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2018届第三次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石器时代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野马广为散布,曾为原始人类猎取为食。距今7000年 至4500年前,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首先将野马驯化为家马,并渐次传入中原农耕区,晚商 以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马的遗骸越来越多,如河南安阳殷墟与山东临淄春秋时期大型马葬遗 马匹作为重要的驼畜,春秋以前在中原主要用于牵引战车,赵武灵王向匈奴学习“胡服 骑射”之后,更多地用于骑乘。由于自然条件所限,中原农耕区繁衍的马匹不但从数量上不 能满足需要,且品种易退化,因此需从临近的蒙古高原榆入。蒙古马,是世界上较为古老 的马种之一,体格不大,但身躯粗壮,四脚坚实,耐力好,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汉武帝时,为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大月氏。张骞路过大宛,了解到当地最为出名的物 产是骏马。这种马与中原习见的蒙古马差异明显,身长体高,速度耐力兼备,是极为优良的 战马。汉使看到这种马前膊流出的汗水中有血,感到奇怪,汉郊祀歌描写道“霑赤汘,沫流 赭”,便以“汗血马”名之,又称“天马”。汉武帝为求“天马”,数次向大宛遣使,而大宛 不仅不答应,且杀害汉使,引起汉将李广利两次率军征讨,最终如愿获上等良马数十匹, 中等以下的雌雄马3000余匹而归。 汗血马的引进数量毕竟有限,而以良种西域名马与蒙古土种马杂交可使后代改良性状, 汉以后,汗血马仍然不断输入中原。 蒙元是域外良马进入中原的另一个重要时代。由于蒙古帝国地跨亚欧大陆,其西北与中 欧相接,西南临地中海,因此元代对遙远地域的良马有了更多认识,知道除了中亚的汗血马 (即阿鲁骨马/小西马)以外,还有产于阿拉伯与地中海地区更妤的脱必察马,即“大西马”。 由于看惯矮小蒙古马的蒙元贵族非常珍视“西马”,有些回回商人投其所好,远赴西亚购取, 花费巨大。元仁宗即位之初,监察御使哈散沙因此奏请禁止,得到仁宗的批准。但实际上, 延祐七年(1320年)仁宗去世后,察合台兀魯思汘怯别每年都数次遣使进西马等方物,元 亦给以年例或回賜,其中仅泰定二年(1325年)一次就賜钞4万锭。 古代中国兼有东亚大陆的农耕区及与之毗邻的蒙古高原。游牧民族所驯化的马匹不仅是 古代亚欧人跋山涉水长途往来的主要载畜,它本身也是丝路沿线各族人民之间互通有无的重 要交换物。 (选自《古代东西方交流中的马匹》,有删减) 1.下列关干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野马最初只是人类猎取的食物,后来野马驯化为家马后才为中原农耕区耕地所用。 B.大宛的“汗血马”身长体高,速度耐力兼备,它的出现深受欢迎,即可取代了蒙古
陕西省渭南市 2018 届第三次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新石器时代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野马广为散布,曾为原始人类猎取为食。距今 7000 年 至 4500 年前,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首先将野马驯化为家马,并渐次传入中原农耕区,晚商 以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马的遗骸越来越多,如河南安阳殷墟与山东临淄春秋时期大型马葬遗 址。 马匹作为重要的驼畜,春秋以前在中原主要用于牵引战车,赵武灵王向匈奴学习“胡服 骑射”之后,更多地用于骑乘。由于自然条件所限,中原农耕区繁衍的马匹不但从数量上不 能满足 需要,且品种易退化,因此需从临近的蒙古高原榆入。蒙古马,是世界上较为古老 的马种之一, 体格不大,但身躯粗壮,四脚坚实,耐力好,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汉武帝时,为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大月氏。张骞路过大宛,了解到当地最为出名的物 产是骏马。这种马与中原习见的蒙古马差异明显,身长体高,速度耐力兼备,是极为优良的 战马。汉使看到这种马前膊流出的汗水中有血,感到奇怪,汉郊祀歌描写道“霑赤汗,沫流 赭”,便以“汗血 马”名之,又称“天马”。汉武帝为求“天马”,数次向大宛遣使,而大宛 不仅不答应,且杀害汉使, 引起汉将李广利两次率军征讨,最终如愿获上等良马数十匹, 中等以下的雌雄马 3000 余匹 而归。 