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14届高三2月第一次调研 语文试题 2014 本试卷共10页,包括六个部分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 之后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同时 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 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 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蜚声/斐然篆刻/撰写兴风作浪/兴高采烈 谰言/波澜砥砺/缔造数典忘祖/数见不鲜 C.峥嵘/诤言举荐/渐染曲高和寡/曲突徙薪 D.拾掇/点缀绿林/露宿强弩之末/强词夺理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去年,各地电视台歌唱类节目如火如荼,湖南卫视却另辟蹊径,引入全新节目模式, 甄选五位明星打造的亲情互动、温馨有趣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正成为大众新宠。 这档节目成功地与时尚文化不约而同,使得“爸爸”这一家庭中的脸谱形象得到全新的 A.另辟蹊径 B.甄选 C.新宠 不约而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厦深铁路开通后,铁路沿线城市和台湾金门、马祖地区联手推岀数百项优惠政策,以满足游 客多样化的旅游。 B.邵逸夫基金中的教育赠款项目是当前海内外爱国人士通过中国教育部实施的赠款金额最大、 建设项目最多的教育赠款项目 C.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这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 否很好地传承 D.清华大学的研究表明,《算表》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实用算具,被称作世界数学史乃至中 国数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
广东省深圳市 2014 届高三 2 月第一次调研 语文试题 2014.2 本试卷共 10 页,包括六个部分 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 之后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同时, 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 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 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蜚.声 / 斐.然 篆.刻 / 撰.写 兴.风作浪 / 兴.高采烈 B.谰.言 / 波澜. 砥.砺 / 缔.造 数.典忘祖 / 数.见不鲜 C.峥.嵘 / 诤.言 举荐. / 渐.染 曲.高和寡 / 曲.突徙薪 D.拾掇. / 点缀. 绿.林 / 露.宿 强.弩之末 / 强.词夺理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去年,各地电视台歌唱类节目如火如荼,湖南卫视却另辟蹊径,引入全新节目模式, 甄选五位明星打造的亲情互动、温馨有趣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正成为大众新宠。 这档节目成功地与时尚文化不约而同,使得“爸爸”这一家庭中的脸谱形象得到全新的 演绎。 A.另辟蹊径 B.甄选 C.新宠 D.不约而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厦深铁路开通后,铁路沿线城市和台湾金门、马祖地区联手推出数百项优惠政策,以满足游 客多样化的旅游。 B.邵逸夫基金中的教育赠款项目是当前海内外爱国人士通过中国教育部实施的赠款金额最大、 建设项目最多的教育赠款项目。 C.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这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 否很好地传承。 D.清华大学的研究表明,《算表》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实用算具,被称作世界数学史乃至中 国数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断章取义是曲解话语的一种方法 ②因为这两种行为都会使话语信息偏离事实,进而造成人际之间的误解和社会纠纷 ③在不道德的话语理解行为中,曲解与断章取义是最为恶劣的 ④而断章取义就是孤立地静止理解话语单位,使之偏离话语在原始语境中的意义, 以切合话语理解者的需要 ⑤所谓曲解就是故意歪曲话语的本义,使之朝着话语理解者的利益方面进行 A.③④①②⑤B.⑤①④②③C.③②⑤④①D.⑤④①③② 、本大题7小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5分。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 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Φ。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 亮使金。 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2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 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③。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 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 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 豫僭号③,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 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 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 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 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 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 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土也。款留之, 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 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断章取义是曲解话语的一种方法 ②因为这两种行为都会使话语信息偏离事实,进而造成人际之间的误解和社会纠纷 ③在不道德的话语理解行为中,曲解与断章取义是最为恶劣的 ④而断章取义就是孤立地静止理解话语单位,使之偏离话语在原始语境中的意义, 以切合话语理解者的需要 ⑤所谓曲解就是故意歪曲话语的本义,使之朝着话语理解者的利益方面进行 A.③④①②⑤ B.⑤①④②③ C.③②⑤④① D.⑤④①③② 二、本大题 7 小题,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 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①。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 亮使金。 时刘豫节制东平,丞相吕颐浩因致书豫。汝为行次寿春,遇完颜宗弼②军,不克与时亮会,独驰 入其壁.,将上国书。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③。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 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命往见豫,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 不行,乃至京师,濒死者数四。 豫僭号④,汝为持颐浩书与之,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 使豫自新南归,人谁直我,独不见张邦昌之事乎?业已至此,夫复何言。”即拘留汝为。然以.汝为儒 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 绍兴十三年,汝为亡归,作《恢复方略》献于朝,且曰:“今和好虽定,计必背盟,不可遽驰。” 时秦桧当国,置不复问。高宗忆其忠,特转通直郎。 久之,有告汝为于金人以蜡书言其机事者,大索不获,寻知南归。桧将械.送金人,汝为变姓名 为赵复,徒步入蜀。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款留之, 见其议论英发,洞贯古今,靖康间离乱事历历言之,企道益惊,遂定交,假.僧舍居之。 桧死,汝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复有日矣。”企道劝其理前事,汝为慨然太息曰:“吾结
