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鱼类的大小、体形和年龄(2学时) 1教学目标:了解自然选择对鱼类大小和体形的影响: 了解鱼类年龄的测量方法: 作业:1.根据具体的研究 理解鱼类年龄在鱼类繁殖、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恩目,搜集小组课题方面 了解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整理基本方法。 研究的相关文献: 1主要内容:鱼类的大小和体形特点: 2.指定一篇鱼类适应性的 鱼类年输、其测量方法和研究应用: 相关文献,小组进行课下 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整理,1dca的产生。 讨论文献阐述的问避,讨 1讨论:在完成上一堂作业过程中你运用了哪些收集信息和分析整理的方法?还 论准备作业,在下一堂课 汇总发言 可以怎样进一步进行信息收集?文献 重点:鱼类的年龄。 1难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整理。 第三章鱼类的适应性(2学时) 1教学目标:理解鱼类适应(极端)环境的方式: 掌猩信息收集的基本方法。 作业:1.对搜集文献进行 1主要内容:鱼类生活环境的特点: 汇总整理,研究背景综述, 极端环境的概念: 提出研究问愿: 2 鱼类适应生活环境的多种对策。 2.鱼类感觉文献,讨论准 1讨论:遥运的未来,鱼类的生活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鱼类可能会如何适应 备作业。 1重点:鱼类适应(极端)环境的方式 难点:信息收集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鱼类的大小、体形和年龄(2 学时) l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选择对鱼类大小和体形的影响; 了解鱼类年龄的测量方法; 理解鱼类年龄在鱼类繁殖、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了解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整理基本方法。 l 主要内容:鱼类的大小和体形特点; 鱼类年龄、其测量方法和研究应用; 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整理,Idea 的产生。 l 讨论:在完成上一堂作业过程中你运用了哪些收集信息和分析整理的方法?还 可以怎样进一步进行信息收集?文献 l 重点:鱼类的年龄。 l 难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整理。 作业:1. 根据具体的研究 题目,搜集小组课题方面 研究的相关文献; 2. 指定一篇鱼类适应性的 相关文献,小组进行课下 讨论文献阐述的问题,讨 论准备作业,在下一堂课 汇总发言。 第三章 鱼类的适应性(2 学时) l 教学目标:理解鱼类适应(极端)环境的方式; 掌握信息收集的基本方法。 l 主要内容:鱼类生活环境的特点; 极端环境的概念; 鱼类适应生活环境的多种对策。 l 讨论:遥远的未来,鱼类的生活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鱼类可能会如何适应? l 重点:鱼类适应(极端)环境的方式 l 难点:信息收集的基本方法。 2 作业:1. 对搜集文献进行 汇总整理,研究背景综述, 提出研究问题; 2. 鱼类感觉文献,讨论准 备作业。
第四章鱼类的超级感觉(2学时) 1教学目标:理解鱼类不同于陆生脊椎动物的感觉方式: 了解鱼类仿生学方向的进展: 掌握信息的汇总整理方法。 1主要内容:鱼类的视觉: 作业:1.鱼类的运动文献 侧线系统: 讨论准备作业 化学受体与警报物质: 电感受器: 2.解决问避设计。 相关鱼类仿生学上的应用。 1讨论:鱼类感觉文献 1重点:侧线系统 1难点:信息的汇总整理方法。 第五章鱼类的运动(2学时) 1教学目标:了解鱼类的运动方式种类: 理解适应不同运动方式的结构特点: 作业:1,鱼类行为文献, 掌挥鱼类的野外采样及观察方法。 讨论准备作业。 1主要内容:鱼类的运动方式: 2.项目申请书初稿,提供 离水生活鱼类运动方式的适应性: 模版。 弹涂鱼类的野外采样及室内基本观察: 申请书的撰写
第四章 鱼类的超级感觉( 2 学时) l 教学目标:理解鱼类不同于陆生脊椎动物的感觉方式; 了解鱼类仿生学方向的进展; 掌握信息的汇总整理方法。 l 主要内容:鱼类的视觉 ; 侧线系统; 化学受体与警报物质; 电感受器 ; 相关鱼类仿生学上的应用。 l 讨论: 鱼类感觉文献 l 重点:侧线系统 l 难点:信息的汇总整理方法 。 2 作业:1. 鱼类的运动文献, 讨论准备作业; 2. 解决问题设计。 第五章 鱼类的运动( 2 学时) l 教学目标:了解鱼类的运动方式种类; 理解适应不同运动方式的结构特点; 掌握鱼类的野外采样及观察方法。 l 主要内容:鱼类的运动方式; 离水生活鱼类运动方式的适应性; 弹涂鱼类的野外采样及室内基本观察; 申请书的撰写。 2 作业:1. 鱼类行为文献, 讨论准备作业。 2. 项目申请书初稿,提供 模版。
