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Datal 18年10月 语言研究 Oct 2018 第38卷第4期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汉语时间介词系统构成与演变 何洪峰',贾君芳12 (1.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武汉430074;2.汉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汉语时间介词在介词系统中所占比重较大。时间介词内部语义系统,可以分为客观性介 词和主观性介词,下位再划分岀次类。时间介词语义类型的发展基本稳定,成员由繁趋简,核 心介词构成介词系统的基础。时间介词复杂的原因,主要在介词系统内部,也有外部的原因。 关键词:介词;时间介词;语义类型;发展演变;介词系统 中图分类号:H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263(2018)04-005509 引言 时间介词介引时间义词语且表示时间与动作行为关系。介引时间词但不表示时间关系的不是时间介 词,如“把上午浪费了”“按半天算”,“把、按”分别是对象、方式介词。时间介词有的专表时间义(如 临、自从”等),有的兼表时间义(如“从、在”等)。 时间介词是一个重要的义类,一般工具书、史论专著及专题论文均会涉及,其研究现状主要是:(1) 单个介词语义及功能描写,如下表1的各词典、工具书;(2)作为介词的子系统,对整个古汉语(如杨 伯峻、何乐士1992;何乐士2000等)或断代时间介词(如张玉金2001;马贝加2002;吴金花2006;崔 云忠2014;张文颖2017等)进行语义分类与描写;(3)作为专书语法研究的一部分,附带论及时间介 词(如钱宗武2004;左大明2007:殷国光2008;吴福祥1996,2013等)。 古汉语时间介词数量大。如何乐士(20001992:136)统计有68个,钟兆华(2015)收录129个; 在介词系统中比例高,如甲骨文高达83.3%(张玉金2001),《左传》达61.1%(赵大明2007);见下表1 另一方面,现代汉语中,时间介词数却不多,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介词92个,时间 介词仅18个。这与一般语言的介词总量大致相当。如 Saint-Dizer(2006:1-2)指出,绝大多数语言的 介词是单词的有限集合,一般在40-120个:文章列举了英语介词65个。 Eessberger(2009)列举了英语 介词清单,以例句显示其语法意义与功能。单纯介词( one-word preposition)有94个②,数量与现代汉 语相若;时间介词仅26个,占单纯介词276%,占全部介词17.3%。又如 Hagee(2010:261)列举了 英语“空时域”( Spatio- Temproal Domain)介词共44个,时间介词26个。 目前尚未检索到汉语时间介词专题研究成果。本文讨论时间词介词系统的如下问题:(1)内部语义 类型;(2)各历史时期成员构成;(3)成员演变的特点;(4)数量大的原因。 时间介词的语义类型 时间介词内部语义分类未见有专论文献。汉语时间介词,杨伯峻、何乐士(1992:380-403)分为3 作者简介:何洪峰,男,1956年生,博士,教授,博导,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汉 语法:贾君芳,男,1976年生,博士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汉语语法 ①钟兆华著(2015)《近代汉语虚词词典》所收介词计数以词形为据,同音异字者分列。 ②该书另列复合介词( complex- words preposition)56个,英语单纯介词与复合介词共150个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onal social sclences datal
