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联考2017届高三第五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学以人的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审美活动是人的社会实 践活动之一,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对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和艺术的欣赏; 二是对艺术和各种审美对象的创造。审美活动是在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互相作用 中发生的,但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活动的特点。审美经验是审美主体在审美 欣赏和美的创造活动中产生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判断 和评价。它包括审美心理活动、审美评价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趣味 审美理想、审美标准等各种审美意识 审美学和美学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美学应当包括美、美感和艺术的研究,也就 是包括了审美学的研究内容。但就研究范式和方法上看,审美学却超越了美学的 学科界限。比如,审美心理研究需要美学和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交叉;审美 理想和审美标准的研究需要美学和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等。 20世纪以来,审美学在西方获得了长足发展,这是同当代西方美学发生的重大 变革相联系的。美学史表明,美学思想的产生是与对人类审美活动、审美经验的 观察和探讨分不开的。但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西方美学的研究重点却不是 人的审美经验,而是美的本体。美的根源和美的本质问题,是西方古代美学的中 心问题。到了近代,由于哲学重点向认识论的转移和心理学思想的发展,美学的 主要研究对象开始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对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的研究逐步 成为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这一趋势在20世纪得到强势延续。心理学美学的发 展使审美经验单独成为美学的一种研究对象。从哲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各种不 同角度研究审美经验的学说和派别层出不穷。审美经验的研究取代美的本质的哲 学探讨,名副其实地成为当代美学的主要对象。 从20世纪末开始,在后现代主义和西方文化新变化的推动下,大众文化和日常 生活美学、身体美学、生态美学等开始走向美学的前沿,标志着美学全方位面向 现实和生活的转型。和这些领域相关的不同于艺术的审美经验成为美学家关注的 新热点。费瑟斯通在《消费社会与后现代文化》中明确提出,在后现代的图像和 符号浪潮推动下产生的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互动,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同于 艺术美学的新型审美经验。以往的审美经验研究主要限于艺术领域,是对审美经 验性质和规律的阐明,主要来自对艺术创作、欣赏、评价的经验的观察和总结。 用这种审美经验理论来说明艺术之外的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审美经验并不完全 适用。 当代西方美学中审美学的发展,展现出审美学是一个包括多种形态的、由多种学 科交叉构成的综合性学科。其中,既有从不同哲学体系和观点出发探讨审美意识 活动规律和特点的审美哲学,又有从各种心理学体系和观点出发阐明审美心理构 成和特点的审美心理学;既有结合价值哲学和艺术评价研究审美价值和审美标准 的审美价值学,也有主要从艺术实践出发探索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审美特点和 规律的审美艺术学。正是多种形态的存在和多种学科的交叉,为审美学的现代构 建和未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摘编自彭立勋《审美学定位与当代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其中审美活动作为人所具 有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主要由两种形式组成
河南省大联考 2017 届高三第五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审美学以人的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审美活动是人的社会实 践活动之一,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对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和艺术的欣赏; 二是对艺术和各种审美对象的创造。审美活动是在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互相作用 中发生的,但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活动的特点。审美经验是审美主体在审美 欣赏和美的创造活动中产生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判断 和评价。它包括审美心理活动、审美评价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趣味、 审美理想、审美标准等各种审美意识。 审美学和美学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美学应当包括美、美感和艺术的研究,也就 是包括了审美学的研究内容。但就研究范式和方法上看,审美学却超越了美学的 学科界限。比如,审美心理研究需要美学和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交叉;审美 理想和审美标准的研究需要美学和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等。 