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市合阳县2015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空3分,共9分) 孔林,地面上的家谱 孔林就像地面上的孔氏家族谱系,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林内分 布着历代“衍圣公”以及可以入孔氏宗谱的后裔子孙墓葬群。因年代久远,孔门 第四十二代以前,除孔子祖孙三代墓世代祭祀不绝,仍保持着完整的墓碑、祠坛 和神道石以外,只有第四代的墓有确切位置,其余已不可考。不过,从战国到宋 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而自从第五十五代开始,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尤其 是元、明、清三代,保存基本完好 作为伟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孔子主 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 “民德归厚”。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葬 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社会风气的好坏, 取决于孝道是否得到施行,爱心的培养应当从“孝亲”开始,所以孔子说“立爱 自亲始”。人只有做到“亲亲”才能“爱人”,只有在“亲亲”的基础上加强修 养,推己及人,才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 “孝”是爱心形成的基础,“孝”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孔子认为, 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而“孝敬父母”就会有仁德;人之所以为人, 孝”是一个基本标志。什么是“孝”,孔子曾经做过不少解答。例如,他说孝 的人能够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哪一位父亲都希望儿女走正途,父亲去世 后能自我约束,几年内不改其志,十分难得。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 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是孝的重要表现,用孔子 的话说这叫“无违”,也就是不违背礼制。孔子所说的“父之道”的传承,爱心 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不都是这样一代一代进行的吗? 孔子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其以“孝”为中心的儒学是鲁文化结出的丰硕“精神 文明”的成果。西周初年,鲁国的第一代国君伯禽到鲁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 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孔氏家族没有因为王朝的更迭而有大的起伏,“井然有序”“万古长春”的孔 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喻示着孔子学说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兵连祸结的时 候人们盼望和平与和谐,礼崩乐坏的时候人们期待仁政与德治,在历史上,不论 哪朝哪代,不论哪个民族,前祭祀孔子的人络绎不绝。络绎不绝的扫墓队伍,简 洁而寓意悠远的仪式,无声的静默哀思,古木森森的背景,生动地传达着中华民 族古老文化的信息。(摘自《文明》2011年第4期,有改动) 1.孔林里能使“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 是() A.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葬之以礼”“祭 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B.孔子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 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民德归厚”。 C.因为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而孔门前四代和第五十五代以后 的墓群,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保存基本完好
陕西渭南市合阳县 2015 届高三 10 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空 3 分,共 9 分) 孔林,地面上的家谱 孔林就像地面上的孔氏家族谱系,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林内分 布着历代“衍圣公”以及可以入孔氏宗谱的后裔子孙墓葬群。因年代久远,孔门 第四十二代以前,除孔子祖孙三代墓世代祭祀不绝,仍保持着完整的墓碑、祠坛 和神道石以外,只有第四代的墓有确切位置,其余已不可考。不过,从战国到宋 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而自从第五十五代开始,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尤其 是元、明、清三代,保存基本完好。 作为伟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孔子主 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 “民德归厚”。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葬 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社会风气的好坏, 取决于孝道是否得到施行,爱心的培养应当从“孝亲”开始,所以孔子说“立爱 自亲始”。人只有做到“亲亲”才能“爱人”,只有在“亲亲”的基础上加强修 养,推己及人,才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 “孝”是爱心形成的基础,“孝”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孔子认为, 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而“孝敬父母”就会有仁德;人之所以为人, “孝”是一个基本标志。什么是“孝”,孔子曾经做过不少解答。例如,他说孝 的人能够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哪一位父亲都希望儿女走正途,父亲去世 后能自我约束,几年内不改其志,十分难得。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 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是孝的重要表现,用孔子 的话说这叫“无违”,也就是不违背礼制。孔子所说的“父之道”的传承,爱心 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不都是这样一代一代进行的吗? 孔子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其以“孝”为中心的儒学是鲁文化结出的丰硕“精神 文明”的成果。