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概述 二、 诊断 三、非手术治疗 四、手术治疗 五、合并疾病的处理 六、随访 七、预防
目 录 前言 一、 概述 二、 诊断 三、 非手术治疗 四、 手术治疗 五、 合并疾病的处理 六、 随访 七、 预防
前言 女性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病,目前据全球统计,患病率接近50%,严重尿失 禁约为7%,其中约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我国的患病率与此基本相当。如此庞 大的患病人群,对女性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构成严重影响。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 教育等因素,加之女性对排尿异常羞于启齿,导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长期以来不 为医患双方所重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所带来的诸多健康和社会问题正逐渐受到重视。因此,有必要 对我国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治进行规范和指导。 一、压力性尿失禁诊治指南的进展 尿失禁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和高发病,一直受到国际尿控学会和各国泌尿外 科学会的重视。国际尿控学会(Intem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先后于1998 年,2002年,2004年召开了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1C),最后一届会议于2004年6月26~29日召开,2005年正式出版 诊治指南。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AUA)和欧洲 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分别于1997年和2006年 发布了尿失禁诊治指南。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都发布了自己的指南,针对 各自国家尿失禁的患病及诊治情况做出了规范。 二、制订我国尿失禁诊治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进步很快。由于各 医疗单位对该病认识程度不一,使得压力性尿失禁的就诊率低,而误诊误治时有 发生。该类疾病临床症状虽较为简单,但诊断和鉴别诊断仍有一定难度,近年来, 该类疾病治疗方法进展较快,很多新技术新药物不断出现,如何正确地诊断该类 患者,确定疾病严重程度,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对疗效和侵入性治疗方法如何取 得平衡,仍应引起我们重视。本指南的目的在于为泌尿外科医师提供临床诊断和 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指导意见。 三、本指南制订的程序和方法 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托,尿控学组组织邀请了国内几家单位专 家编撰并审定了本指南
前 言 女性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病,目前据全球统计,患病率接近50%,严重尿失 禁约为7%,其中约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我国的患病率与此基本相当。如此庞 大的患病人群,对女性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构成严重影响。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 教育等因素,加之女性对排尿异常羞于启齿,导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长期以来不 为医患双方所重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所带来的诸多健康和社会问题正逐渐受到重视。因此,有必要 对我国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治进行规范和指导。 一、压力性尿失禁诊治指南的进展 尿失禁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和高发病,一直受到国际尿控学会和各国泌尿外 科学会的重视。国际尿控学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先后于1998 年,2002年,2004年召开了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ICI),最后一届会议于2004年6月26~29日召开,2005年正式出版 诊治指南。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AUA)和欧洲 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分别于1997年和2006年 发布了尿失禁诊治指南。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都发布了自己的指南,针对 各自国家尿失禁的患病及诊治情况做出了规范。 二、制订我国尿失禁诊治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进步很快。由于各 医疗单位对该病认识程度不一,使得压力性尿失禁的就诊率低,而误诊误治时有 发生。该类疾病临床症状虽较为简单,但诊断和鉴别诊断仍有一定难度,近年来, 该类疾病治疗方法进展较快,很多新技术新药物不断出现,如何正确地诊断该类 患者,确定疾病严重程度,选择何种治疗方案,对疗效和侵入性治疗方法如何取 得平衡,仍应引起我们重视。本指南的目的在于为泌尿外科医师提供临床诊断和 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指导意见。 三、本指南制订的程序和方法 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托,尿控学组组织邀请了国内几家单位专 家编撰并审定了本指南
本指南小组主要检索了Pubmed和中华医学期刊网近10年的文献,参照公认 的循证医学系统Oxford System的论文评判标准进行了标准分级,筛选出英文文献 232篇,中文文献5篇。在此基础上,编写组讨论并参考了国际尿控学会尿失禁咨 询委员会、美国泌尿外科学会、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和加拿大泌尿外科学会尿失禁 诊治指南中关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治的部分内容,结合我国情况,写成本指南。 一、概述 (一)定义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指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 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 症状表现为咳嗽、喷嚏、大笑等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漏尿。体征是在增加腹压 时,能观测到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漏出,。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充盈性膀胱测 压时,在腹压增加而逼尿肌稳定性良好的情况下出现不随意漏尿山。 (二)本指南适用范围 仅适用于女性的压力性尿失禁,或伴发膀胱过度活动症、盆腔脏器脱垂及膀 胱排空障碍的压力性尿失禁。 小儿尿失禁、神经源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及各种男性尿 失禁等不在本指南之列。 (三)流行病学特点 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多采用问卷方式。调查结果显示该病患病率差异较 大,可能与采用的尿失禁定义、测量方法、研究人群特征和调查方法等都有关系。 女性人群中23%~45%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7%左右有明显的尿失禁症状36, 其中约50%为压力性尿失禁4l。 1.较明确的相关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逐渐增高,高发年龄为45~ 55岁。年龄与尿失禁的相关性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盆底松弛、雌激 素减少和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等有关。一些老年常见疾病,如慢性肺部疾患、糖 尿病等,也可促进尿失禁进展。但老年人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趋缓,可能与其 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如日常活动减少等4
