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江阴”建设,是“华西之路”的延伸和拓展。 2006年华西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超400亿元:华西村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华西村A股股票成为 中国农村第一股”。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华西人以亲身的经历诠释着吴仁宝老书记的名言: 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2006年6月的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了全面建设“幸福江阴”的执政理念和发展取向:力求“个个 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市委书记朱民阳 说:这就是要在关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状况,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群 众成就感、幸福感的满足提升。 幸福不幸福,百姓说了算。“幸福指标大家选”活动中,15万余张百姓选票从50个备选指标中评 出了10项最关注的“幸福指标”。江阴市打破以GDP“说话”的传统考核框架,减少以往的硬性指标,突 出民选的民生指标,出台《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形成“幸福江阴”新型综合评价体系,拿出了群众 认同、全民分享、百姓满意的全新尺度。 发展的过程,就是创造幸福、分享幸福和提升幸福的过程 幸福江阴”催生出来的,不仅是发展理念、发展指数的变革,而且是发展方式、发展路径的转 “生态也是竞争力。”这已是江阴上下的共识。 全民造绿”蔚为壮观。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踊跃投资绿化建设。“清洁家河”全面推 进。市领导实行河道行政负责制下的“河长制”,分河包干,铁腕治污。“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目前全 市粉煤灰、煤渣、钢渣等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9%以上 “乡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江阴人着力描绘的现实图景 “以城带乡”加速启动。实现城乡产业的统一布局、城乡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以工促农”不断 深化。“三资”大规模直接投资开发农业,全面加快了农业的转型增效,形成了精细蔬菜、花卉苗木、特 种水产、生态旅游等一批新型主导产业 “平均数不是大多数,我们要的是共同富。” 政府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和社区做到“家家有物产,户户有股份”,城镇的“房东经济”等资产性收 入已经成为居民新的致富途径。农村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 股份收益方式,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2007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711元,同比增长 13.37%,人均财产性收入350元,同比增长14.72%。 城市社会保障扩面制度的实施,不仅实现了农民由“养儿防老”到“参保防老”的观念转变,而且 让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看民生,首要的是人人要有好工作 江阴解决就业问题有新思路: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快速优化一批“蓝 领”岗位,催生一批“白领”岗位:利用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条的效应,减少就业培训和流动成本,发挥市 场机制作用,促进劳动力资源配置:加快发展生活型生产型服务业,开辟更为宽广的创业门路,努力满足 多层、多样的就业需求。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已在全市风生水起 全市各行政村都设立劳动保障专职管理员,将就业服务触角伸展到最基层 “这发展那发展,核心还在人发展。” 办全民受益的教育。“百名企业家创新培训计划”,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订单式”、“模块式” 职业教育,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让每一个人都有学习的机会。 办全民覆盖的卫生。65万农民和4.7万城镇企业退休职工享有免费健康体检,每人建立一份健康 档案
