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上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丨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务必先 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按文字方向贴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本卷满分150分钟,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 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儒学在我国学术文化中的位置,要作恰当的估计。可以肯定,儒学不等于国学。我国 的远古文化,就不能归于儒学。有人说国学以儒学为中心,这也不能令人信从。在先秦诸子 里,家数很多,即使是在司马谈所论的六家、《汉书·艺文志》记述的十家中,儒家只是其 中之一。儒学尽管在先秦成为显学,却不是至高无上的。道家、墨家、法家对孔子的批评就 不少。撇开宗派的成见,不无合理的因素。至于老子用道阐发的宇宙论,远非孔子所能及。 《墨子》里关于数学、物理学、工艺学的发明,也是儒家所无。这是人所共知的 孔子不仅在父母之邦的鲁国终究没有能够施展其抱负,而且周游卫、宋、陈、蔡等地, 也没有受到重用,而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就是由于任用了被孔子斥为不知礼的管仲。 秦国称霸西戎,开始于孝公信用商鞅,实行变法。始皇统一六国,儒生虽被立为博士,但最 终因以古非今的罪名而横遭慘祸。刘邦开始也极轻视儒者,拿儒冠当溺器,骂郦食其是竖儒, 讨厌陆贾的称说《诗》、《书》。只是因叔孙通替他制定朝仪,感到做皇帝的尊严、可贵,而 后才较多地任用儒生。刘恒、刘启,主张无为而治,窦太后崇黄老之术,出现了史称的“文 景之治”。司马谈在武帝初年写成的《论六家要旨》,抑儒而扬道。他说:“儒者博而寡要 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道 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 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 史公自序》)。司马谈所处正是崇道的年代,对道家难免溢美。可是,班固据刘歆《七略》祖 本撰《汉书·艺文志》,已是崇儒之世,《汉书·艺文志》中所论十家,都列长短,儒家也不 例外
2016-2017 学年上期期末联考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务必先 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按文字方向贴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 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本卷满分 150 分钟,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 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对儒学在我国学术文化中的位置,要作恰当的估计。可以肯定,儒学不等于国学。我国 的远古文化,就不能归于儒学。有人说国学以儒学为中心,这也不能令人信从。在先秦诸子 里,家数很多,即使是在司马谈所论的六家、《汉书·艺文志》记述的十家中,儒家只是其 中之一。儒学尽管在先秦成为显学,却不是至高无上的。道家、墨家、法家对孔子的批评就 不少。撇开宗派的成见,不无合理的因素。至于老子用道阐发的宇宙论,远非孔子所能及。 《墨子》里关于数学、物理学、工艺学的发明,也是儒家所无。这是人所共知的。 孔子不仅在父母之邦的鲁国终究没有能够施展其抱负,而且周游卫、宋、陈、蔡等地, 也没有受到重用,而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就是由于任用了被孔子斥为不知礼的管仲。 秦国称霸西戎,开始于孝公信用商鞅,实行变法。始皇统一六国,儒生虽被立为博士,但最 终因以古非今的罪名而横遭惨祸。刘邦开始也极轻视儒者,拿儒冠当溺器,骂郦食其是竖儒, 讨厌陆贾的称说《诗》、《书》。只是因叔孙通替他制定朝仪,感到做皇帝的尊严、可贵,而 后才较多地任用儒生。刘恒、刘启,主张无为而治,窦太后崇黄老之术,出现了史称的“文 景之治”。司马谈在武帝初年写成的《论六家要旨》,抑儒而扬道。他说:“儒者博而寡要, 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道 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 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太 史公自序》)。司马谈所处正是崇道的年代,对道家难免溢美。可是,班固据刘歆《七略》祖 本撰《汉书·艺文志》,已是崇儒之世,《汉书·艺文志》中所论十家,都列长短,儒家也不 例外
