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三校联考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 陈仕彬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 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同时,“仁 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 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 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 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 之境。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 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佛教徒们“性 好山泉,多处岩壑”(《高僧传》)。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 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 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 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 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 形媚道”,体现出中国晢学精神的深层内核。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 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 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 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 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山水画深刻影响和熏染着中国人的 审美品格、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毫无疑问,山水画精神的传承直接关系到中国 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当代的山水画家,担负着“正本清源”,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 大并且将传统山水画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正本清源”的“源”不仅仅是山水画艺术层面上的“源”,不仅仅是明清,是 唐宋,甚至是春秋,它更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是对“道”的体认。如龙瑞先 生所言:“我们所谓的‘正本清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 进行的还原。”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 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不仅表现天地山川的自然之美,还表现出画家的秉赋、襟 抱和人格境界之美,从而让人们在山水画面前产生感动,产生震撼,产生共鸣, 感受到艺术之美,进而感受到山水之美以及中国人生生不息感天悟地的人文精神 之美,重新建立与山水自然的亲近与和谐的同构关系,最终深刻体验中国哲学的 “天人合一”之境,感受“天地境界”,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广东省深圳市 2017 届高三第一次三校联考 第Ⅰ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 陈仕彬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 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同时,“仁 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 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 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 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 之境。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 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佛教徒们“性 好山泉,多处岩壑”(《高僧传》)。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 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 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 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 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 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 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 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 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 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山水画深刻影响和熏染着中国人的 审美品格、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毫无疑问,山水画精神的传承直接关系到中国 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当代的山水画家,担负着“正本清源”,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 大并且将传统山水画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正本清源”的“源”不仅仅是山水画艺术层面上的“源”,不仅仅是明清,是 唐宋,甚至是春秋,它更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是对“道”的体认。如龙瑞先 生所言:“我们所谓的‘正本清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 进行的还原。”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 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不仅表现天地山川的自然之美,还表现出画家的秉赋、襟 抱和人格境界之美,从而让人们在山水画面前产生感动,产生震撼,产生共鸣, 感受到艺术之美,进而感受到山水之美以及中国人生生不息感天悟地的人文精神 之美,重新建立与山水自然的亲近与和谐的同构关系,最终深刻体验中国哲学的 “天人合一”之境,感受“天地境界”,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山水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不被大多 数山水画家和大众所认识,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因此, 当代山水画家应承担起“教育和传播”的责任,“志道”,“弘毅”,真正担负 起任重道远的文化使命。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山水文化及山水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家崇尚自然山水,追求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和心游万仞的自如之 境,这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B.儒家以山高水长来体现“仁爱”的哲学内涵,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可见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C.中国佛教和禅宗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在对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 己的修悟,所以寺庙就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组成部分。 D.儒道释对山水的态度在本质上有着相通之处,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 最终使中国山水画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其“以形媚道”的特点,实际上为山水画 家和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B.中国山水画能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超越,是因为它为 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 C.所有山水画家都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加之具有较高 审美感受力,进而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留下辉煌的成就 D.为山水画家开辟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的正是建立在“天人合一” 哲学基础上的中国山水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传承山水画精神内核,可以对中国文化 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B.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 己的创作,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C.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言下之意,说的是当代的山水 画家和大众对于中国优秀山水文化基因认识的缺失 D.“正本清源”的“源”,包含着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包含着对中国文化中 “道”的体认和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 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 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縹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縹代 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 “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 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
