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本章概述 本章内容提要 《企业会计准则一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于1998年 6月25日发布,1999年1月1日起施行,2001年1月18日进行了修订。修订 前的准则未规定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所造成的后果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修订后的准则明确将此事项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 会计处理方法。常见的会计政策包括:合并政策、外币折算方法、借款费用核 算方法、收入确认方法、所得税核算方法、存货计价方法、长期投资核算方法 坏账损失确认方法等。当法律法规要求变更,或者变更后能使提供的企业财务状 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可靠和更相关时,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会计 政策变更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用信息为基础所作的 判断。常见的会计估计主要有:年限变化(坏账、固定资产耐用年限和净残值、 无形资产受益期限、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期限),或有损失和或有收益,存货毁损 判断等。当赖以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经验, 企业可以变更会计估计。对于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 计差错通常包括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会计估计上的差错和其他差错。与本 期相关的会计差错,调整当期相关项目。与以前期间相关的会计差错,如属非重 大差错,调整当期相关项目,不调整报表期初数;如属重大差错,不影响损益的, 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影响损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核算,调整发现当期期初留存收益,如提供比较报表,还应调整差错影响的各期 报表。 本章的重点是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方法和披露内容 考生应着重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计算、追溯调整法的应用以及会计报 表相关项目的调整方法。 二、历年试题分析 年度 分值考点 无 多项选择题|2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 1999 算及账务7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本章概述 一 、 本 章内容提 要 《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于 1998 年 6 月 25 日发布,199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2001 年 1 月 18 日 进行了修订。修订 前的准则未规定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所造成的后果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修订后的准则明确将此事项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 会计 政策是指 企业在 会计核 算时所遵 循的具 体原则 以及企业 所采纳 的具体 会计处理方法。常见的会计政策包括:合并政策、外币折算方法、借款费用 核 算方法、收入确认方法、所得税核算方法、存货计价方法、长期投资核算方法、 坏账损失确认方法等。当法律法规要求变更,或者变更后能使提供的企业财务状 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可靠和更相关时,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会计 政策变更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会计 估计是指 企业对 其不确 定的交易 或事项 以最近 可用信息 为基础 所作的 判断。常见的会计估计主要有:年限变化(坏账、固定资产耐用年限和净残 值、 无形资产受益期限、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期限),或有损失 和或有收益,存货毁损 判断等。当赖以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经 验, 企业可以变更会计估计。对于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 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会 计差错通常包括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会计估计上的差错和其他差错。 与本 期相关的会计差错,调整当期相关项目。与以前期间相关的会计差错,如属非重 大差错,调整当期相关项目,不调整报表期初数;如属重大差错,不影响损益 的, 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影响损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核算,调整发现当期期初留存收益,如提供比较报表,还应调整差错影响的各期 报表。 本章的重点是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方法和披露内容。 考生应着重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计算、追溯调整法的应用以及会计报 表相关项目的调整方法。 二 、 历年试题 分析 年度 题型 分值 考点 1998 ―― 0 无 1999 多项选择题 2 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 计算及账务 7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单项选择题|1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计算 计算及账务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单项选择题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 2001多项选择题2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 综合题20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多项选择题 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 2002 综合题20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单项选择题|2滥用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2003 多项选择题|2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综合题21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2004 多项选择题|2未来适用法 本章变化内容 与2004年教材相比,本章内容无变化。 18.1.1会计政策概述 下一知识点 I.历年考题 1.[2002年多选题]下列交易或事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有( A.坏账的核算由直接转销法改为备抵法 B.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由8年改为5年 C.对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D.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去 查看答案 【答案】AD 【解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改变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对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 会计政策,并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此不作为会计政策变更。 I.知识点讲解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 法。会计政策具有以下特点:(1)会计政策是指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规定的具体原则及有关 处理方法;(2)会计政策是在允许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中作出的选择:(3)具体原则是指 特定原则,而不是所有原则。比如,可比性、一贯性不属于会计政策