2018年 10月 第 38卷 第 4期 语 言 研 究 StudiesinLanguageandLinguistics Oct一20l8 Vol_38 NO.4 汉语 时间介词系统构成与演变 何 洪 峰 ,贾 君 芳 , (1.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语 言研究所 ,武汉 430074;2.汉江师范学院 中文系,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汉语时间介词在介词系统中所 占比重较大。时间介词 内部语 义系统 ,可 以分为客观性介 词 和主 观性 介词 ,下位 再 划分 出次类 。 时间介词 语 义类型 的发展 基 本稳 定 ,成 员由繁 趋 简 ,核 心介词构成介词 系统的基础。 时间介词复杂的原 因,主要在介词 系统内部 ,也有外部 的原 因。 关键词:介词;时间介词 ;语 义类型;发展演变;介词 系统 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63(2018)04—0055—09 一 引言 时间介词介引时间义词语且表示时间与动作行为关系。介引时间词但不表示时间关系的不是时间介 词,如 “把上午浪费了”“按半天算”,“把、按 ”分别是对象、方式介词。时问介词有的专表时间义 (如 “临、自从”等 ),有的兼表时间义 (如 “从、在 ”等)。 时间介词是一个重要的义类 ,一般工具书、史论专著及专题论文均会涉及,其研究现状主要是:(1) 单个介词语义及功能描写,如下表 1的各词典、工具书;(2)作为介词的子系统,对整个古汉语 (如杨 伯峻、何乐士 1992;何乐士 2000等)或断代时间介词 (如张玉金 2001;马贝加 2002;吴金花 2006;崔 云忠 2014;张文颖 2017等 )进行语义分类与描写;(3)作为专书语法研究的一部分 ,附带论及时间介 词 (如钱宗武 2004;左大明 20071殷国光 2008;吴福祥 1996,2013等 )。 古汉语时间介词数量大。如何乐士 (2000119921:136)统计有 68个,钟兆华 (2015)收录 129个 ; 在介词系统中比例高,如甲骨文高达 83.3% (张玉金 2001),《左传》达 61.1% (赵大明2007);见下表 1。 另一方面,现代汉语 中,时间介词数却不多,如 《现代汉语词典》(第 6版)收录介词 92个 ,时间 介词仅 l8个 。这与一般语言的介词总量大致相当。如 Saint.Dizer(2006:l一2)指出,绝大多数语言的 介词是单词的有 限集合,一般在 40.120个 ;文章列举了英语介词 65个 。Eessberger(2009)列举 了英语 介词清单,以例句显示其语法意义与功能。单纯介词 (one.wordpreposition)有 94个②,数量与现代汉 语相若 ;时间介词仅 26个,占单纯介词 27.6%,占全部介词 17.3%。又如 Ha@ge(201O:261)列举 了 英语 “空时域”(Spatio.TemproalDomain)介词共 44个,时间介词 26个。 目前尚未检索到汉语时间介词专题研究成果。本文讨论时间词介词系统的如下问题 :(1)内部语义 类型;(2)各历史时期成员构成;(3)成员演变的特 点;(4)数量大的原因。 二 时间介词的语义类型 时间介词 内部语义分类未见有专论文献 。汉语时间介词,杨伯峻、何乐士 (1992:380—403)分为 3 作者简介:何洪峰,男,1956年生,博士,教授,博导,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汉 语语法 ;贾君芳 ,男 ,1976年生 ,博士 生,副教授 ,主要研 究汉语语法 。 ① 钟兆华著 (2015)《近代汉语虚词词 典》所 收介词计 数以词 形为据 ,同音 异字者 分列。 ② 该书另列复合介词 (complex-wordspreposition)56个 ,英语单纯介词与复合介词共 150个 。 ·55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大类:引进动作行为的起始时间、发生的时间、延续或终止的时间,其中,发生的时间又分为4小类;马 贝加(2002:2)分为6类:起始点;正当;终至点;时点;临近点;时机。这些分类抓住了时间的特征 反映了介词结构所表达的时间与动作行为的基本关系,简明易操作且易接受。但这些分类基本是在同一层 面上进行的,比较扁平,其实时间介词语义系统具有层级性。 有些分类显然角度不一,如“当”“趁”都有“正当”的时点义,但一般归入“所在点”与“时机” 类:又如表终点义的“迄”与“等”,显然“迄”语法化程度高,可进入表时间起迄的介词框架,而“等” 语法化程度低,有较强的言者主观等候的动词性。因此时间介词的分类还有思考的余地 时间介词引介时间词语有两个观察层次:言者主观与时间的关系;动作行为与时间的关系 11言者主观与时间的关系 言者主观视角与客观时间有两种关系:客观时间,即客观地叙述时间的时点、时段;主观时间,即 言者主观上利用的某个时间。由此可分成客观时间介词和主观时间介词 客观时间介词,即客观地描述时间轴上的时间的介词。