尿症和肾盂肾炎。 (二)辅助检查 MSK 腹平片可能正常,也可能显示髓质肾钙质沉积像(表现为多个离散的 肾椎体结石簇)。IVU 呈现“花束”或“画刷”征象。CT 扫描显示皮髓质交界处 钙化。 【治疗】 MSK 合并肾结石者,鼓励保持每日 2L 左右尿液。高尿钙患者可口服噻嗪类 利尿剂。因为大多病例结石是双侧多发,对位于集合管的结石,可考虑 ESWL 治疗。但当结石进入肾盂或输尿管,引起梗阻者,要尽快采取措施解除梗阻。 【随访】 MSK 进展慢预后好。应有规律的超声和尿液分析,检测结石或感染情况。 参考文献: 1. Bisceglia M, Galliani CA, Senger C, Stallone C, Sessa A. Renal cystic diseases: a review. Adv Anat Pathol. Jan 2006;13(1):26~56 2. Kalyoussef E, Hwang J, Prasad V, Barone J. Segmental multicystic dysplastic kidney in children. Urology. Nov 2006;68(5):1121.e9~11 3. Guay-Woodford LM. Renal cystic diseases: diverse phenotypes converge on the cilium/centrosome complex. Pediatr Nephrol. Oct 2006;21(10):1369~76 4. Thomsen HS, Levine E, Meilstrup JW, Van Slyke MA, Edgar KA, Barth JC, et al. Renal cystic diseases. Eur Radiol. 1997;7(8):1267~75 5. Choyke PL. Acquired cystic kidney disease. Eur Radiol. 2000;10(11):1716~21 6. Avner ED, Sweeney WE. Renal cystic disease: new insights for the clinician. Pedia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