题 2000 单项选择题 1 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计算 计算及账务 题 5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2001 单项选择题 1 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 多项选择题 2 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 综合题 20 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2002 多项选择题 2 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 综合题 20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2003 单项选择题 2 滥用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多项选择题 2 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综合题 21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2004 多项选择题 2 未来适用法 三 、 本章变化 内容 与 2004 年教材相比,本章内容无变化。 18.1.1 会计政策概述 下一知识点 I.历年考题 1.[2002 年多选题]下列交易或事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有( )。 A.坏账的核算由直接转销法改为备抵法 B.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由 8 年改为 5 年 C.对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D.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后进先出去 查看答案 【答案】AD 【解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改变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对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 会计政策,并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此不作为会计政策变更。 II.知识点讲解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 法。会计政策具有以下特点:(1)会计政策是指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规定的具体原则及有关 处理方法;(2)会计政策是在允许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中作出的选择;(3)具体原则是指 特定原则,而不是所有原则。比如,可比性、一贯性不属于会计政策
常见的会计政策包括:合并政策、外币折算方法、借款费用核算方法、收入确认方法、 所得税核算方法、存货计价方法、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坏账损失确认方法等。 I.知识点练习 18.1.2会计政策变更 上一知识点下一知识点 历年考题 (无) I.知识点讲解 (一)变更的情形 在下述两种情形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1)法律法规要求变更:(2)变更后能使 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可靠、更相关。 (二)不属于变更的情形 以下两种情形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1)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有本质差别 而采用的新会计政策:(2)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会计政策 I.知识点练习 18.1.3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 上一知识点下一知识点 I.历年考题 1.[2000年计算及账务题]甲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度实现净利润1000000元,适用的所 得税税率为33%,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计提法定公益金 该公司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有关事项如下: (1)考虑到技术进步因素,自1999年1月1日起将一套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年限改 为5年,该套设备系1996年12月28日购入并投入使用,原价为8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 为8年,预计净残值为10000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按税法规定,该套设备使用年限为 8年,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常见的会计政策包括:合并政策、外币折算方法、借款费用核算方法、收入确认方法、 所得税核算方法、存货计价方法、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坏账损失确认方法等。 III.知识点练习 18.1.2 会计政策变更 上一知识点 下一知识点 I.历年考题 (无) II.知识点讲解 (一)变更的情形 在下述两种情形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1)法律法规要求变更;(2)变更后能使 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可靠、更相关。 (二)不属于变更的情形 以下两种情形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1)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有本质差别 而采用的新会计政策;(2)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会计政策。 III.知识点练习 18.1.3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 上一知识点 下一知识点 I.历年考题 1.[2000 年计算及账务题]甲股份有限公司 1999 年度实现净利润 1000000 元,适用的所 得税税率为 33%,按净利润的 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 5%计提法定公益金。 该公司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有关事项如下: (1)考虑到技术进步因素,自 1999 年 1 月 1 日起将一套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年限改 为5年,该套设备系 1996 年 12 月 28 日购入并投入使用,原价为 810000 元,预计使用年限 为 8 年,预计净残值为 10000 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按税法规定,该套设备使用年限为 8年,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2)1999年底发现如下差错: ①1999年2月购入一批管理用低值易耗品,价款6000元,误记为固定资产,至年底已 提折旧600元计入管理费用,公司对低值易耗品采用领用时一次摊销的方法,至年底这批低 值易耗品已被管理部门领用50% ②1998年1月3日购入的一项专利权,价款15000元,会计和税法规定的摊销期限均 为15年,但1999年未予摊销。 ③1998年11月3日销售一批产品,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已经确认收入3000元, 但销售成本250000元尚未结转,在计算1998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时也未扣除该项销售成本。 要求: (1)计算1999年该套办公自动化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以及上述会计估计变更对1999 年度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的影响额,列出计算过程 (2)编制上述会计差错更正相关的会计分录(不考虑所做分录对所得税、期末结转损 益类科目的影响,涉及应交税金的,应写出明细科目)。 查看答案 【答 (1)原年折旧额=(810000-10000)÷8=100000(元) 已提折旧=100000×2=200000(元) 999年应计提折旧=(810000-10000-200000÷(5-2)=200000(元) 对1999年度所得税费用影响额=(200000100000×33%=33000(元) 对1999年净利润影响=20000100000-33000=67000(元) (2)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分录 ①借:低值易耗品 6000 贷:固定资产 借:累计折旧 600 贷: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3000 贷:低值易耗品 3000