西周初年,鲁国的第一代国君伯禽到鲁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 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孔氏家族没有因为王朝的更迭而有大的起伏,“井然有序”“万古长春”的孔 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喻示着孔子学说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兵连祸结的时 候人们盼望和平与和谐,礼崩乐坏的时候人们期待仁政与德治,在历史上,不论 哪朝哪代,不论哪个民族,前祭祀孔子的人络绎不绝。络绎不绝的扫墓队伍,简 洁而寓意悠远的仪式,无声的静默哀思,古木森森的背景,生动地传达着中华民 族古老文化的信息。 (摘自《文明》2011 年第 4 期,有改动) 1.孔林里能使“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 是( ) A .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葬之以礼”“祭 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B.孔子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 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民德归厚”。 C.因为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而孔门前四代和第五十五代以后 的墓群,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保存基本完好
D.子孙能以礼葬、祭祀先辈,才可能去“爱人”,才可能亲人之亲、老人之老, 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 2.下列各项中,不能直接说明“‘孝’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这句 话含意的一项是() A.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有仁德就会“孝敬父母”;人之为人,“孝” 是一个基本标志。 B.伯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形成了鲁国独 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C.孔子所说的“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都是孝 礼制下的代代相传。 D.有孝心的人能够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走正途 几年内不改其志。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无违”即不违 背礼制,也是做到“孝”的一个重要表现 B.除孔门第四十三代至第五十四代的墓没有确切位置,不可考证外;其余,则 是墓葬归属座座分明,有些还保存基本完好。 C.井然有序、“万古长春”的孔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因为孔氏家族一直 没有大的起伏,而使孔子学说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 D.在历史上,人们络绎不绝地到孔林,以简洁而意义悠远的仪式祭祀孔子,主 要为了表达对和平与和谐的盼望、对仁政与德治的期待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 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 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 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 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 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余昧。余昧死,当传季子札 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昧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 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光既得专诸, 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 兵围楚之潏;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 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 季子虽,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 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⑤: “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 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 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 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 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 卿。(《史记.刺客列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进专诸于公子光进:推荐
D.子孙能以礼葬、祭祀先辈,才可能去“爱人”,才可能亲人之亲、老人之老, 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 2.下列各项中,不能直接说明“‘孝’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这句 话含意的一项是( ) A.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有仁德就会“孝敬父母”;人之为人,“孝” 是一个基本标志。 B.伯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形成了鲁国独 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C.孔子所说的“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都是孝 礼制下的代代相传。 D.有孝心的人能够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走正途, 几年内不改其志。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无违”即不违 背礼制,也是做到“孝”的一个重要表现。 B.除孔门第四十三代至第五十四代的墓没有确切位置,不可考证外;其余,则 是墓葬归属座座分明,有些还保存基本完好。 C.井然有序、“万古长春”的孔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因为孔氏家族一直 没有大的起伏,而使孔子学说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 D.在历史上,人们络绎不绝地到孔林,以简洁而意义悠远的仪式祭祀孔子,主 要为了表达对和平与和谐的盼望、对仁政与德治的期待。