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M全球智库半月谈 世界热点 简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Nicholas bors文黄杨荔/编译 导读:围绕刚刚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本文分析了中美双方各自的关注点,以及本次 对话的主要议题,并就双方如何推进对话效果提出了建议。编译如下 上周,中美两国在关系的持续紧张中迎来了高层双边会议。竞争与合作相伴, 直是两国关系的特征,但是,近几个月来,这两个元素之间的平衡有所偏离 与美国盟友的领土争端以及一项正在进行的网络战,是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主要 原因。考虑到双边关系的总体状态,很少人寄希望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经济方面 谈判,大都认为其不会带来大的突破。峰会后,联合简报中的结果也基本证实了 上述预期 近几个月来,双边汇率的问题再次抬头。尽管与其他新兴市场货币相比,今 年以来人民币的贬值一直很温和,但是,这代表着重要的转变一—2005年以来 人民币持续升值(尽管有几次干扰)的趋势开始扭转。美国国会与舆论认为,中 国在经济疲软时期可能会实行竞争性贬值,为回应这一质疑与压力,美国财政部 一直敦促中国政府停止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而中方一直认为,外汇走势主要是市 场驱动的结果,出现双向运动是很自然的,因为货币已接近均衡。然而,中国人 民银行保留干预外汇市场的权力,以便同其所认为的过度涌入的热钱战斗。 联合简报的言辞表明,有些问题已初显好转。中国同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 下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这一言辞意味着美方在外汇问题上的胜利,但也无 需中国人民有所行动一一事实上,结束干预名义外汇的承诺,是去年秋季周小川 提出的既有政策目标。 中国还在美国财政部一项长期“眼中钉”问题上做出了微小承诺:此前,人 民银行拒绝通过IMF的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以报告其对外汇的干预。美 国希望中国拥护这一公布标准,因为这要求对中国央行的干预行为进行更为及时 的公布。中国同意“在技术上准备”加入这一项目,比去年“积极考虑”SDDS 的承诺有所升级。 经济议程中的另一主要事项是双边投资协定(BIT)。去年中美战略与经济 对话以来,该事项的最大突破在于,中国同意商定一项高标准的BIT,并以提出 负面清单的方式实现了投资核准。而接受负面清单的框架就意味着,在所有未被 明确禁止的部门投资都是允许的。这代表中方的重大转变,具有显著增加外国企 业进入市场的潜力。 今年,BIT方面的公告没有重大突破,但为协商进程陈述了更多具体的目标。 双方将于2014年底“就协议的核心问题与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并在2015年初
3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世界热点 简 评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Nicholas Borst/文 黄杨荔/编译 导读:围绕刚刚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本文分析了中美双方各自的关注点,以及本次 对话的主要议题,并就双方如何推进对话效果提出了建议。编译如下: 上周,中美两国在关系的持续紧张中迎来了高层双边会议。竞争与合作相伴, 一直是两国关系的特征,但是,近几个月来,这两个元素之间的平衡有所偏离。 与美国盟友的领土争端以及一项正在进行的网络战,是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主要 原因。考虑到双边关系的总体状态,很少人寄希望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经济方面 谈判,大都认为其不会带来大的突破。峰会后,联合简报中的结果也基本证实了 上述预期。 近几个月来,双边汇率的问题再次抬头。尽管与其他新兴市场货币相比,今 年以来人民币的贬值一直很温和,但是,这代表着重要的转变——2005 年以来 人民币持续升值(尽管有几次干扰)的趋势开始扭转。美国国会与舆论认为,中 国在经济疲软时期可能会实行竞争性贬值,为回应这一质疑与压力,美国财政部 一直敦促中国政府停止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而中方一直认为,外汇走势主要是市 场驱动的结果,出现双向运动是很自然的,因为货币已接近均衡。然而,中国人 民银行保留干预外汇市场的权力,以便同其所认为的过度涌入的热钱战斗。 联合简报的言辞表明,有些问题已初显好转。中国同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 下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这一言辞意味着美方在外汇问题上的胜利,但也无 需中国人民有所行动——事实上,结束干预名义外汇的承诺,是去年秋季周小川 ᨀ出的既有政策目标。 中国还在美国财政部一项长期“眼中钉”问题上做出了微小承诺:此前,人 民银行拒绝通过 IMF 的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以报告其对外汇的干预。美 国希望中国拥护这一公布标准,因为这要求对中国央行的干预行为进行更为及时 的公布。中国同意“在技术上准备”加入这一项目,比去年“积极考虑”SDDS 的承诺有所升级。 经济议程中的另一主要事项是双边投资协定(BIT)。去年中美战略与经济 对话以来,该事项的最大突破在于,中国同意商定一项高标准的 BIT,并以ᨀ出 负面清单的方式实现了投资核准。而接受负面清单的框架就意味着,在所有未被 明确禁止的部门投资都是允许的。这代表中方的重大转变,具有显著增加外国企 业进入市场的潜力。 今年,BIT 方面的公告没有重大突破,但为协商进程陈述了更多具体的目标。 双方将于 2014 年底“就协议的核心问题与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并在 2015 年初
