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201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I)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非虚构写作的兴起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文学界出现了一种介于事实与小说之间的作品, 数量众多,并且不断引起社会的轰动。美国学者约翰·霍洛韦尔把这一小说形式 定义为“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 文学作品的形式”。他认为,美国五六十年代社会的剧烈变化是这一文学现象出 现的主要原因,“艺术家缺少能力去记录和反映快速变化着的社会。美国的这种 现象与不同寻常的加速度有关系的。一切事情好像都在以比过去高十倍的速度变 化着,这种状况给文学带来巨尖的困难”,“这一时期里的日常事件的动人性已 走到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了”,可以说,非虚构小说的出现是对社会危机的反映 与象征 这很有点像当代中国社会的情形。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我和几乎完成了西方 400年的历史。 在这一巨大的转变下,中国生活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眩晕与速变。光怪陆离的 现实常让人有匪夷所思之感,比虚幻更为不真实,每个人都身处一种被分裂和被 分割的生活中,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几种生活、多元观念同时并存,仅仅是 一墙之隔,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和场景。“小说家经常碰到的困难是给‘社 会现实下定义。每天发生的事情不断混淆着现实与非现实、奇幻与事实之间的 区别”,在这个意义上,非虚构文学应运而生,它的要求与写作模式更能够反映 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核。它集中在两点:一是准确性,对现实的无懈可击 的准确描述与理解;二是还应该具备只有在小说中才有的情感作用。在个人的思 索和公众的历史、社命之间寻找平衡点 真正意义的非虚构创作,除了理论上的一些必要条件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与作者 灵魂相关的那一部分。首先是行动,从书斋中,从我们逐渐中产阶级化的生活中 走出来,走进你所书写的对象的“日常生活”,而不是“观念生活”,这是我们 必须清楚与正视的一件事情。不管我们如何真诚,对于我们的书写对象而言,我 们已经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真正的深入、真正的行动,不 管是主动的卧底,还是被动的“流浪”。而行动的前提是谦卑。谦卑是什么呢? 譬如托尔斯泰关于俄国农民和贵族的思考,它必然涉及到自我,有着自我心灵的 紧张、痛苦与冲突,是一种深刻的原罪感,所以,即使在82岁的髙龄,在中国 早已是“知天命”的年龄,他还要为此离家出走。谦卑能使作者和人物心灵之间 形成一种开放和贴近的关系,不只是审视、批判,更不是自恋或一种修辞,那是 他的生命、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你要感同身受,不但要体会到他们的疼痛和黑 暗,还要准确把握他们的疼痛与黑暗的点位在哪里,要对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有 真正的理解。 在当代中国这样一个复杂而广阔的语境中,非虚构写作应该有它的价值,也有它 的宽广度。文学不仅具有内在的自我价值,也应该对国家生活和民族生活起到真 正的作用。非虚构小说或许在这方面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陕西省渭南市 2018 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Ⅰ)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非虚构写作的兴起 上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美国文学界出现了一种介于事实与小说之间的作品, 数量众多,并且不断引起社会的轰动。美国学者约翰·霍洛韦尔把这一小说形式 定义为“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 文学作品的形式”。他认为,美国五六十年代社会的剧烈变化是这一文学现象出 现的主要原因,“艺术家缺少能力去记录和反映快速变化着的社会。美国的这种 现象与不同寻常的加速度有关系的。一切事情好像都在以比过去高十倍的速度变 化着,这种状况给文学带来巨尖的困难”,“这一时期里的日常事件的动人性已 走到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了”,可以说,非虚构小说的出现是对社会危机的反映 与象征。 这很有点像当代中国社会的情形。在短短 30 年的时间里,我和几乎完成了西方 400 年的历史。 在这一巨大的转变下,中国生活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眩晕与速变。光怪陆离的 现实常让人有匪夷所思之感,比虚幻更为不真实,每个人都身处一种被分裂和被 分割的生活中,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几种生活、多元观念同时并存,仅仅是 一墙之隔,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和场景。“小说家经常碰到的困难是给‘社 会现实’下定义。每天发生的事情不断混淆着现实与非现实、奇幻与事实之间的 区别”,在这个意义上,非虚构文学应运而生,它的要求与写作模式更能够反映 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核。它集中在两点:一是准确性,对现实的无懈可击 的准确描述与理解;二是还应该具备只有在小说中才有的情感作用。在个人的思 索和公众的历史、社命之间寻找平衡点。 真正意义的非虚构创作,除了理论上的一些必要条件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与作者 灵魂相关的那一部分。首先是行动,从书斋中,从我们逐渐中产阶级化的生活中 走出来,走进你所书写的对象的“日常生活”,而不是“观念生活”,这是我们 必须清楚与正视的一件事情。不管我们如何真诚,对于我们的书写对象而言,我 们已经是“高高在上”的姿态,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真正的深入、真正的行动,不 管是主动的卧底,还是被动的“流浪”。而行动的前提是谦卑。谦卑是什么呢? 譬如托尔斯泰关于俄国农民和贵族的思考,它必然涉及到自我,有着自我心灵的 紧张、痛苦与冲突,是—种深刻的原罪感,所以,即使在 82 岁的高龄,在中国 早已是“知天命”的年龄,他还要为此离家出走。谦卑能使作者和人物心灵之间 形成一种开放和贴近的关系,不只是审视、批判,更不是自恋或一种修辞,那是 他的生命、他的生活、他的情感,你要感同身受,不但要体会到他们的疼痛和黑 暗,还要准确把握他们的疼痛与黑暗的点位在哪里,要对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有 真正的理解。 在当代中国这样一个复杂而广阔的语境中,非虚构写作应该有它的价值,也有它 的宽广度。文学不仅具有内在的自我价值,也应该对国家生活和民族生活起到真 正的作用。非虚构小说或许在这方面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非虚构写作的出现是当代社会剧烈变化的结果,也是社会危机的反映与象征。 B.艺术家缺少记录和反映快速变化的社会能力,所以,目前小说家的创作十分艰 难 C.非虚构写作在当代中国出现,是因为它事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 核 D.非虚构写作要求作者走进书写对象的“日常生活”,带着谦卑的态度去体会和 把握书写对象的一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提出非虚构写作的概念,然后自然过渡到中国,最后表达了对中国非虚 构写作发 展的期待。 B.在论证谦卑时,作者列举了托尔斯泰的事例,揭示出作者和人物之间应该具有 的正确关系。 