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2016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65年,湖北望山1号墓发现了一柄古剑。考古学家拔剑出鞘,寒光闪 闪的剑身即刻震惊了现场所有人。为了验证是否锋利,大家拿来了二十几张纸铺 成一层,结果剑锋一过,轻松划开 宝剑身上有八个鸟篆铭文,“越王”“自作用剑”这几个字,大家是认 识的,但“勾践”两个字,由于工地上没有任何参考文献,一时半会儿无法释读 出来。经过有关专家一个多月的讨论,宝剑主人的身份最终得以确认。 越王勾践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两千年前的吴越之地,和今天一样河流密布,水网纵横。由于开阔的平 原较少,中原地区流行的车战难以施展,因而吴越两国极为重视步兵,加上那个 时代铸剑专家神工鬼斧的技艺,适合近身作战的宝剑也就有了独步天下的机缘。 977年,湖北省博物馆借助静电加速器对越王剑的合金成分做了无损检 测。检测结果表明,越王剑的剑刃上含铜量是80.3%,含锡量是18.8%:而 剑身上含铜量是83.1%,含锡量是15.2%。也就是说,越王剑是一柄复合剑, 剑刃和剑身是分开铸造的。 曾为勾践和楚昭王铸造多把宝剑的欧冶子等人非常清楚,要铸造一柄合 格的青铜剑,在合金配比上,铜要占到75%左右,而锡与铅、铁、锌等元素要 占到25%左右。然而,宝剑的各部分合金含量的需求又是不同的,具体来说 刃部得含锡量较髙才能锋利。剑身得含铜量较高才能柔韧。这样一来,为了得到 比普通宝剑更为优良的产品,剑身、剑刃就必须分开铸造,再合二为 在越王剑剑首的位置,有11道同心圆。这些同心圆,相互之间的距离仅 有一根头发丝粗细,实在让人惊叹。其实,这是铸剑师们在制陶技术上得到的灵 感。他们配制出极细的泥料,制作出相应的模具,在凸棱上刻下绳纹后焙烧,最 后再浇注青铜液成型的。 剑身遍布菱形暗格花纹,也是越王剑的一大特征。学者们对这种花纹的 形成颇有争议,有的说是“金属膏剂涂层”,有的说是“铸槽填锡”。这种花纹 与越王剑同时代的很多宝剑都有,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工艺 复合剑制作、剑首同心圆制作和菱形暗格花纹制作技术,被人们称为“吴 越青铜兵器三绝”,这三种技艺,在越王剑身上都有体现。 越王剑出土以后,剑身在地下沉埋2000多年却毫无锈蚀。为什么会出现 这种情况?专家认为,首先,越王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 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其次,出土越王剑的墓葬深埋在数米的 地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又用白膏泥密封,使墓室几乎成了一个密 闭的空间,再加上越王剑出土时插在髹漆的木质剑鞘内,基本上隔绝了墓室与外 界的空气交换。再次,越王剑剑身含硫,能防止锈蚀 这把名震中外的宝剑,如今已成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里,勾 践一生中从未到过的地方,他的宝剑却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吸引着无数人惊 羡的目光。 1.下列有关“越王剑”的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河南省商丘市 2016 届高三 5 月第三次模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1965 年,湖北望山 1 号墓发现了一柄古剑。考古学家拔剑出鞘,寒光闪 闪的剑身即刻震惊了现场所有人。为了验证是否锋利,大家拿来了二十几张纸铺 成一层,结果剑锋一过,轻松划开。 宝剑身上有八个鸟篆铭文,“越王”“自作用剑”这几个字,大家是认 识的,但“勾践”两个字,由于工地上没有任何参考文献,一时半会儿无法释读 出来。经过有关专家一个多月的讨论,宝剑主人的身份最终得以确认。 越王勾践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两千年前的吴越之地,和今天一样河流密布,水网纵横。由于开阔的平 原较少,中原地区流行的车战难以施展,因而吴越两国极为重视步兵,加上那个 时代铸剑专家神工鬼斧的技艺,适合近身作战的宝剑也就有了独步天下的机缘。 1977 年,湖北省博物馆借助静电加速器对越王剑的合金成分做了无损检 测。检测结果表明,越王剑的剑刃上含铜量是 80.3%,含锡量是 18.8%:而 剑身上含铜量是 83.1%,含锡量是 15.2%。也就是说,越王剑是一柄复合剑, 剑刃和剑身是分开铸造的。 曾为勾践和楚昭王铸造多把宝剑的欧冶子等人非常清楚,要铸造一柄合 格的青铜剑,在合金配比上,铜要占到 75%左右,而锡与铅、铁、锌等元素要 占到 25%左右。然而,宝剑的各部分合金含量的需求又是不同的,具体来说, 刃部得含锡量较高才能锋利。剑身得含铜量较高才能柔韧。这样一来,为了得到 比普通宝剑更为优良的产品,剑身、剑刃就必须分开铸造,再合二为一。 在越王剑剑首的位置,有 11 道同心圆。这些同心圆,相互之间的距离仅 有一根头发丝粗细,实在让人惊叹。其实,这是铸剑师们在制陶技术上得到的灵 感。