(2)1999 年底发现如下差错: ①1999 年 2 月购入一批管理用低值易耗品,价款 6000 元,误记为固定资产,至年底已 提折旧 600 元计入管理费用,公司对低值易耗品采用领用时一次摊销的方法,至年底这批低 值易耗品已被管理部门领用 50%。 ②1998 年 1 月 3 日购入的一项专利权,价款 15000 元,会计和税法规定的摊销期限均 为 15 年,但 1999 年未予摊销。 ③1998 年 11 月 3 日销售一批产品,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已经确认收入 300000 元, 但销售成本 250000 元尚未结转,在计算 1998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时也未扣除该项销售成本。 要求: (1)计算 1999 年该套办公自动化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以及上述会计估计变更对 1999 年度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的影响额,列出计算过程。 (2)编制上述会计差错更正相关的会计分录(不考虑所做分录对所得税、期末结转损 益类科目的影响,涉及应交税金的,应写出明细科目)。 查看答案 【答案】 (1)原年折旧额=(810000-10000)÷8=100000(元) 已提折旧=100000×2=200000(元) 1999 年应计提折旧=(810000-10000-200000)÷(5-2)=200000(元) 对 1999 年度所得税费用影响额=(200000-100000)×33%=33000(元) 对 1999 年净利润影响=200000-100000-33000=67000(元) (2)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分录 ①借:低值易耗品 6000 贷:固定资产 6000 借:累计折旧 600 贷:管理费用 600 借:管理费用 3000 贷:低值易耗品 3000
②借:管理费用 1000 贷:无形资产 000 ③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 贷:库存商品 借:应交税金一一应交所得税 82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2500 借: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盈余公积 25125 贷: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 2.[2002年综合题]甲公司为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历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甲公 司每年按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益金。其 他有关资料如下: (1)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对不需用固定资产由原来不计提折旧 改为计提折旧,并按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假定按税法规定,不需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不 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待出售该固定资产时,再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甲公司对固定 资产均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有关固定资产的情况如下表(金额单位:万元) 固定资产增加日期转入不需用日期原价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 设备A1997年6月20日1998年12月31日420010年200 设备B1997年12月8日1998年6月2日21008年100 设备C1999年11月10日2001年3月20日28806年0 假定上述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与税法规定相同,折旧方法、 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均未发生变更:上述固定资产至2002年12月 仍未出售 以前年度均未计提减值准备。 (2)2002年1月1日,甲公司从乙公司的其他投资者中以14000万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15% 的股份,由此对乙公司的投资从15%提高到30%,从原不具有重大影响成为具有重大影响, 甲公司从2002年起对乙公司的投资由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核算(未发生减值),股权投资差额 按10年平均摊销。假定按税法规定,因追溯调整而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不调整应纳税所得 额和原已交的所得税,从2002年度起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被投 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投资企业的,投资企业分回的净利润按规定补交所得税。 甲公司系1997年1月1日对乙公司投资。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的其他有关资料如下表 (金额单位:万元)
②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无形资产 1000 ③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50000 贷:库存商品 250000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82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25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67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67500 借:盈余公积 2512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5125 2.[2002 年综合题]甲公司为发行 A 股的上市公司,历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 33%。甲公 司每年按实现净利润的 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实现净利润的 10%提取法定公益金。其 他有关资料如下: (1)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从 2002 年 1 月 1 日起,对不需用固定资产由原来不计提折旧 改为计提折旧,并按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假定按税法规定,不需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不 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待出售该固定资产时,再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甲公司对固定 资产均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有关固定资产的情况如下表(金额单位:万元): 固定资产 增加日期 转入不需用日期 原价 预计使用年限 预计净残值 设备 A 1997 年 6 月 20 日 1998 年 12 月 31 日 4200 10 年 200 设备 B 1997 年 12 月 8 日 1998 年 6 月 2 日 2100 8 年 100 设备 C 1999 年 11 月 10 日 2001 年 3 月 20 日 2880 6 年 0 假定上述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与税法规定相同,折旧方法、 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均未发生变更;上述固定资产至 2002 年 12 月 31 日仍未出售, 以前年度均未计提减值准备。 (2)2002 年 1 月 1 日,甲公司从乙公司的其他投资者中以 14000 万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 15% 的股份,由此对乙公司的投资从 15%提高到 30%,从原不具有重大影响成为具有重大影响, 甲公司从 2002 年起对乙公司的投资由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核算(未发生减值),股权投资差额 按 10 年平均摊销。假定按税法规定,因追溯调整而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不调整应纳税所得 额和原已交的所得税,从 2002 年度起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被投 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投资企业的,投资企业分回的净利润按规定补交所得税。 甲公司系 1997 年 1 月 1 日对乙公司投资。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的其他有关资料如下表 (金额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