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4页。共六大题150 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2010年11月29日,北京市小学生张皓经调查和实验发现“鲜食用菌不同程度 地用荧光增白剂浸泡过”。消息一出,北京市工商部门旋即澄清,张皓的实验结 果“不具有科学性”,并在后续的实验检测中宣称食用菌的合格率为97.73%。 但在某网站调査中,99%的网友选择“相信小学生”而不信工商局。究竟哪一方 代表了“科学”的立场? 先让我们回到17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那时,在是否存在真正的真空 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大争议。争论的一方是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另一方则是 被标定为机械论哲学家、政治学家的托马斯·霍布斯。基于政治立场君权至上的 信仰,霍布斯推定:知识也应该服从权力。然而波义耳等人发起的英国皇家学会 却将霍布斯的信念归于无形,因为皇家学会的宗旨是不必经过政府批准,不对政 府任何部门负责,以及国家无法凌驾于他们可以独立表达意见的实验室之上。这 个新的小圈子将关注点聚焦在了空气泵的实验之上。 为了弥补人类感官上的局限,波义耳设计出空气泵装置,并把它塑造成帮助人们 “发现新的可见世界”的有力武器。这个装置的精妙之处便在于它能够使观察者 看到玻璃试管内部的情况,并允许人们引导甚至控制实验的发展。于是每当某个 贵族大公光临科学聚会时,空气泵的神奇便不可避免地被展示一番。当技术人员 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操作那透明却又封闭的空气泵,泵中倒置的试管的水银面 又有明确的下降时,实验室变成了一个生产知识的“公共空间”。没错,这里体 现着波义耳借鉴自司法领域,又不断倡导并期望形成科学新传统的观念—一事实 的构成,就是见证者增衍的过程。波义耳的合作者罗伯特·胡克将这种实验记录 的程序编成皇家学会的典籍,并强调实验“必须要有实验时在场者一定数量的签 名”方为有效。然而在证人资格的选定上却毋庸置疑是“政治”的,波义耳本人 也坦言,同样是作为见证人,一般认为牛津大学的教授比牛津郡的庄稼汉更为可 靠。因此在策略上,如果说霍布斯是用单纯的政治资源去批判科学,波义耳却是 在科学中加入了政治的元素从而打造更加坚固的联盟。除此之外,鼓励大家进行 重复性实验,是增衍见证的另一个有效的方法。于是很自然地,随着实验方法和 空气泵装置的不断普及,波义耳的学说在学术界站稳了脚跟。此前还曾被列为 “必读”的霍布斯,也在18世纪末期基本退出了科技史的舞台 由此看出,“科学”的生产过程一一真理的成立和传播,主要靠的是社 会的信任。从“见证”的意义上讲,科学是社会甚至是政治的。然而随着科学的 不断发展,政治的外衣逐渐被“内化”到科学的身体当中,反而成为“自然”的 一部分。说到这里,也许“蘑菇门”的问题也会“不证自明”了。科学,特别是 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离不开小至科学家共同体,大至整个 社会的接受或者说“见证”。当公民社会逐渐觉醒之时,有智慧的政府唯一能做 的就是跨越科学和社会的鸿沟,让科学回归“见证”!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第157期11版。)
河南省商丘市 2013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 8 页,答题卷共 4 页。共六大题 150 分,测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2010 年 11 月 29 日,北京市小学生张皓经调查和实验发现“鲜食用菌不同程度 地用荧光增白剂浸泡过”。消息一出,北京市工商部门旋即澄清,张皓的实验结 果“不具有科学性”,并在后续的实验检测中宣称食用菌的合格率为 97.73%。 但在某网站调查中,99%的网友选择“相信小学生”而不信工商局。究竟哪一方 代表了“科学”的立场? 先让我们回到 17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那时,在是否存在真正的真空 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大争议。争论的一方是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另一方则是 被标定为机械论哲学家、政治学家的托马斯·霍布斯。基于政治立场君权至上的 信仰,霍布斯推定:知识也应该服从权力。然而波义耳等人发起的英国皇家学会 却将霍布斯的信念归于无形,因为皇家学会的宗旨是不必经过政府批准,不对政 府任何部门负责,以及国家无法凌驾于他们可以独立表达意见的实验室之上。这 个新的小圈子将关注点聚焦在了空气泵的实验之上。 为了弥补人类感官上的局限,波义耳设计出空气泵装置,并把它塑造成帮助人们 “发现新的可见世界”的有力武器。这个装置的精妙之处便在于它能够使观察者 看到玻璃试管内部的情况,并允许人们引导甚至控制实验的发展。于是每当某个 贵族大公光临科学聚会时,空气泵的神奇便不可避免地被展示一番。当技术人员 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操作那透明却又封闭的空气泵,泵中倒置的试管的水银面 又有明确的下降时,实验室变成了一个生产知识的“公共空间”。没错,这里体 现着波义耳借鉴自司法领域,又不断倡导并期望形成科学新传统的观念——事实 的构成,就是见证者增衍的过程。波义耳的合作者罗伯特·胡克将这种实验记录 的程序编成皇家学会的典籍,并强调实验“必须要有实验时在场者一定数量的签 名”方为有效。然而在证人资格的选定上却毋庸置疑是“政治”的,波义耳本人 也坦言,同样是作为见证人,一般认为牛津大学的教授比牛津郡的庄稼汉更为可 靠。因此在策略上,如果说霍布斯是用单纯的政治资源去批判科学,波义耳却是 在科学中加入了政治的元素从而打造更加坚固的联盟。除此之外,鼓励大家进行 重复性实验,是增衍见证的另一个有效的方法。于是很自然地,随着实验方法和 空气泵装置的不断普及,波义耳的学说在学术界站稳了脚跟。此前还曾被列为 “必读”的霍布斯,也在 18 世纪末期基本退出了科技史的舞台。 由此看出,“科学”的生产过程——真理的成立和传播,主要靠的是社 会的信任。从“见证”的意义上讲,科学是社会甚至是政治的。然而随着科学的 不断发展,政治的外衣逐渐被“内化”到科学的身体当中,反而成为“自然”的 一部分。说到这里,也许“蘑菇门”的问题也会“不证自明”了。科学,特别是 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离不开小至科学家共同体,大至整个 社会的接受或者说“见证”。当公民社会逐渐觉醒之时,有智慧的政府唯一能做 的就是跨越科学和社会的鸿沟,让科学回归“见证”! (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第 157 期 11 版。)
