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图片展示肿瘤干细胞的特点 互动教学 (1)肿瘤为什么可以无限生长和分裂? (2)导致肿瘤产生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3)染色体变异的后果? (4)产生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可能分子机制? (5)为什么化疗后肿瘤往往会复发? 5.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1)简述肿瘤的十大特征。 (2)简述肿瘤产生的诱因有哪些。 (3)简述肿瘤中的突变类型。 (4)简述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产生机制。 第二章传统化疗药物的研究与发现 1.教学目标 (1)掌握不同抗肿瘤药物结构设计方法: (2)掌握代表性抗肿瘤药物的合成方法。 2.教学重难点 (1)不同类型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基团结构与疗效的关系: (2)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策略
(4)图片展示肿瘤干细胞的特点 互动教学 (1)肿瘤为什么可以无限生长和分裂? (2)导致肿瘤产生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3)染色体变异的后果? (4)产生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可能分子机制? (5)为什么化疗后肿瘤往往会复发? 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1)简述肿瘤的十大特征。 (2)简述肿瘤产生的诱因有哪些。 (3)简述肿瘤中的突变类型。 (4)简述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产生机制。 第二章 传统化疗药物的研究与发现 1. 教学目标 (1)掌握不同抗肿瘤药物结构设计方法; (2)掌握代表性抗肿瘤药物的合成方法。 2. 教学重难点 (1)不同类型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基团结构与疗效的关系; (2)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策略
3. 教学内容 (1)直接作用于DNA的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烷化剂类,金属铂络合物,博来霉素,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干扰DNA合成的药物:叶酸拮抗剂,嘧啶拮抗剂,嘌呤拮抗剂 (3)作用于结构蛋白的药物:抑制微管蛋白聚合的药物,抑制微管蛋白解聚的药物 4.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第三章肿瘤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1.教学目标 了解肿瘤动物模型的作用,掌握常用肿瘤小鼠模型的优、缺点、适用科研范围和获取方法。 2.教学重难点 肿瘤小鼠模型的优、缺点和制作原理,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3. 教学内容 肿瘤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的实验基础,可为研究恶性肿瘤的病因学、发展过程和治疗提供特有的条件。 1)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用于①评价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②作为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③研究肿瘤发生、发 展、转移的内在机制。 2)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①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②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3. 教学内容 (1)直接作用于 DNA 的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烷化剂类,金属铂络合物,博来霉素,DNA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 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叶酸拮抗剂,嘧啶拮抗剂,嘌呤拮抗剂 (3)作用于结构蛋白的药物:抑制微管蛋白聚合的药物,抑制微管蛋白解聚的药物 4.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第三章 肿瘤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1. 教学目标 了解肿瘤动物模型的作用,掌握常用肿瘤小鼠模型的优、缺点、适用科研范围和获取方法。 2. 教学重难点 肿瘤小鼠模型的优、缺点和制作原理,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3. 教学内容 肿瘤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的实验基础,可为研究恶性肿瘤的病因学、发展过程和治疗提供特有的条件。 1)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用于①评价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②作为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③研究肿瘤发生、发 展、转移的内在机制。 2)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①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②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③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 ④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 4.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和动画展示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2)互动教学: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3)课堂教学采用“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带问题学”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 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5.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常用肿瘤小鼠模型的分类有哪几种?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的制作方法? 第四章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1.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作用机制:主要适应症和毒性反应:熟悉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与肿瘤化疗的关系:了解细胞 毒类抗肿瘤药的应用原则。 2.教学重难点 各类常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药理和毒理机制,主要适应症和毒性反应 3.教学内容 1)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和化疗药物作用关系
③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 ④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 4.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和动画展示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2)互动教学: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3)课堂教学采用 “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带问题学”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 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常用肿瘤小鼠模型的分类有哪几种?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的制作方法? 第四章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1. 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作用机制;主要适应症和毒性反应;熟悉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与肿瘤化疗的关系;了解细胞 毒类抗肿瘤药的应用原则。 2. 教学重难点 各类常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药理和毒理机制,主要适应症和毒性反应 3. 教学内容 1)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和化疗药物作用关系
2)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3)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作用、毒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①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如甲氨蝶岭等:胸苷酸合成酶抑制药,如氟尿嘧啶:嘌呤 核苷酸互变抑制药,如巯嘌呤等:核苷酸还原酶抑制药,如羟基脲:DNA多聚酶抑制药,如阿糖胞苷。 ②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氮芥、环磷酰胺:破坏DNA的铂类配合物:顺 铂、奥沙利铂:破坏DNA的抗生素类:丝裂霉素、博来霉素: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喜树碱类、伊立替康。 ③干扰转录过程的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riamycin,阿霉素,ADM): ④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微管蛋白活性抑制药:干扰核糖体功能的药物:影响氨基酸供应的药物 4.教学方法:讲授法及课间讨论。 1)多媒体教学:图片和动画展示细胞毒类药物的药理和毒理机制。 2)互动教学:常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有哪些?药理和毒理机制是什么? 5.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各类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作用特点、药理和毒理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 第五章化疗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1.教学目标 (1)掌握抗肿瘤药物的一般分析方法: (2)掌握抗肿瘤药物杂质的评价方法
2)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3)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作用、毒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①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如甲氨蝶呤等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药,如氟尿嘧啶 ; 嘌呤 核苷酸互变抑制药,如巯嘌呤等;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药,如羟基脲 ;DNA 多聚酶抑制药,如阿糖胞苷。 ②影响 DNA 结构和功能的药物: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氮芥、环磷 酰胺 ;破坏 DNA 的铂类配合物:顺 铂、奥沙利铂;破坏 DNA 的抗生素类:丝裂霉素、博来霉素;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喜树碱类、伊立替康。 ③干扰转录过程的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 adriamycin, 阿 霉素, ADM); ④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微管蛋白活性抑制药 ;干扰核糖体功能的药物 ;影响氨基酸供应的药物 4. 教学方法:讲授法及课间讨论。 1)多媒体教学:图片和动画展示细胞毒类药物的药理和毒理机制。 2)互动教学:常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有哪些?药理和毒理机制是什么? 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各类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作用特点、药理和毒理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 第五章 化疗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1. 教学目标 (1)掌握抗肿瘤药物的一般分析方法; (2)掌握抗肿瘤药物杂质的评价方法
2.教学重难点 药典中规定的抗肿瘤药物含量分析方法。 3.教学内容 (1)抗肿瘤药物的鉴别与含量分析方法: (2)抗肿瘤药物的杂质分析与限度要求。 4.教学方法:讲授法及课间讨论。 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第六章常见肿瘤突变基因一分子靶向药 1.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肿瘤突变基因: (2)掌握常见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抑制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的分子靶向药 (2)抑制肿瘤细胞内蛋白激酶的分子靶向药 教学难点 (1)各类靶向药的作用机制 3.教学内容
2. 教学重难点 药典中规定的抗肿瘤药物含量分析方法。 3. 教学内容 (1)抗肿瘤药物的鉴别与含量分析方法; (2)抗肿瘤药物的杂质分析与限度要求。 4. 教学方法:讲授法及课间讨论。 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第六章 常见肿瘤突变基因---分子靶向药 1.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肿瘤突变基因; (2)掌握常见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 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抑制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的分子靶向药 (2)抑制肿瘤细胞内蛋白激酶的分子靶向药 教学难点 (1)各类靶向药的作用机制 3.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