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精神病学基础中文课程名称英文Basis of psychiatry授课对象2010级精神卫生专业本科层次2学时课时授课周节上课教室东二2教室第6教学周周五第_3-4小节第五章精神症状学第四节注意障碍授课章节第五节记忆障碍第六节智能障碍教学目标:1.掌握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的特征。2.熟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的概念;常见的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教学目标障碍包括哪些。与要求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学重点:1.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的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难点:1.常见的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录像教学法、讨论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教材:《精神病学基础》、江开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第1版教材与教具教具:光盘、课件、多媒体注意障碍-disordersofattention;注意增强-hyperprosexia;专业词汇记忆增强-hypermnesia;遗忘-amnesia;智能低下-mentalretardation;智能障碍-disordersofintelligence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中 文 精神病学基础 英 文 Basis of psychiatry 授课对象 2010 级 精神卫生 专业 本科 层次 课 时 2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6 教学周 周五 第 3-4 小节 上课教室 东二 2 教室 授课章节 第五章 精神症状学 第四节 注意障碍 第五节 记忆障碍 第六节 智能障碍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1.掌握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的特征。 2.熟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的概念;常见的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 障碍包括哪些。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1. 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的特征。 教学难点:1.常见的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的概念。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录像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材与 教具 教材:《精神病学基础》、江开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第 1 版 教具:光盘、课件、多媒体 专业词汇 注意障碍-disorders of attention;注意增强-hyperprosexia; 记忆增强-hypermnesia;遗忘-amnesia;智能低下-mental retardation; 智能障碍-disorders of intelligence
引言部分:6分钟90分钟基本部分:(35分钟)第四节注意障碍《10分钟)一、注意的概念和特征教学内容二、常见的注意障碍(25分钟)与第五节记忆障碍(30分钟)时间分配<10分钟>一、记忆的概念和分类二、常见的记忆障碍<20分钟>(25分钟)第六章智能障碍一、智能和智商<8分钟><7分钟>二、智力低下三、痴呆(10分钟)结束部分:4分钟教案正文授课内容教法时间注解目的
教 案 正 文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 6 分钟 基本部分: 90 分钟 第四节 注意障碍 (35 分钟) 一、注意的概念和特征 〈10 分钟〉 二、常见的注意障碍 〈25 分钟〉 第五节 记忆障碍 (30 分钟) 一、记忆的概念和分类 <10 分钟> 二、常见的记忆障碍 <20 分钟> 第六章 智能障碍 ﹝25 分钟﹞ 一、智能和智商 <8 分钟> 二、智力低下 <7 分钟> 三、痴呆 〈10 分钟〉 结束部分: 4 分钟
第四节注意障碍通过讲解注意:在某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指向某一事物的使学生能10'心理过程称注意。够熟悉注注意有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意障碍的注意的特征:定义和特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握的对征。象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客体活某一活动。3.注意的紧张性:在紧张注意的情况下,一个人会完全沉浸于他所注意的对象,而注意不到周围所发生的其他事情。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叫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是通过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叫做注意的转移。常见注意障碍有:(一)注意增强:指主动注意显著增强。病态的注意增强多与妄想有关,如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十分注意所怀疑人的一举一动,对微小细节都保持高度注意和警惕。有疑病要想者则过分关注自身健康状态的某些变化。见于神经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抑郁案例教学症等。法、视频(二)注意决散:主动注意明显减弱。注意力不能多媒体教较持久地集中某一事物上,容易分散,有时看很长时25'学法、讲间的书。仍不知所述内容。见于神经衰弱与精神分裂授法症。(三)注意减退:主动注意与被动注意都减退,常需要较强的外界刺激才能引起注意。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意识障碍状态、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神经衰弱等。(四)注意转移:主动注意不能持久,被动注意明显增强。注意力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转移,以致不断改变话题和活动内容。见于躁狂症。(五)注意狭窄: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见于意识障碍(朦胧状态)或智能障碍(痴呆)患者。第五节记忆障碍记忆:既往感知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在大脑中重新反映出来,这种即往经验的认知和回忆就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存和再现三个阶段,按时间分为瞬时记忆、近记忆和远记忆