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渐渐地使儒学的地位得到抬高。以儒学为统治思想, 目的在于强化汉家的统治 应当注意的有两点:一是独尊儒术,乃是统治者运用超学术文化的权力造成的。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所以,有人竟然把孔子说成是有帝王的道德又有帝王的才干却没有帝 王命运的素王;是黑帝的儿子,当称玄圣;把《六经》的著作权统统划归孔子,并且制造出 为汉制作的神话来。显而易见,这绝不是孔子的本来面目。二是儒学的独尊地位,2000多 年来,只是在统一的王朝为着维护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时才需要,并不是始终如一地反映在一 切时期。历史呈现的迹象表明:儒学的盛衰,与统治者的是否有力地加以倡导密切相关。而 当一个王朝到了再不能统治下去的时候,儒学是毫无作为的。所以,当这样的统治行将崩溃 的时候,儒学的地位也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动摇。正因如此,在我国旧民主革命胜利后,儒 学的那种官方哲学的地位也就没有恢复的可能了 当然,这样并不是否定儒学的价值。从孔子到孟子、荀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家,他 们在学术文化的多种领域中均表现了大智大慧,给人以启迪。在他们留下的遗产中,蕴藏着 可开发的丰富资源,其中有的早已渗入我国各民族首先是汉民族人民的心里,如“以天下为 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博学”,“知耻”,“义然后取”,“孝亲”“尊长”等等,其作用是积 极的;还有反映人民利益的言论,如“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黎民不饥不寒”,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此等等,无疑是可贵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即使是在司马谈所论的六家、《汉书·艺文志》记述的十家中, 儒家也只是其中之一,并非至高无上。 B.老子用道阐发宇宙论,《墨子》记载了多种发明,而儒家“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招致 道家、墨家、法家对儒家的批评 C.齐桓公任用了法家的管仲而称霸诸侯,秦孝公信用主张变法的商鞅称霸西戎,这些说明 儒学富国强兵方面有一定的短处 D.孔子在鲁国、卫国、蔡国等地没能够施展其抱负,儒冠被刘邦当作溺器,儒学在汉武帝 独尊儒术后,地位才得到提高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3分) A.儒学的要旨之一是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叔孙通汉高祖制定朝仪后, 儒生才较多地登上政治舞台
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渐渐地使儒学的地位得到抬高。以儒学为统治思想, 目的在于强化汉家的统治。 应当注意的有两点:一是独尊儒术,乃是统治者运用超学术文化的权力造成的。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所以,有人竟然把孔子说成是有帝王的道德又有帝王的才干却没有帝 王命运的素王;是黑帝的儿子,当称玄圣;把《六经》的著作权统统划归孔子,并且制造出 为汉制作的神话来。显而易见,这绝不是孔子的本来面目。二是儒学的独尊地位,2000 多 年来,只是在统一的王朝为着维护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时才需要,并不是始终如一地反映在一 切时期。历史呈现的迹象表明:儒学的盛衰,与统治者的是否有力地加以倡导密切相关。而 当一个王朝到了再不能统治下去的时候,儒学是毫无作为的。所以,当这样的统治行将崩溃 的时候,儒学的地位也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动摇。正因如此,在我国旧民主革命胜利后,儒 学的那种官方哲学的地位也就没有恢复的可能了。 当然,这样并不是否定儒学的价值。从孔子到孟子、荀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家,他 们在学术文化的多种领域中均表现了大智大慧,给人以启迪。在他们留下的遗产中,蕴藏着 可开发的丰富资源,其中有的早已渗入我国各民族首先是汉民族人民的心里,如“以天下为 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博学”,“知耻”,“义然后取”,“孝亲”“尊长”等等,其作用是积 极的;还有反映人民利益的言论,如“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黎民不饥不寒”,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此等等,无疑是可贵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即使是在司马谈所论的六家、《汉书·艺文志》记述的十家中, 儒家也只是其中之一,并非至高无上。 B.老子用道阐发宇宙论,《墨子》记载了多种发明,而儒家“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招致 道家、墨家、法家对儒家的批评。 C.齐桓公任用了法家的管仲而称霸诸侯,秦孝公信用主张变法的商鞅称霸西戎,这些说明 儒学富国强兵方面有一定的短处。 D.孔子在鲁国、卫国、蔡国等地没能够施展其抱负,儒冠被刘邦当作溺器,儒学在汉武帝 独尊儒术后,地位才得到提高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3 分) A.儒学的要旨之一是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叔孙通汉高祖制定朝仪后, 儒生才较多地登上政治舞台