GEEM全球智库半月谈 世界热点 就负面清单的细节“启动谈判”。自去年公告以来,历经一整年后,这一协商仍 处于初步阶段,可谓令人失望。 本次协商还在其他领域取得了进步。中国承诺,让市场在几项重要部门的定 价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包括石油、电力和天然气。尽管这并不意味着让步, 因为这是去年秋季三中全会的部分内容;然而,从在国际环境中重申这些承诺的 角度看,这也表明中方迈出了积极的一步。关于去除部分部门对外资的限制的承 诺,上述判断也同样成立,这些部门包括老幼护理、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务 与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 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依然强健、互利,但合作范围的拓展被基础性的不对称 限制了。美国市场已经或多或少向全球开放,因此,美国人无法再“给”中国人 什么了。相反,大部分中国经济都被“包裹”着,是外国企业的“禁区”,或对 其存在部分限制。因此,让步主要来自中国。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CFIUS)审核流程的改革,以及对MF份额改革的 支持,是中国主要关注的两项议题。在此方面,美方却无法提交结果。这些行动 要求国会的合作,但奥巴马政府不太可能接受这些行动,即便其决定赋予这些议 题高度优先权。而这引发了更大的问题:近期,我们能对双边经济关系抱有多少 期待?无疑,贸易和投资将持续增长,但双方都将继续以国内的考虑为主制定经 济政策,而不顾联合声明的内容。新一届中国政府似乎承诺要改革,但这些新政 策可能以逐渐的、选择性的方式展开。这不仅将令美国政策制定者沮丧,也将限 制双方在全球水平上的合作范围。中国采取的新国际行动,如之前提出的亚洲基 础设施银行,可能收到美方的冷淡回应。 在经历对战略与经济对话多年的高度预期后,双边经济关系已达到稳定而较 不活跃的状态。协商将快速进行,但进展只是增值性的,无法达到转折性的效果。 受限的经济伙伴关系不仅是糟糕的,还带来了一些担忧一一从恶化的战略关系上 看,经济关系能否继续作为粘合整体关系的“胶水”?若要使对话复兴,则需由 包括国会在内的各方共同承诺,提高门槛,并拓展未来经济伙伴关系的合作范围。 本文原题名为“ Taking Stock of the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本文作者为彼得森国 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本文于2014年7月14日刊于PIE网站。单击此处可以访问原文链 接
4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世界热点 就负面清单的细节“启动谈判”。自去年公告以来,历经一整年后,这一协商仍 处于初步阶段,可谓令人失望。 本次协商还在其他领域取得了进步。中国承诺,让市场在几项重要部门的定 价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包括石油、电力和天然气。尽管这并不意味着让步, 因为这是去年秋季三中全会的部分内容;然而,从在国际环境中重申这些承诺的 角度看,这也表明中方迈出了积极的一步。关于去除部分部门对外资的限制的承 诺,上述判断也同样成立,这些部门包括老幼护理、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务 与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 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依然强健、互利,但合作范围的拓展被基础性的不对称 限制了。美国市场已经或多或少向全球开放,因此,美国人无法再“给”中国人 什么了。相反,大部分中国经济都被“包裹”着,是外国企业的“禁区”,或对 其存在部分限制。因此,让步主要来自中国。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核流程的改革,以及对 IMF 份额改革的 支持,是中国主要关注的两项议题。在此方面,美方却无法ᨀ交结果。这些行动 要求国会的合作,但奥巴马政府不太可能接受这些行动,即便其决定赋予这些议 题高度优先权。而这引发了更大的问题:近期,我们能对双边经济关系抱有多少 期待?无疑,贸易和投资将持续增长,但双方都将继续以国内的考虑为主制定经 济政策,而不顾联合声明的内容。新一届中国政府似乎承诺要改革,但这些新政 策可能以逐渐的、选择性的方式展开。这不仅将令美国政策制定者沮丧,也将限 制双方在全球水平上的合作范围。中国采取的新国际行动,如之前ᨀ出的亚洲基 础设施银行,可能收到美方的冷淡回应。 在经历对战略与经济对话多年的高度预期后,双边经济关系已达到稳定而较 不活跃的状态。协商将快速进行,但进展只是增值性的,无法达到转折性的效果。 受限的经济伙伴关系不仅是糟糕的,还带来了一些担忧——从恶化的战略关系上 看,经济关系能否继续作为粘合整体关系的“胶水”?若要使对话复兴,则需由 包括国会在内的各方共同承诺,ᨀ高门槛,并拓展未来经济伙伴关系的合作范围。 本文原题名为“Taking Stock of the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本文作者为彼得森国 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本文于 2014 年 7 月 14 日刊于 PIIE 网站。单击此处可以访问原文链 接
