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共18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新交通法规》于2013年元旦开始施行,对于其中闯黄灯罚6分一项,受访 者都认为罚不当罪,希望相关部门顺应民意,做出适当调整。 B.自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以来,县政府干部深入基层,解决群众生活中的 突出问题,改变了以往侃侃而谈、述而不作的作风,受到群众的称赞。 C.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有口皆碑的事实,为了悼念死难者,揭露 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 难者国家公祭日。 D.很多文化名人虽然同属于文化圈,但价值观上的南辕北辙使他们很难走到 起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 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 刻印象 B.“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 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 大关系。 C.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 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 势 D.根据商务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食用农副产品价格小幅上涨,其中猪 肉价格比上周上涨0.3%,粮油零售价格上涨0.25%。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所谓讲课自由指的是大学教授在讲台上有自由传播自己学术观点的权 利 如果随便找一本专著来作自己的讲义,那样的日子是不会长久的 ①就是它在课程设置好大体范围之后 ②旧大学里对前一点体现得较好,而对后一点限制颇多 ③由于没有统编教材,教授就必须学有专长 ④也有自由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权利 ⑤教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术专长选择教材 ⑥旧大学从体制上说有一长处是今天大学里没有的 A.④③⑥②①⑤ B ④②⑥①⑤③ C.⑤④⑥①③② D.⑤③②①④⑥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 身 B.上出重霄,下临无地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C.火尚足以明也 宾主尽东南之美 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河南省安阳 2013-2014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共 18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新交通法规》于 2013 年元旦开始施行,对于其中闯黄灯罚 6 分一项,受访 者都认为罚不当罪,希望相关部门顺应民意,做出适当调整。 B.自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以来,县政府干部深入基层,解决群众生活中的 突出问题,改变了以往侃侃而谈、述而不作的作风,受到群众的称赞。 C.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有口皆碑的事实,为了悼念死难者,揭露 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 难者国家公祭日。 D.很多文化名人虽然同属于文化圈,但价值观上的南辕北辙使他们很难走到一 起。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 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 刻印象。 B.“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 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 大关系。 C.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 3 月 28 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 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 势。 D.根据商务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食用农副产品价格小幅上涨,其中猪 肉价格比上周上涨 0.3%,粮油零售价格上涨 0.25%。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所谓讲课自由指的是大学教授在讲台上有自由传播自己学术观点的权 利, , 。 , , 。 , 如果随便找一本专著来作自己的讲义,那样的日子是不会长久的。 ①就是它在课程设置好大体范围之后 ②旧大学里对前一点体现得较好,而对后一点限制颇多 ③由于没有统编教材,教授就必须学有专长 ④也有自由表达自己政治见解的权利 ⑤教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术专长选择教材 ⑥旧大学从体制上说有一长处是今天大学里没有的 A. ④③⑥②①⑤ B. ④②⑥①⑤③ C.⑤④⑥①③② D.⑤③②①④⑥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 身 B.上出重霄,下临无地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C.火尚足以明也 宾主尽东南之美 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B.王于兴师 俨骖騑于上路 C.蚓无爪牙之利 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D.吾以至道乙未岁 奉宣室以何年 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为仲卿母所遣。 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反省城市规划 骆新 冯骥才说:巴黎的历史保护得这么好,要感谢三个作家。第一个是雨果, 他写了《向拆房者宣战》;第二个是《卡门》的作者梅里美,他成立了一个古典 建筑监督委员会;第三个是马尔乐夫,在工业化进程中,提出在全法国进行文化 普査,“大到教堂,小到汤匙”都要很详细地登记。这种对传统的保护意识,使 法国成为文化上的超级大国。而我们的城市,没有文化规划,只有使用规划 我真不知道:我们这些生活在所谓“现代化大都市”的中国人,面对着 日益长高的城市和各种华丽的大楼,究竟是应该感到自豪呢,还是自卑? 自豪”是正常的,比如前几年,“出国旅游”的人回国之后,总愿意 拿着各种照片四处炫耀:“您看看人家的城市,多发达啊!多现代啊!”