1.下列关于“波义耳的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17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在是否存在真正的真空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大争 议,波义耳的实验,就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真空的存在 B.波义耳设计出空气泵装置,这个装置的精妙之处便在于它能够使观察者看到 玻璃试管内部的情况,并允许人们引导甚至控制实验的发展 C.波义耳的实验,强调实验时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在场者,这就是“见证者” 实验结束时要有这些人的签字,没有签字实验就会失败 D.波义耳的实验,不是做给科学家看的,而是做给公众看的,他希望通过“见 证人”的认可和传播,让自己的观点逐步获得大众的认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机械论哲学家、政治学家的托马斯·霍布斯,基于政治立场君权至上的信 仰,他认定知识也应该服从权力,这就是说政府的话比科学家的话更有权威。 B.英国皇家学会的宗旨是不必经过政府批准,不对政府任何部门负责,以及国 家无法凌驾于他们可以独立表达意见的实验室之上,他们更崇奉实证科学。 C.每当某个贵族大公光临科学聚会时,波义耳就给他们展示空气泵的神奇,这 样就巧妙地借助了政治的资源,让科学在与政治元素结盟下更有影响力 D.为了使真空理论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波义耳不断增加辅助性实验,并使这 些实验方法与装置得到推广普及,最终站稳了脚跟,击败了托马斯·霍布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工商部门发布了合格率为97.73%的食用菌检测数据,却仍有99%的网友 选择了“相信小学生”,这说明政府执法部门在公众中存在信任危机。 B.科学的生产过程即真理的成立和传播,主要靠社会的信任来完成,这说明科 学是社会甚至是政治的,不过政治的影响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弱化 C.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离不开社会的接受或者说“见 证”,从这个意义上说,“蘑菇门”的问题也会“不证自明”了。 D.在公民社会逐渐觉醒的时代,有智慧的政府要想获得公众的信任,不是振振 有词的说什么,而是尽可能地将一切放在公众的“见证”下去做。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父抗,为郢府 参军,云随父在府。 起家郢州西曹书佐,转法曹行参军。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 城固守,留家属居外。云为军人所得,攸之召与语,声色甚厉,云容貌不变,徐 自陈说。攸之乃笑曰:“卿定可儿,且出就舍。”明旦,又召令送书入城。城内 或欲诛之,云曰:“老母弱弟,悬命沈氏,若违其命,祸必及亲,今日就戮,甘 心如荠。”长史柳世隆素与云善,乃免之。 齐建元初,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太守,云始随王,王未之知也。会游秦望,使人视 刻石文,时莫能识,云独诵之,王悦,自是宠冠府朝。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 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明帝召还都,及至,拜散骑侍郎。复出为始兴内史 郡多豪猾大姓,二千石有不善者,谋共杀害,不则逐去之。边带蛮俚,尤多盗贼, 前内史皆以兵刃自卫。云入境,抚以恩德,罢亭候,商贾露宿,郡中称为神明。 云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好节尚奇,专趣人之急。少时与领 军长史王畯善,昡亡于官舍,贫无居宅,云乃迎丧还家,躬营含殡。事竟陵王子
1.下列关于“波义耳的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17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在是否存在真正的真空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大争 议,波义耳的实验,就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真空的存在。 B.波义耳设计出空气泵装置,这个装置的精妙之处便在于它能够使观察者看到 玻璃试管内部的情况,并允许人们引导甚至控制实验的发展。 C.波义耳的实验,强调实验时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在场者,这就是“见证者”, 实验结束时要有这些人的签字,没有签字实验就会失败。 D.波义耳的实验,不是做给科学家看的,而是做给公众看的,他希望通过“见 证人”的认可和传播,让自己的观点逐步获得大众的认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机械论哲学家、政治学家的托马斯·霍布斯,基于政治立场君权至上的信 仰,他认定知识也应该服从权力,这就是说政府的话比科学家的话更有权威。 B.英国皇家学会的宗旨是不必经过政府批准,不对政府任何部门负责,以及国 家无法凌驾于他们可以独立表达意见的实验室之上,他们更崇奉实证科学。 C.每当某个贵族大公光临科学聚会时,波义耳就给他们展示空气泵的神奇,这 样就巧妙地借助了政治的资源,让科学在与政治元素结盟下更有影响力。 D.为了使真空理论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波义耳不断增加辅助性实验,并使这 些实验方法与装置得到推广普及,最终站稳了脚跟,击败了托马斯·霍布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工商部门发布了合格率为 97.73%的食用菌检测数据,却仍有 99%的网友 选择了“相信小学生”,这说明政府执法部门在公众中存在信任危机。 B.