“幸福江阴”建设,是“华西之路”的延伸和拓展。 2006 年华西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超 400 亿元;华西村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华西村 A 股股票成为 “中国农村第一股”。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华西人以亲身的经历诠释着吴仁宝老书记的名言: “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2006 年 6 月的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了全面建设“幸福江阴”的执政理念和发展取向:力求“个个 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市委书记朱民阳 说:这就是要在关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状况,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群 众成就感、幸福感的满足提升。 幸福不幸福,百姓说了算。“幸福指标大家选”活动中,15 万余张百姓选票从 50 个备选指标中评 出了 10 项最关注的“幸福指标”。江阴市打破以 GDP“说话”的传统考核框架,减少以往的硬性指标,突 出民选的民生指标,出台《建设幸福江阴行动纲要》,形成“幸福江阴”新型综合评价体系,拿出了群众 认同、全民分享、百姓满意的全新尺度。 发展的过程,就是创造幸福、分享幸福和提升幸福的过程 “幸福江阴”催生出来的,不仅是发展理念、发展指数的变革,而且是发展方式、发展路径的转换。 “生态也是竞争力。”这已是江阴上下的共识。 “全民造绿”蔚为壮观。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踊跃投资绿化建设。“清洁家河”全面推 进。市领导实行河道行政负责制下的“河长制”,分河包干,铁腕治污。“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目前全 市粉煤灰、煤渣、钢渣等综合利用率达到 100%,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 90%以上。 “乡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江阴人着力描绘的现实图景。 “以城带乡”加速启动。实现城乡产业的统一布局、城乡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以工促农”不断 深化。“三资”大规模直接投资开发农业,全面加快了农业的转型增效,形成了精细蔬菜、花卉苗木、特 种水产、生态旅游等一批新型主导产业。 “平均数不是大多数,我们要的是共同富。” 政府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和社区做到“家家有物产,户户有股份”,城镇的“房东经济”等资产性收 入已经成为居民新的致富途径。农村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 股份收益方式,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2007 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 711 元,同比增长 13.37%,人均财产性收入 350 元,同比增长 14.72%。 城市社会保障扩面制度的实施,不仅实现了农民由“养儿防老”到“参保防老”的观念转变,而且 让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看民生,首要的是人人要有好工作。” 