20 世纪以来,审美学在西方获得了长足发展,这是同当代西方美学发生的重大 变革相联系的。美学史表明,美学思想的产生是与对人类审美活动、审美经验的 观察和探讨分不开的。但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西方美学的研究重点却不是 人的审美经验,而是美的本体。美的根源和美的本质问题,是西方古代美学的中 心问题。到了近代,由于哲学重点向认识论的转移和心理学思想的发展,美学的 主要研究对象开始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对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的研究逐步 成为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这一趋势在 20 世纪得到强势延续。心理学美学的发 展使审美经验单独成为美学的一种研究对象。从哲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各种不 同角度研究审美经验的学说和派别层出不穷。审美经验的研究取代美的本质的哲 学探讨,名副其实地成为当代美学的主要对象。 从 20 世纪末开始,在后现代主义和西方文化新变化的推动下,大众文化和日常 生活美学、身体美学、生态美学等开始走向美学的前沿,标志着美学全方位面向 现实和生活的转型。和这些领域相关的不同于艺术的审美经验成为美学家关注的 新热点。费瑟斯通在《消费社会与后现代文化》中明确提出,在后现代的图像和 符号浪潮推动下产生的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互动,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同于 艺术美学的新型审美经验。以往的审美经验研究主要限于艺术领域,是对审美经 验性质和规律的阐明,主要来自对艺术创作、欣赏、评价的经验的观察和总结。 用这种审美经验理论来说明艺术之外的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审美经验并不完全 适用。 当代西方美学中审美学的发展,展现出审美学是一个包括多种形态的、由多种学 科交叉构成的综合性学科。其中,既有从不同哲学体系和观点出发探讨审美意识 活动规律和特点的审美哲学,又有从各种心理学体系和观点出发阐明审美心理构 成和特点的审美心理学;既有结合价值哲学和艺术评价研究审美价值和审美标准 的审美价值学,也有主要从艺术实践出发探索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审美特点和 规律的审美艺术学。正是多种形态的存在和多种学科的交叉,为审美学的现代构 建和未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摘编自彭立勋《审美学定位与当代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其中审美活动作为人所具 有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主要由两种形式组成
B.审美活动发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互相作用之中,它不仅包括审美主体 对审美客体的欣赏,而且还包括对审美客体进行更深层次的创造。 C.美学研究包括对美、美感和艺术的研究,审美学虽然属于美学研究领域的 部分,但它在研究范式和方法上却突破了美学的学科界限 D.美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主要研究对象由审美客体向审美主体的转变,这种 转变受到控哲学研究重点的转移和心理学思想发展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及在此之上形成的判断和评价 就是审美经验,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理想等各种审美意识构成了审美经验 B.进入20事,审美学在西方得到持续发展,这与西方当代美学本身发生的变革 相关。对人类审美活动、审美经验的观察和讨论有利于美学思想的形成。 C.20世纪末以来,伴随着大众文化、日常生活美学、身体美学、生态美学等新 的美学研究领域的出现,美学研究开始全方位地面向现实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D.按照费瑟斯通的观点,在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互动中,形成的一种不 同于传统艺术美学的新型审美经验,是后现代的图像和符号浪潮推动的结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美学家从哲学、心理学、艺术学等不同角度对审美经验进行了研究, 呈现出不同的学说和流派,使得审美经验成了当代美学的一种研究对象 B.以对艺术领域中艺术创作、欣赏、评价的经验的观察和总结为主体形成的审 美经验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审美经验 C.当代西方审美学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多种形态、多种学科交叉综合的特点, 其中既含有审美哲学、审美心理学、审美价值学,也包括审美艺术学等。 D.作为当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学的现代构建和未来发展之所以能够具 有广阔的创新空间,有赖于审美学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学科特点。 1.B2.C3.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醉郎花 王庆高 拂晓时分,东方鱼肚白。 我们奉命在玉皇顶山头坚守了一天一夜,敌人还没有进攻。深秋季节,山风寒凉, 我和战友们真有点儿耐不住劲儿,巴不得战斗早点儿打响,也好叱咤风云般地痛 痛快快活动活动身体,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再不受这种窝窝憋憋的 苦罪。我禁不住用胳膊肘捣了捣身边的排长,压着嗓音问,排长,拂晓有戏没 排长瞪我一眼,说你脑子进水啦?拂晓时分! 我们团在海岸防御战斗中担任坚守要点的战斗任务。坚守要点,就是要像钉子那 样死死地钉在要点阵地上;即使表面阵地失守,也要坚持坑道战斗,等待大部队 反冲击战斗打响,配合大部队反冲击,再一举夺回表面阵地。部队在玉皇顶要点 山头一线展开。从昨天拂晓进入阵地到今天拂晓,已经整整一天一夜,还没看见 敌人的影子。你说,打兔子的老是见不着兔子,谁会不急?排长提醒拂晓时分, 的确是个关键时刻,战斗往往在这一刻打响。 我克制地扭动了一下身体,拨拉了一下手边的草丛,几朵小黄花探出头来,在晨 风中摇头摆脑,艳艳地对我微笑,仿佛在说,你急什么,我们陪着你们呢!我蓦 然来了兴致,指着小黄花对排长说,排长,小黄花,多可爱!