第四节 注意障碍 注意:在某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指向某一事物的 心理过程称注意。 注意有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 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握的对 象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客体活 某一活动。 3.注意的紧张性:在紧张注意的情况下,一个人会 完全沉浸于他所注意的对象,而注意不到周围所发生 的其他事情。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 时,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叫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 转移是通过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 到另一个对象,叫做注意的转移。 常见注意障碍有: (一)注意增强:指主动注意显著增强。病态的注 意增强多与妄想有关,如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十分注意 所怀疑人的一举一动,对微小细节都保持高度注意和 警惕。有疑病妄想者则过分关注自身健康状态的某些 变化。见于神经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抑郁 症等。 (二)注意涣散:主动注意明显减弱。注意力不能 较持久地集中某一事物上,容易分散,有时看很长时 间的书。仍不知所述内容。见于神经衰弱与精神分裂 症。 (三)注意减退:主动注意与被动注意都减退,常 需要较强的外界刺激才能引起注意。见于脑器质性精 神障碍、意识障碍状态、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神经 衰弱等。 (四)注意转移:主动注意不能持久,被动注意明 显增强。注意力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转移,以致不断 改变话题和活动内容。见于躁狂症。 (五)注意狭窄: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当注意集 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 见于意识障碍(朦胧状态)或智能障碍(痴呆)患者。 第五节 记忆障碍 记忆:既往感知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在大脑中 重新反映出来,这种即往经验的认知和回忆就是记忆。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存和再现三个阶段,按时间分 为瞬时记忆、近记忆和远记忆。 通过讲解 使学生能 够熟悉注 意障碍的 定义和特 征。 案例教学 法、视频 多媒体教 学法、讲 授法 10′ 25′
临床上的常见记忆障碍有:(一)记忆增强:病理性记忆增强是指患者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或细节都能回忆起来。主要是见于躁狂症、抑郁症、偏执状态。(二)记忆减退:指整个记忆过程的普遍性减退,通过讲解早期可仅表现为对日期、年代、名词、术语或概念回使学生能忆困难,近记忆或(和)远记忆减退。临床上较多见。够熟悉常见于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疾病,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见的记忆(三)遗忘:以往经验部分或全部的不能再现称遗障碍的临忘。病理性记忆丧失,可表现为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时10床表现期内的经历能回记。脑器质性疾病的颅脑外伤是常见病因,也见于情绪创伤之后和神经衰弱。1、顺行性遗忘与逆行性遗忘常由脑外伤或其它原因所致的急性意识障碍引起。如对脑外伤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的遗忘称顺行性遗忘,对外伤以前一讲授法和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的遗忘称逆行性遗忘。案例法2、进行性遗忘:以再认与回忆的损害最大,患者除有遗忘外,还伴有日益加重的痴呆与淡漠。见于老年性痴呆。3、心因性遗忘:主要由沉重的创伤性情感体验引起,遗忘内容仅限于与某些痛苦体验相关的事物。4、近事遗忘与远事遗忘:对当日或近期内新发20生的事情不能回忆称近事遗忘:对往事的遗忘称远事遗忘。脑器质性损害所致遗忘规律是先近事遗忘,随着病情发展,出现远事记忆损害或远事遗忘。(四)记忆错误:由于再现的失真而引起的记忆障碍称记忆错误。患者对自身经历的事件,在发生时间、地点或情节等方面出现错误的记忆,并坚信不疑。掌握进行1、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性遗忘和并坚信不移。多见于老年性、动脉硬化性、脑外伤性逆行性遗痴呆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忘的特2、虚构:指患者以想像的、未曾经历过的事件来填征。补自身经历上记忆的缺损,并信以为真。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潜隐记忆:指患者把自己过去看到或听到的,或梦中体验过的事物的回忆,认为是自己实际体验过的事物。4、似曾相识与旧事如新:指对新事物有一种早已体验过的熟悉感称似曾相识:对已多次体验过的事物有似乎从未体验过的生疏感称旧事如新。多见于癫痫。5、要想性回忆:患者将出现要想以前的经历与
临床上的常见记忆障碍有: (一)记忆增强:病理性记忆增强是指患者对病前 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或细节都能回忆起来。主要是见 于躁狂症、抑郁症、偏执状态。 (二)记忆减退:指整个记忆过程的普遍性减退, 早期可仅表现为对日期、年代、名词、术语或概念回 忆困难,近记忆或(和)远记忆减退。临床上较多见。 见于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疾病,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三)遗忘:以往经验部分或全部的不能再现称遗 忘。病理性记忆丧失,可表现为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时 期内的经历能回记。脑器质性疾病的颅脑外伤是常见 病因,也见于情绪创伤之后和神经衰弱。 1、顺行性遗忘与逆行性遗忘常由脑外伤或其它 原因所致的急性意识障碍引起。如对脑外伤后一段时 间内发生的事情的遗忘称顺行性遗忘,对外伤以前一 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的遗忘称逆行性遗忘。 2、进行性遗忘:以再认与回忆的损害最大,患 者除有遗忘外,还伴有日益加重的痴呆与淡漠。见于 老年性痴呆。 