主要有时间起点(a)、所在点(b)、终点(c) 1)a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左传·昭公四年》) b於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孟子·万章上》) c文王之行,至今为法,可谓象之。(《左传·裹公三十一年》) 主观时间介词,即包含有言者主观态度,表示利用某个时点、时机的介词。这类介词一般是看作某 个特殊的时间点,表示言者主观选择的时间,有两类: 是将要等候的时间:等到某个时点才发生某个动作行为或事件,时点是主观刻意选定的。如 2)a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诗经·秦风·鸱鹗》) b逮吴之未定,君其取分焉。(《左传·定公四年》) c尧候四时之中,命曦和察四星,以占时气。(《论衡·是应篇》) d某待得见魏公时,亲与之说。(《朱子语类》卷一O三) 是将要趁赶、利用的时间:言者将因应、趁取某个事件发生某个动作行为或事件,时间是言者利 用的时机,这个时间也是主观刻意选定的。例如: 3)a能明其画,因时推秦,遂得意於海内,斯为谋首。(《史记·太史公自序》) b刚强猛毅,志厉青云,非本矜也;以乘时应变也。(《淮南子》卷一十三) c高处令人心悸,放旷舒怀何暇,好趁醒时休。(《全宋词》李曾伯《水调歌头》) d孩儿,你不可久停久住,便索赶早出城,回三关去。〔《元曲选·谢金吾》二折) e一向不得个心净,趁着正月里还了罢。(《金瓶梅词话》三十九回) 12客观时间与动作行为的关系 时间是一维的,“现在、过去、将来,谓之三时”(吕叔湘19821944]:219),形成“过去→现在→ 将来”的“三时时间链”。(李向农1997:16-17)客观地看待时间与动作行为的关系,有两个视点 是移动时点,即时间的“起始→临近→经过→终点”。例如: 4)a自古以来,未之或失也。(《左传·昭公十三年》) b至於百岁,临且死时,所见诸物,与年十岁时所见,无以异也。(《论衡·齐世篇》) c(虾酱)经春夏不败。(《齐民要术》卷八) d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O章) 移动时点串联起来,可以表示移动时段,一般构成“自……及迄/至……”结构: 5)a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老子》二十一章) b由孔子而来至於今,百有余岁。(《孟子·尽心章句下》) 二是固定时点,即时间所在点、正当点。例如: 6)a当其时不能治也,后之人何罪?(《左传·宣公十八年》) b艾在西时,修治障塞,筑起城坞。(《三国志·魏书·王冊丘诸葛邓钟传》 “学社会料学学术据库
大类 :引进动作行为的起始时间、发生的时间、延续或终止的时间,其 中,发生的时间又分为 4小类;马 贝加 (2002.2)分为 6类:起始点;正当;终至点;时点;临近点;时机 。这些分类抓住了时间的特征 , 反映 了介词结构所表 达的时间与动作行为的基本关系,简 明易操作且易接受。但这些分类基本是在同一层 面上进行 的,比较扁平 ,其实时间介词语义系统具有层级性。 有些分类显然角度不一,如 “当 ”“趁 ”都有 “正当 ”的时点义,但一般归入 “所在点”与 “时机” 类 ;又如表终点义的 “迄 ”与 “等 ”,显然 “迄 ”语法化程度高,可进入表时间起迄的介词框架,而 “等” 语法化程度低 ,有较 强的言者主观等候 的动词性 。因此时间介词的分类还有思考的余地 。 时间介词引介时问词语有两个观察层次:言者主观与时间的关系;动作行为与时间的关系。 1.1言者主观与时间的关系 言者 主观视角与客观时间有两种关系 :客观 时间,即客观地叙述时间的时点、时段;主观时间,即 言者主观 上利用的某个 时问 。由此可分成客观时间介词和主观时间介词 。 客观 时间介词,即客观地描述时间轴上的时间的介词。主要有 时间起点(a)、所在点(b)、终点(c): 1)a恃险与马 ,不可 以为固也 ,从古以然。(《左传 ·昭公四年》) b於斯 时也,天下殆哉 ,岌岌乎 !(《孟子 ·万章上》) c文王之行 ,至今为法 ,可谓象之。(《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 主观 时间介词,即包含有言者主观态度 ,表示利用某个时点、时机的介词。这类介词一般是看作某 个特殊的时间点,表 示言者主观选择的时间 ,有两类 : 一 是将要等候的时问:等到某个时点才发生某个动作行为或事件,时点是主观刻意选定 的。如: 2)a迨天之未 阴雨,彻 彼桑土 ,绸缪牖户。