但这几 年说这话的人少了,就是因为大家发现,出国旅游,其实跟在家门口转悠也差不 了多少,我们的高楼大厦一点也不比发达国家的逊色,甚至连楼名也都跟国外的 差不多—一什么雅典、罗马、柏林……还有被用滥的“曼哈顿”和“香榭丽舍” 到处都有“皇家”身影,关键是这些“皇冠”也都是外国的一一什么“拿破仑皇 家别墅”、“伊丽莎白皇家小区”、“威廉皇家公寓”、“维多利亚皇家广 场 反正您能想到的外国名字,差不多都给用尽了 越是热衷于追逐西化,并因此而炫耀不停的人,其实,越是对本民族文 化感到自卑!所谓的“暴发户心态”,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自打“房地产”被抬 髙为所谓“支柱产业”之后,大规模抹去城市历史的肌理、简单地复制出一幢幢 西方风格的房子,就是大量房地产商们最热衷干的事儿!一个城市的景观和特征, 究竟是由谁说了算呢?现在,肯定是由房地产商们说了算。而这些不断抄袭、克 隆出来的西方商业建筑,在被我们欢呼雀跃的同时,在西方人眼里,不过是低劣 的模仿,人家倒替我们担忧了:东方的感性、情绪、自由与天人合一,正在被这 些“无文化根基”的复制品扫荡殆尽! 而按照冯骥才先生的话说:我们的城市,没有文化规划,只有使用规划。 没有考虑过城市的文化特征。最多也就保留一点风貌建筑,摆摆样子而已。城市 的规划完全随着长官意志而决定,几个人就可以决定一座城市的形态!中国是个 “文化大国”,但在考察官员的政绩时,却没有“文化政绩”,这是很大的遗憾 个城市的建筑特色,主要就在它的民居。北京的特征是四合院和胡同 上海的特征是里弄和石库门,山东有齐鲁文化的底蕴,江浙有吴越文化的风格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B.王于兴师 俨骖騑于上路 C.蚓无爪牙之利 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D.吾以至道乙未岁 奉宣室以何年 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为仲卿母所遣。 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二、现代文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9 题。 反省城市规划 骆 新 冯骥才说:巴黎的历史保护得这么好,要感谢三个作家。第一个是雨果, 他写了《向拆房者宣战》;第二个是《卡门》的作者梅里美,他成立了一个古典 建筑监督委员会;第三个是马尔乐夫,在工业化进程中,提出在全法国进行文化 普查,“大到教堂,小到汤匙”都要很详细地登记。这种对传统的保护意识,使 法国成为文化上的超级大国。而我们的城市,没有文化规划,只有使用规划。 我真不知道:我们这些生活在所谓“现代化大都市”的中国人,面对着 日益长高的城市和各种华丽的大楼,究竟是应该感到自豪呢,还是自卑? “自豪”是正常的,比如前几年,“出国旅游”的人回国之后,总愿意 拿着各种照片四处炫耀:“您看看人家的城市,多发达啊!多现代啊!”但这几 年说这话的人少了,就是因为大家发现,出国旅游,其实跟在家门口转悠也差不 了多少,我们的高楼大厦一点也不比发达国家的逊色,甚至连楼名也都跟国外的 差不多——什么雅典、罗马、柏林……还有被用滥的“曼哈顿”和“香榭丽舍”, 到处都有“皇家”身影,关键是这些“皇冠”也都是外国的——什么“拿破仑皇 家别墅”、“伊丽莎白皇家小区”、“威廉皇家公寓”、“维多利亚皇家广 场”……反正您能想到的外国名字,差不多都给用尽了! 越是热衷于追逐西化,并因此而炫耀不停的人,其实,越是对本民族文 化感到自卑!所谓的“暴发户心态”,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自打“房地产”被抬 高为所谓“支柱产业”之后,大规模抹去城市历史的肌理、简单地复制出一幢幢 西方风格的房子,就是大量房地产商们最热衷干的事儿!一个城市的景观和特征, 究竟是由谁说了算呢?现在,肯定是由房地产商们说了算。而这些不断抄袭、克 隆出来的西方商业建筑,在被我们欢呼雀跃的同时,在西方人眼里,不过是低劣 的模仿,人家倒替我们担忧了:东方的感性、情绪、自由与天人合一,正在被这 些“无文化根基”的复制品扫荡殆尽! 而按照冯骥才先生的话说:我们的城市,没有文化规划,只有使用规划。 没有考虑过城市的文化特征。最多也就保留一点风貌建筑,摆摆样子而已。城市 的规划完全随着长官意志而决定,几个人就可以决定一座城市的形态!中国是个 “文化大国”,但在考察官员的政绩时,却没有“文化政绩”,这是很大的遗憾。 一个城市的建筑特色,主要就在它的民居。北京的特征是四合院和胡同, 上海的特征是里弄和石库门,山东有齐鲁文化的底蕴,江浙有吴越文化的风格
但中国现在六百多个大中城市,在一片疯狂、粗鄙的商业房产开发中,不但个性 几乎丧失殆尽,而且连楼盘的符号,都全盘西化了。 我们中国城市的建设者和规划者,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我们该承担什 么责任? (摘编自2013年7月《文苑》,略有改动 7.下列关于作者对“反省城市规划”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巴黎的历史保护得这么好,要感谢雨果、梅里美和马尔乐夫三个作 家 B.马尔乐夫在工业化进程中,最先提出要在全法国进行文化普查,“大到教堂, 小到汤匙”都要很详细地登记。 C.雨果、梅里美和马尔乐夫都用实际行动使法国成为文化上的超级大国。 D.作者认为我们的城市,没有文化规划,只有使用规划。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这些生活在所谓“现代化大都市”的中国人,面对着日益长高的城市和 各种华丽的大楼,应该感到自豪。 B.出国旅游,其实跟在家门口转悠也差不了多少,我们的高楼大厦一点也不比 发达国家的逊色,甚至连楼名也都跟国外的完全一样 C.越是热衷于追逐西化,并因此而炫耀不停的人,越是对本民族文化感到自卑! D.中国的城市规划者深刻地认识到:东方的感性、情绪、自由与天人合一,正 在被这些“无文化根基”的复制品扫荡殆尽。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因为中国在考察官员的政绩时没有“文化政绩”,所以城市的规划完全随着 长官意志而决定,几个人就可以决定一座城市的形态 B.一个城市的建筑特色,主要就在它的民居:北京有四合院和胡同,上海有里 弄和石库门。 C.中国现在六百多个大中城市,在一片疯狂、粗鄙的商业房产开发中,不但个 性丧失殆尽,而且连楼盘的符号都全盘西化了 D.我们中国城市的建设者和规划者,在学会反省“我们该承担什么责任?” 三.古代诗文阅读(39分) )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 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 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徵,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 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 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 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 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 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 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