他们配制出极细的泥料,制作出相应的模具,在凸棱上刻下绳纹后焙烧,最 后再浇注青铜液成型的。 剑身遍布菱形暗格花纹,也是越王剑的一大特征。学者们对这种花纹的 形成颇有争议,有的说是“金属膏剂涂层”,有的说是“铸槽填锡”。这种花纹 与越王剑同时代的很多宝剑都有,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工艺。 复合剑制作、剑首同心圆制作和菱形暗格花纹制作技术,被人们称为“吴 越青铜兵器三绝”,这三种技艺,在越王剑身上都有体现。 越王剑出土以后,剑身在地下沉埋 2000 多年却毫无锈蚀。为什么会出现 这种情况?专家认为,首先,越王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 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其次,出土越王剑的墓葬深埋在数米的 地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又用白膏泥密封,使墓室几乎成了一个密 闭的空间,再加上越王剑出土时插在髹漆的木质剑鞘内,基本上隔绝了墓室与外 界的空气交换。再次,越王剑剑身含硫,能防止锈蚀。 这把名震中外的宝剑,如今已成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里,勾 践一生中从未到过的地方,他的宝剑却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吸引着无数人惊 羡的目光。 1.下列有关“越王剑”的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越王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1965年被发现于湖北望山1号墓,后成为湖 北省博 物馆的镇馆之宝。 B.越王剑在地下深埋2000多年却锋利如初,剑锋可以轻松地划开铺成一层的二 十几张 纸,令人惊叹。 C.越王剑上有八个铭文,起初人们不认识“勾践”两个字,专家讨论后才知道 这是 把勾践亲自制作的宝剑。 D.越王剑的剑刃含锡量高于剑身,剑身含铜量高于剑刃,是一柄复合剑,符合 一把宝 剑的合金配比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精美的越王剑能出自吴越与地形有关,由于当地开阔的平原较少,车战难以 施展, 吴越两国就极为重视适合步兵近身作战的宝剑。 B.吴越时代的铸剑专家拥有神工鬼斧的技艺,因为他们对青铜剑的合金配比有 着清晰 的了解,这使得吴越的宝剑有了独步天下的机缘。 C.一把青铜剑,铜要占到75%左右,锡与铅、铁、锌等元素要占到25%左右, 而刃部 含锡量较髙才能锋利,剑身含铜量较高才能柔韧。 比普通宝剑更为优良的产品,由于各部分合金含量的需求不同,这就要求剑 身、剑 刃必须分开铸造,最后再合二为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剑剑首的11道同心圆,相互之间的距离仅有一根头发丝粗细,实在让人 惊叹, 这来自铸剑师们在制陶时得到的灵感。 B.越王剑剑身遍布菱形暗格花纹,学者们对这种花纹的形成颇有争议,这说明 越王剑 仍然存有今人难以了解之谜。 C.复合剑、剑首同心圆和菱形暗格花纹工种技术同时在越王剑身上具备,使越 王剑拥 有了“吴越青铜兵器三绝”的技艺。 D.深埋在数米的地下,密闭的空间环境,髹漆的木质剑鞘,加上剑身主要成分 是铜, 这些都是越王剑得以完好保存至今的重要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谘,字仲询,唐赵国公峘之后。谘幼有至性,父文捷出其母,谘日夜 号泣,食饮不入口,父怜之而还其母,遂以孝闻。举进士,真宗顾左右曰:“是 能安其亲者。”擢第三人,除大理评事、通判舒州。后摧知制诰,寇准数改谘所
A.越王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1965 年被发现于湖北望山 1 号墓,后成为湖 北省博 物馆的镇馆之宝。 B.越王剑在地下深埋 2000 多年却锋利如初,剑锋可以轻松地划开铺成一层的二 十几张 纸,令人惊叹。 C.越王剑上有八个铭文,起初人们不认识“勾践”两个字,专家讨论后才知道 这是一 把勾践亲自制作的宝剑。 D.越王剑的剑刃含锡量高于剑身,剑身含铜量高于剑刃,是一柄复合剑,符合 一把宝 剑的合金配比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精美的越王剑能出自吴越与地形有关,由于当地开阔的平原较少,车战难以 施展, 吴越两国就极为重视适合步兵近身作战的宝剑。 B.吴越时代的铸剑专家拥有神工鬼斧的技艺,因为他们对青铜剑的合金配比有 着清晰 的了解,这使得吴越的宝剑有了独步天下的机缘。 C.一把青铜剑,铜要占到 75%左右,锡与铅、铁、锌等元素要占到 25%左右, 而刃部 含锡量较高才能锋利,剑身含铜量较高才能柔韧。 D.比普通宝剑更为优良的产品,由于各部分合金含量的需求不同,这就要求剑 身、剑 刃必须分开铸造,最后再合二为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剑剑首的 11 道同心圆,相互之间的距离仅有一根头发丝粗细,实在让人 惊叹, 这来自铸剑师们在制陶时得到的灵感。 B.越王剑剑身遍布菱形暗格花纹,学者们对这种花纹的形成颇有争议,这说明 越王剑 仍然存有今人难以了解之谜。 C.复合剑、剑首同心圆和菱形暗格花纹工种技术同时在越王剑身上具备,使越 王剑拥 有了“吴越青铜兵器三绝”的技艺。 D.深埋在数米的地下,密闭的空间环境,髹漆的木质剑鞘,加上剑身主要成分 是铜, 这些都是越王剑得以完好保存至今的重要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谘,字仲询,唐赵国公峘之后。谘幼有至性,父文捷出其母,谘日夜 号泣,食饮不入口,父怜之而还其母,遂以孝闻。举进士,真宗顾左右曰:“是 能安其亲者。”擢第三人,除大理评事、通判舒州。后摧知制诰,寇准数改谘所