(《诗经 ·秦风 ·鸱鹗 》) b逮 吴之未定,君 其取分焉。(《左传 ·定公四年 》) c尧候四 时之 中,命曦和察四星,以占时气。(《论衡·是应篇》) d某待得见魏公时,亲与之说。(《朱子语类》卷一。三 ) 二是将要趁赶、利用的时间:言者将因应、趁取某个事件发生某个动作行为或事件,时间是言者利 用的时机 ,这个时间也是主观刻意选定 的。例如: 3)a能明其画 ,因时推秦,遂得 意於海 内,斯 为谋首。(《史记 ·太史公 白序》) b刚强猛毅 ,志厉 青云 ,非本矜也 ;以乘时应 变也。 (《淮南子》卷一十三) c高处令人心悸 ,放旷舒怀何 暇,好趁醒 时休 。(《全宋词》李曾伯 《水调歌头》) d孩 儿,你不可久停 久住 ,便 索赶早 出城,回三关去。(《元曲选 ·谢金吾》二折 ) e一向不得个心净 ,趁 着正月里还 了罢。(《金瓶梅词话》三十九回) 1.2客观时间与动作行为的关系 时间是一维的,“现在 、过 去、将来 ,谓之三时”(吕叔湘 1982119441:219),形成 “过去一现在一 将来 ”的 “三时时间链 ”。(李向农 1997:16.17)客观地看待时间与动作行为的关系,有两个视点: 一 是移动时点,即时间的 “起始 临近一经过一终点”。例如: 4)a自古以来 ,未之或失也。(《左传 ·昭公十三年》) b 至於 百岁,临且 死时,所见诸物,与年十岁时所见,无 以异也。(《论衡·齐世篇》) c (虾酱)经春夏不败 。(《齐 民要术》卷八 ) d民至老死不相往 来。(《老子》八 。章) 移动 时点 串联起来 ,可以表示移动 时段,一般构成 “自……及/迄/至……”结构: 5)a自古 及 今 ,其名 不去 , 以阅众 甫。(《老 子 》 二十 一章 ) b由孔子而来至於今 ,百有 余岁。(《孟子 ·尽心章句下》) 二是固定时点,即时间所在点、正 当点。例如: 6)a当其时不能治也 ,后之人何罪? (《左传 ·宣公十八年》) b艾在 西时,修 治障塞 ,筑起城坞。(《三国志 ·魏书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 》) ·56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7)a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孟子·滕文公下》) b若值凶年,一顷乃活百人耳。(《齐民要术》卷三) c然方当小人进用时,猝乍要用君子,也未得。(《朱子语类》卷三十七) 还有一种时点是以言说时间为基准的相距某时点。例如: 8)a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阳气冻解。(《淮南子·天文訓》) b离年又近了,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大家顽笑。(《红楼梦》第49回) 13时间介词语义系统 由上分析,可以概括出汉语时间介词的语义分类系统: 移动时点:起始→近临→经过→终至 客观性介词 时间介词 固定时点:所在;正当;相距 主观性介词:等候;赶趁 三汉语时间介词成员系统 21时间介词成员在介词系统中的比例 时间介词研究一般见于虚词论著,以下选列几种文献研究结果,以示管窥。其统计数据难以做到绝 对准确,但基本可以反映时间介词成员的概貌。 下表所计介词数,包括纯时间介词及含表时间功能的介词;以字形为据,同音异字的分别计数 各文献时间介词数与介词总数及其比例统计表 表1 文献名 时间介词数介词总数% 著者及出版年 《甲骨文语法学》 833张玉金2001:65 2 《今文尚书语法研究》 10 21 476钱宗武2004:208-209 3《吕氏春秋词类研究》 454股国光2008:330 《左传介词研究》 189611赵大明20 5《词诠》 44杨树达1979 6《中古汉语时间介词研究》 吴金花2006 7《两汉介词研究》 87 47.1张文颖2017 8《魏晋南北朝介词研究》 40.8崔云忠2014 9《近代汉语虚词词典》 129 393钟兆华2015 10《近代汉语介词》 60 50马贝加2002:2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117564语言所古代汉语室2012 12《古汉语的介词系统》 144 45.8何乐士2000133 57+2 142赵元任1979:32-334 14《现代汉语虚词例释》 93 269北大中文系语言班1982 15《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115 304侯学超1998 16《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17.8张斌2001 17《现代汉语词典》 92 19.5语言研究所词典室2014 除18个成熟介词外,还有6个动介转化中的词:“在、代、向、对、依、循” 原文计数68个,其中复音介词21个,实数只有19个。 ①原书计数不以字形为依据的计57个,另括号所记同义介词、带“着、了”的介词计20个,共77个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alal