江阴解决就业问题有新思路: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快速优化一批“蓝 领”岗位,催生一批“白领”岗位;利用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条的效应,减少就业培训和流动成本,发挥市 场机制作用,促进劳动力资源配置;加快发展生活型生产型服务业,开辟更为宽广的创业门路,努力满足 多层、多样的就业需求。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已在全市风生水起。 全市各行政村都设立劳动保障专职管理员,将就业服务触角伸展到最基层。 “这发展那发展,核心还在人发展。” 办全民受益的教育。“百名企业家创新培训计划”,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订单式”、“模块式” 职业教育,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让每一个人都有学习的机会。 办全民覆盖的卫生。65 万农民和 4.7 万城镇企业退休职工享有免费健康体检,每人建立一份健康 档案
镇一品”特色文化乡镇、“一二三家庭读书工程”、“文化欢乐行、幸福进万家”等活动,都 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幸福意味着提升每个人的能力,使人们都能过上自己想过的有价值的生活 让幸福的阳光照耀着人人、户户、天天、处处 幸福的向往,指向共创、共蠃、共享。江阴市领导更多地着力求解:如何保证每一个群体尤其是弱 势群体都能沐浴着幸福的阳光? 在申港镇,季相云书记给记者谈起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 “周围几个乡村的失地农民搬迁集中居住,补偿款足额到位,我们也建好了居住楼,企业很难安排 就业的大龄农民,由村劳动服务站牵线联系企业外发加工业务,创造了‘家居式劳动就业’,他们的生活 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可是,我们在走访中还是发现了问题。过去大伙在各自的村子里,都是熟人,吃饭端 个碗随便串门聊天。现在来自不同的村子,又是住的楼房,没有公共空间,到哪里去聊天?天长日久,不 免有孤独、苦闷之感。于是,我们就利用废弃地、废河塘,在农民社区附近建起了‘农民公园’。健身娱 乐,人际交流,文化熏陶,还是民情民意调研基地,拆迁户们提升自尊、增加体面的生活环境。现在他们 都叫好了。” 解决了1.5万职工就业问题的“海澜之家”,是江阴22家上市公司的一个缩影。记者在这里领略 了外来员工的另一番“幸福”感受。 走进“心情餐厅”,不同的餐厅,不同的装饰,你可以随心选择:“音乐车间”里,一首首轻松 美妙的“背景乐曲”在流淌,在萦绕,明年还要在生产车间新建“咖啡吧”,让员工适时放松一下心情, 舒缓一下节奏:参观文化娱乐中心,工作之余的年轻人在图书室里消遣,在网吧里漫游:企业的大型健身 房也已列入建设日程,将免费发放健身卡,每个员工每个月都要有健身记录。继1999年、2002年建成两 幢酒店式人才楼之后,集团又着手兴建两幢单元式公寓楼,为广大外来人员真正营造“家”的感觉。 董事长周建平说:“我是管理者,更要做长者,把员工看成自家人,一要关心他们的收入,每年都 要有增长,二要关心他们的心情,要想着为员工送健康、送快乐、送美丽。” 回眸一年来“幸福江阴”建设,朱民阳书记欣慰之中也分外清醒:“这是百姓出题目,政府来答卷, 人民来评判。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我们还需要补很多的课,比如财政对公共设施投入的历史欠账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修复等等。而且,老百姓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髙。我们惟一的选择就是倾心做好让 人民满意的答卷。” 西北“冶金谷”咋成了“污染谷” 本刊记者王志恒郭刚 由于矿产资源丰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甘肃省永登县就大力开办水泥、石灰和冶炼企业,成 为西北知名的“冶金谷”,有“中国建材之乡”的美誉 据半月谈记者了解,永登县原来共有工业企业349家,其中高耗能、高污染(“两高”)企业就有155 家,大多数属于国家产业政策规定要强行淘汰的“五小”企业。近年来,虽然永登县已依法关停小水泥 小造纸等“五小”企业100多家,但一些还未关停的“两高”企业依然在偷排偷放,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 重污染