文章分析了中国非虚构文学的产生,然后从理论和作者的角度分析了非虚构创作 应有的形态。 C.文章分析了中国非虚构文学的产生,然后从理论和作者的角度分析了非虚构创 作应有的形态 D.文章全文紧扣非虚构写作,将之与传统的文学创作进行比较,论证了真正的非 虚构创作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一个高质暈的非虚构作品应有的特征的一项是(3 分〉 A.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记录当代事件。 B.对历史有无懈可击的准确描述与理解,用深度介入的方式挖掘真相。 C.融入作者的感情,反映作者的生命、生活,去审视、批判现实与社会 D.既有作者的个人视角,又有对公众的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反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题 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 刘再复 我爱恋的橡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浚的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 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辨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橡树,我才相信。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 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播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 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 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锦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刻。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 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本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 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荫,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 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 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幻灵摇撼
A.非虚构写作的出现是当代社会剧烈变化的结果,也是社会危机的反映与象征。 B.艺术家缺少记录和反映快速变化的社会能力,所以,目前小说家的创作十分艰 难。 C.非虚构写作在当代中国出现,是因为它事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 核。 D.非虚构写作要求作者走进书写对象的“日常生活”,带着谦卑的态度去体会和 把握书写对象的一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先提出非虚构写作的概念,然后自然过渡到中国,最后表达了对中国非虚 构写作发 展的期待。 B.在论证谦卑时,作者列举了托尔斯泰的事例,揭示出作者和人物之间应该具有 的正确关系。 文章分析了中国非虚构文学的产生,然后从理论和作者的角度分析了非虚构创作 应有的形态。 C.文章分析了中国非虚构文学的产生,然后从理论和作者的角度分析了非虚构创 作应有的形态。 D.文章全文紧扣非虚构写作,将之与传统的文学创作进行比较,论证了真正的非 虚构创作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一个高质暈的非虚构作品应有的特征的一项是(3 分> A.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记录当代事件。 B.对历史有无懈可击的准确描述与理解,用深度介入的方式挖掘真相。 C.融入作者的感情,反映作者的生命、生活,去审视、批判现实与社会。 D.既有作者的个人视角,又有对公众的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反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题。 榕树,生命进行曲(节选) 刘再复 我爱恋的橡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浚的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 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辨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我相信,因为橡树,我才相信。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 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播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 风。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 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锦。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刻。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 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本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 乎吓呆了。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荫,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 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 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幻灵摇撼
得很久很久。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 所征服。他觉得自已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 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 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在这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处处都有榕树。肥沃的地上,贫瘠的地上;坚硬的地上, 松软的地上;有泥土的地上,几乎没有泥土的地上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时时都有榕树。潮湿的时节,干旱的时节;雨淋的时节, 霜打的时节;有春天的时节,没有春天的时节。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 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圆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 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稳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伸展出来的最初的嫩 枝。