但中国现在六百多个大中城市,在一片疯狂、粗鄙的商业房产开发中,不但个性 几乎丧失殆尽,而且连楼盘的符号,都全盘西化了。 我们中国城市的建设者和规划者,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我们该承担什 么责任? (摘编自 2013 年 7 月《文苑》,略有改动) 7.下列关于作者对“反省城市规划”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巴黎的历史保护得这么好,要感谢雨果、梅里美和马尔乐夫三个作 家。 B. 马尔乐夫在工业化进程中,最先提出要在全法国进行文化普查,“大到教堂, 小到汤匙”都要很详细地登记。 C. 雨果、梅里美和马尔乐夫都用实际行动使法国成为文化上的超级大国。 D. 作者认为我们的城市,没有文化规划,只有使用规划。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这些生活在所谓“现代化大都市”的中国人,面对着日益长高的城市和 各种华丽的大楼,应该感到自豪。 B.出国旅游,其实跟在家门口转悠也差不了多少,我们的高楼大厦一点也不比 发达国家的逊色,甚至连楼名也都跟国外的完全一样。 C.越是热衷于追逐西化,并因此而炫耀不停的人,越是对本民族文化感到自卑! D.中国的城市规划者深刻地认识到:东方的感性、情绪、自由与天人合一,正 在被这些“无文化根基”的复制品扫荡殆尽。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中国在考察官员的政绩时没有“文化政绩”,所以城市的规划完全随着 长官意志而决定,几个人就可以决定一座城市的形态。 B.一个城市的建筑特色,主要就在它的民居:北京有四合院和胡同,上海有里 弄和石库门。 C.中国现在六百多个大中城市,在一片疯狂、粗鄙的商业房产开发中,不但个 性丧失殆尽,而且连楼盘的符号都全盘西化了。 D.我们中国城市的建设者和规划者,在学会反省“我们该承担什么责任?” 三.古代诗文阅读(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 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 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徵,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 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 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 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 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 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 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
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 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 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 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 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 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 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 焉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 与:参加 B.一权量,定法度 统 C.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蕃:通“繁”,繁杂。 D.屡乞病未 果 乞病:请求 辞官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③④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 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 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 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得知后上书申辩,总督 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 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入衙门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拍案怒斥,黄镇中 “气慑”而退 D.陶元淳力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 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 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任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5分) (2)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5分) 14.课内翻译(4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 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 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 便劾廉吏,何以率属? ”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日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 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 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 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 焉。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 与:参加 B.一权量,定法度 一: 统一 C.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 蕃:通“繁”,繁杂。 D.