拟制辞,谘不乐,以父留乡里请外,遂出知荆南。会翰林学士阙,宰相拟他官, 帝曰:“不如李谘”,遂为学士。 仁宗即位,权三司使,拜右谏议大夫。尝奏事两宫曰:“天下赋调有定 今西北寝兵且 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 以厚下。”即诏谘与御史中丞刘筠等同议冗费,以景德较天禧,计所减得十三之 时陕西缘边数言军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命 吕夷简、鲁宗道、张土逊与谘等经度其事。谘曰:“旧法商人入粟边郡,算茶与 犀象、缗钱,为虚实三估,出钱十四文,坐得三司钱百文。”谘请变法以实钱入 粟,实钱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谘以疾累 请郡,改枢密直学士、知洪州。行数月,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多请 慈州矾,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増课百万缗,以觊恩赏。谘坐不察夺职 久之,进给事中、知杭州。衣冠子弟恃荫无赖者,谘悉杖之,境内肃然, 还,勾当三班院,坐举吏降左谏议大夫 进尚书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数月,遭父丧,起复,迁户部侍郎。是 时榷茶法浸坏,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许。于是 复用谘所变法,语具《食货志》。 谘性明辨,周知世务,其处烦猝,常若闲暇,吏不敢欺。在枢府,专务 革滥赏,抑侥幸,人以为称 职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 浮费非 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B.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 浮费非 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C.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 费/非 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D.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 浮费/ 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怜之而还其母 怜:疼爱。 B.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 私:勾结 C.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 更:交替。 D.专务革滥赏,抑侥幸 抑:抑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谘对家人感情特别深厚。李谘的父亲曾经休了他的母亲,李谘就日夜哭泣, 不吃 不喝,最终感动父亲接回了母亲,李谘对母亲的孝甚至连皇帝都听闻了
拟制辞,谘不乐,以父留乡里请外,遂出知荆南。会翰林学士阙,宰相拟他官, 帝曰:“不如李谘”,遂为学士。 仁宗即位,权三司使,拜右谏议大夫。尝奏事两宫曰:“天下赋调有定 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 以厚下。”即诏谘与御史中丞刘筠等同议冗费,以景德较天禧,计所减得十三之 上。 时陕西缘边数言军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命 吕夷简、鲁宗道、张士逊与谘等经度其事。谘曰:“旧法商人入粟边郡,算茶与 犀象、缗钱,为虚实三估,出钱十四文,坐得三司钱百文。”谘请变法以实钱入 粟,实钱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谘以疾累 请郡,改枢密直学士、知洪州。行数月,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多请 慈州矾,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谘坐不察夺职。 久之,进给事中、知杭州。衣冠子弟恃荫无赖者,谘悉杖之,境内肃然。 还,勾当三班院,坐举吏降左谏议大夫。 进尚书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数月,遭父丧,起复,迁户部侍郎。