第六章鱼类的行为(2学时) 1教学目标:了解鱼类的行为多样性 作业:1.解读鱼类发育方 理解两种以上独特行为的生物学意义 而的一篇文献,讨论准备 主要内容:鱼类独特的孤雄生殖、集群、洞谢、共生、寄生、求偶等行为 作业。 1讨论:独特行为和环境的关系 第七章鱼类的发有(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比目鱼眼晴发有的过程: 理解海蛙总目柳叶仔鱼变态与环境的关系: 作业:1.完善项目申请书。 理解鱼类性逆转的生物学意义。 讨论申请书中的问题 2.准备开避答. 主要内容:鱼类发育中的变态、性逆转等有趣变化 1讨论:鱼类性逆转的研究进展 第八章小结(2学时) 1教学目标:结合所学进一步理解鱼类多样性 1主要内容:总结鱼类在形态,生理、运动、行为、发有上的多样性: 2 鱼类研究方面的待解决问恩: 项目申请书答辩
第六章 鱼类的行为(2 学时) l 教学目标:了解鱼类的行为多样性; 理解两种以上独特行为的生物学意义。 l 主要内容:鱼类独特的孤雌生殖、集群、洄游、共生、寄生、求偶等行为 l 讨论:独特行为和环境的关系 2 作业:1. 解读鱼类发育方 面的一篇文献,讨论准备 作业。 第七章 鱼类的发育(2 学时) l 教学目标:了解比目鱼眼睛发育的过程; 理解海鲢总目柳叶仔鱼变态与环境的关系; 理解鱼类性逆转的生物学意义。 讨论申请书中的问题 l 主要内容:鱼类发育中的变态、性逆转等有趣变化 l 讨论:鱼类性逆转的研究进展 2 作业:1. 完善项目申请书。 2. 准备开题答辩。 第八章 小结(2 学时) l 教学目标:结合所学进一步理解鱼类多样性 l 主要内容:总结鱼类在形态、生理、运动、行为、发育上的多样性; 鱼类研究方面的待解决问题; 项目申请书答辩 2
三、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鱼类多样性的基本概念进行多角度解读,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 参观等手段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完成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讨论中应注意 理论联系实际,举例丰富、前沿,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 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16学时,在每章讲授讨论完之后,要布置对讨论问题的总结,旨 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下一章的相关指定文献供学 生阅读、思考。实行模块式数学,即将整个果程按照上术内容结构分为8个单元,每个单 参观、实践、案例分析、研讨、自学、作业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 生资宾文字散甜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音很教材(壁带、光德人 (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和软件式 课件,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L形式)。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考试主要采用论文答辩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要求通过课程学习,提出一个科学问 题,并进行完整的文献搜集和汇总、假设提出及验证设计。 总评成绩=出勤和学习态度占10%+平时作业占20%+课堂讨论占10%+课堂讲课 占10%+论文答辩占50%。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 合计 平时成绩 课程考试 平时作业 学习态度 课堂讨论 课程目标1 3% 1% 3% 10% 17% 课程目标2 4% 2% 4% 6% 16% 课程目标3 2% 1% 2% 8% 13% 课程目标4 % 2y% 3% 10y% 189% 课程目标5 49% 2% 4% 8% 189% 课程目标6 4% % 4% 8% 18% 合计 20% 10% 20% 50% 100%
三、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鱼类多样性的基本概念进行多角度解读,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 参观等手段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完成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讨论中应注意 理论联系实际,举例丰富、前沿,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 解。 平时作业量应不少于 16 学时,在每章讲授讨论完之后,要布置对讨论问题的总结,旨 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下一章的相关指定文献供学 生阅读、思考。