“一镇一品”特色文化乡镇、“一二三家庭读书工程”、“文化欢乐行、幸福进万家”等活动,都 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幸福意味着提升每个人的能力,使人们都能过上自己想过的有价值的生活。 让幸福的阳光照耀着人人、户户、天天、处处 幸福的向往,指向共创、共赢、共享。江阴市领导更多地着力求解:如何保证每一个群体尤其是弱 势群体都能沐浴着幸福的阳光? 在申港镇,季相云书记给记者谈起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 “周围几个乡村的失地农民搬迁集中居住,补偿款足额到位,我们也建好了居住楼,企业很难安排 就业的大龄农民,由村劳动服务站牵线联系企业外发加工业务,创造了‘家居式劳动就业’,他们的生活 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可是,我们在走访中还是发现了问题。过去大伙在各自的村子里,都是熟人,吃饭端 个碗随便串门聊天。现在来自不同的村子,又是住的楼房,没有公共空间,到哪里去聊天?天长日久,不 免有孤独、苦闷之感。于是,我们就利用废弃地、废河塘,在农民社区附近建起了‘农民公园’。健身娱 乐,人际交流,文化熏陶,还是民情民意调研基地,拆迁户们提升自尊、增加体面的生活环境。现在他们 都叫好了。” 解决了 1.5 万职工就业问题的“海澜之家”,是江阴 22 家上市公司的一个缩影。记者在这里领略 了外来员工的另一番“幸福”感受。 走进“心情餐厅”,不同的餐厅,不同的装饰,你可以随心选择;“音乐车间”里,一首首轻松、 美妙的“背景乐曲”在流淌,在萦绕,明年还要在生产车间新建“咖啡吧”,让员工适时放松一下心情, 舒缓一下节奏;参观文化娱乐中心,工作之余的年轻人在图书室里消遣,在网吧里漫游;企业的大型健身 房也已列入建设日程,将免费发放健身卡,每个员工每个月都要有健身记录。继 1999 年、2002 年建成两 幢酒店式人才楼之后,集团又着手兴建两幢单元式公寓楼,为广大外来人员真正营造“家”的感觉。 董事长周建平说:“我是管理者,更要做长者,把员工看成自家人,一要关心他们的收入,每年都 要有增长,二要关心他们的心情,要想着为员工送健康、送快乐、送美丽。” 回眸一年来“幸福江阴”建设,朱民阳书记欣慰之中也分外清醒:“这是百姓出题目,政府来答卷, 人民来评判。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我们还需要补很多的课,比如财政对公共设施投入的历史欠账、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修复等等。而且,老百姓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惟一的选择就是倾心做好让 人民满意的答卷。” 西北“冶金谷”咋成了“污染谷” 本刊记者 王志恒 郭刚 由于矿产资源丰富,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甘肃省永登县就大力开办水泥、石灰和冶炼企业,成 为西北知名的“冶金谷”,有“中国建材之乡”的美誉。 据半月谈记者了解,永登县原来共有工业企业 349 家,其中高耗能、高污染(“两高”)企业就有 155 家,大多数属于国家产业政策规定要强行淘汰的“五小”企业。近年来,虽然永登县已依法关停小水泥、 小造纸等“五小”企业 100 多家,但一些还未关停的“两高”企业依然在偷排偷放,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 重污染
灌溉水成黑水糖萝卜堪比大拇指 记者见到永登县中堡镇清水河村农民王顺延时,他正在给庄稼地浇灌冬水。记者看到,流进耕地里 的水全是黑乎乎的,还散发出阵阵恶臭,地都被染成了黑色。王顺延告诉记者,近年来村子里浇地的水越 来越黑,地里的收成也越来越差。原来一亩地能够产小麦800多斤,现在连500斤都收不上。 清水河村一社村民李菊莲正在地里挖糖萝卜(甜菜)。记者看到,挖出的糖萝卜比大拇指粗不了多 少。拿着秧子蔫死的糖萝卜,李菊莲愁眉不展,叹着气说:“今年的糖萝卜肯定又卖不出去了。”她告诉 记者,因为浇地的水有问题,种啥啥不成。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李菊莲又带着记者去看一圃蒜苗。她随 便拔了一把蒜苗,记者看到,蒜苗的根部几乎已经全部坏死。李菊莲告诉记者,蒜苗是被污水“烧”死的 只要是浇了污水的蔬菜,很少有不死的 在王顺延的带领下,记者沿着水渠一路走去,发现清水河村几乎所有灌溉用水都受到了污染。横穿 村子而过的水渠已经成了黑色。虽然时至隆冬,气温很低,但整个村庄还是弥漫着一股股臭味,一位戴口 罩的村民告诉记者,到了夏天,臭味更浓 除了水污染,永登县一些地方的空气污染也相当严重。由于一些铁合金和硅铁冶炼企业排出大量烟 尘,村民们洗的衣服挂在院子里,过不了多久就会沾满灰尘。 