是 时榷茶法浸坏,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许。于是 复用谘所变法,语具《食货志》。 谘性明辨,周知世务,其处烦猝,常若闲暇,吏不敢欺。在枢府,专务 革滥赏,抑侥幸,人以为称 职。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 浮费非 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B.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 浮费非 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C.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 费/非 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D.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 浮费/ 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父怜之而还其母 怜:疼爱。 B.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 私:勾结。 C.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 更:交替。 D.专务革滥赏,抑侥幸 抑:抑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谘对家人感情特别深厚。李谘的父亲曾经休了他的母亲,李谘就日夜哭泣, 不吃 不喝,最终感动父亲接回了母亲,李谘对母亲的孝甚至连皇帝都听闻了
B.李谘看事情很有眼光。西北停战二十年可是边饷还和原来一样,李谘敏锐地 意识到 可以削减不必要的花费,就给朝廷提出建议,后来果然节省了大量的经费 C.李谘善于改革。当朝廷发现内府的钱不够支付陕西边境守军的花费时,处理 这事的 李咨果断地提出改变商人入粟边郡获利丰厚的旧办法,实行减少商人收入的新 D.李谘明辨事务。他清楚地了解谋身治世之事,工作中虽然经常有繁琐的事务 和突然 的变故,但处理起来却总显得很悠闲,他属下的官吏也不敢随便欺负百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5分) 译文: (2)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许。(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尽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①韩偓,晩唐时曾任翰林学士,后被贬出朝,唐亡后流寓各地,此 诗即作于寓居南安时。②断云:片片云朵。 8.诗中的哪些景物描写能体现出“春尽”?请简要分析。(5分) 9.颈联中有一个字是理解全诗情感的关键,请找出这个字,并结合诗的内容简 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B.李谘看事情很有眼光。西北停战二十年可是边饷还和原来一样,李谘敏锐地 意识到 可以削减不必要的花费,就给朝廷提出建议,后来果然节省了大量的经费。 C.李谘善于改革。当朝廷发现内府的钱不够支付陕西边境守军的花费时,处理 这事的 李咨果断地提出改变商人入粟边郡获利丰厚的旧办法,实行减少商人收入的新 法。 D.李谘明辨事务。他清楚地了解谋身治世之事,工作中虽然经常有繁琐的事务 和突然 的变故,但处理起来却总显得很悠闲,他属下的官吏也不敢随便欺负百姓。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5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许。(5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春 尽 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①韩偓,晚唐时曾任翰林学士,后被贬出朝,唐亡后流寓各地,此 诗即作于寓居南安时。②断云:片片云朵。 8.诗中的哪些景物描写能体现出“春尽”?请简要分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9.颈联中有一个字是理解全诗情感的关键,请找出这个字,并结合诗的内容简 要分析。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的 原因的两个名句是“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达誓死报国的忠心的诗句是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引发张养浩无论国家兴亡,百姓都苦的感慨 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桥边的老人 何君华 如果赶不上清溟桥头的渡船,我们就不得不步行十几里山路去镇上上学 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总是早早备好书包、大米和一个星期的腌菜, 坐在大同水库岸边等渡船到来 开渡船的驾船佬总是最后一个来。