7)a当是 时, 阳货 先 , 岂得 不 见? (《孟 子 ·滕 文 公下 》) b若值 凶年 ,一顷乃活百人耳。(《齐 民要术》卷三) C然方当小人进用时,猝乍要用君子 ,也未得。(《朱子语类》卷三十七) 还有一种时点是以言说时间为基准的相距某时点。例如: 8)a故日距 日冬至四十六 日而立春 ,阳气冻解。(《淮南子 ·天文 》) b离年又近 了,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大家顽 笑。(《红楼梦》第 49回) 1.3时间介词语义系统 由上分析 ,可以概括出汉语 时间介词的语义分类系统: r移动时点:起始 一 近临 一 经过 一 终至 r客观性介词.《 时间介词 .{ L固定时点:所在;正当;相距 l主观性介词:等候;赶趁 三 汉语时 间介词成 员系统 2.1时间介词成员在介词系统中的比例 时间介词研究一般见于虚词论著,以下选列几种文献研究结果,以示管窥。其统计数据难 以做到绝 对准确 ,但基本可以反映时问介词成员的概貌 。 下表所计介词数 ,包括纯时间介词及含表时间功能的介词;以字形为据 ,同音异字的分别计数。 各 文献 时 间介 词数 与 介词 总数 及 其 比例 统 计袁 表 1 文献名 时 间介词数 介词 总数 % 著者及出版年 1 《甲骨文语法学》 15 18 83_3 张玉金 2001:65 2 《今文 尚书语法研究》 10 2l 47.6 钱宗武 2004:208—209 3 《吕氏春秋词类研究》 10 22 45.4 殷 国光 2008:330 4 《左传介词研究》 11 18~ 61.1 赵大 明 2007 5 《词诠》 37 84 44 杨树达 1979 6 《中古汉语时间介词研究 》 69 吴金花 2006 7 《两汉介词研究 》 41 87 47.1 张文颖 2017 8 《魏晋南北朝介词研究》 29 71 40.8 崔云忠 2014 9 《近代汉语虚词词典 》 129 328 39-3 钟兆华 2015 l0 《近代汉语介词 》 80 160 50 马贝加 2002:2 l1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 66 ll7 56.4 语言所古代汉语室 2012 12 《古汉语 的介词系统 》 66~ 144 45. 8 何乐 士 2000:133 13 《汉语 口语语法 》 11 57+20@ 14. 2 赵元任 1979:332.334 14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 》 25 93 26.9 北大 中文 系语言班 1982 15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 35 l15 30.4 侯学超 1998 l6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 13 73 17.8 张斌 2001 17 《现代汉语 词典 》 18 92 19.5 语 言研究所词典室 2014 。 除 18个成熟介词外 ,还有 6个动介转化 中的词 :“在 、代 、向、对 、依 、循 ”。 。 原文计数 68个 ,其 中复音介词 21个 ,实数只有 19个 。 。 原书计数不 以字形为依据的计 57个 ,另括号所记 同义介词 、带 “着 、了”的介词计 20个 ,共 77个 。 ·57·