屡乞病未 果 乞病:请求 辞官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 ) 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 ②时步行闾里间,周咨疾苦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 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 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③④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 的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 B.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 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得知后上书申辩,总督 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C.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 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入衙门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拍案怒斥,黄镇中 “气慑”而退。 D.陶元淳力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 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 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任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5 分) (2)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5 分) 14.课内翻译(4 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5.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 16.“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 而族灭也。 (2)远吞山光 具状。 (3)襟三江而带五湖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6)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4分) 1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24分) 冯骥才:守望民间文化的知识分子 冯骥才很健谈,但大多谈的是守望文化,对他自己则很少提及。作为作家,喜爱 他的读者说他的作品扎根于民间,来自于乡土;作为文化研究者,关注他的学者 说他有着博大的文化责任感。 今天,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保护文化遗产与抢救民间艺术的事业之中,不惜花费 毕生积蓄,不惜年高劳顿,高擎起守望文化大旗,成为保护民间文化的旗手。 不保护,我们的根就没了 “最近一直忙着浙江西塘召开的古村落保护髙峰论坛。之后,将再进行一系列的 考察活动,比如苏州桃花坞调査、比如南通蓝印花布基地挂牌等。”冯骥才的日 程表排得很满。“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再不忙着保护民间文化,我们的 根就快没了。 经过去年大半年7个省份的下乡调査,冯骥才越来越感到,古村落内在的、沉甸 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他觉得造成这样的危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步入 现代化的过程不是递进,而是突然的,人们由此造成了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 缺失。贵州东南部,30多万人在苏浙一带打工,面对市场冲击及百姓对物欲的 追求,苗寨居民不说苗语,很多少数民族村寨的年轻人已经不穿民族服装了,在 南方一些富裕的小县城,冯骥才发现生活富足的农民在建设自己家园时竟是如此 赤裸裸地照搬洋文化,在村落中,修建起一座座微型的“艾菲尔铁塔”,或是小 型的卢浮宫;而中国的飞檐翘角、雨榭楼台早已淡出视野,退出记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5.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 分) 16.“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4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8 分) ⑴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 而族灭也。 ⑵远吞山光, 。 ,不可 具状。 ⑶襟三江而带五湖, 。 ⑷ ,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⑸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 ⑹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4 分) 1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 (4)题。(24 分) 冯骥才:守望民间文化的知识分子 冯骥才很健谈,但大多谈的是守望文化,对他自己则很少提及。作为作家,喜爱 他的读者说他的作品扎根于民间,来自于乡土;作为文化研究者,关注他的学者 说他有着博大的文化责任感。 今天,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保护文化遗产与抢救民间艺术的事业之中,不惜花费 毕生积蓄,不惜年高劳顿,高擎起守望文化大旗,成为保护民间文化的旗手。 不保护,我们的根就没了 “最近一直忙着浙江西塘召开的古村落保护高峰论坛。之后,将再进行一系列的 考察活动,比如苏州桃花坞调查、比如南通蓝印花布基地挂牌等。”冯骥才的日 程表排得很满。“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再不忙着保护民间文化,我们的 根就快没了。” 经过去年大半年 7 个省份的下乡调查,冯骥才越来越感到,古村落内在的、沉甸 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他觉得造成这样的危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步入 现代化的过程不是递进,而是突然的,人们由此造成了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 缺失。贵州东南部,30 多万人在苏浙一带打工,面对市场冲击及百姓对物欲的 追求,苗寨居民不说苗语,很多少数民族村寨的年轻人已经不穿民族服装了,在 南方一些富裕的小县城,冯骥才发现生活富足的农民在建设自己家园时竟是如此 赤裸裸地照搬洋文化,在村落中,修建起一座座微型的“艾菲尔铁塔”,或是小 型的卢浮宫;而中国的飞檐翘角、雨榭楼台早已淡出视野,退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