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山水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不被大多 数山水画家和大众所认识,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因此, 当代山水画家应承担起“教育和传播”的责任,“志道”,“弘毅”,真正担负 起任重道远的文化使命。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山水文化及山水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家崇尚自然山水,追求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和心游万仞的自如之 境,这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B.儒家以山高水长来体现“仁爱”的哲学内涵,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可见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C.中国佛教和禅宗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在对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 己的修悟,所以寺庙就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组成部分。 D.儒道释对山水的态度在本质上有着相通之处,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 最终使中国山水画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其“以形媚道”的特点,实际上为山水画 家和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B.中国山水画能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超越,是因为它为 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 C.所有山水画家都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加之具有较高 审美感受力,进而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留下辉煌的成就。 D.为山水画家开辟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的正是建立在“天人合一” 哲学基础上的中国山水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传承山水画精神内核,可以对中国文化 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B.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 己的创作,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C.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言下之意,说的是当代的山水 画家和大众对于中国优秀山水文化基因认识的缺失。 D.“正本清源”的“源”,包含着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包含着对中国文化中 “道”的体认和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 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 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 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 “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 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
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 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 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 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 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 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 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 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 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 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 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B.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 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 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 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縹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 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 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B.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 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 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C.韦贸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 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 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 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 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 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 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 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 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 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 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 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B.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C.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D.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 恳切/竟罢去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 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 B.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 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 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 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 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 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 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B.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 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 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C.