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受到历史上的已有成就的规定,因面其 有积累性和规恻性。这不仅适用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也 适用于观念文化。恩格撕说:《现代社会主义…和任何新 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 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①这就表明,观念文化 的创造,不仅受已积累起来的思想材料的规定,还受经济政 治的事实规定,同样具有积累性和规则性。诚然,观念文化 的创造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创造相比,还有自己的特殊 性,在这里,人们创造活动的自由天地比在物质和制度领域 中要大得多,因而偶然性也多得多。但这也不是根本否定文 化发展积累性和规则性的理由。恩格斯指出:“我们所研究 的领域愈是远离经济领域,愈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思想领 域,我们在它的发展中看到的偶然性就愈多,它的曲线就愈 是曲折。知果您划出曲线的中轴性,您就会发觉,研究的时 期愈长,研究的范遇愈广,这个轴线就愈接近经济发展的轴 线,就愈是跟后者平行而进。”@看不到观念文化领域是一一 个充满着偶然性的领域,勉强地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去剪 裁历史事实,把曲线强拉成直线是不对的,但根本否认观念 文化发展规则性更是不对的。 文化的创造能最终归结为强烈的意志要求吗?不能。一 方面,在支配着人们的创造活动的精神动力后面还有动力, 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454页。 ②《恩格斯致符·博尔司鸟斯(1894年1月25日)>,《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4卷,第507页。 。9
研究比自然研究更难窥见事实本身的真相,有的甚至会成为 永远羯不开的谜。但能不能据此断言,文化研究上“物自 体”观念应该抛弃呢?能不能够说文化研究不应该追求对这 个物自体的正确解释,任何文化研究本质上又是种研究者 本身的“创造性解释”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在这个问 题上,实事求是仍然是我们竖定不移的原则。文物是表现文 化、表现思想的,二者之间没有也不可能有不可愈越的鸿 沟,文献记载经过主体的选择和加工的问题可以通过不同来 源记载之间的对比校勘得到一定程度的消除,文物文献的散 佚可以通过新出土的文物文献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过去的 时境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通过系统而周密的研究也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再现出来。要而言之,文化研究的上述特殊性并 不能使不可知论在这个领域成立。沿着实事求是的研究路线 走,可以越来越接近真理,而沿着“六经注我”式的路线 走,文化研究就会成为一种猎题发挥的儿戏,只能越米越远 离历史的真实。 四文化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 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中西文化的 比较研究。历史的经验证明,在从事这种比较研究的时候, 不能忘记文化的两个重要属性一一即时代性和民族性。 从时代性来说,有奴隶制文化、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 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等,原始社会是文化的萌芽阶段。世 界上的各民族文化虽然各有特点,可以根据这样那样的特点 区分为不词的类型或文化圈,但它们异中有同,都具有时代 ◆11
处也看成短处。这种“强者政策”(杜维明语)是要不得的。在 我们民族中曾经长期支配人们的华夏中心主义和在十九世纪 欧洲人中风靡一时的欧洲中心主义,就是这种“强者政策” 的产物。与此相对的是所谓“弱者政策”,即一个落后的贫 弱的民族更容易着到自已的短处,看不到自已的长处,甚至 把长处也看成短处,更容易看到别人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 短处,甚至把短处也看成长处。这也是要不得的,“金盘西 化”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弱者政策”的产物。我们的 民族近百年来落后挨打,直到今天在经济文化方面比先进的 西方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尤其要注意 反对“弱者政策”。须,一种表现共同心理的共同文化之 所以为一个民族所必需,是因为它有民族认同的巨大价值。 比如语言文字,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而且是维系一 个民族的巨大力量,正因为如此,以色列人要把早已死去的 古希伯来文复活过来,马来西亚要为本无文字的马来语制定 文字,并将其定为国语,也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无数被压迫 的民族要为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权利而进行斗争。如 果一个本来已落后的民族把自己的文化贬得一无是处,甚至 主张用外民族的文化完全取代自己的文化,那就必然会大大 挫伤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大大损害民族文化在民族认同 方面的力量。台湾的柏杨先生就作了这种为仇者快、亲者痛 的事。他看到美国人写了《丑陋的美国人》,日本人写了<丑 陋的日本人》,也起而效尤,以《丑陋的中国人》为题到处 写文章作报告。他形式上也承认中华民族有优点,但他以 为,优点不讲丢不了,缺点不讲不得了,因而专讲中国文化 的问题。且不说他对中国文化的评价正属于“弱者政策”的 ·13
类型,即使他的批评都恰如其分,这种专讲问题不讲优点的 态度也是不可取的。这类文字,美国人、日本人可以做,而 我们中国人却用不着做,不应该做。道理很简单,美国人、 日本人做了,对于他们的蔽于其长而不自知短,可能是一付 清醒剂,中国人做了,却一定会对一些怀有严重自卑感的 中国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19世纪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学者同时也是文化的“进 化论”著。在欧洲中心主义者看来,文化是进化的,欧洲文 化是最进化的高等文化,而第三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则是 普遍进化道路上残存的落后遗留形态,因而,对于这些民族 来说,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在肯定文化有高低优劣之分、有 先进落后之分、有由低向高的进化过程方面,这种观点有一 定的合理因素,其错误在于只看到文化的时代性而抹杀了 文化的民族性,因而其文化进化的观点也成了否认文化发展 多样性的单线式进化观念。20世纪西方一些文化学者在否 定欧洲中心主义的同时,也抛弃了进化的观念,主张文化多 元论和文化相对主义。他们认为,人类各民族在历史中创造 了各有特色、多种多样的文化系统。这里的每一种文化都有 月身存在的理由、权利和价值。他们不承认任何一种文化具 有天然的优越性,或高踞于其他文化之上的权利,也不承认 有那一种文化可以成为其他文化的样板模式。有的极端相对 主义者甚至认为,落后的物质文化与先进的物质文化也没有 区别。在肯定文化的多元性即民族性方面,在否定欧洲中心 主义方面,这种观念有合理性,其错误在于只看到文化的多 元性、民族性,而否定了文化的进化性,否定了文化的高 低、优劣之分。文化有时代性和民族性,因而其发展也是一 14•
元与多元的统一,或者说是统一·性与多祥性的统一。 为了正确地进行中西文化比较,我们不仅要力戒各种偏 见和浅见,而且要讲究正确的比较方法,要抓住不同民族文 化之间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进行比较。如前所述,任何一今 文化系统按其面对的问题可分为三个方面,即人和自然的关 系方面,人和人的关系方面,以及人自身的关系方面。人和 人的关系,既包括阶级关系,也包括家庭关系、民族关系、 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分析民族文化之间的同 异,应该抓住天人关系、民族关系、家庭关系、个人与他 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自身的关系等方面。…个民族的 共同文化,可视为一个民族里不同阶级的人对于天人关系、 民族关系、家庭关系等问题处理式的总和。 五文化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 以上的分析表明,在文化观和文化研究方法论一或所 谓文化哲中,的确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堆心主义及不可知 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理性、科学与非理性主义的对立。 因此,要把文化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推向前进,不能 不展这方面的斗争,力求首先把我们的文化观和文化研究 方法搞正确。在这方面,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即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遍真理的指导是完全必要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对西方和前人的文化理论和文化研究 成果采取一概排斥的念度。恰恰相反,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自觉指导下,才能对西方和前人的文化理论作出科学的 分析,摒弃其中错误的东西,吸收其中正确的东西,以丰富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