汗血马的引进数量毕竟有限,而以良种西域名马与蒙古土种马杂交可使后代改良性状。 汉 以后,汗血马仍然不断输入中原。 蒙元是域外良马进入中原的另一个重要时代。由于蒙古帝国地跨亚欧大陆,其西北与中 欧相接,西南临地中海,因此元代对遥远地域的良马有了更多认识,知道除了中亚的汗血马 (即阿鲁骨马/小西马)以外,还有产于阿拉伯与地中海地区更好的脱必察马,即“大西马”。 由于看惯矮小蒙古马的蒙元贵族非常珍视“西马”,有些回回商人投其所好,远赴西亚购取, 花费巨大。元仁宗即位之初,监察御使哈散沙因此奏请禁止,得到仁宗的批准。但实际上, 延祐七年(1320 年)仁宗去世后,察合台兀魯思汗怯别每年都数次遣使进西马等方物,元 亦给以年例或回賜,其中仅泰定二年(1325 年)一次就賜钞 4 万锭。 古代中国兼有东亚大陆的农耕区及与之毗邻的蒙古高原。游牧民族所驯化的马匹不仅是 古代亚欧人跋山涉水长途往来的主要载畜,它本身也是丝路沿线各族人民之间互通有无的重 要交换物。 (选自《古代东西方交流中的马匹》,有删减) 1.下列关干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野马最初只是人类猎取的食物,后来野马驯化为家马后才为中原农耕区耕地所用。 B. 大宛的“汗血马”身长体高,速度耐力兼备,它的出现深受欢迎,即可取代了蒙古
C.蒙元域外良马除了“汗血马”,大量进入中原的还有产于阿拉伯与地中海的“大西马”。 D.元仁宗即位后,禁止商人远赴西亚购取“西马”,主要是因为购取“西马”花费巨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阐述了古代东西方交流中的马匹,其中主要阐述了马匹引进、功能的转变过程 B.文章在论述观点时,主要运用了例证法,通过具体的史例,使所论述的观点更具说 服力 C.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马匹引进的过程,显示了马匹在古代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D.对于马匹的重要作用,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归结出了它的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赵武灵王没有向匈奴学习“胡服骑射”之前,马匹只是用于驼畜而没有用于骑乘。 B.汉江李广利两次率军征讨大宛,可见“汗血马”的名贵及其马匹在当时社会的重要 作用 C.察合台兀魯思汗怯别与元朝马匹、年例的往来,实际上是民族之间互通有无的过程。 D.晚商以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马的遗骸越来越多,说明马匹已经渐次传入中原农耕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秋天的怀念 林中洋 清晨上班的路上,车子堵在了桥头。桥下,易北河水在刚刚升起的朝阳下缓缓流过,河 滩上,天空中,无数的大雁起起落落。过去,我每看见大雁,就会想起千山万水之外的故 乡;现在,我会想起已经在天国里的母亲,大雁在天上飞,应该离她更近一些。 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却迟迟动不了笔,原因好像很复杂其实却又很简单, 因为母亲,是每个人曾经的全部天空,在这个天空里,有绚丽的彩霞,也有密布的鸟云; 有雷鸣电闪,也有雨后的长虹,我不知道从何说起 母亲很晚生我,所以,我从来没见过她十分年轻时候的样子,但是中年之后的她,仍旧 有着白皙细膩的皮肤,头发烫得一丝不苟。在那些物质并不富裕的岁月里,母亲虽然衣着 朴素却从不失讲究,裤子总是熨得笔挺,后来我知道,她从小女孩的年纪就喜欢黑色的衣 服,黑色,对她而言是选择,不是将就。 我的外公是亨得利钟表眼镜行的经理,家境殷实,所以我的母亲从小不必为生计或是家 务操心,但是她却有一双巧手,她会织各种花色的毛衣。每年初秋,母亲都会把我们去年 已经穿小了的毛衣拆掉,混上新的毛线重新织就。她曾经用我的旧牛仔裤给我的吉他做了 个套子,记得当年所有见过这个套子的人都顽固地认为这么精致的东西只可能是买的
马。 C. 蒙元域外良马除了“汗血马”,大量进入中原的还有产于阿拉伯与地中海的“大西马”。 D. 元仁宗即位后,禁止商人远赴西亚购取“西马”,主要是因为购取“西马”花费巨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阐述了古代东西方交流中的马匹,其中主要阐述了马匹引进、功能的转变过程。 B. 文章在论述观点时,主要运用了例证法,通过具体的史例,使所论述的观点更具说 服力。 C. 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马匹引进的过程,显示了马匹在古代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D. 