B.汉武帝时儒学地位得到提高,孔子竟被称为素王。《六经》的著作权本不是孔子却被划 归孔子,这是某些人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而做的 C.一个王朝兴盛,儒学便跟着兴盛,王朝行将崩溃,儒学的地位也发生了动摇,可见儒学 的盛衰与王朝的兴衰密切相关。 D.以儒学为统治思想,有利于强化王朝的统治,因此统治者把儒学奉为官方哲学,但旧民 主革命胜利后儒学丧失了原有的地位。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蕴含着大智大慧的儒学,经过孟子、荀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家的阐发和丰富,成为 传统文化领域中的宝藏 B.道家采儒墨思想之精华,撮名法之要,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一度为统治阶级所推崇, 可见道家在百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C.“忧乐天下、博学知耻、清静无为、孝亲尊长”这些儒学的思想早已渗入我国各民族人 民的心里,影响了无数炎黄子孙。 D.儒学在我国学术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虽然不能等同于国学,但也是古代传统文化的 精华之一,在文化史上熠熠生辉。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继勋字绍先,仪状颀伟,太宗见而异之,召问其家世,以琼子对。擢寄班祗候,累迁 内殿崇班。咸平初,王均据益州。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 砦,继勋引兵转斗至嘉州,败之。会日暮,有终欲少休,继勋曰:“贼窘矣,急击之,无失 也。”率十数骑鏖战,身被数创,血濡甲,贼退保子城,不敢出。迁洛苑使、并代州钤辖 契丹聚兵五万屯草城川,继勋登高望之,谓军使贾宗曰:“彼众而不蹩将不才也我兵发 可以奇取胜先伏兵虫下敌见我题必急攻我我诱之南走尔起乘之数大遗。”转战至寒光岭,伏 发,契丹果败,相蹂躏死者万余人,获马、牛、橐驼甚众。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继勋扼 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徙知环州,又徙瀛州。时岁饥,募富人出粟以给贫者。明年大 稔,郡人上治状请留。迁内藏库使,以宫苑使奉使契丹。还,知定州,徙鄘延路钤辖,坐市 马亏价失官。已而复为西上閤门使。仁宗即位,改东上閤门使,真授陇州团练使、知雄州。 其冬,契丹猎燕蓟,候卒报有兵入抄,边州皆警。继勋曰:“契丹岁赖汉金缯,何敢损盟妊
B.汉武帝时儒学地位得到提高,孔子竟被称为素王。《六经》的著作权本不是孔子却被划 归孔子,这是某些人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而做的。 C.一个王朝兴盛,儒学便跟着兴盛,王朝行将崩溃,儒学的地位也发生了动摇,可见儒学 的盛衰与王朝的兴衰密切相关。 D.以儒学为统治思想,有利于强化王朝的统治,因此统治者把儒学奉为官方哲学,但旧民 主革命胜利后儒学丧失了原有的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蕴含着大智大慧的儒学,经过孟子、荀子、董仲舒以及宋明理学家的阐发和丰富,成为 传统文化领域中的宝藏。 B.道家采儒墨思想之精华,撮名法之要,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一度为统治阶级所推崇, 可见道家在百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C.“忧乐天下、博学知耻、清静无为、孝亲尊长”这些儒学的思想早已渗入我国各民族人 民的心里,影响了无数炎黄子孙。资*源%库 D.儒学在我国学术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虽然不能等同于国学,但也是古代传统文化的 精华之一,在文化史上熠熠生辉。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高继勋字绍先,仪状颀伟,太宗见而异之,召问其家世,以琼子对。擢寄班祗候,累迁 内殿崇班。咸平初,王均据益州。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 砦,继勋引兵转斗至嘉州,败之。会日暮,有终欲少休,继勋曰:“贼窘矣,急击之,无失 也。”率十数骑鏖战,身被数创,血濡甲.,贼退保子城,不敢出。迁洛苑使、并代州钤辖。 契丹聚兵五万屯草城川,继勋登高望之,谓军使贾宗曰:“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 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转战至寒光岭,伏 发,契丹果败,相蹂躏死者万余人,获马、牛、橐驼甚众。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继勋扼 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徙知环州,又徙瀛州。时岁饥,募富人出粟以给贫者。明年大 稔,郡人上治状请留。迁内藏库使,以宫苑使奉使契丹。还,知定州,徙鄜延路钤辖..,坐市 马亏价失官。已而复为西上閤门使。仁宗即位,改东上閤门使,真授陇州团练使、知雄州。 其冬,契丹猎燕蓟,候卒..报有兵入抄,边州皆警。继勋曰:“契丹岁赖汉金缯,何敢损盟好
邪?”居自若,已,乃知渤海人叛契丹,行剽两界也。入宿卫,出为天雄军都总管,愿复护 边,既而留不遣。以老病乞骸骨。召见便殿,许一子扶掖,俾勿拜。授建雄军节度使、知滑 州。河水暴溢,啮堤岸,继勋虽老,躬自督役,露坐河上,暮夜犹不辍,水乃杀怒,滑人德 之。卒,年七十八,辍视朝一日,赠太尉。继勋性谦,有机略,善抚御士卒,临战辄胜。在 蜀有威名,号“神将”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 诱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 B.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 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 C.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 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 D.