上表数据所反映的时期,1-5栏中,前4栏属先秦,《词诠》所收介词用例基本出于先秦至汉代,68 栏是汉魏六朝,9-10栏是近代,11-12栏是古代历时综合情况,13-17栏是现代 观察上表大致有如下认识:(1)介词总量方面,甲骨文及先秦专书可见,共时介词数量不大,仅20 个左右;秦汉时期及现代汉语总数约在100个左右:整个古汉语系统在150左右;而近代汉语(表89 栏)则歧见殊异,328:160相差1倍。(2)时间介词总数方面,古今差异较大,在其相对范围内,这种 差异令人吃惊。(3)时间介词在介词系统中的比例相当大,古代至近代,占比约83%至35%之间,而现 代则在20-30%左右;如果单从数量比例来看,各时期时间介词总数(不计无对应介词总数的第6栏)与 所有介词总数之比是:596:1520,时间介词占比是:392%。 当然,上表文献研究范围有限,未必能精细反映介词成员系统及时间介词全貌;再则,一部专书与 个时期的介词总量也有明显差异;但大致可以反映出汉语介词成员系统及时间介词基本面貌。 22历代时间介词构成 由于文献及研究不足,目前尚不能穷尽地精确描述每个时期的时间介词成员系统构成。根据现有文 献,时间介词成员系统的发展大致分为4个时期:先秦、汉魏南北朝、近代、现代。 各时期时间介词数量获取方法是,将表1中各文献所收时间介词摘出,整合不重复的介词,得到该 时期的总体情况。表多种时间语义的不重复计;异形介词分别计数。所计介词均依各研究文献° (1)先秦时期。依据文献是表1的1-4栏。这几种著作范围比较局限,另外参考第5栏、10-11栏 文献,补充见于先秦而未见于1-4栏文献的时间介词,以“∥”隔开。时间介词共44个 (2)汉魏南北朝时期。依据文献是表1的6-7栏,时间介词共82个。 先秦及汉魏南北朝时期时间介词构成表 表2 付间介词义类 先秦例词 小计 汉魏南北朝例词 小计 从/由/自∥迪/繇/从自/自从/ 从/乎:起/由1/於/于/自/自从/以 起始 自昔/在/於爱振 移|临近|邺 1傍临临当1垂临垂响向薄因佣用1侵际投/去 动经过 经 客观介词 比/及2/若/于/至/至于 比比及比至/迟达迫逮1到/抵乎2会及及至/ 终至终卒作∥徂达达于通遇/遥161暨暨臻暨于暨至洎竟居汽迄迄于乎迄至|383 至爰2之 投/望爰/越/粤/于2/於2/质/至/至于/终逐著 所在乎惟/于於越亦越以在81并乎及戏以用独由於于3越在 10-7 定正当方当即 3当/当值方即遭值遭值 点相距 时段後前/先 3先/後/居 主观等候戬逮 2待/逮 ,迨y/候 介词赶趁 21傍曼/及因/乘/承/缘以用y/值 合计 先秦时期时间介词较引人注目的是:有学者认为有时段义介词“後、先”(张玉金2001:67),表示 在……之前後”;《词诠》(杨树达1979:315;118)有“前、後”字;没有经过义、相距义介词。 汉魏南北朝时期的时间介词,新生了“相距”义介词,但没文献提到“经过”义介词。 (3)近代。依据文献是表1的8-9栏,时间介词共145个。 (4)现代。依据文献是表1的12-16栏,时间介词共41个。 ①时间介词的厘定,可商之处颇多,当另文专题研究,在此不论 ②右下脚标的数字,表示该介词的语义序号,还有其他语义功能。标示多个数字的介词,统计时只计为1个 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ional social sclences Datab
上表数据所反映的时期,1—5栏 中,前 4栏属先秦 ,《词诠》所收介词用例基本 出于先秦至汉代,6—8 栏是汉魏六朝 ,9—10栏是近代 ,11—12栏是古代历时综合情况 ,13.17栏是现代。 观察上表大致有如下认识 :(1)介词总量方面 ,甲骨文及先秦专书可见,共 时介词数量不大,仅 20 个左右 ;秦汉时期及现代汉语总数约在 100个左右;整个古汉语系统在 150左右 ;而近代汉语 (表 8-9 栏 )则歧见殊异 ,328:160相差 1倍 。(2)时间介词总数方面,古今差异较大,在其相对范围 内,这种 差异令人吃惊。(3)时间介词在介词系统 中的比例相当大 ,古代至近代,占比约 83%至 35%之间,而现 代 则在 20—30%左右 ;如果单从数量 比例来看 ,各时期时间介词总数 (不计无对应介词总数的第 6栏 )与 所有介词总数之比是 :596:1520,时间介词 占比是 :39.2%。 当然 ,上表文献研究范围有限,未必能精细反映介词成员系统及时间介词全貌;再则,一部专书与 一 个 时期 的介词总量也有明显差异;但大致可 以反映出汉语介词成员系统及时间介词基本面貌。 2.2历代时 间介词构成 由于文献及研究不足 ,目前 尚不能穷尽地精确描述每个时期 的时间介词成员系统构成。根据现有文 献 ,时间介词成员系统的发展大致分 为 4个时期:先秦、汉魏南北朝、近代、现代 。 各时期时间介词数量获取方法是,将表 1中各文献所收时间介词摘 出,整合不重复的介词,得到该 时期 的总体情况。表多种时间语义的不重复计 ;异形介词分别计数 。所计介词均依各研究文献 。 (1)先秦 时期。依据文献是表 1的 1—4栏 。这几种著作范围比较局 限,另外参考第 5栏、10.11栏 文献 ,补充见于先秦而未见于 1—4栏文献 的时间介词,以 “//”隔开。时间介词共 44个 。 (2)汉魏南北朝 时期 。依据文献是表 1的 6—7栏,时间介词共 82个 。 