GEEM全球智库半月谈 世界热点 欧洲:在加强监管和金融抑制间的两难选择 Stefano pagliari, Shahin vallee and eric monnet/文刘天培/编译 导读:金融危机给欧洲的金融体系带来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对政府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 看法,一是认为政府同情金融机构,并对其加强监管;二是认为政府反对市场机构,通过金 融体系为自己谋取利益。首先,我们认为,这两种极端的看法都不完全正确。其次,政府的 作用受到历史的影响。最后,我们分析了欧洲金融架构和联合银行对欧洲金融生态体系配置 的影响。编译如下 1、简介 在金融危机的长期阴影中,评论家对政府与机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后,采 用了70年代的“加强监管”和“金融抑制”两个术语来描述这些关系。仔细分 析后我们发现,这两个极端远远不能完全概括所有情况。欧洲金融体系的历史告 诉我们,政府、央行、公共部门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每每会加 强或减弱不同金融生态体系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Andrew Shonfield(1965)指出, 那时的金融体系差异很大,关系更为复杂。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资本流动 限制取消、单一欧洲法案的签署、欧元的诞生等一系列事件发生,欧洲金融体系 已经大为同质化。但是,宣称复杂的欧洲的金融生态结构消失还远远未到时机。 我们在文章中会分析现存的两种相反的力量作用的结果。 2、银行与政府:跨越大西洋的竞争 美国与欧洲对银行与政府关系的态度总是不同。美国总是在怀疑势力强大的 银行是否应该参与到政治中。这可以追溯到1791年汉密尔顿与杰斐逊对于国家 第一银行的争论。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指出:“金融业本身就削弱了对市 场、产品、机构的监管力度。”这主要是通过政治游说实现。这使得评论家在分 析两者关系时使用了“加强监管”的套路。但这更多适用于美国。在欧洲,金融 机构不能拿到那么多的金融资源来收买政客,这使得它们把注意力转向了公共部 门。 虽然欧洲的金融机构不能像美国的那样能掌握看得见资源,从而参与到政治 中,但是它们挖掘了更广泛的渠道和更隐秘的资源。欧洲不同的金融生态体系的 结构特征强化了它们所施加的影响力。比如,2009年掌握全国33%的资产的德 国公共储蓄银行由地方政府控制。另外一个特征则是欧洲政府非常依赖银行信用 为实体经济与主权债务融资,这使得银行对于政治有格外的影响力。在应对欧洲 金融危机中,这个机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由于银行对实体经济有重要的影响, 在全欧洲实施巴塞尔ⅢL协议期间,银行使得政府满足了银行自身的要求。 总之,美国与欧洲的金融机构在影响政治的过程中手段不同。欧洲金融生态 体系的结构特征应当扩展“加强监管”的含义。这种生态结构包含着政府与银行
5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世界热点 欧洲:在加强监管和金融抑制间的两难选择 Stefano Pagliari, Shahin Vallée and Éric Monnet /文 刘天培/编译 导读:金融危机给欧洲的金融体系带来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对政府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 看法,一是认为政府同情金融机构,并对其加强监管;二是认为政府反对市场机构,通过金 融体系为自己谋取利益。首先,我们认为,这两种极端的看法都不完全正确。其次,政府的 作用受到历史的影响。最后,我们分析了欧洲金融架构和联合银行对欧洲金融生态体系配置 的影响。编译如下: 1、简介 在金融危机的长期阴影中,评论家对政府与机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后,采 用了 70 年代的“加强监管”和“金融抑制”两个术语来᧿述这些关系。仔细分 析后我们发现,这两个极端远远不能完全概括所有情况。欧洲金融体系的历史告 诉我们,政府、央行、公共部门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每每会加 强或减弱不同金融生态体系之间的联系与影响。Andrew Shonfield(1965)指出, 那时的金融体系差异很大,关系更为复杂。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资本流动 限制取消、单一欧洲法案的签署、欧元的诞生等一系列事件发生,欧洲金融体系 已经大为同质化。但是,宣称复杂的欧洲的金融生态结构消失还远远未到时机。 我们在文章中会分析现存的两种相反的力量作用的结果。 2、银行与政府:跨越大西洋的竞争 美国与欧洲对银行与政府关系的态度总是不同。美国总是在怀疑势力强大的 银行是否应该参与到政治中。这可以追溯到 1791 年汉密尔顿与杰斐逊对于国家 第一银行的争论。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指出:“金融业本身就削弱了对市 场、产品、机构的监管力度。”这主要是通过政治游说实现。