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 8 个单元,每个单 元再由理论授课、参观、实践、案例分析、研讨、自学、作业等方式构成。本课程采用的教 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音像教材(磁带、光盘)、PPT 课件 (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和软件式 课件,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 E-MAIL 形式)。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考试主要采用论文答辩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要求通过课程学习,提出一个科学问 题,并进行完整的文献搜集和汇总、假设提出及验证设计。 总评成绩=出勤和学习态度占 10% + 平时作业占 20% + 课堂讨论占 10% + 课堂讲课 占 10% + 论文答辩占 50%。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 合计 平时成绩 课程考试 平时作业 学习态度 课堂讨论 课程目标 1 3% 1% 3% 10% 17% 课程目标 2 4% 2% 4% 6% 16% 课程目标 3 2% 1% 2% 8% 13% 课程目标 4 3% 2% 3% 10% 18% 课程目标 5 4% 2% 4% 8% 18% 课程目标 6 4% 2% 4% 8% 18% 合计 20% 10% 20% 50% 100%
五、课程思政素材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21222.324252.6 科研诚信案例,学术 第一、二 1 期刊投要求标明 文献查找、小组讨论 三章 作者贡献等。 引用文献正确方法, 2 不抄袭论文,也避免 第四、五、 讲授、课堂练习,小 六草 组讨论 错误引用造成剽窃 第一 3 团队合作精神,对他 人工作公正评价 、四、五、 讨论、案例分析 六章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Helfman,GCollette,B.Facey,Bowen,B.2009.The diversity of fishes:biology, evolution,and ecology.2 Ed.Wiley-Backwell.736pp. 2.Moyle,P.B.,Cech Jr JJ.2003.Fishes:an introduction to ichthyology.hEd.Benjamin Cummings.774 pp.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针对生物系新生的讨论课,讲授基本的鱼类多样性知识,使学生对鱼类学感兴 趣:重点更在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带领学生尝试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使学生以研究 的角度对待未来的专业课学习。 撰写人:李晨虹 审核人:季高华张宗恩 教学院长:黄旭雄 日期:2018年12月16日
五、课程思政素材 序 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2.5 2.6 1 科研诚信案例,学术 期刊投稿要求标明 作者贡献等。 第一、二、 三章 文献查找、小组讨论 2 引用文献正确方法, 不抄袭论文,也避免 错误引用造成剽窃 第四、五、 六章 讲授、课堂练习,小 组讨论 3 团队合作精神,对他 人工作公正评价 第一、二、 三、四、五、 六章 讨论、案例分析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 Helfman, G., Collette, B., Facey, D., Bowen, B. 2009. The diversity of fishes: biology, evolution, and ecology. 2nd Ed. Wiley-Backwell. 736pp. 2. Moyle, P.B., Cech Jr., J.J. 2003. Fishes: an introduction to ichthyology. 5th Ed. Benjamin Cummings. 774 pp.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针对生物系新生的讨论课,讲授基本的鱼类多样性知识,使学生对鱼类学感兴 趣;重点更在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带领学生尝试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使学生以研究 的角度对待未来的专业课学习。 撰写人:李晨虹 审核人:季高华 张宗恩 教学院长:黄旭雄 日 期:2018 年 12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