韦贸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 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 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 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 韦贯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5 分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贺铸① 紫府②东风放夜③时,步莲秾李④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冉冉,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注①作者在青年以后,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本词作于此间。② 紫府:紫色象征华贵,此处代指北宋都城东京。③放夜:解除夜禁。古代,正 五前后几日解除夜禁,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④秾李:形容女子容貌美如浓艳的 桃李。 8、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赏析。(5分) 9、结合全词,简要赏析作者抒发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 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2)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与庄子和望帝有关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 哀怨之情的句子是 (3)《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传家金簪 秦嗣林 我的邻居黄老太太,她家从上一代开始便累积了不少房地产,晚年生活优渥,在 地方上小有名气。她的儿子黄先生则在市场里摆了个莱摊。其实以黄家的经济状 况,黄先生根本不需要赚钱,与其说是做生意,倒不如说是打发时间。 不过有一天,黄老太太却上门来找我,小心翼翼地说:“我有样东西不能放在家 里,放朋友那边也不放心,不知道可不可以放你这里?”说着就从袋子里拿出
D.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 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 韦贯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5 分)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鹧鸪天 贺铸① 紫府②东风放夜③时,步莲秾李④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冉冉,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注①作者在青年以后,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本词作于此间。② 紫府:紫色象征华贵,此处代指北宋都城东京。③放夜:解除夜禁。古代,正十 五前后几日解除夜禁,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④秾李:形容女子容貌美如浓艳的 桃李。 8、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赏析。(5 分) 9、结合全词,简要赏析作者抒发的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1)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 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2)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与庄子和望帝有关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 哀怨之情的句子是 , 。 (3)《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传家金簪 秦嗣林 我的邻居黄老太太,她家从上一代开始便累积了不少房地产,晚年生活优渥,在 地方上小有名气。她的儿子黄先生则在市场里摆了个莱摊。其实以黄家的经济状 况,黄先生根本不需要赚钱,与其说是做生意,倒不如说是打发时间。 不过有一天,黄老太太却上门来找我,小心翼翼地说:“我有样东西不能放在家 里,放朋友那边也不放心,不知道可不可以放你这里?”说着就从袋子里拿出一
个用方型包布层层包覆的布包,里头是一个摩娑得发亮的木盒。黄老太太从中取 出一只金簪,样式并不花俏,但可以判断出是件有些年头的金饰。 我问老太太:“这只金簪不占空间,为什么不放家里呢?”黄老太太扬声说:“要 是放在家里,迟早会被我不孝的儿媳妇偷走。”我不解地问:“老太太,我认识 你儿媳妇啊,有像你说的那么坏吗?” 黄老太太一听我提她儿媳妇,便噼里啪啦地数落起来,什么不孝顺、言词顶撞、 甚至偷拿东西,让黄老太太气得要命 虽然我心想她儿媳妇看起来不像是忤逆婆婆的人,但是对别人的家务事,我也不 方便置喙。我赶紧岔开话题说:“大家都是老邻居了,东西放我这里保管当然没 问题。但是按照惯例,还是要开张当票作为收据。” 黄老太太说:“好,就当5000元好了。可是你要注意喔,我这只金簪是祖上留 下来的,哪天我走了,一定会一起带走。如果我没来拿,你千万不能给那个女人 (儿媳妇),连我儿子也一样。” 我很好奇黄老太太为何如此重视这只不起眼的金簪,聊天后,总算慢慢拼凑出事 情的原委 原来黄老太太从小就被送到黄家当童养媳,婆婆待她十分苛刻,但是黄老太太不 曾有过一句怨言,侍奉婆婆犹如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地无微不至。时间一久,婆婆 终于被感动。临终前,她将黄老太太叫到病榻前,将金簪塞到她手里,温柔地说: “这只簪子是阿祖的阿祖(曾祖父)留下来的,我只留给你一个人。”婆婆的举 动无疑宣告黄老太太从毫无地位的童养媳,晋身继承家族衣钵的长媳。 至此,我总算了解黄老太太为何不断叮嘱我绝对不能把金簪交给她儿媳妇,因为 在她眼中,儿媳妇根本不曾尽到孝顺婆婆的义务,担不起金簪代表的持家有方。 没想到两年之后,黄老太太终究还是生病住院了。她的几个女儿帮忙整理房间, 发现黄老太太视若珍宝的金簪不见踪影,却在平常收着私人物品的抽屉找到当 票。于是黄老太太的儿子黄先生带着当票上门,告诉我黄老太太住院了,他要赎 回金簪。我摇摇头说:“黄先生,很抱歉,你妈妈交代我,不能让你赎。 黄先生听了不能接受,质问我是不是想要霸占他们家的金簪。 我索性敞开来说:“你知道她为什么执意要拿来我这里当吗?相信你和你母亲的 相处情况,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不要把家里的问题套到我这个外人身上。你应该 跟妈妈好好商量。” 但没想到当天晚上十二点,黄先生竟再次闯进店里 黄先生说,其实他并不在意金簪的归属,而是他妈妈平日到处宣扬儿媳妇如何不 孝,传家的金簪绝不会交给他们云云,让黄先生饱尝亲友误解的目光 我问他:“我不只一次听到黄老太太说儿媳妇不孝,可是我又觉得你太太不像是 这样的人,而黄老太太也不是个喜欢搬弄是非的人,事情似乎没这么简单,到底 是什么原因?” 黄先生苦笑说:“一开始我和太太谈恋爱时,我妈妈极力反对,她认为自己可以 帮我挑个好老婆。所以从新婚第二天开始,婆媳大战就正式上演。其实我也不想 让事情发展成这样,只是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每次婆媳意见分歧时,我总是没 耐心跟妈妈好好商量。久而久之,我太太受到我的影响,与我妈妈之间演变成了 对立关系。秦先生,你知道吗?我在妈妈和太太之间夹了20年啊!”黄先生眉 头深锁,无比忧愁
个用方型包布层层包覆的布包,里头是一个摩娑得发亮的木盒。黄老太太从中取 出一只金簪,样式并不花俏,但可以判断出是件有些年头的金饰。 我问老太太:“这只金簪不占空间,为什么不放家里呢?”黄老太太扬声说:“要 是放在家里,迟早会被我不孝的儿媳妇偷走。”我不解地问:“老太太,我认识 你儿媳妇啊,有像你说的那么坏吗?” 黄老太太一听我提她儿媳妇,便噼里啪啦地数落起来,什么不孝顺、言词顶撞、 甚至偷拿东西,让黄老太太气得要命。 虽然我心想她儿媳妇看起来不像是忤逆婆婆的人,但是对别人的家务事,我也不 方便置喙。我赶紧岔开话题说:“大家都是老邻居了,东西放我这里保管当然没 问题。但是按照惯例,还是要开张当票作为收据。” 黄老太太说:“好,就当 5000 元好了。可是你要注意喔,我这只金簪是祖上留 下来的,哪天我走了,一定会一起带走。如果我没来拿,你千万不能给那个女人 (儿媳妇),连我儿子也一样。” 我很好奇黄老太太为何如此重视这只不起眼的金簪,聊天后,总算慢慢拼凑出事 情的原委: 原来黄老太太从小就被送到黄家当童养媳,婆婆待她十分苛刻,但是黄老太太不 曾有过一句怨言,侍奉婆婆犹如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地无微不至。时间一久,婆婆 终于被感动。临终前,她将黄老太太叫到病榻前,将金簪塞到她手里,温柔地说: “这只簪子是阿祖的阿祖(曾祖父)留下来的,我只留给你一个人。”婆婆的举 动无疑宣告黄老太太从毫无地位的童养媳,晋身继承家族衣钵的长媳。 至此,我总算了解黄老太太为何不断叮嘱我绝对不能把金簪交给她儿媳妇,因为 在她眼中,儿媳妇根本不曾尽到孝顺婆婆的义务,担不起金簪代表的持家有方。 没想到两年之后,黄老太太终究还是生病住院了。她的几个女儿帮忙整理房间, 发现黄老太太视若珍宝的金簪不见踪影,却在平常收着私人物品的抽屉找到当 票。于是黄老太太的儿子黄先生带着当票上门,告诉我黄老太太住院了,他要赎 回金簪。我摇摇头说:“黄先生,很抱歉,你妈妈交代我,不能让你赎。” 黄先生听了不能接受,质问我是不是想要霸占他们家的金簪。 我索性敞开来说:“你知道她为什么执意要拿来我这里当吗?相信你和你母亲的 相处情况,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不要把家里的问题套到我这个外人身上。你应该 跟妈妈好好商量。” 但没想到当天晚上十二点,黄先生竟再次闯进店里。 黄先生说,其实他并不在意金簪的归属,而是他妈妈平日到处宣扬儿媳妇如何不 孝,传家的金簪绝不会交给他们云云,让黄先生饱尝亲友误解的目光。 我问他:“我不只一次听到黄老太太说儿媳妇不孝,可是我又觉得你太太不像是 这样的人,而黄老太太也不是个喜欢搬弄是非的人,事情似乎没这么简单,到底 是什么原因?” 黄先生苦笑说:“一开始我和太太谈恋爱时,我妈妈极力反对,她认为自己可以 帮我挑个好老婆。所以从新婚第二天开始,婆媳大战就正式上演。其实我也不想 让事情发展成这样,只是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每次婆媳意见分歧时,我总是没 耐心跟妈妈好好商量。久而久之,我太太受到我的影响,与我妈妈之间演变成了 对立关系。秦先生,你知道吗?我在妈妈和太太之间夹了 20 年啊!”黄先生眉 头深锁,无比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