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联合大学教案教学部心理学院门教研室:精神医学王莹教师姓名:讲师专业技术职称:精神病学基础课程名称:授课学期: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
河北联合大学 教 案 教 学 部 门 : 心理学院 教研室 : 精神医学 教 师 姓 名 : 王 莹 专业技术职称 : 讲 师 课 程 名 称 : 精神病学基础 授 课 学 期 :2013~ 2014 学年秋季学期
教案首页精神病学基础中文课程名称英文Basis of psychiatry授课对象2010级精神卫生专业本科层次2学时课时授课周节上课教室东二5教室第6教学周周三第_3-4小节第五章精神症状学第一节概述授课章节第二节感知觉障碍第三节思维障碍教学目标:1.掌握精神症状的一般特征;感觉、知觉、感知综合障碍的概念。2.熟悉如何判断精神活动是否正常。教学目标3.了解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的具体包括哪些症状。与要求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熟悉正常思维活动的特征。教学重点: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的包括症状的临床表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关于本书中一些概念与其他教材有冲突。与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录像教学法、讨论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手段教材:《精神病学基础》、江开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第1版教材与教具教具:光盘、课件、多媒体感觉-sensation;知觉-perception;专业词汇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disturbance;思维形式障碍-disordersofthethinkingform;妄想-delusion5分钟引言部分:90分钟基本部分:(25分钟)第一节概述(35分钟)第二节感知觉障碍《5分钟)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0分钟)二、感觉障碍《10分钟)三、知觉障碍教学内容《10分钟)四、感知综合障碍与(30分钟)第三节思维障碍时间分配《10分钟)、正常思维活动的特征二、思维形式障碍<12分钟》三、思维内容障碍<8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中 文 精神病学基础 英 文 Basis of psychiatry 授课对象 2010 级 精神卫生 专业 本科 层次 课 时 2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6 教学周 周三第 3-4 小节 上课教室 东二 5 教室 授课章节 第五章 精神症状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感知觉障碍 第三节 思维障碍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1.掌握精神症状的一般特征;感觉、知觉、感知综合障碍的概念。 2.熟悉如何判断精神活动是否正常。 3.了解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的具体包括哪些症状。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熟悉正常思维活动的特征。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1.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的包括症状的临床表现; 教学难点:1.关于本书中一些概念与其他教材有冲突。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录像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材与 教具 教材:《精神病学基础》、江开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第 1 版 教具:光盘、课件、多媒体 专业词汇 感觉-sensation;知觉-perception; 感知综合障碍-psycho sensory disturbance;思维形式障碍-disorders of the thinking form;妄想-delusion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 5 分钟 基本部分: 90 分钟 第一节 概述 (25 分钟) 第二节 感知觉障碍 (35 分钟)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5 分钟〉 二、感觉障碍 〈10 分钟〉 三、知觉障碍 〈10 分钟〉 四、感知综合障碍 〈10 分钟〉 第三节 思维障碍 (30 分钟) 一、正常思维活动的特征 〈10 分钟〉 二、思维形式障碍 <12 分钟> 三、思维内容障碍 <8 分钟> 结束部分: 5 分钟
教案正文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第五章症状学案例法、第一节概述一、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讲授法25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二、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通过讲解目前有三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现象精神使学生能病理学;动力精神病理学;实验精神病理学。够掌握基三、判别精神活动正常与否应从三方面进行对本概念比分析纵向比较:即与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的时间是否超过一定的限度。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处境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判断。四、精神症状的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10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社会功能损害。五、在检查中应注意:首先应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且存在那些精神症状;应了解症状的程度、持续时间的长短,评定其严重程度;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是原发的,与病因直接相关具有诊断价值,那些症状是继发的,有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将减少疾病的误诊;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以利于治疗和消除症状。六、精神症状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驱体状况以及人格特征;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七、正常的精神活动:按心理学分为感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第二节感知觉障碍一、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
教 案 正 文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第五章 症状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 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 二、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 的学科。 目前有三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现象精神 病理学;动力精神病理学;实验精神病理学。 三、判别精神活动正常与否应从三方面进行对 比分析 纵向比较:即与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 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 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的时间是否超过一定的限度。 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处境进行 具体的分析和判断。 四、精神症状的特点: 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社会功能损害。 五、在检查中应注意: 首先应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且存在那些精 神症状; 应了解症状的程度、持续时间的长短,评定其 严重程度; 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症状 是原发的,与病因直接相关具有诊断价值,那些症状 是继发的,有可能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将减少疾病的误诊; 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 因及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以利于 治疗和消除症状。 六、精神症状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躯体状 况以及人格特征; 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 位、文化背景等。 七、正常的精神活动:按心理学分为感知、思 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 第二节 感知觉障碍 一、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 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 和气味等。 通过讲解 使学生能 够掌握基 本概念 案例法、 讲授法 25 ′ 10 ′