企业偷排偷放现象严重污染治理面临难 清水河村村民告诉记者,他们的灌溉用水被污染,主要是几家水泥厂偷排造成的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永登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的一处排污口。只见这家企业围墙上伸出两个 排污管子,污水正源源不断地排出来,和其他几家企业排放的污水汇合在一起,形成一股更大的污水,直 接排进了庄浪河。庄浪河发源于祁连山,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村民们告诉记者,以前,庄浪河的 水不但可以浇地,还能够供当地农民吃水,但现在已经不能饮用了 采访时记者还发现,一些铁合金和硅铁冶炼企业白天烟囱里排出的烟尘并不多,但是到了晚上,这 些企业却炉火熊熊,烟雾弥漫。当地知情的村民告诉记者,白天这些企业害怕环保检查,生产时将除尘 备打开,烟尘得到回收,但是到了晚上,为了节约电费成本,他们就把除尘设备关掉,烟尘全部排放到空 永登县境内目前仍然有32家石灰石生产企业在生产。在中堡镇中堡村的一个石灰厂,记者看到, 这儿有五六孔烧石灰的土窑,大量的石灰石和煤炭堆放在一起进行烧制,浓烟滚滚而去。中堡村一位村民 告诉记者,他们村子里有多个这样的小石灰窑。县上一些部门也经常来查,但是查的时候老板们都能提前 知道消息,就把石灰窑关掉。等到检查过后,老板就重新组织生产。 永登县环保局局长杨华仁介绍说,永登县今年狠抓了环保工作,如对全县的小石灰窑进行了集中整 治,已经关停了35孔石灰窑,完成窑体改造7孔,目前正在改造的还有25孔。不过,尽管取得了一定成 效,污染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是“五小”企业的关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永登县副县长郭新斌告 诉记者,永登县加大工业污染治理、依法坚决关闭污染工业企业的决心很大。但他也坦承,永登县要全部 关闭“两高”企业,也面临着财政收入锐减的难题。据测算,“十一五”期间,永登县按计划关闭107家 企业后,工业产值将减少4.4亿元,减少税收300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1.3亿元的财政困 难县来说,将是一道很难迈过的坎 (编辑:王秀真)
灌溉水成黑水糖萝卜堪比大拇指 记者见到永登县中堡镇清水河村农民王顺延时,他正在给庄稼地浇灌冬水。记者看到,流进耕地里 的水全是黑乎乎的,还散发出阵阵恶臭,地都被染成了黑色。王顺延告诉记者,近年来村子里浇地的水越 来越黑,地里的收成也越来越差。原来一亩地能够产小麦 800 多斤,现在连 500 斤都收不上。 清水河村一社村民李菊莲正在地里挖糖萝卜(甜菜)。记者看到,挖出的糖萝卜比大拇指粗不了多 少。拿着秧子蔫死的糖萝卜,李菊莲愁眉不展,叹着气说:“今年的糖萝卜肯定又卖不出去了。”她告诉 记者,因为浇地的水有问题,种啥啥不成。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李菊莲又带着记者去看一圃蒜苗。她随 便拔了一把蒜苗,记者看到,蒜苗的根部几乎已经全部坏死。李菊莲告诉记者,蒜苗是被污水“烧”死的, 只要是浇了污水的蔬菜,很少有不死的。 在王顺延的带领下,记者沿着水渠一路走去,发现清水河村几乎所有灌溉用水都受到了污染。横穿 村子而过的水渠已经成了黑色。虽然时至隆冬,气温很低,但整个村庄还是弥漫着一股股臭味,一位戴口 罩的村民告诉记者,到了夏天,臭味更浓。 除了水污染,永登县一些地方的空气污染也相当严重。由于一些铁合金和硅铁冶炼企业排出大量烟 尘,村民们洗的衣服挂在院子里,过不了多久就会沾满灰尘。 企业偷排偷放现象严重污染治理面临难题 清水河村村民告诉记者,他们的灌溉用水被污染,主要是几家水泥厂偷排造成的。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永登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的一处排污口。只见这家企业围墙上伸出两个 排污管子,污水正源源不断地排出来,和其他几家企业排放的污水汇合在一起,形成一股更大的污水,直 接排进了庄浪河。庄浪河发源于祁连山,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村民们告诉记者,以前,庄浪河的 水不但可以浇地,还能够供当地农民吃水,但现在已经不能饮用了。 采访时记者还发现,一些铁合金和硅铁冶炼企业白天烟囱里排出的烟尘并不多,但是到了晚上,这 些企业却炉火熊熊,烟雾弥漫。