本指南小组主要检索了Pubmed和中华医学期刊网近10年的文献,参照公认 的循证医学系统Oxford System的论文评判标准进行了标准分级,筛选出英文文献 232篇,中文文献5篇。在此基础上,编写组讨论并参考了国际尿控学会尿失禁咨 询委员会、美国泌尿外科学会、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和加拿大泌尿外科学会尿失禁 诊治指南中关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治的部分内容,结合我国情况,写成本指南。 一、 概述 (一) 定义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指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 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 症状表现为咳嗽、喷嚏、大笑等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漏尿。体征是在增加腹压 时,能观测到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漏出[1,2]。尿动力学检查表现为充盈性膀胱测 压时,在腹压增加而逼尿肌稳定性良好的情况下出现不随意漏尿[1]。 (二)本指南适用范围 仅适用于女性的压力性尿失禁,或伴发膀胱过度活动症、盆腔脏器脱垂及膀 胱排空障碍的压力性尿失禁。 小儿尿失禁、神经源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及各种男性尿 失禁等不在本指南之列。 (三)流行病学特点 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多采用问卷方式。调查结果显示该病患病率差异较 大,可能与采用的尿失禁定义、测量方法、研究人群特征和调查方法等都有关系。 女性人群中 23%~45%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7%左右有明显的尿失禁症状[3-6], 其中约 50%为压力性尿失禁[4]。 1. 较明确的相关因素 (1)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逐渐增高,高发年龄为 45~ 55 岁。年龄与尿失禁的相关性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盆底松弛、雌激 素减少和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等有关。一些老年常见疾病,如慢性肺部疾患、糖 尿病等,也可促进尿失禁进展。但老年人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趋缓,可能与其 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如日常活动减少等[4-9]
(2)生育:生育的次数、初次生育年龄、生产方式、胎儿的大小及妊娠期 间尿失禁的发生率均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生育的胎次与尿失禁的 发生呈正相关性0,:初次生育年龄在20一34岁间的女性,其尿失禁的发生与 生育的相关度高于其他年龄段:生育年龄过大者,尿失禁的发生可能性较大 [;经阴道分娩的女性比剖宫产的女性更易发生尿失禁;行剖宫产的女性比未 生育的女性发生尿失禁危险性要大41;使用助产钳、吸胎器和缩宫素等加速产 程的助产技术同样有增加尿失禁的可能性:大体重胎儿的母亲发生尿失禁危 险性也大山。 (3)盆腔脏器脱垂: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 尿失禁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紧 密相关,两者常伴随存在。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盆底支持组织平滑肌纤维变细、排 列紊乱、结缔组织纤维化和肌纤维菱缩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关6)。 (4)肥胖:肥胖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几率显著增高9,07,8例,减肥可降 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5)种族和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与压力性尿失禁有较明确的相关性。压力 性尿失禁患者患病率与其直系亲属患病率显著相关0,2。白种女性尿失禁的患病 率高于黑人8。 2.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 (1)雌激素:雌激素下降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相关,临床 也主张采用雌激素进行治疗。但近期有关资料却对雌激素作用提出质疑,认为雌 激素水平变化与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间无相关性2,。甚至有学者认为雌激素替 代治疗有可能加重尿失禁症状2]。 (2)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后如发生压力性尿失禁,一般都在术后半年 至一年[2。手术技巧及手术切除范围可能与尿失禁发生有一定关系时1。但目前 尚无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子宫切除术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确定的相关 性。 (3)吸烟:吸烟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相关性尚有争议。有资料显示吸烟 者发生尿失禁的比例高于不吸烟者,可能与吸烟引起的慢性咳嗽和胶原纤维合成 的减少有关6,2刃。也有资料认为吸烟与尿失禁的发生无关82网