3、心因性遗忘:主要由沉重的创伤性情感体验 引起,遗忘内容仅限于与某些痛苦体验相关的事物。 4、近事遗忘与远事遗忘:对当日或近期内新发 生的事情不能回忆称近事遗忘;对往事的遗忘称远事 遗忘。脑器质性损害所致遗忘规律是先近事遗忘,随 着病情发展,出现远事记忆损害或远事遗忘。 (四)记忆错误:由于再现的失真而引起的记忆障 碍称记忆错误。患者对自身经历的事件,在发生时间、 地点或情节等方面出现错误的记忆,并坚信不疑。 1、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 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 并坚信不移。多见于老年性、动脉硬化性、脑外伤性 痴呆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2、虚构:指患者以想像的、未曾经历过的事件来填 补自身经历上记忆的缺损,并信以为真。见于脑器质 性精神障碍。 3、潜隐记忆:指患者把自己过去看到或听到的,或 梦中体验过的事物的回忆,认为是自己实际体验过的 事物。 4、似曾相识与旧事如新:指对新事物有一种早已体 验过的熟悉感称似曾相识;对已多次体验过的事物有 似乎从未体验过的生疏感称旧事如新。多见于癫痫。 5、妄想性回忆:患者将出现妄想以前的经历与 通过讲解 使学生能 够熟悉常 见的记忆 障碍的临 床表现 掌握进行 性遗忘和 逆行性遗 忘的特 征。 讲授法和 案例法 10′ 20′
当前的妄想内容联系起来,剔除回忆中与妄想内容相抵触的部分,夸大了回忆中与妄想内容可联系的部分。第六节智能障碍一、 智能障碍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精神活动得功能,反映的是个体在认知活动方面的差异,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智力是智慧与能力的合称,主要是认识过程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与先天素质和后天训练密切相关的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精神活动,包括运用既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获得新知识与经验的能力,总是在解决某种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在判断智力障碍程度时,要注意到患者的记忆、知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智能障碍分两大类:(一)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智力障碍发生在胎儿期、围产期、儿童期等大脑发育成熟阶段之前,由于遗传、染色体畸变、感染、中毒、颅脑82外伤、内分泌异常、脑病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缺氧等因素致使大脑发育受阻,智力发育停留在某个阶段上,随年龄增长,智力明显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二)痴呆(Dementia)是指大脑发育已基本成熟,智力发育达到正常之后,由各种有害因素引起大脑器质性损害或大脑机能抑制,导致智力障碍,严重者称痴呆。1.全面性痴呆:由大脑器质性损害引起的痴呆。-般说来,病变多呈进行性,常不易恢复。除思维活动日趋加重的不断完善外,社会情感也逐渐丧失,原始情感与本能意向占优势。常出现人格改变,定向力障碍及自知力缺乏。72.部分性痴呆:大脑的病变只侵犯闹的局部,如侵犯大脑周围的血管组织,患者的记忆力、理解力、分析综合能力下降等。人格保持完整,自知力存在。临床上由强烈精神创伤引起的痴呆样表现,大脑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系大脑功能抑制的结果。病情可逆,预后良好。临床上常表现为刚塞氏综合征和童样痴呆及抑郁性痴呆。见于症和心因性精神障碍。10(1)刚塞综合症: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回答,给人以故意做弄或开玩笑的感觉。(2)童样痴呆:以行为幼稚,模拟幼儿的言行为特征。(3)抑郁性假性痴呆:指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在精神运
当前的妄想内容联系起来,剔除回忆中与妄想内容相 抵触的部分,夸大了回忆中与妄想内容可联系的部分。 第六节 智能障碍 一、智能障碍 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精神活动得功能,反映的是个 体在认知活动方面的差异,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 验的运用,用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包 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 智力是智慧与能力的合称,主要是认识过程表现出 来的心理特征,是与先天素质和后天训练密切相关的 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精神活动,包括运用既往获得 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形成 新概念,获得新知识与经验的能力,总是在解决某 种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在判断智力障碍程度时, 要注意到患者的记忆、知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智能障碍分两大类: (一)精神发育迟滞( Mental retardation) 智力障 碍发生在胎儿期、围产期、儿童期等大脑发育成熟阶 段之前,由于遗传、染色体畸变、感染、中毒、颅脑 外伤、内分泌异常、脑病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缺氧等 因素致使大脑发育受阻,智力发育停留在某个阶段上, 随年龄增长,智力明显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 (二)痴呆(Dementia)是指大脑发育已基本成熟, 智力发育达到正常之后,由各种有害因素引起大脑器 质性损害或大脑机能抑制,导致智力障碍,严重者称 痴呆。 1.全面性痴呆 :由大脑器质性损害引起的痴呆。一 般说来,病变多呈进行性,常不易恢复。除思维活动 日趋加重的不断完善外,社会情感也逐渐丧失,原始 情感与本能意向占优势。常出现人格改变,定向力障 碍及自知力缺乏。 2.部分性痴呆:大脑的病变只侵犯闹的局部,如侵 犯大脑周围的血管组织,患者的记忆力、理解力、分 析综合能力下降等。人格保持完整,自知力存在。 临床上由强烈精神创伤引起的痴呆样表现,大脑无 任何器质性损害,系大脑功能抑制的结果。病情可逆, 预后良好。临床上常表现为刚塞氏综合征和童样痴呆 及抑郁性痴呆。见于癔症和心因性精神障碍。 (1)刚塞综合症: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即对简单问 题给予近似回答,给人以故意做弄或开玩笑的感觉。 (2)童样痴呆:以行为幼稚,模拟幼儿的言行为特征。 (3)抑郁性假性痴呆:指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在精神运 8’ 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