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锦州市 2011l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命题人:苑子轩刘玥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 老北京的门神 门神是我国,也是北京市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祗之一,其历史之久,流传之广,种类之 多在民间诸神中是最为突出的 其中,祈福门神专为祈福而用。供奉、张贴者的家庭多为商界人物,希望从祈福门神那 儿得到功名利禄,“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皆取其名,以迎祥祉 武将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故所供的门神多 手持兵器。北京居民院门口的武将门神多为唐代名将秦琼与尉迟恭。秦琼又名秦叔宝,山东 历城人,武艺高强,世人赞为: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锏打山东六府,马 踏黄河两岸。尉迟恭,隋唐大将,武艺高强,日占三城,夜夺八寨,功累封鄂国公。秦、尉 迟二将帮助李世民打下天下建立大唐后,被封为开国元勋,为什么会充当民间的门神呢?古 籍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岗、扫窦建德、镇杜伏威等起义军,其间杀人无数。即位后, 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噩梦,常见祟魔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鬼魅呼叫,太宗终受 不住恶鬼的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众将提岀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毎夜披甲持械 守卫于宫门两旁。是夜,果然无事。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 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祟全消。后世 沿袭此法,遂将二将永做门神而使他们在民间得以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普 及性最强、贫富皆爱的门神,至今长盛不衰
辽宁锦州市 2011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苑子轩 刘 玥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老北京的门神 门神是我国,也是北京市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祗之一,其历史之久,流传之广,种类之 多在民间诸神中是最为突出的。 其中,祈福门神专为祈福而用。供奉、张贴者的家庭多为商界人物,希望从祈福门神那 儿得到功名利禄,“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皆取其名,以迎祥祉。 武将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故所供的门神多 手持兵器。北京居民院门口的武将门神多为唐代名将秦琼与尉迟恭。秦琼又名秦叔宝,山东 历城人,武艺高强,世人赞为: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锏打山东六府,马 踏黄河两岸。尉迟恭,隋唐大将,武艺高强,日占三城,夜夺八寨,功累封鄂国公。秦、尉 迟二将帮助李世民打下天下建立大唐后,被封为开国元勋,为什么会充当民间的门神呢?古 籍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岗、扫窦建德、镇杜伏威等起义军,其间杀人无数。即位后, 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噩梦,常见祟魔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鬼魅呼叫,太宗终受 不住恶鬼的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众将提出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 守卫于宫门两旁。是夜,果然无事。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 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祟全消。后世 沿袭此法,遂将二将永做门神而使他们在民间得以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普 及性最强、贫富皆爱的门神,至今长盛不衰
北京民居中供奉的除秦琼、尉迟恭外,还有《水浒传》里的解珍、解宝、吕方、郭盛。 因为北京的院落较大,占地面积往往延至后面的胡同。所以,在北京的住宅里,还有一种专 贴在后门的门神。不过北京民居的后门门神只贴位为什么呢?因为后门般多为单扇门。 贴谁呢?多为捉鬼神钟馗和大唐丞相魏征。魏征在隋唐演义中本是一文臣,最早在潞城县二 贤庄三清观内当道长,被民间奉为门神后,其像也仗剑怒目,一派英武气概。 因为北京是座古老的城市和元明清数朝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所以全国各地的文人 商贾、官宦、旅游者纷纷来到北京,与此同时,他们家乡的门神也随之而到,以神佑他们平 安。所以,在北京民宅的大门上,各地门神应有尽有。如:燃灯道人、赵公明,东汉的姚期、 马武,抗金英雄岳飞、韩世忠,最可爱的是密云·带供奉的门神竞是夫妻二人—杨宗保与 穆桂英。总之,北京住宅院中所贴的门神多取自中国古典名著中的英雄好汉,这些武艺岀众、 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英雄,妇孺皆知,影响面广,备受民间的崇拜。 这些历史上的门神在干年的中华文化中神佑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人们喜欢这种五颜 六色的吉祥门画只有贴上门神才能在欢度佳节的喜庆气氛中得到一种让他人难以想象到的 思想满足和精神满足。 1.下列各项中关于“门神”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门神为祈福而用。爵鹿蝠喜、宝马瓶鞍,各取其名,供奉者希望从门神那儿得到功 名利禄。 B.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多手持兵器,用以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 C.门神有前门和后门门神之别,北京住宅后门多为单扇门,只贴“魏征”一位门神 D.住宅院落中的门神形象,多取自古典名著中那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 人物。 2.本文认为门神是北京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祗之一,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北京作为数朝政治中心,政局动荡,门神文化最能体现北京百姓渴望和平、祈求福 祉的美好愿望。 B.北京民居的门神形象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人物,也有历史英雄人物,各地门神可 谓应有尽有。 C.历史上,各地文人、商贾、官宦等,因各种目的纷纷涌进北京,他们带来了各地各 种不同的门神文化。 D.北京百姓喜欢五颜六色的吉祥门画,他们认为在欢度佳节的喜庆气氛中贴上门神能
北京民居中供奉的除秦琼、尉迟恭外,还有《水浒传》里的解珍、解宝、吕方、郭盛。 因为北京的院落较大,占地面积往往延至后面的胡同。所以,在北京的住宅里,还有一种专 贴在后门的门神。不过北京民居的后门门神只贴一位,为什么呢?因为后门一般多为单扇门。 贴谁呢?多为捉鬼神钟馗和大唐丞相魏征。魏征在隋唐演义中本是一文臣,最早在潞城县二 贤庄三清观内当道长,被民间奉为门神后,其像也仗剑怒目,一派英武气概。 因为北京是座古老的城市和元明清数朝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所以全国各地的文人、 商贾、官宦、旅游者纷纷来到北京,与此同时,他们家乡的门神也随之而到,以神佑他们平 安。所以,在北京民宅的大门上,各地门神应有尽有。如:燃灯道人、赵公明,东汉的姚期、 马武,抗金英雄岳飞、韩世忠,最可爱的是密云一带供奉的门神竟是夫妻二人——杨宗保与 穆桂英。总之,北京住宅院中所贴的门神多取自中国古典名著中的英雄好汉,这些武艺出众、 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英雄,妇孺皆知,影响面广,备受民间的崇拜。 这些历史上的门神在千年的中华文化中神佑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人们喜欢这种五颜 六色的吉祥门画,只有贴上门神才能在欢度佳节的喜庆气氛中得到一种让他人难以想象到的 思想满足和精神满足。 1. 下列各项中关于“门神”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神为祈福而用。爵鹿蝠喜、宝马瓶鞍,各取其名,供奉者希望从门神那儿得到功 名利禄。 B. 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多手持兵器,用以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 C. 门神有前门和后门门神之别,北京住宅后门多为单扇门,只贴“魏征”一位门神。 D. 住宅院落中的门神形象,多取自古典名著中那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 人物。 2. 本文认为门神是北京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祗之一,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北京作为数朝政治中心,政局动荡,门神文化最能体现北京百姓渴望和平、祈求福 祉的美好愿望。 B. 北京民居的门神形象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人物,也有历史英雄人物,各地门神可 谓应有尽有。 C. 历史上,各地文人、商贾、官宦等,因各种目的纷纷涌进北京,他们带来了各地各 种不同的门神文化。 D. 北京百姓喜欢五颜六色的吉祥门画,他们认为在欢度佳节的喜庆气氛中贴上门神能
够得到神的庇佑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北京的门神形象各异,风格多样,是北京作为数朝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的体现 B.门神风俗能够流传至今并成为一种文化,与中国古典名著的深远影响是分不开的 C.随着时代发展,门神已失去了原来的“祈福”“镇鬼”等功能,而成为一种文化象征 D.门神的产生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这是当时人们心理的渴望和精神抚慰的需要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种梨 蒲松龄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 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土亦无大损,何怒为? 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 土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岀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 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饞,坎地深数寸,纳之而 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沈,道土接浸坎上。万目攒视,见有勾萌 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道土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饞伐树,丁丁良久,乃断。带叶荷肩头 从容徐步而去。初,道土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土既去,始 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 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木,即是物也。道土不知所在,一市粲 然。 异史氏日:“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 乞米,则怫然,且计日: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 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不吝。刀锯临颈, 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选自《聊斋志异》