二、知觉:是一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案例法、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5的形象。讲授法三、感觉障碍:可能由感觉神经细胞和传到感觉的神经纤维的结构损害引起的,也可能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引起,前者多见于神经疾病,后者多见于精神疾病。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10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域值增高。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称感觉消失。3.感觉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4.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性质的异常感觉。见于瘾症。四、知觉障碍:1.错觉:是歪曲的知觉,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合的事物。临案例法、床多见错听、错视。讲授法、有一种所谓的幻想性错觉,即病人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通过他主观想象的作用,错误地感知为与原讨论法-0'事物完全不相同的一种形象。幻想性错觉与一般性错觉的区别:(1)在出现错觉的当时就已经意识到原事物是什么(2)幻想性错觉的内容和当时的幻想有密切关系(3)可见于健康人,尤以富于幻想的人更易产生。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包括:幻视、幻听、幻味、幻嗅、幻触、内脏幻觉、运动性幻觉等。(1)幻听:分为非言语性幻听:言语性幻听言语性幻听: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2)幻视:形象有时比实物大(视物显大性幻视),有时则比实物小(视物显小性幻视)。(3)幻嗅:病人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4)幻味:病人尝到食物内有某种特殊的怪味道,因而拒食。(5)幻触:患者感到皮肤或粘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麻木感、刀割感、通电感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6)内脏性幻觉:病人对驱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病人能清楚的描述自已的某一内脏在扭转断裂穿孔或有昆虫在胃内游走。注意与“内感性不适”相鉴别
二、知觉:是一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 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 的形象。 三、感觉障碍:可能由感觉神经细胞和传到感 觉的神经纤维的结构损害引起的,也可能由中枢神经 系统的功能障碍引起,前者多见于神经疾病,后者多 见于精神疾病。 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 增高。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 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感觉域值增高。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 能感知,称感觉消失。 3.感觉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 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 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4.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 质或相反性质的异常感觉。见于癔症。 四、知觉障碍: 1.错觉:是歪曲的知觉,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 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合的事物。临 床多见错听、错视。 有一种所谓的幻想性错觉,即病人把实际存在 的事物,通过他主观想象的作用,错误地感知为与原 事物完全不相同的一种形象。 幻想性错觉与一般性错觉的区别:(1)在出现 错觉的当时就已经意识到原事物是什么(2)幻想性错 觉的内容和当时的幻想有密切关系(3)可见于健康人, 尤以富于幻想的人更易产生。 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 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包括:幻视、幻 听、幻味、幻嗅、幻触、内脏幻觉、运动性幻觉等。 (1)幻听:分为非言语性幻听;言语性幻听 言语性幻听: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命令 性幻听。 (2)幻视:形象有时比实物大(视物显大性幻 视),有时则比实物小(视物显小性幻视)。 (3)幻嗅:病人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 (4)幻味:病人尝到食物内有某种特殊的怪味 道,因而拒食。 (5)幻触:患者感到皮肤或粘膜上有某种异常 的感觉。如麻木感、刀割感、通电感等。多见于精神 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6)内脏性幻觉:病人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 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病人能清楚的描述自 己的某一内脏在扭转断裂穿孔或有昆虫在胃内游走。 注意与“内感性不适”相鉴别。 案例法、 讲授法 案例法、 讲授法、 讨论法 5’ 1 0’ 1 0’
(7)运动性幻觉:是关于本体感受器,如肌肉、通过讲解使学生能肌健、关节等运动和位置的幻觉。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够熟悉专觉:业术语(1)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与真实的事物完全相同。体验到的事物存在外部的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2)假性幻觉:这类幻觉由康金斯基通过自己患病的体验而描述的。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惠者的主观空间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注意:“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的鉴别”。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入睡前幻觉和心因性幻觉。(1)功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其临床特征是:幻觉和现实刺激同时出现,共同存在而又共同消失,二者并不融合在一起。常见的是功能性幻听。在听到声音的同时所出现的言语性幻听,其内容多较单调并较固定。(2)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觉器官受到现实刺通过临床具体病例增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另一感观即出现幻觉。“打强学生理解和记忆在猪身上,痛在我身上”。注意“功能性幻觉和反射行幻觉”的鉴别。(3)入睡前幻觉:此种幻觉多出现在入睡前,比上眼睛就能看见幻觉形象。病人当时对周围环境感知产生困难。这类幻觉多见于酒精中毒者或谱妄状态。(4)心因性幻觉: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关,见于心因性精神病、瘾症等。3.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视物变形症:病人感到周围的人和事物在大小、形状、体积等发生了变化。常见的有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2)空间知觉障碍:患者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如事物变的接近了或远离了。(3)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4)非真实感:患者感到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发0°生了变化,变得不真实了。对此患者有自知力。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中毒性和颅脑外伤所致精神病等。第三节思维障碍
(7)运动性幻觉:是关于本体感受器,如肌肉、 肌健、关节等运动和位置的幻觉。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 觉: (1)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 与真实的事物完全相同。体验到的事物存在外部的客 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 (2)假性幻觉:这类幻觉由康金斯基通过自己 患病的体验而描述的。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 患者的主观空间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 注意:“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的鉴别”。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 幻觉,入睡前幻觉和心因性幻觉。 (1)功能性幻觉: 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 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同时 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 其临床特征是:幻觉和现实刺激同时出现,共 同存在而又共同消失,二者并不融合在一起。常见的 是功能性幻听。在听到声音的同时所出现的言语性幻 听,其内容多较单调并较固定。 (2)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觉器官受到现实刺 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另一感观即出现幻觉。 “打 在猪身上,痛在我身上”。 注意“功能性幻觉和反射行幻觉”的鉴别。 (3)入睡前幻觉:此种幻觉多出现在入睡前, 比上眼睛就能看见幻觉形象。病人当时对周围环境感 知产生困难。这类幻觉多见于酒精中毒者或谵妄状态。 (4)心因性幻觉: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 的幻觉,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关,见于心因性精神 病、癔症等。 3.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 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 置等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 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视物变形症:病人感到周围的人和事物在 大小、形状、体积等发生了变化。常见的有视物显大 症;视物显小症。 (2)空间知觉障碍:患者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 发生改变,如事物变的接近了或远离了。 (3)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 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 (4)非真实感:患者感到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发 生了变化,变得不真实了。对此患者有自知力。见于 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中毒性和颅脑外伤所 致精神病等。 第三节 思维障碍 通过讲解 使学生能 够熟悉专 业术语 1 0’ 通过临床具体病例增 强学生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