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 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余,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 【注】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完颜宗弼:金兀术。③僇辱:僇1,羞辱。④僭号:冒 用帝王称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部使者陈边事 陈:陈述 B.独驰入其壁 壁:营地 C.桧将械送金人 械:刑具 D.假僧舍居之 假: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 ②此山东忠义之士也 B.①宗弼盛怒,劫而缚之 ②豫悚而立曰 C.①然以汝为儒士 ②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 D.①志在为国复仇 ②颇为诸公所知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B.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C.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D.汝为身/长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杨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 危险,后到了京师 B.宋汝为先向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当时 秦桧掌管国事,《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 C.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秦桧死 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 D.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常常借酒浇愁,以 泪洗面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4分) ②业已至此,夫复何言。(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宋汝为“尚气节”的两个事例。(可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独秀峰
发读书,奋身一出,志在为.国复仇,收还土宇,颇为.诸公所知,命缪数奇,轧于权臣,今老矣,新 进贵人,无知我者。”汝为尚气节,博物洽闻,饮酒至斗余,未尝见其醉,或歌或哭,涕泪俱下。 (选自《宋史·宋汝为传》,有删节) 【注】①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完颜宗弼:金兀术。③僇辱:僇 lù,羞辱。④僭号:冒 用帝王称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谒部使者陈.边事 陈:陈述 B.独驰入其壁. 壁:营地 C.桧将械.送金人 械:刑具 D.假.僧舍居之 假: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 ②此山东忠义之.士也 B.①宗弼盛怒,劫而.缚之 ②豫悚而.立曰 C.①然以.汝为儒士 ②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 D.①志在为.国复仇 ②颇为.诸公所知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为身长七尺 / 疏眉/秀目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 / 遇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B.汝为身长七尺 / 疏眉秀目 / 望之如神仙 / 杨企道者 / 遇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C.汝为身长 / 七尺疏眉 / 秀目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遇之 / 溪上企道曰 / 必奇士也 D.汝为身 / 长七尺 / 疏眉秀目 / 望之 / 如神仙 / 杨企道者遇 / 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宋汝为在寿春单独将国书交给宗弼,宗弼盛怒,宋汝为临危不惧;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 危险,后到了京师。 B.宋汝为先向高宗皇帝面陈边事,得到赞许;宋汝为逃回南宋后向朝廷献《恢复方略》,当时 秦桧掌管国事,《恢复方略》被搁置不问。 C.秦桧下令捉拿宋汝为,宋汝为得到消息后改名换姓,徒步入蜀,与杨企道结为至交;秦桧死 后,杨企道劝他回朝廷被他婉拒。 D.家仇国恨集于一身,宋汝为立志复仇报国,只是命运多舛,均无法实现,常常借酒浇愁,以 泪洗面。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开陈祸福,勉以忠义,使归朝廷。(4 分) ②业已至此,夫复何言。(3 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宋汝为“尚气节”的两个事例。(可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独秀峰①
(清)袁枚 龙去脉②绝无有,突然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注】①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②龙去脉:旧时堪舆 (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③南斗:星宿名,在南天。④伤:妨碍 (1)请赏析第二句中“插”字的妙处。(3分) (2)细读本诗,说说袁枚通过这首诗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处境和心境。(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答对一空给1分。) (6分)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王勃《滕王阁序》) (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柳永《雨霖铃》) (4)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无争议陷阱 余秋雨 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中国民众长期以 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 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战,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 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规则的触犯。因此,也必然会引—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 成围猎或者围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争议的创新不叫创新,如果种创新-旦现身就远近都接受, 那一定是利用了权势,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 中国文化把这个“无争议的陷阱”挖得很大,要求一项创新不仅在专业领域里边无争论,而且 最好在民众中也无争议。这种从众的惰性对创新而言是一种更险恶的陷阱。历史上哪有一项真正的 社会改革方案或者学术研究成果,一出就广受民众拥护的?我也是民众的一员,我发现,如果以民
