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章非货币性交易 本章概述 、本章内容提要 财政部1999年发布《非货币性交易》准则,2001年进行了修订。修订前的 准则规定,要区分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类非 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同类非 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修订后 的准则规定,不再区分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统 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在会计核算上有所简化。 本章的重点是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特别是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 处理。对于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会计处理时应遵循三个步骤:(1) 首先应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对于收到补价的企业,如果“收到的补价÷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应将其确认为非货币性交易,否则确认为货币性 交易;对于支付补价的企业,如果“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 价值)≤25%”或者“支付的补价÷换入资产公允价值≤25%”,应将其确认 为非货币性交易:否则确认为货币性交易。(2)对于属于非货币性交易的事项 按照相关公式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3)根据确定的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历年试题分析 年度题型 分值考点 无无 单项选择题|非货币性资产的内容 2000多项选择题2已不适用现行会计制度 判断题已不适用现行会计制度 2001 综合题18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 单项选择题|1收取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应确认收益的计算 2002 多项选择题|2非货币性交易的判别 单项选择题 非货币性交易的判别 2004单项选择题|.5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三、本章变化内容 与2004年教材相比,本章内容无变化 17.1.1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
十七章 非货币性交易 本章概述 一 、 本章内容 提要 财政部 1999 年发布《非货币性交易》准则,2001 年 进行了修订。修订前的 准则规定,要区分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 换,同类非 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同类非 货币性资产交换以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修 订后 的准则规定,不再区分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统一 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在会计核算上有所简化。 本章的重点是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特别是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 处理。对于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在会计处理时应遵循三个步骤:(1) 首先应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对于收到补价的企业,如果“收到的补价÷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25%”,应将其确认为 非货币性交易,否则确认为货币性 交易;对于支付补价的企业,如果“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 价值)≤ 25%”或者“支付的补价÷换入资产公 允价值≤ 25%”,应将其确认 为非货币性交易;否则确认为货币性交易。(2)对于属于非货币性交易的事项, 按照相关公式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3)根 据确定的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二 、 历 年试题分 析 年度 题型 分值 考点 1998 ―― 0 无 1999 ―― 0 无 2000 单项选择题 1 非货币性资产的内容 多项选择题 2 已不适用现行会计制度 判断题 1 已不适用现行会计制度 2001 综合题 18 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 2002 单项选择题 1 收取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应确认收益的计算 多项选择题 2 非货币性交易的判别 2003 单项选择题 1 非货币性交易的判别 2004 单项选择题 1.5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三 、 本 章变化内容 与 2004 年教材相比,本章内容无变化。 17.1.1 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
下一知识点 I.历年考题 1.[2000年单选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一一非货币性交易》的规定,下列项目中属于 货币性资产的是() A.对没有市价的股票进行的投资 B.对有市价的股票进行的投资 C.不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 D.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 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货币性资产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 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应收补贴款、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投资等 I.知识点讲解 根据不同的标准,资产有多种分类方式。其中,按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是否固定 或可确定,可以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 (一)货币性资产 货币性资产是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 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补 贴款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投资等 (二)非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投资等 I.知识点练习 1.[多项选择题]以下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的项目有 A.固定资产
下一知识点 I.历年考题 1.[2000 年单选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规定,下列项目中属于 货币性资产的是( )。 A.对没有市价的股票进行的投资 B.对有市价的股票进行的投资 C.不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 D.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 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货币性资产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 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应收补贴款、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投资等。 II.知识点讲解 根据不同的标准,资产有多种分类方式。其中,按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是否固定 或可确定,可以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 (一)货币性资产 货币性资产是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 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补 贴款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投资等。 (二)非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投资等。 III.知识点练习 1.[多项选择题]以下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的项目有( )。 A.固定资产