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 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指铠甲,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备。先秦时,主要用皮革制造:战国后期 出现了用铁制造而成的。 B.钤辖,宋代武官名,官髙资深的称都钤辖、都钤辖使和副都钤辖,官低资浅的称钤辖 和副钤辖。 C.候卒,守卫巡逻的士卒,在军中一般担任夜间巡查、监督敌军等任务。类似的还有“候 骑”等。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家安度晚年。它和致仕、 致政、释褐等词语意思一致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继勋为名将之后,受皇上赏识。他是名将高琼的儿子,身材魁梧伟岸,初次见面时 被皇上赏识,后来得以提拔 B.高继勋富有军事才能,勇敢善战。他率领五百兵士击败王均叛匪,在主将提出休息时坚 持主张把握机会追击,最终消灭叛军
邪?”居自若,已,乃知渤海人叛契丹,行剽两界也。入宿卫,出为天雄军都总管,愿复护 边,既而留不遣。以老病乞骸骨 ...。召见便殿,许一子扶掖,俾勿拜。授建雄军节度使、知滑 州。河水暴溢,啮堤岸,继勋虽老,躬自督役,露坐河上,暮夜犹不辍,水乃杀怒,滑人德 之。卒,年七十八,辍视朝一日,赠太尉。继勋性谦,有机略,善抚御士卒,临战辄胜。在 蜀有威名,号“神将”。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 诱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 B.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 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 C.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 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 D.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 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指铠甲,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备。先秦时,主要用皮革制造;战国后期, 出现了用铁制造而成的。 B.钤辖,宋代武官名,官高资深的称都钤辖、都钤辖使和副都钤辖,官低资浅的称钤辖 和副钤辖。 C.候卒,守卫巡逻的士卒,在军中一般担任夜间巡查、监督敌军等任务。类似的还有“候 骑”等。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家安度晚年。它和致仕、 致政、释褐等词语意思一致。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高继勋为名将之后,受皇上赏识。他是名将高琼的儿子,身材魁梧伟岸,初次见面时 被皇上赏识,后来得以提拔。 B.高继勋富有军事才能,勇敢善战。他率领五百兵士击败王均叛匪,在主将提出休息时坚 持主张把握机会追击,最终消灭叛军
C.高继勋做事冷静,善于分析形势。面对北方边境的警报,他做出了客观冷静的分析,居 处自若,稳定了边疆形势。 D.高继勋勤于政务,深受百姓爱戴。他担任滑州知州时遭遇水灾,他不顾年老日夜坚守堤 上,大水退去,当地百姓对他十分感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5分 译文 (2)契丹岁赖汉金缯,何敢损盟好邪?”居自若。(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临江仙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临海(今属浙江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 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8.起首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5分) 答 9.词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C.高继勋做事冷静,善于分析形势。面对北方边境的警报,他做出了客观冷静的分析,居 处自若,稳定了边疆形势。 [ D.高继勋勤于政务,深受百姓爱戴。他担任滑州知州时遭遇水灾,他不顾年老日夜坚守堤 上,大水退去,当地百姓对他十分感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5 分 译文:__ ___ __ (2)契丹岁赖汉金缯,何敢损盟好邪?”居自若。 (5 分) 译文:__ ___ 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临江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临海(今属浙江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 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8. 起首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5 分) 答: _ __ __ 9. 词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答: __ ___ __ _ 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