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敏感性,到培养较为丰富的人际意识,直到培养比人际意识更为复杂的社会 意识。②这套目标体系应该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内容逼真的、包含人际-社 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③这套教材应当与各科结合起来使用,大量使用 有助于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社会戏剧、文 学创作、图画创小组或班组讨论等。 (2)体谅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体谅模式和其他模式一样,也有不足之处, 主要在于它理论基础的薄弱,在阐述其理论观点时过多倾向于实证数据,缺乏 深层次的理论论据,这样教师可能对课程的总的侧重点和方向把握不住,即教 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因为理论单薄而不得要领。①麦克费尔对于青少年学 生的需要和特点的毛书导游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可他关于道德感染,、道德 表率、观察学习和社会模仿的观点又有明显的行为主义倾向。怎能用如此不同 甚至是对立的理论作为同一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西方评论家对此表示非常疑 惑。②正如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不道德判断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 阶段,揭示道德判断的年龄特征,麦克费尔关于社会反应的道德分类学也试图 揭示社会反应的年龄特征。但是他的分类只建立在对12-18岁的青少年的问卷 调查基础上,缺乏对12岁以前儿童的实证研究,因此麦克费尔对自己概括出 来的11种类型的社会反应都未作严格的界定,显得不清晰,他的分类因而难 以把握。另外他设计的问卷展示的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冲突情境,以此为 据的社会反应分类系统,未必使用于其他义化背景③麦克费尔关于青少年期是 人生“社会试验期”的假设,暗示《生命线丛书》只适用于中学德育,这套教 材本来也是为中学设计的。但实践证明,这套教材也十分适合于小学德育。这 一方面表明《生命线丛书》生命力强,使用范围广,另一方面表明麦克费尔的 理论假设不可靠,也许人生的“社会试验期”早在少年期来临之前就已经开始 了。 (三)价值澄清模式。 价值澄清(Values Clarification,简称VC)理论是美国道德教育理论家路易 斯·拉斯等人所倡导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模式。它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实验和归纳 的方法,它的那套关于教育价值的假设实际上尚未构成完整的体系。价值澄清 不用“道德教育”一词而相当一贯地使用“价值教育”来说明自己。 1、关于个人和社会。 价值澄清学派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现代青年人生活在一个复杂的、充满价 值冲突和混乱的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价值诸如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意识 6
形态的等都试图通过许多传播媒介采用各种方法影响儿童的价值观念,迫使儿 童接受自己的价值,在这些众多的价值和选择面前儿童感到无所适从,从而陷 入价值混乱。所以拉斯等人指出,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和社会试图把各种价值强 加给儿童是学校价值教育危机的根源。他们认为,现代生活的步调和复杂性使 决定何者为善、何者为正确、何者是有价值的问题变得更为困难以至相当数量 的儿童在确定什么是有价值的事情,哪些事情值得自己花时间和精力去干等问 题上倍感困惑。因此帮助学生正视各种影响,从而树立起自己的价值观是学校 的一个重要责任。传统的价值教育往往通过榜样、说服、制定规则等方法教育 儿童应当相信什么和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但是,当教师向学生传授他们认为正 确的道德价值观时,学生同时也在受其它价值观念的影响,这种试图把某种价 值观强加给儿童的结果,只能使学生要么“进一步陷入混乱”,要么“长大以 后只知道假装相信某种道德价值观念”。因此,该模式反对强迫儿童服从团体 的价值,价值从根本上是个人的而非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是不能也不应该传 授给别人的,教育不能强令儿童应该具有什么价值,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于 训练学生,使其掌握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决策的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手段, 减少价值混乱,促进同一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发展学生思考和理解人类价值观 的能力。它的价值教育的核心是让儿童学会评价过程而非传递具体的价值观。 通过价值教育,价值澄清理论试图培养这样的人:这种人有能力去掌握和 运用构成评价过程的各种技能,即认知的、情感的、自我反省的和行为的能力, 即这种人已有条件去为自己决定价值取向。所以在价值澄清那里,所谓“受过 道德教育的人”其实既是“受过训练的人”或所谓“健全的”人,“这种人对 自我以及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有着健全的意识”。价值澄清不主张灌输,作为堡 义的一词的“价值滑清”,其对立面就是“灌输”,经常与“注入”、“说教”、“强 迫接受”和“洗脑”等词等同使用。 2、关于社会环境 价值澄清认为它只是价值问题发生其中的舞台,仅仅是背景,并非价值取 向过程必不可少的因素。评价过程可能发生在社会环境之中,也可能涉及社会 问题,但它的进行并不取决于社会。进行道德教育并不一定要借助某种重要的 义化(道德)传统或价值体系,只有当它们在促进评价过程方面具有程序上的 价值,它们才是有用的,这些重要的传统本身并不具有权威性,因而系统学习 基督教义、犹太教义人道主义或社会主义就不是必不可少的 价值澄清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使学生情景和谐并发挥最大的效用,以便评价 过程顺利展开,教师可以有本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个人生活作风,但所有 这些不应妨碍他去发挥更基本的功能--促进评价过程。教师并不教给具体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