这使得评论家在分 析两者关系时使用了“加强监管”的套路。但这更多适用于美国。在欧洲,金融 机构不能拿到那么多的金融资源来收买政客,这使得它们把注意力转向了公共部 门。 虽然欧洲的金融机构不能像美国的那样能掌握看得见资源,从而参与到政治 中,但是它们挖掘了更广泛的渠道和更隐秘的资源。欧洲不同的金融生态体系的 结构特征强化了它们所施加的影响力。比如,2009 年掌握全国 33%的资产的德 国公共储蓄银行由地方政府控制。另外一个特征则是欧洲政府非常依赖银行信用 为实体经济与主权债务融资,这使得银行对于政治有格外的影响力。在应对欧洲 金融危机中,这个机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由于银行对实体经济有重要的影响, 在全欧洲实施巴塞尔 III 协议期间,银行使得政府满足了银行自身的要求。 总之,美国与欧洲的金融机构在影响政治的过程中手段不同。欧洲金融生态 体系的结构特征应当扩展“加强监管”的含义。这种生态结构包含着政府与银行
GEEM全球智库半月谈 世界热点 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这点与美国特别强调来自银行的影响不同,是我们下一部 分讨论的重点 3、金融生态体系的历史观点 1870年,德意志银行股份公司成为德意志帝国挑战不列颠银行的工具。上 个世纪,欧洲政府极为慷慨的支援银行以求回报,而银行家与政治家之间的私人 关系成为了润滑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银行关系帮助政府通过非竞争 的手段分配了银行信用。但大萧条与二战之后,银行紧紧地被政府掌控,信用功 能则转移到了公共信用机构。西欧在二战之后将银行转变为实现政策的工具,这 与发生在七十年代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金融抑制”不谋而合。政府逐渐把银行当 成弥补赤字的手段。为了抵消银行操作、政府政策的风险,政府与银行之间的政 治经济联系逐渐加深,最终形成了共生关系。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金融自由化和银行独立的好处的认识达到了新的 高度,共生关系开始破裂。金融体系结构开始重组,金融市场重新开放,资本开 始流动。共生关系在世纪之交逐渐淡化,那么金融危机是否标志着它的全面结束 呢 欧洲金融危机与国家生态体系重组 突然出现的跨国资本流动的阻断导致了近三年的金融国家主义重新抬头,欧 洲金融体系重新洗牌。政府重新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管制。如果欧洲政府没有采用 类似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的政策工具,那么公共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关系会被重新 定义。 欧洲银行举棋不定会使得国债陷入紧张的局势,政府不得不紧缩开支弥补赤 字。此外,各国国债的私人持有量都所有下滑。这些现象其实与金融危机无关, 是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所有的趋势。欧洲各国央行的地位下降也是自布雷顿森林体 系倒塌以来的趋势。实际上欧洲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是因为史无前例的银行信 用流向私人经济部门的结果。这与美国和英国的国债持有结构完全不同。历史上, 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银行能够用这种办法支撑整个经济的运行。 发展银行成为了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新的合作形态。从2008年到2012年,法 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发展银行的资产增长了至少30%,而欧洲金融资产机 构整体的资产只增长了4%发展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明细揭示了它们的不同功能, 包括流向公共部门、主权债务或国内债务。这些机构本质上加强了欧洲过去一个 世纪的那种金融生态体系。毫无疑问,国家银行持有公共债务、中央银行的信用 流入私人部门的态势将恢复
6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世界热点 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这点与美国特别强调来自银行的影响不同,是我们下一部 分讨论的重点。 3、金融生态体系的历史观点 1870 年,德意志银行股份公司成为德意志帝国挑战不列颠银行的工具。上 个世纪,欧洲政府极为慷慨的支援银行以求回报,而银行家与政治家之间的私人 关系成为了润滑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银行关系帮助政府通过非竞争 的手段分配了银行信用。但大萧条与二战之后,银行紧紧地被政府掌控,信用功 能则转移到了公共信用机构。西欧在二战之后将银行转变为实现政策的工具,这 与发生在七十年代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金融抑制”不谋而合。政府逐渐把银行当 成弥补赤字的手段。为了抵消银行操作、政府政策的风险,政府与银行之间的政 治经济联系逐渐加深,最终形成了共生关系。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金融自由化和银行独立的好处的认识达到了新的 高度,共生关系开始破裂。金融体系结构开始重组,金融市场重新开放,资本开 始流动。共生关系在世纪之交逐渐淡化,那么金融危机是否标志着它的全面结束 呢? 4、欧洲金融危机与国家生态体系重组 突然出现的跨国资本流动的阻断导致了近三年的金融国家主义重新抬头,欧 洲金融体系重新洗牌。