仿佛知道我们无论等多久都会继续等 下去似的,驾船佬总是慢悠悠地把船锚抛上岸,眯缝着眼睛看我们这帮学生娃争 先恐后地往船上挤,还不忘大声斥责道:“莫挤莫挤,淹死你们这帮急死鬼!” 所有人都不理会驾船佬的训斥,还是像一群急不可耐的蝌蚪一样往上蹿。 驾船佬的船是杉木做的,吱吱呀呀,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看起来随时 都要散架,但只要我们质疑起来,或建议他打一条新船时,驾船佬总是说这船没 问题,肯定能坐人,保证淹不死你。偌大的大同水库偏偏只有他这一条渡船,我 们只能硬着头皮跳进他的船舱。 等所有人都坐定了,驾船佬却丝毫没有要开船的意思。有人坐不住了, 催促道:“怎么还不开,莫非等酒喝?”“等酒喝”是乡里骂人的俗话,指一个 人慢性子、怠惰,一般只有长辈对晚辈说。有学生娃胆敢这样没大没小地骂他, 驾船佬却并不生气,照样坐在船头上一动不动。原来,驾船佬是在等迟来的学生, 想多赚几元渡费。 还真有不着急的吊死鬼(“吊”、“掉”同音,指凡事掉在后面、不着 急不抢先的人)慢悠悠地从山路上下来。整整一下午驾船佬都不着急,这时候反 倒着急起来,大声朝山上喊道:“吊死鬼,还不赶快!”听了驾船佬一声吼,几 个吊死鬼才快步跑起来。 嘟嘟嘟…驾船佬摇响柴油机,船终于开动了。船头劈开波浪,像一条 巨大的青鱼,向下游的大同镇开去。 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会准时去清溟桥头等渡船,但是有一次,我也当 了吊死鬼。那是一个秋日的上午,我在池塘里帮爷爷挖藕,不小心弄湿了校服 奶奶非要等校服晒干才肯让我穿上去上学,也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我已经不记 得了。总之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迟到了,我在狭窄的乡村公路上疯狂地奔跑着, 风呼呼地从我耳边吹过,我感觉我肯定赶不上渡船了,我不得不一次次地加快步 伐。等跑过了三个山头,清溟桥头终于在我眼前出现时,让我欣喜不已的是,渡 船竟还等在那里!
(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的 原因的两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达誓死报国的忠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引发张养浩无论国家兴亡,百姓都苦的感慨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桥边的老人 何君华 如果赶不上清溟桥头的渡船,我们就不得不步行十几里山路去镇上上学。 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总是早早备好书包、大米和一个星期的腌菜, 坐在大同水库岸边等渡船到来。 开渡船的驾船佬总是最后一个来。仿佛知道我们无论等多久都会继续等 下去似的,驾船佬总是慢悠悠地把船锚抛上岸,眯缝着眼睛看我们这帮学生娃争 先恐后地往船上挤,还不忘大声斥责道:“莫挤莫挤,淹死你们这帮急死鬼!” 所有人都不理会驾船佬的训斥,还是像一群急不可耐的蝌蚪一样往上蹿。 驾船佬的船是杉木做的,吱吱呀呀,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看起来随时 都要散架,但只要我们质疑起来,或建议他打一条新船时,驾船佬总是说这船没 问题,肯定能坐人,保证淹不死你。偌大的大同水库偏偏只有他这一条渡船,我 们只能硬着头皮跳进他的船舱。 等所有人都坐定了,驾船佬却丝毫没有要开船的意思。有人坐不住了, 催促道:“怎么还不开,莫非等酒喝?”“等酒喝”是乡里骂人的俗话,指一个 人慢性子、怠惰,一般只有长辈对晚辈说。有学生娃胆敢这样没大没小地骂他, 驾船佬却并不生气,照样坐在船头上一动不动。原来,驾船佬是在等迟来的学生, 想多赚几元渡费。 还真有不着急的吊死鬼(“吊”、“掉”同音,指凡事掉在后面、不着 急不抢先的人)慢悠悠地从山路上下来。整整一下午驾船佬都不着急,这时候反 倒着急起来,大声朝山上喊道:“吊死鬼,还不赶快!”听了驾船佬一声吼,几 个吊死鬼才快步跑起来。 嘟嘟嘟……驾船佬摇响柴油机,船终于开动了。船头劈开波浪,像一条 巨大的青鱼,向下游的大同镇开去。 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会准时去清溟桥头等渡船,但是有一次,我也当 了吊死鬼。那是一个秋日的上午,我在池塘里帮爷爷挖藕,不小心弄湿了校服, 奶奶非要等校服晒干才肯让我穿上去上学,也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我已经不记 得了。总之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迟到了,我在狭窄的乡村公路上疯狂地奔跑着, 风呼呼地从我耳边吹过,我感觉我肯定赶不上渡船了,我不得不一次次地加快步 伐。等跑过了三个山头,清溟桥头终于在我眼前出现时,让我欣喜不已的是,渡 船竟还等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