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19 分)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 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 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 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 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 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余眛。余眛死,当传季子札; 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 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 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 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 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 季子虽,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 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⑤: “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 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 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 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 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 卿。 (《史记﹒刺客列传》) 4、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进:推荐
B、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客:好客 C、公子光详为足疾详:“佯”,假装 D、既至王前,专诸擘鱼擘: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刺杀王僚成功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光真王嗣,当立②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 ③夹立侍,皆持长铍④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⑤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A.①②⑤B.②③④ C.②④⑤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趁火打劫,派兵围楚。不料楚国出兵断其回路,导致国 内空虚,给公子光夺位造成可乘之机 B、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 方面设宴邀请王僚,王僚终于上当被杀 C、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欲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 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D、公子光依靠专诸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对专诸的承诺,还是封专诸的儿 子做了上卿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2)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二)古代诗歌欣赏(共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完成8-9题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 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 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0、①《论语》里表示生活中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两句话 是 ②孔子告诉我们学习要善于思考的句子是“,。” ③《为政》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是知也” 乙选考题
B、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客:好客 C、公子光详为足疾 详:“佯”,假装 D、既至王前,专诸擘鱼 擘: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刺杀王僚成功原因的一组是( )(3 分) ①光真王嗣,当立 ②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 ③夹立侍,皆持长铍 ④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⑤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趁火打劫,派兵围楚。不料楚国出兵断其回路,导致国 内空虚,给公子光夺位造成可乘之机。 B、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一方面解除专诸后顾之忧,让其刺杀王僚;另一 方面设宴邀请王僚,王僚终于上当被杀。 C、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欲把王位传给他人是不道德 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D、公子光依靠专诸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对专诸的承诺,还是封专诸的儿 子做了上卿。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 5 分,共 10 分) (1)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2)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二)古代诗歌欣赏(共 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完成 8—9 题。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 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 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 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 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8.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9.