B.审美活动发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互相作用之中,它不仅包括审美主体 对审美客体的欣赏,而且还包括对审美客体进行更深层次的创造。 C.美学研究包括对美、美感和艺术的研究,审美学虽然属于美学研究领域的一 部分,但它在研究范式和方法上却突破了美学的学科界限。 D.美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主要研究对象由审美客体向审美主体的转变,这种 转变受到控哲学研究重点的转移和心理学思想发展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及在此之上形成的判断和评价 就是审美经验,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理想等各种审美意识构成了审美经验。 B.进入 20 事,审美学在西方得到持续发展,这与西方当代美学本身发生的变革 相关。对人类审美活动、审美经验的观察和讨论有利于美学思想的形成。 C.20 世纪末以来,伴随着大众文化、日常生活美学、身体美学、生态美学等新 的美学研究领域的出现,美学研究开始全方位地面向现实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D.按照费瑟斯通的观点,在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互动中,形成的一种不 同于传统艺术美学的新型审美经验,是后现代的图像和符号浪潮推动的结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 世纪,美学家从哲学、心理学、艺术学等不同角度对审美经验进行了研究, 呈现出不同的学说和流派,使得审美经验成了当代美学的一种研究对象。 B.以对艺术领域中艺术创作、欣赏、评价的经验的观察和总结为主体形成的审 美经验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审美经验。 C.当代西方审美学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多种形态、多种学科交叉综合的特点, 其中既含有审美哲学、审美心理学、审美价值学,也包括审美艺术学等。 D.作为当代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学的现代构建和未来发展之所以能够具 有广阔的创新空间,有赖于审美学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学科特点。 1.B 2.C 3.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醉郎花 王庆高 拂晓时分,东方鱼肚白。 我们奉命在玉皇顶山头坚守了一天一夜,敌人还没有进攻。深秋季节,山风寒凉, 我和战友们真有点儿耐不住劲儿,巴不得战斗早点儿打响,也好叱咤风云般地痛 痛快快活动活动身体,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鱼死网破,再不受这种窝窝憋憋的 苦罪。我禁不住用胳膊肘捣了捣身边的排长,压着嗓音问,排长,拂晓有戏没? 排长瞪我一眼,说你脑子进水啦?拂晓时分! 我们团在海岸防御战斗中担任坚守要点的战斗任务。坚守要点,就是要像钉子那 样死死地钉在要点阵地上;即使表面阵地失守,也要坚持坑道战斗,等待大部队 反冲击战斗打响,配合大部队反冲击,再一举夺回表面阵地。部队在玉皇顶要点 山头一线展开。从昨天拂晓进入阵地到今天拂晓,已经整整一天一夜,还没看见 敌人的影子。你说,打兔子的老是见不着兔子,谁会不急?排长提醒拂晓时分, 的确是个关键时刻,战斗往往在这一刻打响。 我克制地扭动了一下身体,拨拉了一下手边的草丛,几朵小黄花探出头来,在晨 风中摇头摆脑,艳艳地对我微笑,仿佛在说,你急什么,我们陪着你们呢!我蓦 然来了兴致,指着小黄花对排长说,排长,小黄花,多可爱!