对于马匹的重要作用,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归结出了它的内 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赵武灵王没有向匈奴学习“胡服骑射”之前,马匹只是用于驼畜而没有用于骑乘。 B. 汉江李广利两次率军征讨大宛,可见“汗血马”的名贵及其马匹在当时社会的重要 作用。 C. 察合台兀魯思汗怯别与元朝马匹、年例的往来,实际上是民族之间互通有无的过程。 D. 晚商以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马的遗骸越来越多,说明马匹已经渐次传入中原农耕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秋天的怀念 林中洋 清晨上班的路上,车子堵在了桥头。桥下,易北河水在刚刚升起的朝阳下缓缓流过,河 滩 上,天空中,无数的大雁起起落落。过去,我每看见大雁,就会想起千山万水之外的故 乡;现在, 我会想起已经在天国里的母亲,大雁在天上飞,应该离她更近一些。 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却迟迟动不了笔,原因好像很复杂其实却又很简单, 因 为母亲,是每个人曾经的全部天空,在这个天空里,有绚丽的彩霞,也有密布的乌云; 有雷鸣电 闪,也有雨后的长虹,我不知道从何说起。 母亲很晚生我,所以,我从来没见过她十分年轻时候的样子,但是中年之后的她,仍旧 有着 白皙细腻的皮肤,头发烫得一丝不苟。在那些物质并不富裕的岁月里,母亲虽然衣着 朴素却从 不失讲究,裤子总是熨得笔挺,后来我知道,她从小女孩的年纪就喜欢黑色的衣 服,黑色,对她而 言是选择,不是将就。 我的外公是亨得利钟表眼镜行的经理,家境殷实,所以我的母亲从小不必为生计或是家 务 操心,但是她却有一双巧手,她会织各种花色的毛衣。每年初秋,母亲都会把我们去年 已经穿小 了的毛衣拆掉,混上新的毛线重新织就。她曾经用我的旧牛仔裤给我的吉他做了 一个套子,记 得当年所有见过这个套子的人都顽固地认为这么精致的东西只可能是买的
母亲是南方人,虽然在北方长大,却保留了南方人的口味,做莱总是要放一点糖。过年的 时候,母亲都会早早买好了糯米、黑芝麻和猪油,用一只小石磨把糯米合着水细细地磨成 浆,她做的宁波汤圆,晶莹剔透如珠玉,里面的馅子隐约可见,一口咬下去,香甜酥糯, 满口留香。这个味道对我来说,就是母亲的味道。 我小的时候非常怕黑,厉害的时候即使开着灯睡觉也不踏实,于是我就会跑到父母的房 间去,要求睡到他们俩中间,母亲张开手臂,我的脸一枕到她柔软的臂膀上,就会毫无悬 念地立刻睡着。随着我渐渐长大,只要半夜站在父母床前,父亲就会叹口气然后抱起枕头 睡到我的小床上去.我那是还经常生病,有次问母亲我会不会就要死了,她哈哈大笑,说你 放心,要是你得了什么治不了的病,我肯定比你先死!我听了就平静下来,好像只要有母亲 防着,我连死都不必怕了。 母亲是物理老师,她的学校离家很远,每夭都早出晩归,晩上还经常要批改作业或考卷, 那时候只有周日是休息日,这一天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洗衣服和打扫卫生的时间,所以退休之 前,母亲的脾气有时会很暴躁。到了我的青春叛逆期,我和母亲之间会时不常地硝烟弥漫, 激烈的时候,我宁愿物理考不及格也不去找母亲答疑,最后干脆进了文科班,彻底不用再学 物理。那个时侯,我总觉得母亲不理解我,不在乎我,后来想想,我自己那时也真够混账的。 我很年轻就去国离家,每次在机场离别的时候,母亲都等到她以为我看不见了时才偷偷 转身暗自哭泣,我远远地着见她擦眼泪的样子,都会肝肠寸断,其实,我何尝不是这么爱你 呢!妈妈!只是我说不出来!现在我说出来了,却是在你永远也听不见的时候。 秋天,是思念的季节。母亲也是在一个深秋的中午离开了我们,每看到雁群从头頂掠过, 我都会想,为什么有些大雁往南飞,有些却向北飞,它们到底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 管怎样,如果你们遇见我的母亲,请给我带个信儿,告诉她我想念她,天堂里如果很冷, 请告诉她不要害怕,因为,我会把她放在心里最温暖的角落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起笔写自己清晨上班路上堵车,从而有时间看天空中大雁的起起落落,并由此想 起已经去世的母亲,意在突出自己工作很忙。 B.作者其实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但迟迟不能动笔的主要原因是母亲在他的生 命中曾经是“全部天空”,不知道从何说起。 C.