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Anti-Cancer Drugs 课程代码 HPAR1166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药学 学 分 3 学 时 54 主讲教师 滕昕辰,何慧,张丽,欧阳艺兰,许国强,郑超楠,杨霜,仇晓琰,刘艳丽, 杨红 修订日期 2021.6.30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指定教材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物分析》杭太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抗肿瘤药物》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Anti-Cancer Drugs 课程代码 HPAR1166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药学 学 分 3 学 时 54 主讲教师 滕昕辰,何慧,张丽,欧阳艺兰,许国强,郑超楠,杨霜,仇晓琰,刘艳丽, 杨红 修订日期 2021.6.30 指定教材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物分析》杭太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作为整合药学改革的课程模块之一,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法,让学生掌握抗肿瘤药物研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药物设计及 成药性优化、药效学评价、成药性评价、质量控制以及药物制剂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系统阐述抗肿瘤药物研发涉及的各 个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抗肿瘤新药研发的模式、方法以及策略:再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 识解决药物研发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课程模块旨在为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输送研究型的药学专门人才。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1.1 通过对抗肿瘤药物历史上经典药物的发现过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的靶点理论:掌握基于先 导化合物的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的方法。 1.2通过对抗肿瘤药物中几种最前沿药物的学习,掌握文献的检索方法,学习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全面掌握 抗肿瘤新药的设计合成理论。 课程目标2: 2.1重点掌握: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分子靶向药物、肿瘤治疗抗体小分子偶联药物、肿瘤治疗抗体药物等的分 类、抗肿瘤原理、临床用途、合理用药、主要不良反应与耐药性、特殊毒副作用的防治。 2.2了解肿瘤模型构建与抗肿瘤药物活性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3: 3.1掌握抗肿瘤靶向制剂的处方组成、常规辅料、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 3.2掌握抗肿瘤药物模块代表性药物的成药性分析与剂型设计。 课程目标4: 4.1掌握烷化剂和氮芥类药物、核苷类药物、铂类药物、生物碱类药物、分子靶向药物、抗体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方法。 4.2初步学会运用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思维去解决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问题,增强分析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
作为整合药学改革的课程模块之一,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法,让学生掌握抗肿瘤药物研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药物设计及 成药性优化、药效学评价、成药性评价、质量控制以及药物制剂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系统阐述抗肿瘤药物研发涉及的各 个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抗肿瘤新药研发的模式、方法以及策略;再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 识解决药物研发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课程模块旨在为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输送研究型的药学专门人才。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1.1 通过对抗肿瘤药物历史上经典药物的发现过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的靶点理论;掌握基于先 导化合物的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的方法。 1.2 通过对抗肿瘤药物中几种最前沿药物的学习,掌握文献的检索方法,学习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全面掌握 抗肿瘤新药的设计合成理论。 课程目标 2: 2.1 重点掌握: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分子靶向药物、肿瘤治疗抗体小分子偶联药物、肿瘤治疗抗体药物等的分 类、抗肿瘤原理、临床用途、合理用药、主要不良反应与耐药性、特殊毒副作用的防治。 2.2 了解肿瘤模型构建与抗肿瘤药物活性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 3: 3.1 掌握抗肿瘤靶向制剂的处方组成、常规辅料、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 3.2 掌握抗肿瘤药物模块代表性药物的成药性分析与剂型设计。 课程目标 4: 4.1 掌握烷化剂和氮芥类药物、核苷类药物、铂类药物、生物碱类药物、分子靶向药物、抗体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方法。 