排长没吱声,但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排长伸出手采了一朵,放在鼻孔处嗅了嗅, 禁不住出了声,嗬,好香啊!我也手贱了,伸手采了一朵,放在鼻孔边上嗅,就 是,好香!我叫不出这种小黄花的名字,悄悄问排长,什么花呀?这么香!排长 诡谲地压着嗓音说,“醉郎花”! 醉郎花!我一遍遍地在心里念叨。噢,我终于明白了,醉郎花!我对她爱不释手 细细地品味她的芳香,会意地向排长回应微笑。排长突然竖起耳朵,好像听到了 什么声音,仓促将小黄花装入上衣口袋,一脸的严肃。我也赶紧学着排长将小黄 花小心翼翼地装入上衣口袋,手指紧紧扣住冲锋枪扳机。 “轰隆”一声巨响,敌人舰炮的炮弹在前沿阵地炸响了。敌人开始进攻了。这时, 连长一声喝令:“退回坑道,保存实力!”排长大声命令:“撤!”我们以最快 的速度撤回了坑道。顿时,敌人舰炮的炮弹排山倒海般地在头顶上爆炸,坑道里 的空气都在颤抖,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我和战友们荷枪实弹蹲坐在坑道屯兵洞 里,出神地望着黑黝黝的洞顶,聆听表面阵地的炮声变化,等待着战斗时机 敌人果然像蚂蝗一样,漫山遍野地向山头冲来。敌人的飞机,也开始轮番向山头 阵地攻击,掩护陆战队地面进攻。我军歼击机在空中与敌机接上了火,砰砰啪啪 的枪炮声一阵阵地在我们头顶上空炸响。显然,敌人已经攻破滩头防线,疯狂地 向玉皇顶高地进攻,妄图一举拿下高地,控制战争主动权。 “短促突击,把敌人压下去!”连长命令。排长大喊一声“冲啊!”跃出了战壕, 我们一个个像下山虎,向敌人猛扑过去,刹那间,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晕头转 向,敌军纷纷溃退 战斗整整打了12个小时,黄昏时分,表面阵地失守。我们不得不退守坑道。连 长光荣牺牲,排长代理连长,我代理了排长。部队首长命令我们,坚守坑道,配 合大部队凌晨向敌军发起反冲击,夺回表面阵地。 休整时,老排长从上衣口袋里掏出那枚小黄花,放在鼻孔处深情地嗅着,脸上顷 刻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向老排长身边凑了凑,开逗说,想嫂子啦?老排长顺手 推了我一把,去,去!我没有离去,向他凑得更近了。老排长悄悄给我咬耳朵说 你嫂子月底来队啊!我算了算,到月底还有一周时间,战斗该结束了。我暗自为 他祝福。 凌晨三时整,山头上响起隆隆炮声,排山倒海般地响个不停,我军反冲击开始了。 坑道里立刻沸腾起来。上级命令我们立即投入反冲击战斗,老排长率领我们冲出 了坑道,冒着炮火向山头冲锋,和敌人短兵相接,展开了近战、夜战,直杀得敌 人鬼哭狼嚎,节节败退。白天丢失的阵地,又重新回到我军手中。我亲眼看到, 老排长从一个士兵手中夺过队旗,把它插在了玉皇顶山顶。可就在这一霎,不幸 的事情发生了,一颗流弹击中了他。我不顾一切地冲上去,抱着老排长,痛哭道, 排长,我们胜利了呀!……快到月底了呀! 老排长使出最后的力气,从上衣口袋摸出那枚小黄花,断断续续地说,给你 嫂子,醉……郎……花!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小说开关部分不仅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而且为下文写故事的 残酷埋下了伏笔,同时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B.文章善于抓住典型的时间点,有序地表现宏大紧张的战争场面。“拂晓时 分”“黄昏时分”“凌晨三时整”等词语将战争过程清晰地呈现给了读者
排长没吱声,但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排长伸出手采了一朵,放在鼻孔处嗅了嗅, 禁不住出了声,嗬,好香啊!我也手贱了,伸手采了一朵,放在鼻孔边上嗅,就 是,好香!我叫不出这种小黄花的名字,悄悄问排长,什么花呀?这么香!排长 诡谲地压着嗓音说,“醉郎花”! 醉郎花!我一遍遍地在心里念叨。噢,我终于明白了,醉郎花!我对她爱不释手, 细细地品味她的芳香,会意地向排长回应微笑。排长突然竖起耳朵,好像听到了 什么声音,仓促将小黄花装入上衣口袋,一脸的严肃。我也赶紧学着排长将小黄 花小心翼翼地装入上衣口袋,手指紧紧扣住冲锋枪扳机。 “轰隆”一声巨响,敌人舰炮的炮弹在前沿阵地炸响了。敌人开始进攻了。这时, 连长一声喝令:“退回坑道,保存实力!”