文章虽然没有写到母亲具体详细的生活片段,但全文通过全景式概括性的叙述,交代 了母亲艰辛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高度赞美 D文章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化地刻画了母亲这一形象,在平易 朴实的语言之中,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爱戴与思念 5请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特征。(5分) 6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母亲是南方人,虽 然在北方长大,却保留了南方人的口味,做菜总是要放一点糖。过年的 时候,母亲都会早早买好 了糯米、黑芝麻和猪油,用一只小石磨把糯米合着水细细地磨成 浆,她做的宁波汤圆,晶莹剔透 如珠玉,里面的馅子隐约可见,一口咬下去,香甜酥糯, 满口留香。这个味道对我来说,就是母亲 的味道。 我小的时候非常怕黑,厉害的时候即使开着灯睡觉也不踏实,于是我就会跑到父母的房 间 去,要求睡到他们俩中间,母亲张开手臂,我的脸一枕到她柔软的臂膀上,就会毫无悬 念地立刻 睡着。随着我渐渐长大,只要半夜站在父母床前,父亲就会叹口气然后抱起枕头 睡到我的小床上去.我那是还经常生病,有次问母亲我会不会就要死了,她哈哈大笑,说你 放心,要是你得了什么治不了的病,我肯定比你先死!我听了就平静下来,好像只要有母亲 防着,我连死都不必 怕了。 母亲是物理老师,她的学校离家很远,每天都早出晚归,晚上还经常要批改作业或考卷, 那时候只有周日是休息日,这一天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洗衣服和打扫卫生的时间,所以退休之 前,母亲的脾气有时会很暴躁。到了我的青春叛逆期,我和母亲之间会时不常地硝烟弥漫, 激烈的时候,我宁愿物理考不及格也不去找母亲答疑,最后干脆进了文科班,彻底不用再学 物理。那个时候,我总觉得母亲不理解我,不在乎我,后来想想,我自己那时也真够混账的。 我很年轻就去国离家,每次在机场离别的时候,母亲都等到她以为我看不见了时才偷偷 转身暗自哭泣,我远远地着见她擦眼泪的样子,都会肝肠寸断,其实,我何尝不是这么爱你 呢!妈 妈!只是我说不出来!现在我说出来了,却是在你永远也听不见的时候。 秋天,是思念的季节。母亲也是在—个深秋的中午离开了我们,每看到雁群从头頂掠过, 我 都会想,为什么有些大雁往南飞,有些却向北飞,它们到底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 管怎样,如 果你们遇见我的母亲,请给我带个信儿,告诉她我想念她,天堂里如果很冷, 请告诉她不要害怕, 因为,我会把她放在心里最温暖的角落。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起笔写自己清晨上班路上堵车,从而有时间看天空中大雁的起起落落,并由此想 起已经去世的母亲,意在突出自己工作很忙。 B.作者其实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但迟迟不能动笔的主要原因是母亲在他的生 命中曾经是“全部天空”,不知道从何说起。 C.文章虽然没有写到母亲具体详细的生活片段,但全文通过全景式概括性的叙述,交代 了母亲艰辛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高度赞美。 D.文章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化地刻画了母亲这一形象,在平易 朴实的语言之中,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爱戴与思念。 5.请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特征。(5 分) 6.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采访中记者发现,补课这件事往往不只是在“差等生”身上发生,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 也曾参加过补课班。“我参加的是专门针对优等生的拔高班,也不是自愿的,老师主动找家 长说的,家长当时就同意了。”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的学生小胡告诉记者。提起禁止课 外有偿补课这件事,他说:“我支持禁止校外补课,毕竟很多补课班都是硬塞的,根本不是 学生自己需要的。”记者随机采访的几名成绩中等的学生也非常赞同禁止校外补课,他们都 曾参加过老师开办的补课班。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理所当然派’,和“担心派”的学生。“只要花钱就能提高成绩” “他们都参加补课班了,我不参加被他们超越了怎么办?” 随后,记者采访了学生家长。