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填空(每空 1 分,共 6 分) 10、 ①《论语》里表示生活中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两句话 是“ , 。” ② 孔子告诉我们学习要善于思考的句子是“ , 。” ③《为政》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是知也”。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题)和第四(12题)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 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 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贫困却不潦倒的风度 张罗同学聚会时,我们这些混得不错的同学很自觉很有风格地把费用划为三等: 混得一般的交300;混得不好的,一分钱都不用出;混得好的,聚会缺多少,补 多少,兜底。大家图的就是个乐儿,不想让自家兄弟姐妹为几两银子犯难 尽管这样,班长还是颇为担心地说:九度能吗? 是啊,九度是那样好面子的一个人,这些年,先是在有着大好前途的机关里受了 牵连下岗,后是爱人查出了淋巴癌,再后跟人合伙开饭店,饭店没开起,借的钱 却全让人卷走了。九度这些事都是在校友录上,同学们辗转相传的。九度也校友 录,留言却总是说些好事:姑娘考了第一名(尽管那只是小学二年级的期中考试); 妻子终于不用再去化疗了。还有,他给报社提供的新闻线索被采纳了,人家给了 50块钱 有同学提议大家凑些钱帮帮九度,好歹阶级兄弟一场。却不想班长乘兴而去,败 兴而归,他说:那家伙说他还想捐点钱出给谁呢!人家的日子过得好着呢! 同学说:你看九度,日子都过成那样了,还是绷着,还装,死要面子活受罪 是的,九度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不倒架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九度是可以申请贫 困贷款的,他却硬撑着不肯,同学中一度流传着他的一句名言:把钱留给更困难 的同学吧。并把这句话演变成各种版本:把不及格的机会留给渴望人生完美的同 学吧!把失恋的痛苦留给没有痛苦过的漂亮女生吧! 那年冬天,东北那叫嘎嘎冷,连件旧棉衣都没有的九度走路全靠跑。他说:本在 零度边缘,这一跑,温度“噌”地蹿了九度。其实,九度说的是39度,不过冻 得嘴一哆嗦,“30”就吞了下去。这话风行了起,九度就叫了九度,并以迅雷不 及掩耳之势淹没了他的本名。 聚会那天,九度还真了。不光了,还穿得特别利索。一身浅灰色的西装配了一条 红格子领带,比好些混得不错的同学收拾得还像成功人士。有同学上去就是一拳, 说:你个九度,不装能死啊?咱们哥们儿,谁还笑话你不成? 九度打着哈哈,跑前跑后张罗着。席间,大家喝酒聊天,牢骚怨气差点就把酒店 的天花板顶起:什么股票太没谱了,说套牢就套牢,十几万转眼就打了水漂儿: 什么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钢琴说白买就白买,那玩意儿放家里死占地方,又不 能当写字台使;什么现在的官场简直就没法混,大领导之间都别扭着,听谁的话 站谁的队,有学问着呢!九度笑着给大家布菜、倒酒,一哥们儿喝得有点大,硬 着舌头说:九度,你说你点背的,啥啥没赶上,要不咋也弄个副局干干。 我们都拦着那哥们儿不让他哪壶不开提哪壶,如果同学聚会整成富人对穷人的颐 指气使就没劲了。没想到九度却端起酒杯,对大家说:“我九度这些年是遇到些 事,但是,还好,都扛过了。我正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呢,今年我闺女以全市 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学费全免。”我的天!我暗叫一声,给儿子找了4 个补习老师,结果连市重点的门都没摸着。九度说:“我也重新上岗了,电视台 聘我当特约记者,咱也混进新闻界了。还有,我爱人从得癌症到今天已经8年了,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天都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请考生在第三(11 题)和第四(12 题)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 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 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贫困却不潦倒的风度 张罗同学聚会时,我们这些混得不错的同学很自觉很有风格地把费用划为三等: 混得一般的交 300;混得不好的,一分钱都不用出;混得好的,聚会缺多少,补 多少,兜底。大家图的就是个乐儿,不想让自家兄弟姐妹为几两银子犯难。 尽管这样,班长还是颇为担心地说:九度能吗? 是啊,九度是那样好面子的一个人,这些年,先是在有着大好前途的机关里受了 牵连下岗,后是爱人查出了淋巴癌,再后跟人合伙开饭店,饭店没开起,借的钱 却全让人卷走了。九度这些事都是在校友录上,同学们辗转相传的。九度也校友 录,留言却总是说些好事:姑娘考了第一名(尽管那只是小学二年级的期中考试); 妻子终于不用再去化疗了。还有,他给报社提供的新闻线索被采纳了,人家给了 50 块钱。 有同学提议大家凑些钱帮帮九度,好歹阶级兄弟一场。却不想班长乘兴而去,败 兴而归,他说:那家伙说他还想捐点钱出给谁呢!人家的日子过得好着呢! 同学说:你看九度,日子都过成那样了,还是绷着,还装,死要面子活受罪。 是的,九度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不倒架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九度是可以申请贫 困贷款的,他却硬撑着不肯,同学中一度流传着他的一句名言:把钱留给更困难 的同学吧。并把这句话演变成各种版本:把不及格的机会留给渴望人生完美的同 学吧!把失恋的痛苦留给没有痛苦过的漂亮女生吧! 那年冬天,东北那叫嘎嘎冷,连件旧棉衣都没有的九度走路全靠跑。他说:本在 零度边缘,这一跑,温度“噌”地蹿了九度。其实,九度说的是 39 度,不过冻 得嘴一哆嗦,“30”就吞了下去。这话风行了起,九度就叫了九度,并以迅雷不 及掩耳之势淹没了他的本名。 聚会那天,九度还真了。不光了,还穿得特别利索。一身浅灰色的西装配了一条 红格子领带,比好些混得不错的同学收拾得还像成功人士。有同学上去就是一拳, 说:你个九度,不装能死啊?咱们哥们儿,谁还笑话你不成? 九度打着哈哈,跑前跑后张罗着。席间,大家喝酒聊天,牢骚怨气差点就把酒店 的天花板顶起:什么股票太没谱了,说套牢就套牢,十几万转眼就打了水漂儿; 什么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钢琴说白买就白买,那玩意儿放家里死占地方,又不 能当写字台使;什么现在的官场简直就没法混,大领导之间都别扭着,听谁的话 站谁的队,有学问着呢!九度笑着给大家布菜、倒酒,一哥们儿喝得有点大,硬 着舌头说:九度,你说你点背的,啥啥没赶上,要不咋也弄个副局干干。 我们都拦着那哥们儿不让他哪壶不开提哪壶,如果同学聚会整成富人对穷人的颐 指气使就没劲了。没想到九度却端起酒杯,对大家说:“我九度这些年是遇到些 事,但是,还好,都扛过了。我正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呢,今年我闺女以全市 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学费全免。”我的天!我暗叫一声,给儿子找了4 个补习老师,结果连市重点的门都没摸着。九度说:“我也重新上岗了,电视台 聘我当特约记者,咱也混进新闻界了。还有,我爱人从得癌症到今天已经 8 年了,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天都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九度一口千掉了杯里的酒,不知为什么,刚才那些牢骚满腹或者臭显摆的哥们儿 都有点蔫,咋好像自己的日子过得没九度带劲呢 聚会结束时,班长拿出了账单。