排长大声命令:“撤!”我们以最快 的速度撤回了坑道。顿时,敌人舰炮的炮弹排山倒海般地在头顶上爆炸,坑道里 的空气都在颤抖,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我和战友们荷枪实弹蹲坐在坑道屯兵洞 里,出神地望着黑黝黝的洞顶,聆听表面阵地的炮声变化,等待着战斗时机。 敌人果然像蚂蝗一样,漫山遍野地向山头冲来。敌人的飞机,也开始轮番向山头 阵地攻击,掩护陆战队地面进攻。我军歼击机在空中与敌机接上了火,砰砰啪啪 的枪炮声一阵阵地在我们头顶上空炸响。显然,敌人已经攻破滩头防线,疯狂地 向玉皇顶高地进攻,妄图一举拿下高地,控制战争主动权。 “短促突击,把敌人压下去!”连长命令。排长大喊一声“冲啊!”跃出了战壕, 我们一个个像下山虎,向敌人猛扑过去,刹那间,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晕头转 向,敌军纷纷溃退。 战斗整整打了 12 个小时,黄昏时分,表面阵地失守。我们不得不退守坑道。连 长光荣牺牲,排长代理连长,我代理了排长。部队首长命令我们,坚守坑道,配 合大部队凌晨向敌军发起反冲击,夺回表面阵地。 休整时,老排长从上衣口袋里掏出那枚小黄花,放在鼻孔处深情地嗅着,脸上顷 刻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向老排长身边凑了凑,开逗说,想嫂子啦?老排长顺手 推了我一把,去,去!我没有离去,向他凑得更近了。老排长悄悄给我咬耳朵说, 你嫂子月底来队啊!我算了算,到月底还有一周时间,战斗该结束了。我暗自为 他祝福。 凌晨三时整,山头上响起隆隆炮声,排山倒海般地响个不停,我军反冲击开始了。 坑道里立刻沸腾起来。上级命令我们立即投入反冲击战斗,老排长率领我们冲出 了坑道,冒着炮火向山头冲锋,和敌人短兵相接,展开了近战、夜战,直杀得敌 人鬼哭狼嚎,节节败退。白天丢失的阵地,又重新回到我军手中。我亲眼看到, 老排长从一个士兵手中夺过队旗,把它插在了玉皇顶山顶。可就在这一霎,不幸 的事情发生了,一颗流弹击中了他。我不顾一切地冲上去,抱着老排长,痛哭道, 排长,我们胜利了呀!……快到月底了呀! 老排长使出最后的力气,从上衣口袋摸出那枚小黄花,断断续续地说,给你…… 嫂子,醉……郎……花!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关部分不仅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而且为下文写故事的 残酷埋下了伏笔,同时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B.文章善于抓住典型的时间点,有序地表现宏大紧张的战争场面。“拂晓时 分”“黄昏时分”“凌晨三时整”等词语将战争过程清晰地呈现给了读者
C.“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在残酷的战场上,“我”和老排长并肩浴 血奋战,面对他的牺牲,“我”痛哭失声,既有惋惜也有一丝自责 D.文章以老排长临终前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收束全文,让读者在椎 心泣血的感觉中升腾起一种崇高的敬意,升华了作品主旨 5.小说中的老排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5分) 6.小说中的“醉郎花”有何深意?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分析。(6 分) 4.B 5.①作战经验丰富,严守纪律。准确判断战争会在拂晓打响,通过耳朵觉察到 战争马上来临;在阵地上坚守一天一夜,死死守住要点。 ②勇敢无畏,勇于献身。听到连长命令后,率先跃出战壕,带领大家抢回阵地; 最后新手把队旗插上山顶,英勇殉国 ③具有浪漫情调,充满温情。在紧张的战争间歇摘花赏花,休整时还掏出小花欣 赏,对妻子充满思念与爱恋,临终还交待“我”把花送给他的妻子。(答出一点 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6.第一问:醉郎花本是深秋野外常见的一种小黄花,在文中它是艰苦的战争年 代乐观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幸福美好的人生愿望。