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糟踏粮食的行为深恶痛绝。汉唐时期,中华民族对域外和 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极浓厚的兴趣,大力瘦求,广泛吸收。 从名马到美酒,从音乐到舞蹈,从科学到宗教,无不兼容并 包,其气度之闳放、魄力之雄大确实令人赞叹。这是厚德载 物精神在对得外来文化方面的表现,这种精神还广泛地表现 在中国人处理民族关系、宗教关系的习惯上,.关于这个问 题,我们放在以后蒋讲。 二 析中国文化“主静”论 中国传统哲学中有所谓“动静之辩”。这种辩论在主张 刚健有为的哲学家和主张虚静无为的哲学家之间展开,“主 动”、“主静”之词即来源于此。19世纪80年代,中国驻法 使馆幕僚钟天纬提出:“西人之性好动”,“华人之性好 静”之说,后来严复、梁启超及日本人也有类似说法,到五 四时期,遂有人将这种差别视为东西文化根本差异的总标 志。我们这里抄录李人到的一段义字,然后作一点分析。李 大到说: 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 文明主动是也。溯诸人类生活史而求其原因,殆可谓为 基于自然之影响。盖人类生活之演奏、实以欧罗细亚为 舞台。欧罗细亚者欧亚两大陆之总称也。欧罗细亚大陆 之中央有一凸地曰‘桌地’(Table1and),此与东 西文明之分派互有关系。因其地之山脉不延于南北、而 豆乎西东、足以障阻南北之交通。人类祖先之分布移动 乃以成二大亲统、一为南道文明、一为北道文明。中国 ·23◆
本部,日本、印度友那,马来半鸡诸同,傅路胖,印度、阿高 汗尼斯坦、俾尔齐斯坦、波斯、土尔基、埃及等为南道 文明之要路。蒙古,满洲、西北剂亚、俄罗斯、德意志、 满兰、比利时,丹麦,士坎的拿威亚、英吉利、法兰西、 瑞西、西班牙、葫萄于、意大利、奥士大利亚、巴尔干 半岛等为北道文明之要路。南道文明者东洋文明也。北 道文明者西洋文明也。南道得太阳之恩惠多、受自然之 赐予厚、故其文明为与自然和解与同类和解之文明。北 道得太阳之恩惠少、受自然之赐予嗇、故其文明为与自 然奋斗与同类奋斗之文明。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 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 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苟安的、一为突进的, 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一为保守的、一为进步的, 一为直觉的、一为理智的,一为空想的、,一为体验的, 一为艺求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 一为灵的、一为肉的,一为向天的、为立地的,一为 自然支配人问的、一为人问征服自然的。南道之民族因 自然之富、物产之丰、故其生计以农业方主。其民族为 定位的。北道之民族因自然之喝予甚之、不能不转徙移 动、故其生计以工商为主。其民族为移住的。惟其定位 于一所也,故其家族繁衍,惟其移住各处也,故其家族 简单。家族繁衍故行家族主义,家族简单故行个人主 义。前者女于恒视男子为多,故有一夫多妻之风、而成 贱女尊男之习。后者女子恒视男子为缺、故行一夫一妻 之制,而严尊重女性之德。…东方舟则帆船、车则螺 车、人力车,西方舟则轮船、车则马车、足踏车、火车、 外 ●24●
电车、摩托车。…东人讲卫生则明在斗室静坐,西人 讲体育则在旷野运动。东人之日常生活以静为本位,以 动为例外;西人之日常生活以动为本位、以静为例外。 +更以观于思想,东人持灰世主义(Pessimism)。 以为无论何物皆无竞争之价值,个性之生存不甚重要。 西人持乐天主义(Optimism)。几事皆依此精神以求益 为向上进化发展、确认人道能有进步;不问其究竞目的 为何、但信前事雅前进奋斗为首务。东人既以个生之生 存为不甚重要则事事一听天命是谓定命主义(Fata- iism)。西人既信人道能有进步则事事一本自力以为创造 是谓剑化主义(Greative Progressionism)。东人之 哲学为求凉哲学、西人之哲学为求温哲学,求凉者必 静、求湿者必动。东方之圣人是由生活中逃出:、是由人 间以向实在、而欲化人间为实在者也。西方之圣人是向 生活里杀来、足由实在以向人问、而欲化实在为人问者 也。