当地知情的村民告诉记者,白天这些企业害怕环保检查,生产时将除尘设 备打开,烟尘得到回收,但是到了晚上,为了节约电费成本,他们就把除尘设备关掉,烟尘全部排放到空 中。 永登县境内目前仍然有 32 家石灰石生产企业在生产。在中堡镇中堡村的一个石灰厂,记者看到, 这儿有五六孔烧石灰的土窑,大量的石灰石和煤炭堆放在一起进行烧制,浓烟滚滚而去。中堡村一位村民 告诉记者,他们村子里有多个这样的小石灰窑。县上一些部门也经常来查,但是查的时候老板们都能提前 知道消息,就把石灰窑关掉。等到检查过后,老板就重新组织生产。 永登县环保局局长杨华仁介绍说,永登县今年狠抓了环保工作,如对全县的小石灰窑进行了集中整 治,已经关停了 35 孔石灰窑,完成窑体改造 7 孔,目前正在改造的还有 25 孔。不过,尽管取得了一定成 效,污染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是“五小”企业的关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永登县副县长郭新斌告 诉记者,永登县加大工业污染治理、依法坚决关闭污染工业企业的决心很大。但他也坦承,永登县要全部 关闭“两高”企业,也面临着财政收入锐减的难题。据测算,“十一五”期间,永登县按计划关闭 107 家 企业后,工业产值将减少 4.4 亿元,减少税收 3000 多万元。这对于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 1.3 亿元的财政困 难县来说,将是一道很难迈过的坎。 (编辑:王秀真)
农民栗景新的文化经纪人生涯 本刊记者郎秋红常亦殊 栗景新是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云山街黑鱼村的农民,除了种地、开小卖店,他还有一个时髦的头衔, 叫“文化经纪人” 挂了锄就倒腾演出 老栗的经纪人角色 老栗今年43岁,是地道的农民。家里有3垧8分地(1垧相当于15亩),1垧半种苞米,剩下的 种水田。他头脑活,胆子大,1986年就开了小卖店,是村里最早开店的人。为了上货他经常往返于城乡之 间,所以在村里人眼中,他是半个城里人。此外,受父亲的影响,栗景新也喜欢听戏,经常和村委会的干 部组织文娱活动 每年一开春,老栗和妻子就开始忙活起来,种地、施肥、锄草,等到6月份挂锄了,老栗就开始了 他的“文化经纪人”生活,往城里的剧团跑,签合同、接演出,比下田种地还忙 在东北夏天的广阔田野上,看戏的锣声一响,能传出很远。十里八乡的农民都赶来了。老栗在自家 的小卖店前搞了一个布围子,谁进来看戏都要掏3元钱,老弱病残可以照顾。一场能卖五六百张票,再加 上卖冰棍、烧烤等的四五百元收入,一场演出总共能收λ2000元左右。一般是接连演4场,演一场,交给 剧团1000元,扣去接待剧团的交通、食宿等费用,剩下的就是老栗自己的了 由孝顺老爹到既孝顺又赚钱——老栗的经纪人故事 老栗的经纪人生涯是从7年前开始的 农村税费改革前,剧团“送戏下乡”曾是活跃农村文化的重要途径。后来,乡政府不再具体接待剧 团,而剧团也为收费难等问题所困扰,下乡演出越演越赔。就这样,农民想看戏却长年也见不到剧团 老栗的老爹是个戏迷,村里没有像样的演出,老爷子只好跑到城里去看戏 何不接戏班来村里唱戏?”为了满足老爹的爱好,栗景新开始试着接“小班”来村里演出。在东 北农村,有很多三五成伙、走街串巷的草台班子,演出内容以脏口二人转为主,比较粗俗。老栗接来“小 班”后,演出场所就在小卖店。老栗的想法是大伙随便看,小卖店赚个人气。接了几回“小班”,小卖店 的人气是有了,可老爹和乡亲们直摇头:“不行,太差”:要看好的,城里剧团的,“花钱也行 于是,栗景新找到当地最大的“腕儿”——双阳区评剧团。团长孟庆平一听,爽快地答应了。评剧 团演出的效果非常好,乡亲们说:这才是正路子的戏。老栗算了算账,除去接剧团的费用,居然略有盈余 接剧团演出还能挣钱?这让半辈子种地的老栗心思活了起来。 从此以后,老栗年年接评剧团来。在孟团长的帮助下,老栗还学会了和剧团签合同,订场次。学着 城里的演出公司,演出之前在附近村屯张贴小海报,请村干部广播,进行“广告宣传”。 “不干都不行啦……乡亲们都跑来找我”—老栗的“为难”和甜蜜 “多亏有老栗,一年俺村人多看了不少演出”,黑鱼村6队妇女队长汪树玲说,“自打剧团来了后
