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人 朱光潜 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懂得你 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 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 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 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 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 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 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 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 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 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 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 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 平凡卑微的活动。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艺术和美也最先见 于食色。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 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 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 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 复流转的发展过程。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 地改造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剌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外 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的初 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 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 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 动。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 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选自《谈美书简》有删改) 1、关于“人”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动物,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类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 而发展到文明人的。 B、人是最难懂的。所以“懂得你自己”是人类的最髙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 自己,也就能懂得别人
陕西省澄城县 2015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谈 人 朱 光 潜 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懂得你 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 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 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 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 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 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 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 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 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 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 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 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 平凡卑微的活动。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艺术和美也最先见 于食色。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 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 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 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 复流转的发展过程。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 地改造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外 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的初 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 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 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 动。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 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选自《谈美书简》有删改) 1、关于“人”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动物,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类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 而发展到文明人的。 B、人是最难懂的。所以“懂得你自己”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 自己,也就能懂得别人
C、在进化过程中,人的习性里还保留着一部分“兽性”,还存在着原始人的 些习性。其中,“兽性”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D、人的生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人在 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和美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他们的起源 并不是抽象概念 B、儒家说:“食、色,性也。”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 中便蕴藏着艺术的美。 C、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 战争的胜利。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 D、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这证明了人的性格是 具有两面性的,不能把人简单分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心灵,所以,一旦人的各种感觉神经受了外 界事物的刺激,在脑里就会引起对外界事物的初步感性认识。 B、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就能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因为古代是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 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 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有重要的作用。 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 (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 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 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 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 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 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 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 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 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 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 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 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 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 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 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
C、在进化过程中,人的习性里还保留着一部分“兽性”,还存在着原始人的一 些习性。其中,“兽性”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D、人的生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人在 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艺术和美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他们的起源 并不是抽象概念。 B、儒家说:“食、色,性也。”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 中便蕴藏着艺术的美。 C、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 战争的胜利。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 D、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这证明了人的性格是 具有两面性的,不能把人简单分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心灵,所以,一旦人的各种感觉神经受了外 界事物的刺激,在脑里就会引起对外界事物的初步感性认识。 B、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就能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因为古代是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 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 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有重要的作用。 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 (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 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 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 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 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 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 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 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 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 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 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 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 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 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 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
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 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穷:困境。 C.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贷:宽恕。 D.舁至南阳求医舁:抬着。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 俱贬 B.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 俱贬。 C.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 俱贬。 D.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 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 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 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 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D.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 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3分)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4分)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8.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 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5分) 9.“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 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句诗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 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子无良媒。女之耽兮 《氓》 (2) 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
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 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多:赞美。 B.处穷达,临祸福 穷:困境。 C.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 贷:宽恕。 D.舁至南阳求医 舁:抬着。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 俱贬。 B.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 俱贬。 C.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 俱贬。 D.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 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 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 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 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D.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 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3 分)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4 分)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8.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 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5 分) 9.“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 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句诗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 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子无良媒。女之耽兮, 。《氓》 (2)“ , 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
(3)驾一叶之扁舟,。寄蜉蝣于天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能 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 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晚秋 【亚美尼亚】埃.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 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睛 和的晩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 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娇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 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 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 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一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 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 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 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 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 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 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 脑袋。这片开满黄色的小花、撒着一片片树荫的草地让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他们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 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 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低地骂了一句。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复读生梅 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 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 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 个世界。于是瓦萨卡马上就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 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 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车轮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 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 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 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 啊!
(3)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地,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能 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 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晚 秋 【亚美尼亚】埃.格林 瓦 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 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 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娇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 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 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 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一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 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 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 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 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 x 光片和治 疗……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 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 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 脑袋。这片开满黄色的小花、撒着一片片树荫的草地让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他们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 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 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低地骂了一句。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复读生梅 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 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 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 个世界。于是瓦萨卡马上就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 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 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车轮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 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 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 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 啊!
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叹息了一声:“这条母狗! 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放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 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 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 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 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 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正漂亮, 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 马上又停住了:他心砰砰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 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 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 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依旧迈着跳舞似的脚步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 去了。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 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 着一个地方 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卸重负。“我鬼迷心窍了,” 他心烦意乱地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走着,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 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 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1)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 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 产生的心里冲击 C.“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 卡从小缺乏教养。 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 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 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2)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6分) (3)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4)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 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叹息了一声:“这条母狗! 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放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 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 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 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 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 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正漂亮, 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 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 马上又停住了:他心砰砰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 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 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 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依旧迈着跳舞似的脚步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 去了。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 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 着一个地方。 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卸重负。“我鬼迷心窍了,” 他心烦意乱地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走着,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 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 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1)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 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 产生的心里冲击。 C.“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 卡从小缺乏教养。 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 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 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2)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6 分) (3)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 分) (4)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 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