(清)袁枚 龙去脉②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③。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④焉。 【注】①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 ②龙去脉:旧时堪舆 (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③南斗:星宿名,在南天。④伤:妨碍。 (1)请赏析第二句中“插”字的妙处。(3 分) (2)细读本诗,说说袁枚通过这首诗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处境和心境。(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答对一空给 1 分。) (6 分) (1) ,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王勃《滕王阁序》) (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 !(柳永《雨霖铃》) (4)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无争议陷阱 余秋雨 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中国民众长期以 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 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战,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 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规则的触犯。因此,也必然会引一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 成围猎或者围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争议的创新不叫创新,如果一种创新一旦现身就远近都接受, 那一定是利用了权势,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 中国文化把这个“无争议的陷阱”挖得很大,要求一项创新不仅在专业领域里边无争论,而且 最好在民众中也无争议。这种从众的惰性对创新而言是一种更险恶的陷阱。历史上哪有一项真正的 社会改革方案或者学术研究成果,一出就广受民众拥护的?我也是民众的一员,我发现,如果以民
众的身份考虑一项不是我们专业的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标准一定是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 这不能怪民众,因为民众面对一种陌生的创新总会缺少精神扶手,总会惊慌失措,以他们的标ⅶ准, 就很少有创新空间。比如我们现在对城市建筑就是这样,新的建筑出民众一定否定。有一些低劣的 媒体,有一些小人,却让创新者成为一个“争议人物”。当不争议创新项目的时候,大家就去争议这 个人,使他的创新无法进行。可见,“无争议陷阱”真正是中国文化产生创新空间的最重要的障碍。 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理由显而易见 就是一切创新都在争议中实现。 当成果缺少争议的时候,社会上有一些小人总是从人格上把创新者变得充满争议。这个问题是 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 据我所见,多数创新即使不被人家争议,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缺陷。因为他 们要把极大的精力投注在创新项目上,没有时间上下应酬,多数不太合群。他们在创新的时候保持 着挑战状态,往往有点骄傲,因为过于谦虚就没法支撑他们的心理动力。他们有时候会面对失败 因此也经常暴露出他们的怨恨、衰弱、愤怒,却又未必有明确的对头,很可能在偾怒自己,就情绪 不好。艺术上的创新者那更是这样了,独特的灵感,独特的灵魂中的灵感使他们产生非常怪异的习 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使他们很难认同世俗的潮流,甚至他们也故意不遵循世俗的规范。因此无论 从脾气到外型常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对这一切,正常的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容忍。不能设想一切创新者都是温良恭俭让的完人和圣人。 据我观察,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如果说,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 是可以的,但对创新者的人品却绝对不要争议,因为没有争议的理由。如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 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 我们真正要防范的是什么人?要防范的是以“争议”为名目扼杀创造者的人。在现在中国社会 上,这样的人的总数很大,他们是勤恳工作人的百倍,是创造者的百倍。有人说真正的比例可能比
众的身份考虑一项不是我们专业的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标准一定是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 这不能怪民众,因为民众面对一种陌生的创新总会缺少精神扶手,总会惊慌失措,以他们的标准, 就很少有创新空间。比如我们现在对城市建筑就是这样,新的建筑出民众一定否定。有一些低劣的 媒体,有一些小人,却让创新者成为一个“争议人物”。当不争议创新项目的时候,大家就去争议这 个人,使他的创新无法进行。可见,“无争议陷阱”真正是中国文化产生创新空间的最重要的障碍。 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理由显而易见, 就是一切创新都在争议中实现。 当成果缺少争议的时候,社会上有一些小人总是从人格上把创新者变得充满争议。这个问题是 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 据我所见,多数创新即使不被人家争议,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缺陷。因为他 们要把极大的精力投注在创新项目上,没有时间上下应酬,多数不太合群。他们在创新的时候保持 着挑战状态,往往有点骄傲,因为过于谦虚就没法支撑他们的心理动力。他们有时候会面对失败, 因此也经常暴露出他们的怨恨、衰弱、愤怒,却又未必有明确的对头,很可能在愤怒自己,就情绪 不好。艺术上的创新者那更是这样了,独特的灵感,独特的灵魂中的灵感使他们产生非常怪异的习 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使他们很难认同世俗的潮流,甚至他们也故意不遵循世俗的规范。因此无论 从脾气到外型常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对这一切,正常的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容忍。不能设想一切创新者都是温良恭俭让的完人和圣人。 据我观察,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如果说,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 是可以的,但对创新者的人品却绝对不要争议,因为没有争议的理由。如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 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 我们真正要防范的是什么人?要防范的是以“争议”为名目扼杀创造者的人。在现在中国社会 上,这样的人的总数很大,他们是勤恳工作人的百倍,是创造者的百倍。有人说真正的比例可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