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緩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 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 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 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体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 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 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 这就是所谓的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 水分,然后把自已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 命凯旋曲。 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 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 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 狂风击倒了。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这棵被拔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 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杂的 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命的 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 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枝和嫩叶。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 琴健,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直到我在青年时代离开故乡那一年,还看到这 倒下的生命体上那不朽的业绩,不屈的凯旋 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 风暴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进行曲,是不会死亡的!即使 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会在地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与艺本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榕树的美在于它的壮阔、竖韧、倔强,浑身洋溢着撼人心魄的生命活力,传达 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B.本文展示榕树的精神与力量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得很久很久。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 所征服。他觉得自已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 卑琐、颓唐与消沉。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 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在这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处处都有榕树。肥沃的地上,贫瘠的地上;坚硬的地上, 松软的地上;有泥土的地上,几乎没有泥土的地上。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时时都有榕树。潮湿的时节,干旱的时节;雨淋的时节, 霜打的时节;有春天的时节,没有春天的时节。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 它那生的征程,就在我家屋后的一块浑圓形的岩石上进行。大约三年时光,我一 直追随着它的足迹,注视着它那平稳而坚实的脚步。 我不知道它是在岩缝的哪一处破芽而出,只看着它从缝穴里伸展出来的最初的嫩 枝。这棵嫩枝在岩石的悬崖上,沉着地、緩慢地跋涉,攀登,开拓着本没有路的 路、本没有前方的前方。 当它发现岩石身上的小坑洼处有一点薄薄的尘土,就果断地在那里扎下了根,扎 下一个营寨,然后又向前伸延、迈进,不体地继续寻找着前方险峻的路、险峻的 希望。 更使我惊讶的是,它在找不到任何营寨的时候,竟从生命深处撒出一束根须,像 蚕儿抛出的银丝。柔韧的丝朝下生长,直至亲吻到地面上的小草。后来我才知道, 这就是所谓的气根。在没有泥土的时候,气根凭借它奋发的天性,吸收空气中的 水分,然后把自已养育成榕树另一翼的生命线。 突破,挣扎,发展,挺进,这是一支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这是一支铁流似的生 命凯旋曲。 正是这支无声、无畏的歌,把巍峨的韧性第一次灌进了我的贫穷而干旱的童年, 灌进了我的还在襁褓中的人生。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 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我还看到一次更撼动人心的生的壮观。那是在一次空前的劫难中,有一棵榕树被 狂风击倒了。于是,一个奇迹因此发生了。这棵被拔倒的大树,并没有从此走向 死亡,而是倒伏在地上,倔强地呼吸着,继续着生命的另一种道路。它那庞杂的 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还残留在地下。残留在地下的那一半,负起它生命的 全部使命,继续勇敢地演奏着它的生命进行曲。我看到,绿芽在这倒下的身躯里, 纷纷崛起,接着,又长出新的嫩枝和嫩叶。青春,在这受难的生命中继续繁衍, 琴健,在倒下的琴体中继续跳动。直到我在青年时代离开故乡那一年,还看到这 倒下的生命体上那不朽的业绩,不屈的凯旋。 这种倒伏的生命与不倒伏的灵魂浑然一体的奇迹,这种在风暴中失败而最终又在 风暴中胜利的力量,使我意识到,真正伟大的生命进行曲,是不会死亡的!即使 被击倒在地狱里,它也会在地母伟大的怀中继续歌唱!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与艺本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榕树的美在于它的壮阔、竖韧、倔强,浑身洋溢着撼人心魄的生命活力,传达 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B.本文展示榕树的精神与力量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C.本文画横线句子中“榕树的碧叶”指的是榕树的精神品格,“我比这位北国的 友人更了解榕树”是指我更了解榕树的精神品格。 D.本文将榕树比作旋律雄劲刚健、节奏坚定有力的生命进行曲,寄托了作者坚韧 顽强、百折不挠的人生信念 5.文中第7自然段写那位北方的朋友对榕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6.“榕树,生命进行曲”在文中有哪些含义?(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古井、古树、黄氏宗祠……清晨,鸟儿清脆的鸣叫唤醒了这个古老的客家材庄 走进海南儋州那大镇洛南村委会下辖的力乍村,绿树环抱,依山傍水,一栋栋客 家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翠林修竹环绕村边,村道整洁干净、自然有序。村庄的 坏境不仅让村民自己住得舒服惬意,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感受田园风光。 