(2分) 第二问:①小小的黄花,代表着人物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凸显文章主题 ②小黄花寄托着人物最深沉的情思,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③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全文,使原本残酷的战争岁月,带上了浪漫的情怀,给文 章增添了亮色。(答出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 亦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书生大使的抗战外交 李满星 早在1915年,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日本威胁中国政府签订《二十一条》,海外 学子响应国内发动抗议运动。唯独胡适主张镇静处之。一时间,胡适招致非议颇 多,许多同道好友甚至发誓和胡适断绝关系。无奈之下,他在《中国留美学生月 报》上发表公开信亮出自己的观点: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拿什么来作战……所 以出诸至诚和报国之心,我要说对日用兵论是胡说和愚昧。我们在战争中将毫无 收获,剩下的只是一连串的毁灭、毁灭和再毁灭。 这封公开信发表后,胡适并未得到当时热血的留学生认可,反而被认为是“木石 心肠不爱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入敌手。胡适悲愤不 已。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此事之来,久在意中。” 1937年盛夏,庐山显得比入年更加热闹。胡适胸佩“五老峰”徽章,心事重重 地从北京辗转来到庐山,应邀出席“庐山谈话会”,共商国是。 早在1928年4月7日北伐全面胜利、南北一统之际,胡适就曾到过庐山浏览。 那次,胡适心情愉悦,访古探幽,兴味盎然。游览陶渊明故里的陶公祠后,胡适 还戏作《陶渊明同他的五柳》 当年有个陶渊明,不惜性命只贪酒。 骨硬不能深折腰,弃官回来空两手。 瓮中无米琴无弦,老妻娇儿赤脚走。 先生吟诗自嘲讽,笑指篱边五株柳: “看他风里尽低昂,这样腰肢我无有
C.“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在残酷的战场上,“我”和老排长并肩浴 血奋战,面对他的牺牲,“我”痛哭失声,既有惋惜也有一丝自责。 D.文章以老排长临终前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收束全文,让读者在椎 心泣血的感觉中升腾起一种崇高的敬意,升华了作品主旨。 5.小说中的老排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5 分) 6.小说中的“醉郎花”有何深意?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分析。(6 分) 4.B 5.①作战经验丰富,严守纪律。准确判断战争会在拂晓打响,通过耳朵觉察到 战争马上来临;在阵地上坚守一天一夜,死死守住要点。 ②勇敢无畏,勇于献身。听到连长命令后,率先跃出战壕,带领大家抢回阵地; 最后新手把队旗插上山顶,英勇殉国。 ③具有浪漫情调,充满温情。在紧张的战争间歇摘花赏花,休整时还掏出小花欣 赏,对妻子充满思念与爱恋,临终还交待“我”把花送给他的妻子。(答出一点 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5 分) 6.第一问:醉郎花本是深秋野外常见的一种小黄花,在文中它是艰苦的战争年 代乐观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幸福美好的人生愿望。(2 分) 第二问:①小小的黄花,代表着人物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凸显文章主题; ②小黄花寄托着人物最深沉的情思,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③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全文,使原本残酷的战争岁月,带上了浪漫的情怀,给文 章增添了亮色。