先秦 及 汉魏 南北朝 时期 时 间介词 构 成表 表 2 时 间介 词义类 先秦 例词 小计 汉魏 南北朝 例词 小计 起始 从/由/自//迪/繇/从 自/自从/ 从/乎 l/起/由 1/於 1/于 1/自/自从/以 l l2 9 自昔/在/於/爰 l/振 移 临近 必B l 傍/临/临当/垂/临垂/向/薄/因 l/用 l/侵/际/投/去 l3 动 经过 经 1 客 点 比/及 1② /若/于 1/至/至于/ 比/比及/比至/迟/达/迨 1/逮 1/N/抵/乎 2/会/及 1/及至/ 观 终 睢 介 终 至 }}植 |达 |遂 于 |’遴}逐 16.1 暨/暨臻/暨于/暨至/洎/竟/居/讫/迄/迄于/迄 乎/迄至/ 38—3 词 至/爰 2/之 投/望/爰/越/粤/于 2/於 2/质/至/至于/终/逐/著 固 所在 乎/惟/于 2/於/越/亦越/以/在 8.1 并/乎 3/及 2/以 2/用 2/由2/於 3/T"3/越/在 10.7 定 正 当 方/当/即 3 当/当值/方/即/遭/值/遭值 7 点 相距 距 l 时段 後/前/先 3 先}後 3 主观 等候 哉/逮 2 待/逮 2/迨 2/候 4.2 介词 赶趁 及 2/因 2.1 傍/曼/及/因 2/乘/承/缘/以/用 3/值 1O.2 合计 44 82 先秦 时期时间介词较引人注 目的是 :有学者认为有时段义介词 “後、先 ”(张玉金 2001:67),表示 “在 ……之前/後 ”;《词诠》(杨树达 1979:315;l18)有 “前、後”字;没有经过义 、相距义介词。 汉魏南北朝时期 的时间介词 ,新生 了 “相距 ”义介词,但没文献提到 “经过”义介词。 (3)近代 。依据 文献是表 1的 8-9栏 ,时间介词共 145个 。 (4)现代 。依据文献是表 l的 12.16栏 ,时间介词共 41个。 ① 时 间介 词的厘 定 ,可商之 处颇多 ,当另文专题研 究,在此不论 。 ② 右下脚 标的数 字 ,表 示该介词的语义 序号 ,还有其 他语义功能 。标 示多个数字的介词 ,统 计时只计为 1个。 ·58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ional social sclences Databa 唐至清代及现代时间介词构成表 表3 时间介词义类 小计 代例词 从1/从来/从兹/从自打打从洎继连破起/涉1/ 从/从打//打从/起/ 起始始自头至投1向1从一自油由(由打1粤从36由/自/自从自打 粤自则从直从直自八只从至从自/自从/自打/自 近薄临/临当/临到/临至/垂/向/投1 8临/临到/头 移 过经已经 2经过 比比及比至迨1/迨及1/得/到抵1/顶/顶到/而/既 到/及/及至/向∥向着/ 客观介词 暨夫暨乎/及1及到及夫/及乎/及赶/及至即1即至/洎乎 终至洎及洎于洎至渐来讫迄乎于至犁涉2投2投523 到投得投至投至得/投至的向1於2头/一头的/一头 地/一头里/一投爰自/直到/至/著 所在从2抵2就居即2去向2用于/ 114即厅//以 固 正当|当/当着/当值方方当方其会/会须/会值值直遭值正值13当/当着 点相距 距离/距离 423 时段 迨2迨至逾及2/殆待待得/待的/待等/逮1/逮乎逮及1/ 待/待到/等/等 等候 16-2 逮至等等待/等得/等到 趁趁取趁着/乘/乘着/逮2/逮及2/及2逗/斗赶|赶趁赶 趁趁着/乘赶赶到 赶趁 193 着/就着往/闻/因/值/直 借/借着/尽/尽着 合计 近代汉语时间数量大增,超乎一般认知,原因下文再论。没有文献提到“相距、时段”义介词。 (5)汉语时间介词构成概况。以上文献对于汉语时间介词研究,既不能说是穷尽无遗,也不能说是 公认无疑。但即使有遗漏,也不会很多;即使有争议,也不会分歧很大。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基本反 映了汉语时间介词面貌 首先,数量上,各时期差异不小。上古44个,中古82个,近代145个,现代41个。时间介词数 量,上古和现代相仿,这可能反映了汉语系统中时间介词所需的大致常数;中古是上古与现代的两倍 近代更是上古、现代的三倍,中古的一倍半,异乎寻常。比例上,时间介词在介词系统中约占40%,这 些说明了汉语时间介词的复杂性 其次,语义上,时间介词系统的构成自古以来基本一致,差异只在几个小类:是否有“时段”义 相距”义、“经过”义介词。 四时间介词成员的演变 汉语时间介词系统成员数量的发展轨迹,呈现出抛物线型:上古起点与现代终点基本相当,中古急 剧上升,近代达到顶点。这从介词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语言文白更迭、急剧变化的特点。