(2)生育:生育的次数、初次生育年龄、生产方式、胎儿的大小及妊娠期 间尿失禁的发生率均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生育的胎次与尿失禁的 发生呈正相关性[10,11];初次生育年龄在 20~34 岁间的女性,其尿失禁的发生与 生育的相关度高于其他年龄段[12];生育年龄过大者,尿失禁的发生可能性较大 [13];经阴道分娩的女性比剖宫产的女性更易发生尿失禁;行剖宫产的女性比未 生育的女性发生尿失禁危险性要大[14];使用助产钳、吸胎器和缩宫素等加速产 程的助产技术同样有增加尿失禁的可能性[15];大体重胎儿的母亲发生尿失禁危 险性也大[11]。 (3)盆腔脏器脱垂: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 尿失禁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紧 密相关,两者常伴随存在。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盆底支持组织平滑肌纤维变细、排 列紊乱、结缔组织纤维化和肌纤维萎缩可能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关[16]。 (4)肥胖:肥胖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几率显著增高[9,10,17,18],减肥可降 低尿失禁的发生率[19]。 (5)种族和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与压力性尿失禁有较明确的相关性。压力 性尿失禁患者患病率与其直系亲属患病率显著相关[20,21]。白种女性尿失禁的患病 率高于黑人[8]。 2. 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 (1)雌激素:雌激素下降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相关,临床 也主张采用雌激素进行治疗。但近期有关资料却对雌激素作用提出质疑,认为雌 激素水平变化与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间无相关性[22]。甚至有学者认为雌激素替 代治疗有可能加重尿失禁症状[23]。 (2)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后如发生压力性尿失禁,一般都在术后半年 至一年 [24]。手术技巧及手术切除范围可能与尿失禁发生有一定关系[25]。但目前 尚无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子宫切除术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有确定的相关 性。 (3)吸烟:吸烟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相关性尚有争议。有资料显示吸烟 者发生尿失禁的比例高于不吸烟者,可能与吸烟引起的慢性咳嗽和胶原纤维合成 的减少有关[26,27]。也有资料认为吸烟与尿失禁的发生无关[18,28]
(4)体力活动:高强度体有锻炼可能诱发或加重尿失禁2,但尚缺乏足够 的循证医学证据。 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有便秘、肠道功能紊乱、咖啡因摄入和慢性咳嗽等 【9.10.191 (四)病理生理机制 1.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移正常情况下,在腹压增加引起膀胱压增加的同 时,腹压可同时传递至尿道,增加尿道关闭能力,以防止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各种原因引起盆底肌肉及结缔组织退变、受损而薄弱,导致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 移、尿道松弛、功能性尿道变短时,增高的腹压仅传至膀胱而较少传递至尿道, 以致尿道压力不能同步升高,从而引起尿失禁。 2.尿道粘膜的封闭功能减退正常尿道粘膜皱襞有密封垫作用,可阻止尿 液的渗漏。随着年龄的增长等因素,尿道粘膜菱缩变薄、弹性下降,可导致其封 闭功能减退。尿道炎及尿道损伤等原因造成尿道粘膜广泛受损,导致粘膜纤维化, 也可使尿道粘膜的封闭功能减退或消失。 3.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下降尿道平滑肌、尿道横纹肌、尿道周围横纹肌 功能退变及受损,导致尿道关闭压下降。 4.支配控尿组织结构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尿道本身的结构、功能,尿道 周围的支撑组织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均可导致尿道关闭功能不全而发生尿失禁。 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膀胱颈近端尿道的解剖位置,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和盆底肌肉 功能23。但对于具体病例,常难以准确区分是哪种或哪几种因素,时常是数种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ABRAMS P.CARDOZO L FALL M,et al.Standardis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The standardisation ofterminology in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report from the standardis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J].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2002,21:167-178 2.BLAIVAS JG,APPELLRA,FANTL JA,et al.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urinary incontinence:Recommendations of the Urodynamics Society[].Neurourol Urodyn,1997
(4)体力活动:高强度体育锻炼可能诱发或加重尿失禁[29],但尚缺乏足够 的循证医学证据。 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有便秘、肠道功能紊乱、咖啡因摄入和慢性咳嗽等 [9,10,19]。 (四)病理生理机制 1. 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移 正常情况下,在腹压增加引起膀胱压增加的同 时,腹压可同时传递至尿道,增加尿道关闭能力,以防止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各种原因引起盆底肌肉及结缔组织退变、受损而薄弱,导致膀胱颈及近端尿道下 移、尿道松弛、功能性尿道变短时,增高的腹压仅传至膀胱而较少传递至尿道, 以致尿道压力不能同步升高,从而引起尿失禁。 2. 尿道粘膜的封闭功能减退 正常尿道粘膜皱襞有密封垫作用,可阻止尿 液的渗漏。随着年龄的增长等因素,尿道粘膜萎缩变薄、弹性下降,可导致其封 闭功能减退。尿道炎及尿道损伤等原因造成尿道粘膜广泛受损,导致粘膜纤维化, 也可使尿道粘膜的封闭功能减退或消失。 3. 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下降 尿道平滑肌、尿道横纹肌、尿道周围横纹肌 功能退变及受损,导致尿道关闭压下降。 4. 支配控尿组织结构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尿道本身的结构、功能,尿道 周围的支撑组织相关的神经功能障碍均可导致尿道关闭功能不全而发生尿失禁。 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膀胱颈近端尿道的解剖位置,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和盆底肌肉 功能[32-38]。但对于具体病例,常难以准确区分是哪种或哪几种因素,时常是数种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ABRAMS P, CARDOZO L, FALL M ,et al. Standardis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The standardisation of terminology in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 report from the standardis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J]. 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 2002, 21:167-178 2. BLAIVAS JG, APPELL RA, FANTL JA,et al.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Urodynamics Society[J]. Neurourol Urodyn,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