政府重新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管制。如果欧洲政府没有采用 类似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的政策工具,那么公共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关系会被重新 定义。 欧洲银行举棋不定会使得国债陷入紧张的局势,政府不得不紧缩开支弥补赤 字。此外,各国国债的私人持有量都所有下滑。这些现象其实与金融危机无关, 是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所有的趋势。欧洲各国央行的地位下降也是自布雷顿森林体 系倒塌以来的趋势。实际上欧洲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是因为史无前例的银行信 用流向私人经济部门的结果。这与美国和英国的国债持有结构完全不同。历史上, 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银行能够用这种办法支撑整个经济的运行。 发展银行成为了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新的合作形态。从 2008 年到 2012 年,法 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发展银行的资产增长了至少 30%,而欧洲金融资产机 构整体的资产只增长了 4%。发展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明细揭示了它们的不同功能, 包括流向公共部门、主权债务或国内债务。这些机构本质上加强了欧洲过去一个 世纪的那种金融生态体系。毫无疑问,国家银行持有公共债务、中央银行的信用 流入私人部门的态势将恢复
GEEM全球智库半月谈 世界热点 欧洲金融生态体系与迈向统一银行体系 欧洲统一市场的建立一直被形容为“体系之间的战争”。英国崇尚自由市场, 而即便是国家控制为主的大陆国家,内部也分化各异。金融危机实际上使得政府 与银行之间的交互机制更加稳固。重新监管的巨大浪潮使得之前通过泛欧洲组织 努力建立起来的统一市场重新破碎。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重新建立统一的银 行联盟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这个要求又与各国的目标不能兼容。这种紧张的局 势解释了国内的利益对立。未来是迈向统一还是分化?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回答这 个问题 6、结论 未来有两种趋势。一方面银行业务萎靡导致信用会主要来自非银行机构,从 而改变了政府与银行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目前限于各国国内的金 融发展态势会进一步整合,并通过统一银行业务覆盖整个地区。但是过去几年的 现实却让这个观点画上了问号。紧密连接政府与银行的行动、机构重新苏醒。这 样看来“监管”和“抑制”两者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本文原题名为“ Europe between financial repression and regulatory capture”。本文作者 Stefano Pagliari为滑铁卢大学教授, Shahin vallee为 Bruegel访问学者, Eric monnet为比利时根特 大学的博士后和 Bruegel访问学者。本文于2014年7月10日刊于 Bruegel网站。单击此处 可以访问原文链接 7
7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世界热点 5、欧洲金融生态体系与迈向统一银行体系 欧洲统一市场的建立一直被形容为“体系之间的战争”。英国崇尚自由市场, 而即便是国家控制为主的大陆国家,内部也分化各异。金融危机实际上使得政府 与银行之间的交互机制更加稳固。重新监管的巨大浪潮使得之前通过泛欧洲组织 努力建立起来的统一市场重新破碎。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重新建立统一的银 行联盟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这个要求又与各国的目标不能兼容。这种紧张的局 势解释了国内的利益对立。未来是迈向统一还是分化?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回答这 个问题。 6、结论 未来有两种趋势。一方面银行业务萎靡导致信用会主要来自非银行机构,从 而改变了政府与银行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目前限于各国国内的金 融发展态势会进一步整合,并通过统一银行业务覆盖整个地区。但是过去几年的 现实却让这个观点画上了问号。紧密连接政府与银行的行动、机构重新苏醒。这 样看来“监管”和“抑制”两者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本文原题名为“Europe between financial repression and regulatory capture”。本文作者 Stefano Pagliari 为滑铁卢大学教授,Shahin Vallée 为 Bruegel 访问学者,Éric Monnet 为比利时根特 大学的博士后和 Bruegel 访问学者。本文于 2014 年 7 月 10 日刊于 Bruegel 网站。单击此处 可以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