账单上,九度的名字下面没有写交钱的金额,而 是写着一行字:物品搬放、保管,接送……班长说:九度不肯白白占大家的便宜, 他没交钱,一定要以别的方式补偿回。 还有,他的那身西装是他从前在机关时做的,他的妻子最近很不好 看着依旧忙忙碌碌送同学的九度,我说:换了我们,谁可以做到像九度那样贫穷 却不潦倒,活得生气勃勃的呢? 是的,我们眼里要面子的九度,其实要的是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贫穷不可怕, 可怕的是看不到生活里的温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在这一点上,九度表现得 相当有风度。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二段班长的担心,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 阅读兴趣。 B.毕业后的九度生活境遇不佳,却在校友录上只报喜不报忧,并且拒绝大家的 帮助,都是因为他死要面子,这为他后的转变作了铺垫。 C.一句“把钱留给更困难的同学吧”被同学们演绎出了各种版本,这虽然是在 开九度的玩笑,但玩笑中却包含着大家对九度“瘦死不倒架”的敬佩。 D.小说运用插叙的叙述方式,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描写手法,塑 造了主人公九度的形象。 E.小说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活境遇,而是 面对生活的态度这一主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2)小说的主人公九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陈述。(6分) 答 (3)“同学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4)结尾两段,有人说是画蛇添足,有人说其必不可少,你的观点呢?请结合 全文进行探究。(8分)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高贵的灵魂 ①贝多芬一一世界上无数的人被他的音乐所感动,所震撼,不仅仅是他的音乐, 还有他高贵的灵魂 ②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突然之间 巨大的阴影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 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 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 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 毒素。贝多芬1810年5月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 受着毒害 黄昏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 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一一突然,当风狂雨 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 我们。” ③罗曼∽罗兰曾这样赞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相媲 美?波拿巴的哪一次战役、奥斯特利茨娜哪一天的阳光达到了这种超凡努力的光
九度一口干掉了杯里的酒,不知为什么,刚才那些牢骚满腹或者臭显摆的哥们儿 都有点蔫,咋好像自己的日子过得没九度带劲呢? 聚会结束时,班长拿出了账单。账单上,九度的名字下面没有写交钱的金额,而 是写着一行字:物品搬放、保管,接送……班长说:九度不肯白白占大家的便宜, 他没交钱,一定要以别的方式补偿回。 还有,他的那身西装是他从前在机关时做的,他的妻子最近很不好…… 看着依旧忙忙碌碌送同学的九度,我说:换了我们,谁可以做到像九度那样贫穷 却不潦倒,活得生气勃勃的呢? 是的,我们眼里要面子的九度,其实要的是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贫穷不可怕, 可怕的是看不到生活里的温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在这一点上,九度表现得 相当有风度。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小说第二段班长的担心,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激起了读者的 阅读兴趣。 B.毕业后的九度生活境遇不佳,却在校友录上只报喜不报忧,并且拒绝大家的 帮助,都是因为他死要面子,这为他后的转变作了铺垫。 C.一句“把钱留给更困难的同学吧”被同学们演绎出了各种版本,这虽然是在 开九度的玩笑,但玩笑中却包含着大家对九度“瘦死不倒架”的敬佩。 D.小说运用插叙的叙述方式,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描写手法,塑 造了主人公九度的形象。 E.小说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活境遇,而是 面对生活的态度这一主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2)小说的主人公九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陈述。(6 分) 答: (3)“同学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答: (4)结尾两段,有人说是画蛇添足,有人说其必不可少,你的观点呢?请结合 全文进行探究。(8 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高贵的灵魂 ①贝多芬——世界上无数的人被他的音乐所感动,所震撼,不仅仅是他的音乐, 还有他高贵的灵魂。 ②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突然之间 巨大的阴影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 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 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 1810 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 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 毒素。贝多芬 1810 年 5 月 2 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 受着毒害……”黄昏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 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 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 我们。” ③罗曼•罗兰曾这样赞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相媲 美?波拿巴的哪一次战役、奥斯特利茨娜哪一天的阳光达到了这种超凡努力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