B.应收票据 C.短期股票投资 D.长期股权投资 E.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查看答案 【答案】ACD 【解析】见教材 17.1.2货币性交易与非货币性交易 上一知识点 历年考题 2003年单选题甲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的下列非关联交易中,属于非货币性交易的是 A.以公允价值为26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乙公司账面价值为320万元的无形资 产,并支付补价80万元 B.以账面价值为28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丙公司公允价值为200万元的一项专 利权,并收到补价80万元 C.以公允价值为320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换入丁公司账面价值为460万元的短 期股票投资,并支付补价140万元 D.以账面价值为420万元、准备持有至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换入戊公司公允价 值为390万元的一台设备,并收到补价30万元 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由于“80÷(260+80)<25%”,所以A属于非货币性交易。 2.[200年多选题]下列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交易的有() A.以公允价值50万元的原材料换取一项专利权 B.以公允价值500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换取一批原材料 C.以公允价值100万元的A车床换取B车床,同时收到12万元的补价 D.以公允价值30万元的电子设备换取一辆小汽车,同时支付15万元的补价 查看答案 【答案】ABC 【解析】A和B不涉及补价,且几项资产均为非货币性资产,故属于非货币性交易:C 和D涉及补价,但C补价比例为“12÷100=12%<25%”,符合准则要求,属于非货币性 交易,D补价比例为“15÷(30+15)=33.33%>25%”,不符合准则要求,不属于非货
B.应收票据 C.短期股票投资 D.长期股权投资 E.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查看答案 【答案】ACD 【解析】见教材。 17.1.2 货币性交易与非货币性交易 上一知识点 I.历年考题 1.[2003 年单选题]甲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的下列非关联交易中,属于非货币性交易的是 ( )。 A.以公允价值为 260 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乙公司账面价值为 320 万元的无形资 产,并支付补价 80 万元 B.以账面价值为 280 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丙公司公允价值为 200 万元的一项专 利权,并收到补价 80 万元 C.以公允价值为 320 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换入丁公司账面价值为 460 万元的短 期股票投资,并支付补价 140 万元 D.以账面价值为 420 万元、准备持有至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换入戊公司公允价 值为 390 万元的一台设备,并收到补价 30 万元 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由于“80÷(260+80)<25%”,所以 A 属于非货币性交易。 2.[2002 年多选题]下列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交易的有( )。 A.以公允价值 50 万元的原材料换取一项专利权 B.以公允价值 500 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换取一批原材料 C.以公允价值 100 万元的 A 车床换取 B 车床,同时收到 12 万元的补价 D.以公允价值 30 万元的电子设备换取一辆小汽车,同时支付 15 万元的补价 查看答案 【答案】ABC 【解析】A 和 B 不涉及补价,且几项资产均为非货币性资产,故属于非货币性交易;C 和 D 涉及补价,但 C 补价比例为“12÷100=12%<25%”,符合准则要求,属于非货币性 交易,D 补价比例为“15÷(30+15)=33.33%> 25%”,不符合准则要求,不属于非货
币性交易。 I.知识点讲解 (一)货币性交易和非货币性交易的判别 资产和资产之间的交换,称为交易。由于资产可以划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 因此交易一般也就相应分为四种类型:(1)货币性资产与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如存现、提现、 收回债权等;(2)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如购买商品、购建固定资产等:(3) 非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如以物易物:(4)“非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与 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如以物易物的过程中涉及补价 上述四种类型中,不难看出,第一种和第二种类型属于货币性交易:第三种类型属于非 货币性交易;对于第四种类型,则有可能属于货币性交易,也有可能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因 此需要根据重要性原则,按其中的货币性资产占整个交易总额的比例(一般为25%)进行 判断。 如果甲企业用非货币性资产与乙企业“非货币性资产十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则将其 中的货币性资产称为“补价”,将甲企业称为“收到补价方”,将乙企业称为“支付补价方”。 由于在市场经济中,交易的基础是以公允价值来衡量的,因此对于甲企业即收到补价方而言 交易总额就是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对于乙企业即支付补价方而言,交易总额就是“换出资 产公允价值十补价”,也就是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因此,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按以下 原则判断: 1.对于收到补价的企业,如果“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则将其确认 为非货币性交易,否则确认为货币性交易 2.对于支付补价的企业,如果“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25%”或者“支付的补价÷换入资产公允价值≤25%”,则将其确认为非货币性交易,否则 确认为货币性交易。 (二)货币性交易和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原则 1.货币性交易中,所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计量以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1)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属于货币性交易。对于支付货币性资产一方, 换入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计量是以所放弃的货币性资产金额为基础,该货币性资产往往表现为 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对于收到货币性资产一方,需要按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 价值来确认收入,并按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来结转成本,进而确认收益或损失。 (2)“非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如果不符合非货币性交易
币性交易。 II.知识点讲解 (一)货币性交易和非货币性交易的判别 资产和资产之间的交换,称为交易。由于资产可以划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 因此交易一般也就相应分为四种类型:(1)货币性资产与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如存现、提现、 收回债权等;(2)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如购买商品、购建固定资产等;(3) 非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如以物易物;(4)“非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与 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如以物易物的过程中涉及补价。 上述四种类型中,不难看出,第一种和第二种类型属于货币性交易;第三种类型属于非 货币性交易;对于第四种类型,则有可能属于货币性交易,也有可能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因 此需要根据重要性原则,按其中的货币性资产占整个交易总额的比例(一般为 25%)进行 判断。 如果甲企业用非货币性资产与乙企业“非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则将其 中的货币性资产称为“补价”,将甲企业称为“收到补价方”,将乙企业称为“支付补价方”。 