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目标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了解人类文明史和科学发展史,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基本的文学、艺术和人文修养。三、学习内容、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学时分配支撑支撑的毕业章序内容课程目标要求指标点小计讲授实践第一章20213形意拳概述课程目标1第二章202形意拳的演练风格特点课程目标11-3形意拳基本功、2-1第三章066课程目标22-2基本动作组合2-1第四章01212课程目标2形意拳基本技术2-22-1第五章12122-2形意拳的传统套路课程目标2、33-2学习内容:第一章形意擎概述使学生了解形意拳的概述、价值意义,形意拳的产生背景及其继承脉络,形意拳产生如何产生、该拳种产生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地域环境的关系以及发展的形式与内容。重点:该拳种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现代形意拳发展的影响难点:形意拳的产生的时间、地点、传承人的具体定位。第二章形意拳的演练风格特点使学生宏观把握形意拳的技术特点与演练风格,学习形意拳拳法的硬打硬进无遮拦的中内含螺旋缠绕的力量特点。重点:形意拳技术流派的各自特点。难点:正确掌握形意拳的技术特点与演练风格。第三章形意拳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学习以下基本功和基本动作: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重点:动作姿态正确难点:动作姿态正确第四章形意拳的基本技术学习:1.形意拳的步法、手法、步型、手型。2.形意拳劈拳的技术
思政目标 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了解人类文明史和科学发展史,了解中国历史和中 国传统文化,具有基本的文学、艺术和人文修养。 三、学习内容、学时分配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学习内容: 第一章 形意拳概述 使学生了解形意拳的概述、价值意义,形意拳的产生背景及其继承脉络,形意拳产生 如何产生、该拳种产生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地域环境的关系以及发展的形式与内容。 重点:该拳种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现代 形意拳发展的影响 难点:形意拳的产生的时间、地点、传承人的具体定位。 第二章 形意拳的演练风格特点 使学生宏观把握形意拳的技术特点与演练风格,学习形意拳拳法的硬打硬进无遮拦的 中内含螺旋缠绕的力量特点。 重点:形意拳技术流派的各自特点。 难点:正确掌握形意拳的技术特点与演练风格。 第三章 形意拳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 学习以下基本功和基本动作: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 重点:动作姿态正确 难点:动作姿态正确 第四章 形意拳的基本技术 学习:1.形意拳的步法、手法、步型、手型。 2.形意拳劈拳的技术
3.形意拳崩拳的技术。4.形意拳钻拳的技术。5.形意拳炮拳的技术。6.形意拳横拳的技术。重点:动作技术正确。难点:体会形意拳的“内三合”与“外三合”。第五章形意拳的传统套路学习形意拳进退连环:1.起势:2.预备式:3.进步右崩拳:4.退步左崩拳:5.顺步右崩拳:6.白鹤亮翅:7进步左炮拳;8.退步劈拳:9.右鹰捉式:10.左鹰捉式;11.进步右崩拳:12.狸猫倒上树:13.收式。重点:动作技术正确。难点:体会形意拳的力发于腰间,达于四肢,始终注意柔和练习。五、达成教学活动目标的途径和措施1.把握主线,教师认真领会教学大纲的精神与内容,注重知识的更新与补充,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学习能力。2.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六、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考查课程成绩采取“N+2”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包括考勤(20分)、课堂表现(20分)、平时作业(30分)、实践(实验、实习、见习、社会调查等,20分)、其它(10分),占比30%;“2”指卷面成绩与课堂笔记,分别占比50%、20%,其中卷面成绩不低于50分,低于50分者,总成绩视为不及格。(二)成绩评定标准1.课堂教学情况评价方法与标准本课程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20%)+实践部分成绩(占80%)。平时成绩:①考勤及课堂纪律表现占40%,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2分,旷课一次扣3分,累计缺课达1/3取消考试资格。②参与课堂教学情况占40%,③作业占20%。2.实践课评价方法与标准
3.形意拳崩拳的技术。 4.形意拳钻拳的技术。 5.形意拳炮拳的技术。 6.形意拳撗拳的技术。 重点:动作技术正确。 难点:体会形意拳的“内三合”与“外三合”。 第五章 形意拳的传统套路 学习形意拳进退连环: 1.起势;2.预备式;3.进步右崩拳;4.退步左崩拳;5.顺步右崩拳;6.白鹤亮翅;7. 进步左炮拳;8.退步劈拳;9.右鹰捉式;10.左鹰捉式;11.进步右崩拳;12.狸猫倒上树; 13.收式。 重点:动作技术正确。 难点:体会形意拳的力发于腰间,达于四肢,始终注意柔和练习。 五、达成教学活动目标的途径和措施 1. 把握主线,教师认真领会教学大纲的精神与内容,注重知识的更新与补充,改进教 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和积极性,提高其学习能力。 2.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六、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考查课程 成绩采取“N+2”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包括考勤(20 分)、课堂表现(20 分)、 平时作业(30 分)、实践(实验、实习、见习、社会调查等,20 分)、其它(10 分),占比 30%;“2”指卷面成绩与课堂笔记,分别占比 50%、20%,其中卷面成绩不低于 50 分,低于 50 分者,总成绩视为不及格。 (二)成绩评定标准 1. 课堂教学情况评价方法与标准 本课程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 20%)+实践部分成绩(占 80%)。 平时成绩:①考勤及课堂纪律表现占 40%,迟到一次扣 1 分,请假一次扣 2 分,旷课一 次扣 3 分,累计缺课达 1/3 取消考试资格。②参与课堂教学情况占 40%,③作业占 20%。 2. 实践课评价方法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