够得到神的庇佑。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北京的门神形象各异,风格多样,是北京作为数朝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的体现。 B. 门神风俗能够流传至今并成为一种文化,与中国古典名著的深远影响是分不开的。 C. 随着时代发展,门神已失去了原来的“祈福”“镇鬼”等功能,而成为一种文化象征。 D. 门神的产生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这是当时人们心理的渴望和精神抚慰的需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种 梨 蒲松龄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 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 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 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 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①,坎地深数寸,纳之而 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沈,道士接浸坎上。万目攒视,见有勾萌 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带叶荷肩头, 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 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 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木,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 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 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 ‘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不吝。刀锯临颈, 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饞(chan):古代一种柄长而弯曲的掘土工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人咄之亦不去 咄:呵斥 B.我特需此核作种 特:只是,不过 C.向市人索汤沃灌 汤:热水 D.每见乡中称素封者 每:每次 5.下面全都属于道士作法的一项是() ①解肩上饞,坎地深数寸②见有勾萌出,渐大 ③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④丁丁良久,乃断 ⑤则梨已空矣 ⑥车上一靶亡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 6.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说的是一个乡人在集市上卖梨,一个道人万端乞讨,卖梨者因梨所剩不多就没 有施舍给他,旁人同情道士就买了一个给他 B.卖梨者待道人走后发现一车梨己经化为乌有,才恍然大悟道士所施之梨就是自己车 上的梨 C.《种梨》所叙故事是一个滑稽剧,轻松而幽默,但其后的评议却是沉重与愤慨的。 D.蒲松龄一生贫苦,遭遇坎坷,历尽世道辛酸,从本文可见其对吝啬者之恨。 7.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 译文 ②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 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 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8.简述这首诗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色。(5分
【注】①镵(chán):古代一种柄长而弯曲的掘土工具。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人咄.之亦不去 咄:呵斥 B.我特.需此核作种 特:只是,不过 C.向市人索汤.沃灌 汤:热水 D.每.见乡中称素封者 每:每次 5.下面全都属于道士作法的一项是( ) ①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 ②见有勾萌出,渐大 ③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④丁丁良久,乃断 ⑤则梨已空矣 ⑥车上一靶亡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 6.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说的是一个乡人在集市上卖梨,一个道人万端乞讨,卖梨者因梨所剩不多就没 有施舍给他,旁人同情道士就买了一个给他。 B.卖梨者待道人走后发现一车梨已经化为乌有,才恍然大悟道士所施之梨就是自己车 上的梨。 C.《种梨》所叙故事是一个滑稽剧,轻松而幽默,但其后的评议却是沉重与愤慨的。 D.蒲松龄一生贫苦,遭遇坎坷,历尽世道辛酸,从本文可见其对吝啬者之恨。 7.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8-9 题。(11 分)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 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 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8.简述这首诗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色。(5 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 明也 (韩愈《师说》)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的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 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 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 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说着,都迎岀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 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看小铜火箸儿拔手炉内 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 抬头,只管拔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 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 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 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 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 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 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 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昰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 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 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 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 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 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ˆ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
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 明也。 (韩愈《师说》)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荀子《劝学》)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的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 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 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 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 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看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 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 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 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 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 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 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 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 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 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 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 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 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 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 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