去年,在海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上,洛南村获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上 榜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还在于洛南村在规划建设中,保留着客家风 情特色的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一批批游客来此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 等农家生活,力乍村的客家文化与自然风光,也正式跃入大家的视野。不仅如此, 力乍村还打造了“商业一条街”“石雕一条街”“民宿旅店”“休闲农场”等 项目,让游客感受到客家文化的新传承。 “美丽乡村”的创建,发展培育经济产业链是关鍵。力乍村以农家餐饮业为龙头, 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客家擂茶、客家米线等产业发展,搭建旅游公共 线路,使力乍变成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游为一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摘编自《客家村小村变身文化旅游走红》,有刪改) 材料二 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 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 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0%和26,3%。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 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 游总蜱入的12.%。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 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 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择资的热点领之一,近年来,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 地产投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 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 范县32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70个。而根椐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2016 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显示,乡村旅游投资还将持续升温。 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或许也与当今社佘的生活节奏过快相关 在铜筋水泥的“森林”中生活久了,人们往往就更加渴望追寻那种“久在樊 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受。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受访者平均每个月会到 乡村地区旅游一次,且主要就是为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乡村旅游也在快速占领“小长假”的旅游市场,以2016年国庆节为例,小长假 期间全国出游超过10公里的游客总计约1.86亿人次,其中乡村旅游人次约为 1.29亿人次,约占同期旅游人次的69%。选择乡村游的游客以青壮年群体为主, 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C.本文画横线句子中“榕树的碧叶”指的是榕树的精神品格,“我比这位北国的 友人更了解榕树”是指我更了解榕树的精神品格。 D.本文将榕树比作旋律雄劲刚健、节奏坚定有力的生命进行曲,寄托了作者坚韧 顽强、百折不挠的人生信念。 5.文中第 7 自然段写那位北方的朋友对榕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6.“榕树,生命进行曲”在文中有哪些含义?(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古井、古树、黄氏宗祠……清晨,鸟儿清脆的鸣叫唤醒了这个古老的客家材庄。 走进海南儋州那大镇洛南村委会下辖的力乍村,绿树环抱,依山傍水,一栋栋客 家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翠林修竹环绕村边,村道整洁干净、自然有序。村庄的 坏境不仅让村民自己住得舒服惬意,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感受田园风光。 去年,在海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上,洛南村获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上 榜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还在于洛南村在规划建设中,保留着客家风 情特色的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一批批游客来此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 等农家生活,力乍村的客家文化与自然风光,也正式跃入大家的视野。不仅如此, 力乍村还打造了“商业一条街”“石雕一条街”“民宿旅店”“休闲农场”等 项目,让游客感受到客家文化的新传承。 “美丽乡村”的创建,发展培育经济产业链是关鍵。力乍村以农家餐饮业为龙头, 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客家擂茶、客家米线等产业发展,搭建旅游公共 线路,使力乍变成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游为一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摘编自《客家村小村变身文化旅游走红》,有刪改) 材料二 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 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 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 32.0%和 26,2%。2016 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 24 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 54.4%;营业总收入达 4800 亿元,占国内旅 游总蜱入的 12.2%。预计到 2020 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 40 亿人次, 实现总收入 2.3 万亿元。 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择资的热点领之一,近年来,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 地产投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 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 资 3856 亿元,同比增长 47.6%;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 范县 328 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370 个。而根椐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2016 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显示,乡村旅游投资还将持续升温。 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或许也与当今社佘的生活节奏过快相关 ——在铜筋水泥的“森林”中生活久了,人们往往就更加渴望追寻那种“久在樊 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受。