(答出一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 亦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书生大使的抗战外交 李满星 早在 1915 年,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日本威胁中国政府签订《二十一条》,海外 学子响应国内发动抗议运动。唯独胡适主张镇静处之。一时间,胡适招致非议颇 多,许多同道好友甚至发誓和胡适断绝关系。无奈之下,他在《中国留美学生月 报》上发表公开信亮出自己的观点: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拿什么来作战……所 以出诸至诚和报国之心,我要说对日用兵论是胡说和愚昧。我们在战争中将毫无 收获,剩下的只是一连串的毁灭、毁灭和再毁灭。 这封公开信发表后,胡适并未得到当时热血的留学生认可,反而被认为是“木石 心肠不爱国”。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入敌手。胡适悲愤不 已。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此事之来,久在意中。” 1937 年盛夏,庐山显得比入年更加热闹。胡适胸佩“五老峰”徽章,心事重重 地从北京辗转来到庐山,应邀出席“庐山谈话会”,共商国是。 早在 1928 年 4 月 7 日北伐全面胜利、南北一统之际,胡适就曾到过庐山浏览。 那次,胡适心情愉悦,访古探幽,兴味盎然。游览陶渊明故里的陶公祠后,胡适 还戏作《陶渊明同他的五柳》: 当年有个陶渊明,不惜性命只贪酒。 骨硬不能深折腰,弃官回来空两手。 瓮中无米琴无弦,老妻娇儿赤脚走。 先生吟诗自嘲讽,笑指篱边五株柳: “看他风里尽低昂,这样腰肢我无有
这次,是胡适二上庐山。他既没有第一次上庐山时的闲适,也无重游名胜访古探 幽的雅兴,而是心事重重 7月14日,蒋介石请胡适喝茶一叙。胡适历陈北方的民情激愤和中央不能放弃 河北的原因,谈得慷慨激动,蒋介石为之动容。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抗 战全民将士书》。这天中午,他请胡适以及梅贻琦、张伯苓等人吃饭。席间,蒋 介石宣布对日作战的决定。张伯苓头一个慷慨陈词,举手赞成。就在这一天,胡 适忍辱避战的是彻底动摇了。 8月13日,上海淞沪战事爆发。至9月初,上海战事持续一个月,胡适看到军 民抗日士气之髙涨,思想开始发生很大转变,认为避战只是梦想,不抵抗所得的 只是“敌氛日深,受逼日甚”。从此,胡适抛弃了避战求和的梦想,认为“和比 战难百倍”,思想开始走向苦撑待变 8月17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国民政府与日本一战 到底,并决定委派胡适出使美国,争取援助。 1937年9月26日10时,胡适飞抵旧金山。一下飞机,胡适便对前来采访的记 者说:“此次中日战争,已暴露日方兵力上之弱点。”午餐后,他立即到大中华 戏院发表《中国能战胜吗》的演讲,他以“算盘要打最不如意的算盘,努力要做 最大的努力”来勉励侨胞。30日,他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演说。在演说中,胡 适表示对侵略战争是不能退让的,要阻止战争只能用战争来消灭它。胡适还大胆 预言美国将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 到达华盛顿后,胡适去拜访罗斯福总统。胡适早年留学哥伦比亚大学时,和罗斯 福是同学,加上当时胡适的声望和魅力,罗斯福视其为上宾,关切地询问中国军 队能否支持到过冬,胡适予以肯定的答复,并动情地说:“中国需要美国的支持, 我想总统很快会以明快的眼光判断是非!” 到1937年11月底,胡适创下五十一天行程一万零六百英里,演讲五十六场的纪 录,累得四十六岁的胡适在当年年底就以及病发作而住院休养 胡适的努力一直没有中断,至第二年7年,他走遍了美国、加拿大各大城市,会 见各方知名人士,揭露日本的侵华暴行,表明中国抗战的决心。一个外交使节 在所驻国四处巡游距离之长,演说次数之多,而目的就是鼓动所驻国参战,堪称 世界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观。 