科学的生产过程即真理的成立和传播,主要靠社会的信任来完成,这说明科 学是社会甚至是政治的,不过政治的影响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弱化。 C.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离不开社会的接受或者说“见 证”,从这个意义上说,“蘑菇门”的问题也会“不证自明”了。 D.在公民社会逐渐觉醒的时代,有智慧的政府要想获得公众的信任,不是振振 有词的说什么,而是尽可能地将一切放在公众的“见证”下去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父抗,为郢府 参军,云随父在府。 起家郢州西曹书佐,转法曹行参军。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 城固守,留家属居外。云为军人所得,攸之召与语,声色甚厉,云容貌不变,徐 自陈说。攸之乃笑曰:“卿定可儿,且出就舍。”明旦,又召令送书入城。城内 或欲诛之,云曰:“老母弱弟,悬命沈氏,若违其命,祸必及亲,今日就戮,甘 心如荠。”长史柳世隆素与云善,乃免之。 齐建元初,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太守,云始随王,王未之知也。会游秦望,使人视 刻石文,时莫能识,云独诵之,王悦,自是宠冠府朝。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 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明帝召还都,及至,拜散骑侍郎。复出为始兴内史。 郡多豪猾大姓,二千石有不善者,谋共杀害,不则逐去之。边带蛮俚,尤多盗贼, 前内史皆以兵刃自卫。云入境,抚以恩德,罢亭候,商贾露宿,郡中称为神明。 云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好节尚奇,专趣人之急。少时与领 军长史王畡善,畡亡于官舍,贫无居宅,云乃迎丧还家,躬营含殡。事竟陵王子
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子良尝启齐武帝论云为郡。帝曰:“庸人, 闻其恒相卖弄,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子良曰:“不然。云动相规诲,谏书 具存,请取以奏。”既至,有百余纸,辞皆切直。帝叹息,因谓子良曰:“不谓 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 齐文惠太子尝出东田观获,顾谓众宾曰:“刈 此亦殊可观。”众皆唯唯。云独曰:“夫三时之务,实为长勤。伏愿殿下知稼穑 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既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因就车握云手曰:“不 图今日复闻谠言。” 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对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 发擿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 此少之。初,云为郡号称廉洁,及居贵重,颇通馈饷;然家无蓄积,随散之亲友 选自《梁书·卷十三》(有删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罢亭候 罢:撤除 B.云动相规诲 归:劝谏 C.不图今日复闻谠言 谠:正直 D.士或以此少之 少:减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范云敢说“谠言”的一组是 ①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 ②今日就戮,甘心如荠 ③云乃迎丧还家,躬营含殡 ④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 ⑤有百余纸,辞皆切直 ⑥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 无徇一朝之宴逸 a ①②④ B.②③⑤ ④⑤⑥ D.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云爱护家人。为了母亲和弟弟的安全,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替沈攸之送 信。后来事奉寡嫂尽心尽礼,家中大小事情一定要先同寡嫂商议后才实行。 B.范云治政有方。范云到始兴做官,该郡地处偏远,豪强不守法纪,盗贼众多 范云到任后施以恩德,来往商贾可以安心露宿,郡内的百姓都称赞他是神明 C.范云为人正直。齐文惠太子曾经观看收获庄稼,认为杀几个农民也很值得一看, 其他人都连连答应,只有范云指出应该体察农民稼穑的艰难,不要贪求一时的享 乐 D.范云聪敏博学。范云后来地位尊贵显赫,书信文件堆满公案,宾客满门,他却 能应对如流,毫无壅塞阻滞,官府的文书批示发送快速若神,当时的人们都很佩 服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5分) 译文 (2)不谓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出守。(5分) 译文:
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子良尝启齐武帝论云为郡。帝曰:“庸人, 闻其恒相卖弄,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子良曰:“不然。云动相规诲,谏书 具存,请取以奏。”既至,有百余纸,辞皆切直。帝叹息,因谓子良曰:“不谓 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出守。”齐文惠太子尝出东田观获,顾谓众宾曰:“刈 此亦殊可观。”众皆唯唯。云独曰:“夫三时之务,实为长勤。伏愿殿下知稼穑 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既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因就车握云手曰:“不 图今日复闻谠言。” 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对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 发擿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 此少之。