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联合大学教案教学部心理学院门教研室:精神医学彭焱教师姓名:讲师专业技术职称:精神病学基础课程名称:授课学期: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
河北联合大学 教 案 教 学 部 门 : 心理学院 教研室 : 精神医学 教 师 姓 名 : 彭 焱 专业技术职称 : 讲 师 课 程 名 称 : 精神病学基础 授 课 学 期 :2013~ 2014 学年秋季学期
教案首页精神病学基础中文课程名称英文Basis of psychiatry授课对象2010级精神卫生专业本科层次课时2学时授课周节东二5教室上课教室第2教学周周三第3-4小节第二章病因学授课章节第一节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概念第二节致病因素的分类教学目标:1.掌握精神障碍生物学方面的各因素。教学目标2.熟悉病因学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的概念。与要求3.了解病因学的理论模式。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参考《精神病学》教学重点:1.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难点:1.病因学的理论模式。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录像教学法、讨论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教材:《精神病学基础》、江开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第1版教材与教具教具:光盘、课件、多媒体精神障碍病因-Etiologyof mentaldisorders专业词汇生物因素-Biologicalfactors;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factors;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s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中 文 精神病学基础 英 文 Basis of psychiatry 授课对象 2010 级 精神卫生 专业 本科 层次 课 时 2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2 教学周 周三第 3-4 小节 上课教室 东二 5 教室 授课章节 第二章 病因学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概念 第二节 致病因素的分类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1.掌握精神障碍生物学方面的各因素。 2.熟悉病因学的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的概念。 3.了解病因学的理论模式。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参考《精神病学》。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1.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 教学难点:1.病因学的理论模式。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录像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投影、幻灯、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材与 教具 教材:《精神病学基础》、江开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第 1 版 教具:光盘、课件、多媒体 专业词汇 精神障碍病因- Etiology of mental disorders; 生物因素- Biological factors;心理因素- Psychological factors; 社会因素- Social factors
引言部分:3分钟基本部分:75分钟(35分钟)第一节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概念《5分钟)一、病因的概念《10分钟)二、 病因学的理论模式教学内容《10分钟)三、 病因的分类与四、发病机理的概念《10分钟)时间分配第二节致病因素的分类(40分钟)一、 生物因素《40分钟)结束部分:2分钟教案正文教法时间注解授课内容「目的
教 案 正 文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 3 分钟 基本部分: 75 分钟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概念 (35 分钟) 一、病因的概念 〈5 分钟〉 二、病因学的理论模式 〈10 分钟〉 三、病因的分类 〈10 分钟〉 四、发病机理的概念 〈10 分钟〉 第二节 致病因素的分类 (40 分钟) 一、生物因素 〈40 分钟〉 结束部分: 2 分钟
35'通过讲解案例法、第一节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概念使学生能讲授法够掌握基5'一、病因的概念本概念人脑是进行精神活动的器官,凡是能损害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或影响人脑正常发育的有害因素都可能引起精神障碍。(一)病因学的理论模式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有不同的理论设想和探10°案例法、讲授法讨途径,这些不同的理论设想和探讨途径构成不同的理论模式1.还原论模式和非还原论模式还原论模式:试图回溯到较简单、较早的阶段去理解病因。常用于生物精神病学研究,非还原论模式:则从事物的横向联系去理解病因。这种模式常用于社会精神病学研究。2.医学模式和行为模式医学模式:采用一般医学通常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精神障碍的原因,即区分出一些常见的精神症状或综合病征与脑的某些病理改变联系起来。这种10模式特别适用于研究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但对研究某通过讲解案例法、些神经症或人格障碍则不那么适合。使学生能」讲授法够熟悉病行为模式:用决定正常行为的一些因素,例如动因分类机和强化、态度和信念,以及文化影响等来解释精神障碍的原因。适用于研究神经症和人格障碍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概念 一、病因的概念 人脑是进行精神活动的器官,凡是能损害人脑的 结构和功能或影响人脑正常发育的有害因素都可能引 起精神障碍。 (一) 病因学的理论模式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研究有不同的理论设想和探 讨途径,这些不同的理论设想和探讨途径构成不同的 理论模式。 1.还原论模式和非还原论模式 还原论模式:试图回溯到较简单、较早的阶段去 理解病因。常用于生物精神病学研究, 非还原论模式:则从事物的横向联系去理解病因。 这种模式常用于社会精神病学研究。 2.医学模式和行为模式 医学模式:采用一般医学通常行之有效的研究方 法来探索精神障碍的原因,即区分出一些常见的精神 症状或综合病征与脑的某些病理改变联系起来。这种 模式特别适用于研究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但对研究某 些神经症或人格障碍则不那么适合。 行为模式:用决定正常行为的一些因素,例如动 机和强化、态度和信念,以及文化影响等来解释精神 障碍的原因。适用于研究神经症和人格障碍。 通过讲解 使学生能 够掌握基 本概念 通过讲解 使学生能 够熟悉病 因分类 案例法、 讲授法 案例法、 讲授法 案例法、 讲授法 35′ 5′ 10′ 10′
3.解释模式和理解模式解释模式:是基于既往的研究结果,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精神障碍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理解模式:是基于对人类行为进行设身处地的理解,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在事件和事件之间建立起因果联系。(二)病因的分类1.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任何精神障碍都是个体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并非在任何精神障碍的病因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起同等重要的作用。2.素质因素、诱发因素和附加因素素质因素:是指决定疾病易感性的个体因素,这类因素表现为个体对其他有害因素的承受能力。通常形成于生命早期,是遗传负荷、母体子宫内环境、围产期损伤以及婴幼儿时期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诱发因素:是指紧接起病前作用于个体,促使疾病发生的事件,可以是躯体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附加因素:是指疾病发生之后附加于个体,使疾病加剧或使病程持续下去的事件。教案正文目的教法时间注解授课内容
3.解释模式和理解模式 解释模式:是基于既往的研究结果,采用定量分 析方法对精神障碍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理解模式:是基于对人类行为进行设身处地的理 解,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在事件和事件之间建立起因 果联系。 (二) 病因的分类 1.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任何精神障碍都是个体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但并非在任何精神障碍的病因中遗传 因素和环境因素都起同等重要的作用。 2.素质因素、诱发因素和附加因素 素质因素:是指决定疾病易感性的个体因素,这 类因素表现为个体对其他有害因素的承受能力。通常 形成于生命早期,是遗传负荷、母体子宫内环境、围 产期损伤以及婴幼儿时期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 诱发因素:是指紧接起病前作用于个体,促使疾 病发生的事件,可以是躯体的、心理的或社会的。 附加因素:是指疾病发生之后附加于个体,使疾 病加剧或使病程持续下去的事件。 教 案 正 文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