李阿姨的儿子现在是一名高中生,她说:“老师知道学生 自己的不足,可以因人而异,重点辅导薄弱的知识点,孩子的成绩提升会比较明显。”而与 她一同来接学生放学的周阿姨表示赞同:“孩子现在正处于关键时期,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 能上去,别说一个辅导班了,十个辅导班我都舍得给他报。” 家住益民东区的杜大哥告诉记者:“孩子在读初三,每夭回家做完功课都十点多了,天 天都这么累,大人都熬不住,何况孩子了!如果再给孩子报个辅导班,一点休息时间都没有, 我觉得没什么益处。”他反对给子女施压。 (摘编自2017年11月16日齐鲁网) 材料二: 年2011年 性补习班人数:万人 25O) 10. 004 2011年 →补习班需求人数占总数比例:% (摘编自2016年2月17日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采访中记者发现,补课这件事往往不只是在“差等生”身上发生,不少成绩优异的学生 也曾参加过补课班。“我参加的是专门针对优等生的拔高班,也不是自愿的,老师主动找家 长说的, 家长当时就同意了。”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的学生小胡告诉记者。提起禁止课 外有偿补课 这件事,他说:“我支持禁止校外补课,毕竟很多补课班都是硬塞的,根本不是 学生自己需要的。” 记者随机采访的几名成绩中等的学生也非常赞同禁止校外补课,他们都 曾参加过老师开办的补 课班。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理所当然派’,和“担心派”的学生。“只要花钱就能提高成绩” “他们都 参加补课班了,我不参加被他们超越了怎么办?” 随后,记者采访了学生家长。李阿姨的儿子现在是一名高中生,她说:“老师知道学生 自己的不足,可以因人而异,重点辅导薄弱的知识点,孩子的成绩提升会比较明显。”而与 她一同来接 学生放学的周阿姨表示赞同:“孩子现在正处于关键时期,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 能上去,别说一个辅导班了,十个辅导班我都舍得给他报。” 家住益民东区的杜大哥告诉记者:“孩子在读初三,每天回家做完功课都十点多了,天 天都这么累,大人都熬不住,何况孩子了!如果再给孩子报个辅导班,一点休息时间都没有, 我觉得没什么益处。”他反对给子女施压。 (摘编自 2017 年 11 月 16 日齐鲁网) 材料二: (摘编自 2016 年 2 月 17 日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已正式实施。其 中明确规定,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 有偿补课的,或为他人、校外培训机构推荐、介绍有偿家教生源的,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 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或者解除聘 用合同等相应处分,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8年1月8日,中共哈尔滨市纪委、市监委、市教育局三部门联合通报了8起中小 学教师违规收受礼金和有偿补课的典型问题,严肃查处了各级各美违规培训机构1096个, 取缔黑补习班908个,拆除违规广告牌匾1747块;严肃査处了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问题 50起,乱办班乱收费问題19起;严肃处理了265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70人, (摘编自2018年1月8日《黑龙江晨报》)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记者的采访来看,补课班的学生不论成绩优异与否,绝大多数都不是情愿参加的。 B.有些学生之所以参加补课,是因为认为如果不补课,其他补课同学会超越了自己。 C.有的家长认为,参加补习班会提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积极动员学生参加补课 D.有的家长认为,初三学生的家庭功课偏多,如果再去补课,学生的压力承受不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和每天功课做完较早的学生可以参加补课,学习好的学生和功课做 到晚上十点多的学生不宜参加补课。 B.2009至2014年补习班人数大致呈斜线上升趋势,补习班需求占总数比例在2011年 比上一年度有所回落以后继续上涨 C.黑龙江省不准中小学教师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有偿补课,不准为他人、校外 培训机构推荐、介绍有偿家教生源 D.