4.2 初步学会运用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思维去解决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问题,增强分析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5: 5.1掌握中药来源的抗肿瘤药物提取方法及抗肿瘤机理。 5.2熟悉常用抗肿瘤中药、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 课程 目标 子目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抗肿瘤药物历史上经典药物的发现过程: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的靶点理论:基 毕业要求1、3、5、 课程 1.1 于先导化合物的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的方法 6、7 目标 1 毕业要求1、3、5、 1.2 代表性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方法 6、7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分子靶向药物、肿瘤治疗抗体小分子偶联药物、肿瘤 2.1 治疗抗体药物等的分类、抗肿瘤原理、临床用途、合理用药、主要不良反应 毕业要求1、3、5、 程 与耐药性、特殊毒副作用的防治 6、7 目标 2 毕业要求1、3、5、 2.2 肿瘤模型构建与抗肿瘤药物活性评价方法 6、7
课程目标 5: 5.1 掌握中药来源的抗肿瘤药物提取方法及抗肿瘤机理。 5.2 熟悉常用抗肿瘤中药、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 目标 课程 子目 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 目标 1 1.1 抗肿瘤药物历史上经典药物的发现过程;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的靶点理论;基 于先导化合物的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的方法 毕业要求 1、3、5、 6、7 1.2 代表性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方法 毕业要求 1、3、5、 6、7 课程 目标 2 2.1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分子靶向药物、肿瘤治疗抗体小分子偶联药物、肿瘤 治疗抗体药物等的分类、抗肿瘤原理、临床用途、合理用药、主要不良反应 与耐药性、特殊毒副作用的防治 毕业要求 1、3、5、 6、7 2.2 肿瘤模型构建与抗肿瘤药物活性评价方法 毕业要求 1、3、5、 6、7
毕业要求1、3、5、 课程 3.1 抗肿瘤靶向制剂的处方组成、常规辅料、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 6、7 目标 3 毕业要求1、3、5、 3.2 抗肿瘤药物模块代表性药物的成药性分析与剂型设计 6、7 烷化剂和氮芥类药物、核苷类药物、铂类药物、生物碱类药物、分子靶向药 毕业要求1、3、5、 4.1 课程 物、抗体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6、7 目标 4 毕业要求1、3、5、 4.2 抗肿瘤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应用 6、7 中药来源的抗肿瘤药物提取方法及抗肿瘤机理临床常用治疗肿瘤中药及其复 对治疗肿瘤的中药及其 5.1 复方有初步的掌握和了 课程 方简介 目标 解。 5 5.2 中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功效和作用特点分析 熟悉中药在消化系统疾 病治疗中的特色。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肿瘤的发病机制 1.教学目标
课程 目标 3 3.1 抗肿瘤靶向制剂的处方组成、常规辅料、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 毕业要求 1、3、5、 6、7 3.2 抗肿瘤药物模块代表性药物的成药性分析与剂型设计 毕业要求 1、3、5、 6、7 课程 目标 4 4.1 烷化剂和氮芥类药物、核苷类药物、铂类药物、生物碱类药物、分子靶向药 物、抗体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毕业要求 1、3、5、 6、7 4.2 抗肿瘤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应用 毕业要求 1、3、5、 6、7 课程 目标 5 5.1 中药来源的抗肿瘤药物提取方法及抗肿瘤机理临床常用治疗肿瘤中药及其复 方简介 对治疗肿瘤的中药及其 复方有初步的掌握和了 解。 5.2 中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功效和作用特点分析 熟悉中药在消化系统疾 病治疗中的特色。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肿瘤的发病机制 1. 教学目标
(1)掌握肿瘤的特征。 (2)掌握肿瘤干细胞的相关知识。 (3)了解肿瘤产生的诱因、肿瘤发展的遗传学基础。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肿瘤的十大特征 (2)肿瘤发展的遗传学基础 教学难点 (1)肿瘤的突变基因类型 (2)产生癌变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3.教学内容: (1)肿瘤的特征: (2)肿瘤产生的诱因: (3)肿瘤发展的遗传学基础: (4)肿瘤干细胞。 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1)图片展示展示肿瘤的特征 (2)图片展示致癌因素的致癌机制 (3)图片展示肿瘤中基因突变类型和产生机制
(1)掌握肿瘤的特征。 (2)掌握肿瘤干细胞的相关知识。 (3)了解肿瘤产生的诱因、肿瘤发展的遗传学基础。 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肿瘤的十大特征 (2)肿瘤发展的遗传学基础 教学难点 (1)肿瘤的突变基因类型 (2)产生癌变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3. 教学内容: (1)肿瘤的特征; (2)肿瘤产生的诱因; (3)肿瘤发展的遗传学基础; (4)肿瘤干细胞。 4.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1)图片展示展示肿瘤的特征 (2)图片展示致癌因素的致癌机制 (3)图片展示肿瘤中基因突变类型和产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