初,云为郡号称廉洁,及居贵重,颇通馈饷;然家无蓄积,随散之亲友。 选自《梁书·卷十三》(有删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罢亭候 罢:撤除 B. 云动相规诲 归:劝谏 C.不图今日复闻谠言 谠:正直 D.士或以此少之 少:减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范云敢说“谠言”的一组是 ①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 ②今日就戮,甘心如荠 ③云乃迎丧还家,躬营含殡 ④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 ⑤有百余纸,辞皆切直 ⑥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 无徇一朝之宴逸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④⑤⑥ D. ①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云爱护家人。为了母亲和弟弟的安全,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替沈攸之送 信。后来事奉寡嫂尽心尽礼,家中大小事情一定要先同寡嫂商议后才实行。 B.范云治政有方。范云到始兴做官,该郡地处偏远,豪强不守法纪,盗贼众多, 范云到任后施以恩德,来往商贾可以安心露宿,郡内的百姓都称赞他是神明。 C.范云为人正直。齐文惠太子曾经观看收获庄稼,认为杀几个农民也很值得一看, 其他人都连连答应,只有范云指出应该体察农民稼穑的艰难,不要贪求一时的享 乐。 D.范云聪敏博学。范云后来地位尊贵显赫,书信文件堆满公案,宾客满门,他却 能应对如流,毫无壅塞阻滞,官府的文书批示发送快速若神,当时的人们都很佩 服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5 分) 译文: (2)不谓云能尔。方使弼汝,何宜出守。 (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8~9题。 定风波李珣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识自由 身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已得希夷微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 尘 [注]希夷:指一种虚寂玄妙的境界。语出《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 不闻名曰希。 8.第一段中写景只提到了“云水”,请分析这两种景物在词中的作用。(6分) 9.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 世而固然。(屈原《离骚》)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 惊。 。(辛弃疾《破阵子·与陈同 甫》 (3)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 语》)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 题内的小题,不能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放鸭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 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 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 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 大伯,您是那个村的一 “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呐?姑娘。” 湖西王庄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 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 没事,随便问问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 8~9 题。 定风波 李珣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识自由 身。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已得希夷微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 尘。 [注]希夷:指一种虚寂玄妙的境界。语出《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 不闻名曰希。” 8.第一段中写景只提到了“云水”,请分析这两种景物在词中的作用。(6 分) 9.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 世而固然。(屈原《离骚》)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 惊。 , 。(辛弃疾《破阵子·与陈同 甫》) (3) 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 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 语》)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 题内的小题,不能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放鸭 莫言 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这里出产的 鸭蛋个大双黄多,半个省都有名。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 绝了迹。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这天,对面来了个赶着鸭群的姑娘。姑娘鸭蛋脸儿,黑葡萄眼儿,渔歌儿唱得 脆响,像在满湖里撒珍珠。 两群鸭子齐头并进,姑娘在船上递话过来: “大伯,您是那个村的——” “湖东李村,”老壮瓮声瓮气地回答,“你呐?