由于在市场经济中,交易的基础是以公允价值来衡量的,因此对于甲企业即收到补价方而言, 交易总额就是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对于乙企业即支付补价方而言,交易总额就是“换出资 产公允价值+补价”,也就是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因此,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按以下 原则判断: 1.对于收到补价的企业,如果“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25%”,则将其确认 为非货币性交易,否则确认为货币性交易。 2.对于支付补价的企业,如果“支付的补价÷(支付的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25%”或者“支付的补价÷换入资产公允价值≤25%”,则将其确认为非货币性交易,否则 确认为货币性交易。 (二)货币性交易和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原则 1.货币性交易中,所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计量以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1)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属于货币性交易。对于支付货币性资产一方, 换入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计量是以所放弃的货币性资产金额为基础,该货币性资产往往表现为 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对于收到货币性资产一方,需要按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 价值来确认收入,并按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来结转成本,进而确认收益或损失。 (2)“非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如果不符合非货币性交易
的判别标准,则属于货币性交易。对于交易双方,均要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确 认收入,并按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来结转成本,进而确认收益或损失。相应地,换 入的非货币性资产也就按照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来计量,也可以理解为:对于支付 货币性资产一方,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货币性资产”作为换入非货币性资产 的入账价值;对于收到货币性资产一方,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一货币性资产” 作为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 2.非货币性交易中,所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计量以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 (1)非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对于交易双方,均要 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2)“非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如果符合非货币性交易的 判别标准,则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对于支付货币性资产一方,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账面 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货币性资产”作为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对于收到货币 性资产一方,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账面价值十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十应确认收益(一应确 认损失)一货币性资产”作为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 I.知识点练习 17.2.1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下一知识点 I.历年考题 [2002年单选题2002年10月12日,甲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换入一台设备,并收 到对方支付的补价15万元。该批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为120万元,公允价值为150万元, 计税价格为140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换入设备的原账面价值为160万元,公 允价值为135万元。假定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因该项非货币性交易 应确认的收益为()万元。 B.0.45 C.0.62 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应确认收益=15-15÷150×120=3(万元 2.[2004年单选题]甲公司以公允价值为25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乙公司公允价值为220
的判别标准,则属于货币性交易。对于交易双方,均要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确 认收入,并按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来结转成本,进而确认收益或损失。相应地,换 入的非货币性资产也就按照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来计量,也可以理解为:对于支付 货币性资产一方,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货币性资产”作为换入非货币性资产 的入账价值;对于收到货币性资产一方,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货币性资产” 作为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 2.非货币性交易中,所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计量以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 础。 (1)非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对于交易双方,均要 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2)“非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如果符合非货币性交易的 判别标准,则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对于支付货币性资产一方,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账面 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货币性资产”作为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对于收到货币 性资产一方,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应确认收益(-应确 认损失)-货币性资产”作为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 III.知识点练习 17.2.1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下一知识点 I.历年考题 1.[2002 年单选题]2002 年 10 月 12 日,甲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换入一台设备,并收 到对方支付的补价 15 万元。该批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为 120 万元,公允价值为 150 万元, 计税价格为 140 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7%;换入设备的原账面价值为 160 万元,公 允价值为 135 万元。假定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因该项非货币性交易 应确认的收益为( )万元。 A.-1.38 B.0.45 C.0.62 D.3 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应确认收益=15 -15÷150×120 = 3(万元) 2.[2004 年单选题]甲公司以公允价值为 250 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乙公司公允价值为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