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受访者平均每个月会到 乡村地区旅游一次,且主要就是为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乡村旅游也在快速占领“小长假”的旅游市场,以 2016 年国庆节为例,小长假 期间全国出游超过 10 公里的游客总计约 1.86 亿人次,其中乡村旅游人次约为 1.29 亿人次,约占同期旅游人次的 69%。选择乡村游的游客以青壮年群体为主, 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但同样需要关注的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 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 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 “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 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 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 (摘编自《乡村旅游渐升温:数说“旅游扶贫”》,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人数和营业总收入的增长与乡村旅游投资升温密不可 分 B.参加乡村旅游的主体是青壮年群体,可见青壮年群体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很快, 他们的压力较大。 C.“寻找乡村美食”是一部分人去乡村旅游的目的,力乍村发展农家餐饮业的做 法迎合了市场需求。 D.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2016年乡村旅游占了国内旅游市场 的半壁江山。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报道了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材料二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现状、发展的原 因,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 B.材料一开头的描写细腻、生动,把读者带到了一个鸟语花香的乡村世界,使读 者对力乍村有了一个好的印象 C.力乍村让游客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等农家生活,吸引了大批游客 可见乡村旅游要兴盛就要保有乡村特色不变。 D.各种乡村旅游新形式层出不穷,有力地解决了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 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 E.材料一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力乍村的做法,有重要参考价值;材料二用准确的数 据呈现了乡村旅游的诸多方面 9.乡村旅游产业怎样才能“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请结合材料 简要概括。(4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姚兴,相州人。靖康中,以州校用。劫杀金人有功,借补承信郎。建炎初,张琪 聚兵归东京留守宗泽,兴往从之,又从琪依刘洪道于池州。绍兴元年,琪叛,掠 饶州,吕颐浩招降之。琪既听命而中变,执总管巨师古将杀之,兴密谕所部,挟 师古同其妻游骑而驰,夜归颐浩。颐浩义之,请于朝,授武义郎,隶张俊军中 复从刘锜守顺昌,复宿、亳,下城父、永城、临涣、蕲县朱家村,迁武略大夫。 战淮燸有功,授右武大夫,累迁建康府驻扎御前破敌军统制,充荆湖南路兵马副 都监。 绍兴三十一年,金人渝盟,兴隶都统王权摩下,遇金兵五百骑于庐州之定林,与 战却之,生得女直鹘杀虎。初,金主亮在寿春 制置使刘锜命权将兵迎敌, 权怯懦不进,锜督战益急,权不得已守庐州。及金兵渡淮,权遣兴拒之,而退保 和州。兴与金人遇于尉子桥金人以铁骑进兴摩兵力战手杀数百人权奔仙宗山严兵 自卫兴告急不应统领戴皋帅马军引避。初,李二者,尝有私恩于杈,因得出入军
但同样需要关注的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 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 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 “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 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 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 (摘编自《乡村旅游渐升温:数说“旅游扶贫”》,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6 年乡村旅游游客人数和营业总收入的增长与乡村旅游投资升温密不可 分。 B.参加乡村旅游的主体是青壮年群体,可见青壮年群体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很快, 他们的压力较大。 C.“寻找乡村美食”是一部分人去乡村旅游的目的,力乍村发展农家餐饮业的做 法迎合了市场需求。 D.近几年,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2016 年乡村旅游占了国内旅游市场 的半壁江山。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材料一报道了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材料二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现状、发展的原 因,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 B.材料一开头的描写细腻、生动,把读者带到了一个鸟语花香的乡村世界,使读 者对力乍村有了一个好的印象。 C.力乍村让游客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等农家生活,吸引了大批游客, 可见乡村旅游要兴盛就要保有乡村特色不变。 D.各种乡村旅游新形式层出不穷,有力地解决了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 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 E.材料一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力乍村的做法,有重要参考价值;材料二用准确的数 据呈现了乡村旅游的诸多方面。 9.乡村旅游产业怎样才能“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请结合材料 简要概括。(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姚兴,相州人。靖康中,以州校用。劫杀金人有功,借补承信郎。建炎初,张琪 聚兵归东京留守宗泽,兴往从之,又从琪依刘洪道于池州。绍兴元年,琪叛,掠 饶州,吕颐浩招降之。琪既听命而中变,执总管巨师古将杀之,兴密谕所部,挟 师古同其妻游骑而驰,夜归颐浩。颐浩义之,请于朝,授武义郎,隶张俊军中。 复从刘锜守顺昌,复宿、亳,下城父、永城、临涣、蕲县朱家村,迁武略大夫。 战淮壖有功,授右武大夫,累迁建康府驻扎御前破敌军统制,充荆湖南路兵马副 都监。 绍兴三十一年,金人渝盟,兴隶都统王权麾下,遇金兵五百骑于庐州之定林,与 战却之,生得女直鹘杀虎。初,金主亮在寿春,江、淮制置使刘锜命权将兵迎敌, 权怯懦不进,锜督战益急,权不得已守庐州。及金兵渡淮,权遣兴拒之,而退保 和州。兴与金人遇于尉子桥金人以铁骑进兴麾兵力战手杀数百人权奔仙宗山严兵 自卫兴告急不应统领戴皋帅马军引避。初,李二者,尝有私恩于权,因得出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