938年9月17日,蒋介石任命胡适为新一任驻美大使。此时,日军铁蹄已蹂躏 大半个中国,开始进攻广州、武汉。胡适可谓率命于危难之间。1938年10月5 日,胡适第六次到美国,但这次身份变了,他这次代表的是四亿五千万人口的大 国 自此,胡适出任驻美大使后的抗战外交开始了。10月27日,胡适向罗斯福总统 递呈国书。他全无政客的深沉和韬晦,而是以诚实与公开的态度,嬴得罗斯福的 理解和信任。所以,人们赞誉他为“书生大使 (节选自《胡适:书生大使的抗战外交》,有删改) 相关链接 胡适的同事温源宁教授在《文人画像》里描绘:“在他呵呵的笑声中,及他坦白 的眼光中,我们看不到他的灵魂深处。他不像志摩,不会有沉痛的悲哀与狂热的 情绪。”胡适这种性格,远在他青年留美时就开始成型。好运时,他就提倡“理 智的爱国主义”(选自《胡适资料简介》) 7.下列对材料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这次,是胡适二上庐山。他既没有第一次上庐山时的闲适,也无重游名胜访古探 幽的雅兴,而是心事重重。 7 月 14 日,蒋介石请胡适喝茶一叙。胡适历陈北方的民情激愤和中央不能放弃 河北的原因,谈得慷慨激动,蒋介石为之动容。7 月 31 日,蒋介石发表《告抗 战全民将士书》。这天中午,他请胡适以及梅贻琦、张伯苓等人吃饭。席间,蒋 介石宣布对日作战的决定。张伯苓头一个慷慨陈词,举手赞成。就在这一天,胡 适忍辱避战的是彻底动摇了。 8 月 13 日,上海淞沪战事爆发。至 9 月初,上海战事持续一个月,胡适看到军 民抗日士气之高涨,思想开始发生很大转变,认为避战只是梦想,不抵抗所得的 只是“敌氛日深,受逼日甚”。从此,胡适抛弃了避战求和的梦想,认为“和比 战难百倍”,思想开始走向苦撑待变。 8 月 17 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国民政府与日本一战 到底,并决定委派胡适出使美国,争取援助。 1937 年 9 月 26 日 10 时,胡适飞抵旧金山。一下飞机,胡适便对前来采访的记 者说:“此次中日战争,已暴露日方兵力上之弱点。”午餐后,他立即到大中华 戏院发表《中国能战胜吗》的演讲,他以“算盘要打最不如意的算盘,努力要做 最大的努力”来勉励侨胞。30 日,他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演说。在演说中,胡 适表示对侵略战争是不能退让的,要阻止战争只能用战争来消灭它。胡适还大胆 预言美国将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 到达华盛顿后,胡适去拜访罗斯福总统。胡适早年留学哥伦比亚大学时,和罗斯 福是同学,加上当时胡适的声望和魅力,罗斯福视其为上宾,关切地询问中国军 队能否支持到过冬,胡适予以肯定的答复,并动情地说:“中国需要美国的支持, 我想总统很快会以明快的眼光判断是非!” 到 1937 年 11 月底,胡适创下五十一天行程一万零六百英里,演讲五十六场的纪 录,累得四十六岁的胡适在当年年底就以及病发作而住院休养。 胡适的努力一直没有中断,至第二年 7 年,他走遍了美国、加拿大各大城市,会 见各方知名人士,揭露日本的侵华暴行,表明中国抗战的决心。一个外交使节, 在所驻国四处巡游距离之长,演说次数之多,而目的就是鼓动所驻国参战,堪称 世界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观。 1938 年 9 月 17 日,蒋介石任命胡适为新一任驻美大使。此时,日军铁蹄已蹂躏 大半个中国,开始进攻广州、武汉。胡适可谓率命于危难之间。1938 年 10 月 5 日,胡适第六次到美国,但这次身份变了,他这次代表的是四亿五千万人口的大 国。 自此,胡适出任驻美大使后的抗战外交开始了。10 月 27 日,胡适向罗斯福总统 递呈国书。他全无政客的深沉和韬晦,而是以诚实与公开的态度,赢得罗斯福的 理解和信任。所以,人们赞誉他为“书生大使”。 (节选自《胡适:书生大使的抗战外交》,有删改) 相关链接 胡适的同事温源宁教授在《文人画像》里描绘:“在他呵呵的笑声中,及他坦白 的眼光中,我们看不到他的灵魂深处。他不像志摩,不会有沉痛的悲哀与狂热的 情绪。”胡适这种性格,远在他青年留美时就开始成型。好运时,他就提倡“理 智的爱国主义”(选自《胡适资料简介》) 7.下列对材料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