农民栗景新的文化经纪人生涯 本刊记者 郎秋红 常亦殊 栗景新是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云山街黑鱼村的农民,除了种地、开小卖店,他还有一个时髦的头衔, 叫“文化经纪人”。 挂了锄就倒腾演出 ──老栗的经纪人角色 老栗今年 43 岁,是地道的农民。家里有 3 垧 8 分地(1 垧相当于 15 亩),1 垧半种苞米,剩下的 种水田。他头脑活,胆子大,1986 年就开了小卖店,是村里最早开店的人。为了上货他经常往返于城乡之 间,所以在村里人眼中,他是半个城里人。此外,受父亲的影响,栗景新也喜欢听戏,经常和村委会的干 部组织文娱活动。 每年一开春,老栗和妻子就开始忙活起来,种地、施肥、锄草,等到 6 月份挂锄了,老栗就开始了 他的“文化经纪人”生活,往城里的剧团跑,签合同、接演出,比下田种地还忙。 在东北夏天的广阔田野上,看戏的锣声一响,能传出很远。十里八乡的农民都赶来了。老栗在自家 的小卖店前搞了一个布围子,谁进来看戏都要掏 3 元钱,老弱病残可以照顾。一场能卖五六百张票,再加 上卖冰棍、烧烤等的四五百元收入,一场演出总共能收入 2000 元左右。一般是接连演 4 场,演一场,交给 剧团 1000 元,扣去接待剧团的交通、食宿等费用,剩下的就是老栗自己的了。 由孝顺老爹到既孝顺又赚钱──老栗的经纪人故事 老栗的经纪人生涯是从 7 年前开始的。 农村税费改革前,剧团“送戏下乡”曾是活跃农村文化的重要途径。后来,乡政府不再具体接待剧 团,而剧团也为收费难等问题所困扰,下乡演出越演越赔。就这样,农民想看戏却长年也见不到剧团。 老栗的老爹是个戏迷,村里没有像样的演出,老爷子只好跑到城里去看戏。 “何不接戏班来村里唱戏?”为了满足老爹的爱好,栗景新开始试着接“小班”来村里演出。在东 北农村,有很多三五成伙、走街串巷的草台班子,演出内容以脏口二人转为主,比较粗俗。老栗接来“小 班”后,演出场所就在小卖店。老栗的想法是大伙随便看,小卖店赚个人气。接了几回“小班”,小卖店 的人气是有了,可老爹和乡亲们直摇头:“不行,太差”;要看好的,城里剧团的,“花钱也行”。 于是,栗景新找到当地最大的“腕儿”──双阳区评剧团。团长孟庆平一听,爽快地答应了。评剧 团演出的效果非常好,乡亲们说:这才是正路子的戏。老栗算了算账,除去接剧团的费用,居然略有盈余。 接剧团演出还能挣钱?这让半辈子种地的老栗心思活了起来。 从此以后,老栗年年接评剧团来。在孟团长的帮助下,老栗还学会了和剧团签合同,订场次。学着 城里的演出公司,演出之前在附近村屯张贴小海报,请村干部广播,进行“广告宣传”。 “不干都不行啦……乡亲们都跑来找我”──老栗的“为难”和甜蜜 “多亏有老栗,一年俺村人多看了不少演出”,黑鱼村 6 队妇女队长汪树玲说,“自打剧团来了后
村里赌博的少了,家长里短的口角都少了。 东北农闲时间长,农村文化生活极其匮乏,适合农民的文艺节目少之又少,农民戏称“看戏往下脱 影视钻被窝,二人转净甩埋汰嗑”。农闲时大伙儿凑在一起爱闲唠嗑,有时候话不投机,容易发生不 的事。有一回,村里老王家的儿媳妇和婆婆因为一点小事儿吵起来,两人多少天都不说话。后来老栗联系 的剧团来了,媳妇给老太太买了张票,老太太连过了3天的戏瘾,回家后主动和儿媳妇和好了。“看演出 比我们这些做妇女工作的调解人都好使。”汪树玲说。 双阳评剧团演出的剧目以传统题材和农村现实题材为主,农民看了很亲切。有一场戏叫秦雪梅吊孝”, 演出时,演员在台上哭,观众在台下哭,场面十分感人。每当看到乡亲们极其入戏的表情,栗景新心里又 激动又高兴,他也经常跟着入了戏,忘了卖小吃,也忘了盘算是赔是赚 “不干都不行啦。现在农村一挂锄,乡亲们都跑来找我,让我去联系剧团”,老栗貌似为难,脸上 却透出一股甜蜜。其实,接团演出不仅改变了栗景新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由于开商店,老栗 经常接触一些杂七杂八的人,这使他一度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为此老婆和他没少吵,老父亲还扇过他巴掌 后来走上经纪人的道路后,栗景新再也没赌过。 建个小剧场,让大伙儿一年四季都能看戏——老栗的“职业”梦想 文化经纪人的概念在我国提出没几年,尤其是农村文化经纪人更是一个新鲜事物。由于符合农民需 要,近年来文化经纪人在全国农村大量涌现。以农村文化经纪人为纽带,将城里的演出团体请到乡下,为 农民演出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剧目,不仅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也为这些演出团体拓宽了市场,增加 了收入 据了解,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像老栗这样的文化经纪人在吉林农村越来越多。目前仅专接双阳评剧 团演出的经纪人就有20多位。太平镇经纪人郝义不仅接双阳评剧团,2007年还接来了长春和平大戏院 东北风艺术团等全国知名的演出团体 虽然竞争激烈,老栗却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他的理想是能建个小剧场。东北的冬天太冷了,一 年只有三四个月能在外面演出。有了剧场,一年四季大家都能看上戏。(编辑:王秀真) “四无”小水电“跑马圈水”之害 本刊记者郭远明 汽车在武功山间穿梭,青山翠岭向车后飞驰倒退。