哈尔滨市严肃查处违规培训机构1096个,取缔黑补习班908个,查处中小学教师有 偿补课问题50起,335人受到处分 9.你赞成在校高中生参加有偿补课吗?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并联系自身实际简要回答。(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当国,世卿奏匡时 五要。居正欲重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遂出为楚府右长 史。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酌剂蠃缩,军国赖焉。进户部尚书。 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 四方杂课亦如之。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岁增金花银二十万
《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已正式实施。其 中明 确规定,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 有偿补课的, 或为他人、校外培训机构推荐、介绍有偿家教生源的,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 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或者解除聘 用合同等相应处分,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8 年 1 月 8 日,中共哈尔滨市纪委、市监委、市教育局三部门联合通报了 8 起中小 学教 师违规收受礼金和有偿补课的典型问题,严肃查处了各级各类违规培训机构 1096 个, 取缔黑补 习班 908 个,拆除违规广告牌匾 1747 块;严肃査处了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问题 50 起,乱办班乱 收费问題 19 起;严肃处理了 265 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 70 人。 (摘编自 2018 年 1 月 8 日《黑龙江晨报》) 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记者的采访来看,补课班的学生不论成绩优异与否,绝大多数都不是情愿参加的。 B.有些学生之所以参加补课,是因为认为如果不补课,其他补课同学会超越了自己。 C.有的家长认为,参加补习班会提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积极动员学生参加补课。 D.有的家长认为,初三学生的家庭功课偏多,如果再去补课,学生的压力承受不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 分) A.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和每天功课做完较早的学生可以参加补课,学习好的学生和功课做 到晚上十点多的学生不宜参加补课。 B.2009 至 2014 年补习班人数大致呈斜线上升趋势,补习班需求占总数比例在 2011 年 比上—年度有所回落以后继续上涨。 C.黑龙江省不准中小学教师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有偿补课,不准为他人、校外 培训机构推荐、介绍有偿家教生源。 D.哈尔滨市严肃查处违规培训机构 1096 个,取缔黑补习班 908 个,査处中小学教师有 偿补课问题 50 起,335 人受到处分。 9.你赞成在校高中生参加有偿补课吗?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并联系自身实际简要回答。(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当国,世卿奏匡时 五要。居正欲重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遂出为楚府右长 史。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进户部尚书。 时矿税使 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 一,四方杂课亦如之。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岁增金花银二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