姑娘。” “湖西王庄。” “大伯,你们村有个李老壮吗?” “有这么个人,你问他干什么?” 姑娘的脸红了红,上嘴唇咬咬下嘴唇,说: “没事,随便问问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 个村里游过乡?” “游过。”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 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家里 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一一运气 不济一一当场被巡夜的民兵抓住了。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他尽量 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 么开朗。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样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 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李 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 他知道这一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好鸭!”老壮不由 地赞了一声。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 漂荡,十分招人喜爱。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 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 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 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没睡好觉 呢 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 群,说:”那不是,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 “太谢谢您啦,大伯。我把鸭赶过来吧?” “我来。”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放鸭 姑娘“呷呷”的唤着,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 呢!”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 姓李,名老壮!” 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 “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李老壮胡子翘起来,“我就是那个因为偷 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 着鸭,没命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 来!”李老壮高声喊着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 这姑娘,真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放鸭姑娘向李老壮打听他早年偷队里鸭子的往事,是因为李 苇林向她讲过自己家的故事,姑娘想验证一下李苇林话语的真伪
“听说李老壮手脚不太干净,前几年偷队里的鸭子被抓住,在湖东八 个村里游过乡?” “游过。”老壮掉过船头,把鸭子撵得惊飞起来。 姑娘提起的这件事戳到了李老壮的伤疤上。“四人帮”横行那些年, 上头下令,不准个人养鸭,李老壮家那十几只鸭子被生产队里“共了产”,家里 的油盐钱全靠抠这几只鸭屁股啊!他深更半夜摸到鸭棚里提了两只鸭子——运气 不济——当场被巡夜的民兵抓住了。为这事老壮差点上了吊。 姑娘提起这事,不由老壮不窝火。从此,他对她起了反感。他尽量 避免和她碰面,实在躲不过了,也爱理不理地冷落人家。姑娘还是那么热情,那 么开朗。一见面,先送他一串银铃样的笑声,再送他一堆蜜甜的大伯。老壮面子 上应付着,心里却在暗暗地骂:瞧你那个鲤鱼精样子,浪说浪笑,不是好货! 有一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布满了乌云,雷鸣电闪地下了一场暴雨。李 老壮好不容易才拢住鸭群。暴雨过后,在一片芦苇边上,老壮碰到了十几只鸭子。 他知道这一定是刚才的暴风雨把哪个放鸭人的鸭群冲散了。“好鸭!”老壮不由 地赞了一声。只见这十几只鸭子浑身雪白,身体肥硕,像一只只小船儿在水面上 漂荡,十分招人喜爱。老壮突然想起在湖西王庄公社农技站工作的儿子说过,他 们刚从京郊引进了一批良种鸭,大概就是这些吧?老壮一边想着,一边把这十几 只肥鸭赶进自己的鸭群。 第二天,老壮一进湖就碰上了王庄的放鸭姑娘。 “大伯,你看没看到十几只鸭子?昨儿个的暴风雨把我的鸭群冲散了, 回家一点数,少了十四只。是刚从农技站买的良种鸭,把我急得一夜没睡好觉 呢!” 老壮看到姑娘那着急的样子,早已忘记了前些日子的不快,用手一指鸭 群,说:”那不是,一只也不少,都在我这儿呢。“ “太谢谢您啦,大伯。我把鸭赶过来吧?” “我来。”李老壮挥动竹篙,把那十四只白鸭从自家鸭群里轰出来。放鸭 姑娘“呷呷”的唤着,白鸭归了群。 “大伯,咱们在一个湖里放了大半年鸭子,俺还不知道您姓甚名谁 呢!”姑娘把小船撑到老壮的小船边,用唱歌般的发音发问。 “姓李,名老壮!” “呀!您就是苇林、李苇林,不,李技术员的……” “不差,我就是李苇林他爹,”李老壮胡子翘起来,“我就是那个因为偷 鸭子游过乡的李老壮!” 姑娘又一次惊叫起来。她双眼瞪得杏子圆,脸红成了一朵粉荷花。 “大伯,谢谢您……”她匆匆忙忙地对着老壮鞠了一躬,撑着船,赶 着鸭,没命地逃了。 “姑娘,你认识我家苇林?见到他捎个话儿,让他带几只良种鸭回 来!”李老壮高声喊着。 李老壮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他自言自语地说: “这姑娘,真好相貌,人品也好,怪不得人说青草湖边出美人呢!”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放鸭姑娘向李老壮打听他早年偷队里鸭子的往事,是因为李 苇林向她讲过自己家的故事,姑娘想验证一下李苇林话语的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