更以观于宗我、东方之宗战是解脱之宗教、西方之 宗教是生洁之宗我。东方求主告戒众生以由生活解脱之 事实,其教义以清静寂死为人生之究竟。…西方教主 于生活中寻出活泼泼地之生命、自位于众生之中央、示 人以发见新生命、创造新生命之理、其教义以永生在 天、灵魂不死为人生之究竞。…更以观于伦理、东方 亲于间之爱厚、西方亲子问之爱。东人以牺注自己为 人生之本务、西人以满足自已为本务。故东方之道德在个 性灭却之维持、西方之道德在个性解放之运动。更以观 于政治、东方想望英雄、其结果为专制攻治、有世袭之 天于,有忠顺之百姓。政治现象毫无生机、几于死体、 ·25· --
依一人之意思逼制众人之愿望、使之顺从。西方依重国 民、其结采为民主政治、有数年更迭之元首之代议士、 有随民意以为进退之内阁、政治现象刻刻流转、刘刻运 行随各个人之意而与要求,聚集各个势力以为发展。 东人求治在使政象静止、雏持现状、形成一种死秩序; 稍呈活动之观则诋之以搞乱。西人求治在使政象活泼、 打破现状、演成一种活秩序、稍有沉滞之机则摧之以革 命。…此东西文明差异之大较也。① 我们之所以不厌共烦地引证了这么许多,是为了让读者 窥其全豹。李大到在此文中力图把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比较 研究深入到文化基本精神的层次,并发表了不少精卓的见 解,在学术史上有很天的价值。在东西文化的评价问题 上,他认为“东西文明互有长短、不宜安为轩轾于其间”, 主张二者“融会调和”国以产生“第三新文明”通,应该说 也有合理之处。在中国的当务之急土,他主张“蜗力以受西 并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而立东西文明调和之 基础”@,也确是切中时弊的金石之言。但是,作为一种学 说,整体上看是错误的。其错误可从三方面分析。 第一,这篇文章中的文化观是一种完全建立在地塑环境 决定论基础的文化观。地理环境对历史和文化当然有很大的 影响,这一点马克思在讨论资本主义母国的地理环境和亚知 亚生:产方式的成因时都有精彩的议论。但地理环境决不是历防 史和文化的全部及最后的决定因素。因此,用这种地理环境 决定论的文化观研究义化,就不能不陷于谬误了。 ①②③④⑤《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言治季刊》19i8年7刀。 。25·
第二,由于这篇文章把东西义明的差异最后都归结到地 理环境上,果把许多明配地属于时代养别的东西也说成了 因地埋环境而形成的差州,这就为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中只 讲中外不讲古今的错误倾向张了本,并导政了只讲古今不讲 中外的另一种错误倾向。例如文章中讲到东西方谋生方式之 不同、舟车之不同、政治之不同,都明显地属于时代的不同 而非地域的不同。其证据是西方在近代以前也和东方一样, 是以农业自然经济为主、乘风力或斋力舟车、行封建专制政 治的。有些差异如婚姻制度、家庭剂度方面的差异,也是历 史的而非地理环境直接间接决定的。家族主义或宗拆制度是 原始社会宋期父系氏族社会的产物,演进到文明前夜形成 “氏族贵族”的统治,这是中外皆然的。所不同的是,希腊罗 马以新兴的奴隶主贵族准翻氏族贵族的形式进入阶级社会, 而中国则以宗族贵族转化为奴隶主的形式进入阶级社会,这 样,家族主义的遗风遂长久地留存在中国的文明中。类似的 差别在法美与英国之间也可看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铲 除了贵族制,美国没有封建的历史,所以在这两国的资本主 义社会中也没有贵族主义遗风。英国则以资产阶级与封建贵 族的妥协以及封建贵族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形式进入资本主义 社会,所以直到今天英国也还没有完全摆脱贵族主义的遗 风。一夫多妻制本身是奴隶制的产物并且只是显要人物的特 权,与妇女人数的多寡没有么关系,所以它在东西文明中 都?经存在过。英雄时代的希人、希腊金会盛时期的爱奥尼 亚人、罗马人乃至搭西佗时代的日耳曼人都实行过一夫多 妻铜或实上的一夫多妻。在希贴也和东方一样出现过女门 用来监视幻女的阉人。西方古典时代男尊女卑的现象比东方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