从语义类型来 看,有几类介词数量差别不大,有几类数量悬殊、更迭显著。 31变化不大的时间介词 这类介词由于其介引的时间语义与动作行为关系比较特别,因此比较稳定,有如下3类 相距”义介词。中古出现了“距”,如前例8a),近代并不常见,又出现了“离”(例8b)。介词“距、 离”主要表处所,也可表时间,但无研究文献提及。例如 9)a距春五日。吉语搀先来饮席。(《全宋词》程大昌《减字木兰花〔内子生日)》) b到了如今,距国初进关时节曾不百年,风气为之一变。(《儿女英雄传》第29回) c离送灵日不远,鸳鸯、琥珀、翡翠、玻璃四人都忙着打点贾母之物。(《红楼梦》第59回)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ional social sclences atab
唐至清代及现代 时间介词构成表 表 3 时 间介词义类 近代 例词 小计 现代 例词 小计 从 1/从来/从兹/从 自/打/打从/洎/继/连/破/起/涉 1/始从/ 从/从 打/打/打从/起/ 起始 始 自/头至/投 1/向 1/一/一从/一 自/由 /繇/由打/於 1/粤从/ 36 由/自/自从/自打 9 粤 自/则从/直从/直 自/只/只从/至从/自/自从/自打/自是 移 临近 薄/临/临 当/临到/临至/垂/向/投 I 8 临/临到/头 3 动 经 过 经/已经 2 经过 1 客 点 比/比及/比至/迨 l/迨及 1/得l~Ijl抵 l/顶/顶 到/而/既/暨/ 到/及/及至/向//向着/ 观 暨夫/暨乎 及 l/及到/及夫/及乎/及赶 及至/即 1/即至/洎乎 至 介 终至 /洎及/洎于/洎至/渐/来/讫/迄乎/迄 于/迄至/犁/涉 2/投 2/投 52.3 6 词 到/投 得/投至/投至得/投 至的/向 11於 2/一头/一头的/一头 地/一头里/一投/爰 自/直 到/至/著 固 所 在 从 2/抵 2/就/居/即 21去/向 2/用/于/以/在 l1.4 即/于/在/以 4 定 正当 当/当着/当值/方/方 当/方其/会/会须/会 值/值/直/遭值/正值 13 当/当着 2 点 相 距 距/离/距离 3 时段 迨 2迨至/迨及 2/殆/待/待得/待 的,待等/逮 l/逮乎/逮及 I/ 待/待到/等/等到 主观 等候 逮至 16.2 4 /等/等待/等得/等 到 介词 赶趁 趁/趁取/趁着/乘/乘着/逮 2/逮及 2/及 2/逗/斗/赶 /赶趁/赶 趁/趁着/乘/赶/赶 到/ 着/就着/往/闻/因/值/直 19.3 借/借着/尽/尽着 9 合 计 145 41 近代汉语时间数量大增 ,超乎一般认知 原因下文再论。没有文献提到 “相距、时段”义介词。 (5)汉语时间介词构成概况。以上文献对于汉语时间介词研究,既不能说是穷尽无遗 ,也不能说是 公认无疑 。但即使有遗漏,也不会很多 ; 即使有争议,也不会分歧很大 。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基本反 映了汉语时间介词面貌 。 首先 ,数量上 ,各 时期差异不小。上古 44个, 中古 82个 ,近代 145个,现代 41个 。时间介词数 量 ,上古和现代相仿,这可能反映 了汉语系统中时间介词所需的大致常数;中古是上古与现代的两倍; 近代更是上古 、现代的三倍 ,中古的一倍半 ,异乎寻常。比例上,时间介词在介词系统中约 占40%,这 些谎踞了汉语时间俞 斡复杂蛙 其次 ,语义上 ,时间介词系统的构成 自古以来基本一致 ,差异只在几个小类 :是否有 “时段”义、 “相 距 ”义 、“经 过 ”义介 词 。 四 时间介词成员 的演变 汉语时间介词系统成员数量的发展轨迹 ,呈现 出抛物线型:上古起点与现代终点基本相当,中古急 剧上升,近代达到顶点。这从介词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语言文 白更迭、急剧变化 的特点。从语义类型来 看,有几类介词数量差别不大,有几类数量悬殊 、更迭显著 。 3.1变化不大的时间介词 这类介词由于其介引的时间语义与动作行为关系比较特别,因此比较稳定,有如下 3类 : “相距”义介词。中古出现 了 “距 ”,如前例 8a),近代并不常见,又出现 了 “离”(例 8b)。介词 “距、 离”主要表处所,也可表时间,但无研究文献提及。例如: 9)a距春五 日。吉语搀先来饮席。(《全宋词》程大昌 《减字木兰花 (内子生日)》) b到 了如今 ,距国初进关时节曾不百年,风气为之一变。(《儿女英雄传》第 29回) c离送灵 日不远,鸳鸯、琥珀、翡翠、玻璃四人都忙着打点贾母之物。(《红楼梦》第 59回) ·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