记者前往位于赣江支流泸水上游的江西省安福县 钱山乡。山路上云雾飘渺,汽车沿着河流在崇山峻岭间前行。 在村民指引下,记者从一个叫油市的村庄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湘吉湾电站。沿着乡村水泥道 路前行不足3公里,一座径流式的水电站进入眼帘。电站内红顶白墙,机器轰鸣,隔壁山上一条巨大的引 水管,牵引着来势汹涌的急流冲击着水轮飞转。这是湘吉湾电站上游一级电站。 接着,记者在两三公里外又见到了位于一个山涧中的第二级电站,两条巨大黑色引水管直插云霄 这也是一座径流式水电站。记者进入电站看见,机房内装有3台100千瓦左右的机组。电站工作人员告诉 记者,在山区水源丰富的地区建径流式水电站,投资少见效快,这个电站去年才开始发电,投资了300多 万元。目前每度电的上网价格是0.23元~0.25元。 水利人员告诉记者,按照当地水电部门的科学规划,这一径流的水电装机容量可达到3000万千瓦
村里赌博的少了,家长里短的口角都少了。” 东北农闲时间长,农村文化生活极其匮乏,适合农民的文艺节目少之又少,农民戏称“看戏往下脱, 影视钻被窝,二人转净甩埋汰嗑”。农闲时大伙儿凑在一起爱闲唠嗑,有时候话不投机,容易发生不愉快 的事。有一回,村里老王家的儿媳妇和婆婆因为一点小事儿吵起来,两人多少天都不说话。后来老栗联系 的剧团来了,媳妇给老太太买了张票,老太太连过了 3 天的戏瘾,回家后主动和儿媳妇和好了。“看演出 比我们这些做妇女工作的调解人都好使。”汪树玲说。 双阳评剧团演出的剧目以传统题材和农村现实题材为主,农民看了很亲切。有一场戏叫“秦雪梅吊孝”, 演出时,演员在台上哭,观众在台下哭,场面十分感人。每当看到乡亲们极其入戏的表情,栗景新心里又 激动又高兴,他也经常跟着入了戏,忘了卖小吃,也忘了盘算是赔是赚。 “不干都不行啦。现在农村一挂锄,乡亲们都跑来找我,让我去联系剧团”,老栗貌似为难,脸上 却透出一股甜蜜。其实,接团演出不仅改变了栗景新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由于开商店,老栗 经常接触一些杂七杂八的人,这使他一度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为此老婆和他没少吵,老父亲还扇过他巴掌。 后来走上经纪人的道路后,栗景新再也没赌过。 建个小剧场,让大伙儿一年四季都能看戏──老栗的“职业”梦想 文化经纪人的概念在我国提出没几年,尤其是农村文化经纪人更是一个新鲜事物。由于符合农民需 要,近年来文化经纪人在全国农村大量涌现。以农村文化经纪人为纽带,将城里的演出团体请到乡下,为 农民演出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剧目,不仅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也为这些演出团体拓宽了市场,增加 了收入。 据了解,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像老栗这样的文化经纪人在吉林农村越来越多。目前仅专接双阳评剧 团演出的经纪人就有 20 多位。太平镇经纪人郝义不仅接双阳评剧团,2007 年还接来了长春和平大戏院、 东北风艺术团等全国知名的演出团体。 虽然竞争激烈,老栗却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他的理想是能建个小剧场。东北的冬天太冷了,一 年只有三四个月能在外面演出。有了剧场,一年四季大家都能看上戏。(编辑:王秀真) “四无”小水电“跑马圈水”之害 本刊记者 郭远明 汽车在武功山间穿梭,青山翠岭向车后飞驰倒退。记者前往位于赣江支流泸水上游的江西省安福县 钱山乡。山路上云雾飘渺,汽车沿着河流在崇山峻岭间前行。 在村民指引下,记者从一个叫油市的村庄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湘吉湾电站。沿着乡村水泥道 路前行不足 3 公里,一座径流式的水电站进入眼帘。电站内红顶白墙,机器轰鸣,隔壁山上一条巨大的引 水管,牵引着来势汹涌的急流冲击着水轮飞转。这是湘吉湾电站上游一级电站。 接着,记者在两三公里外又见到了位于一个山涧中的第二级电站,两条巨大黑色引水管直插云霄。 这也是一座径流式水电站。记者进入电站看见,机房内装有 3 台 100 千瓦左右的机组。电站工作人员告诉 记者,在山区水源丰富的地区建径流式水电站,投资少见效快,这个电站去年才开始发电,投资了 300 多 万元。目前每度电的上网价格是 0.23 元~0.25 元。 水利人员告诉记者,按照当地水电部门的科学规划,这一径流的水电装机容量可达到 3000 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