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教学目标及要求:明确现代管理学研究对象、性质、学科体系,提高对管理性质重要性认识。 阐明管理学基本问题,把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管理的概念、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管理学学科体系、管理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管理二重性,管理的概念、职能,学习管理学的必要性。 1.1管理的概念 有关管理的定义很多,且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早期的管理学者玛丽·帕克·福莱特(Mary Parker Follett)给管理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通 过共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Follett,1942)。 斯蒂芬·P.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塔Robbins and Coultar,1996):“管理这一术语指的是和 其他人一起并日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帕梅拉·S.路易斯、斯蒂芬·H.古德曼和帕特丽夏·M.范特Lewis,Goodman and Fandt, 1998):“管理被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沃伦·R.普伦基特和雷蒙德·F.阿特纳Plunkett and Attner,1997)把管理者定义为“对资 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把管理定义为“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 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 和人员)来制订并达到目标的活动”。 要给管理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比较困难。从管理活动至管理思想到管理理论其间经历了漫长的 过程,至少有几千年以上。因为管理活动自古就有,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关 于管理的定义,至今仍未得到公认和统一。 周三多: 管理一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 相关资源的过程。 我们给出的定义: 管理是运用科学艺术方法,为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对组织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 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理解管理含义的要点 它包含: 1)存在于组织之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任何组织都必须。 )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的活动构成。是过程而不是瞬间。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资源。资源是一个组织运行的基础,也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前提。传 统意义上的资源主要是指人、财、物,强调的是那些内部的、有形的资源。现代意义上的资 源远不只是这些,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都是组织的资源。组织的管理 工作要把可利用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给资源赋予更大的价值,以此实现组织的目标。在某 种意义上说,组织间的管理实际上是资源利用效果的较量,资源是流动的,不能给资源赋予 更高价值的组织将会减少对资源的拥有量甚至无法获取资源。 4)“有效地”指的是既要注重效率,又要注重效果
1.2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1.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是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或发挥的作用。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那些最基 本的职能?至今仍众说纷纭 A、最早是在20世纪初,法国的工业家亨利法约尔在其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中提岀,所有管理人员都行使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B、1950年代中期,美国的两位教授哈罗德·孔茨和西甲尔·輿唐内尔把计划、组织、人 员配备、指导和控制职能用作管理学教材书的理论框架,这本权威的教材畅销了二|·年 不同的学者对管理的职能作出了不冋的划分。如今的管理学教材仍然是围绕管理职能来 加以组织的 C、我们使用的周三多的教材把管理的职能分为五种: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和创新 以上职能是带有普遍性的。所有的管理人员不论其什么头衔,在何岗位,处于哪一管理 层次,都须执行这些基本管理职能。但不同层次对不同职能的时间精力分配不同。 2.管理的属性 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 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山社会化大生产所决定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引中出 来一一连续的、永恒性概念 社会属性 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体现了山一定社会制度所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一历 史性、短暂性概念 共性与个性的统 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统一。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 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 方法选择的技巧性。 1.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要求 1.管理者的形成 19世纪中叶,美国西部铁路公司最早采用“受薪绎理”代替所有者行使管理职能。开 始山懂业务技术的“硬专家”管理转变为“软专家”管理。 2.管理者的含义及分类 (1)管理者的含义 管理者是组织中指挥别人活动的人,或对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有下级的人)。 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 目标的目的 (2)管理者的分类 组织中的成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业人员(直接从事某项工作,不具有监督他人工 作的职责);另一类是管理人员(指挥别人活动并为其工作好坏负责任的人,在组织中有 定的职权)。在组织中区分管理者和操作者并不难,因为管理者一般都有某种头衔
A、从纵向上看,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可分为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 基层管理人员:直接监察实际作业人员的管理者。如生产线线长、工长、领班、小组长。 中层管理人员:管理着基层管理者,贯彻和执行高层管理部门制定的目标和政策。如部 门绎理、项目经理、地区绎理 高层管理人员:他们承担着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的责任,以及为整个组织制订计划和目 标的责任。(战略、对外的“官方”身份)如总裁、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主席。 B、横向上可分为综合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 综合管理人员:小企业的总绎理;跨国公司各事业部绎理 专业管理人员:按不同的业务领域来分类。在企业中的各级管理层次中,都可能有市场 营销、财务、生产、人事、行政及其他各类管理人员 3.管理者的角色 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硏究,管理者扮演着丨种角色,这丨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即人际 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 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着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接受、收集和传播信息。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3)决策角色:作出抉择的活动。包括四种决策制定角色,即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 分配者和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 ①技术技能指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者尤为重要 成为业务内行是作为有效的管理者的前提条件,指导下属并回答有关具体问题。 ②人际技能。有时称为人际关系技能,与组织内外上下左右打交道的能力,包括A联 络处理和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B激励和诱导组织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 能力;C正确的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这项技能不仅要求管理人员要善解人 意,而且能创造一种使下级感到安全并能自山发表意见的氛围 ③概念技能。对事物的泂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运用这种技能管理者必 须能够将组织看作一个整体,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象组织如何适应它所处的广泛的环 境。尤其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这种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层次管理者对几种管理技能的重要程度不同: 高层管理人员 慨念技能 中层管理人员 人际关系技能 基层管理人员 技术技能 不同层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技能 1.4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管理学研究内容 管理的思想、意识和观念 2、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3、管理的应用、分析与实践。 2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分为底层、基础层、管理学层和管理分支学科层
工业管理学 农业管理学 专业管理学企业管理学 商业管理学 经济学 1行政管理学 社会学 管理学预测学 心理学 哲学 法学 职能管理 管理学决策学 系统科学 数学 理 管理学计划学 计算机 管理学掉制学 会计学 统计学 管理体制学 综合管理学管理方学 管理艺术学 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案例调査法。 2、归纳演绎法 3、比较分析法。 4、权变研究法 1.5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原理范畴: 原理的“原”有“源”、原本、起初、根本的含义:原理的“理”是指道理、准则、规 律。原理是指某种运动的基本规律、某类实践的基本理论及准则、某门学科的基本理论 管理原理是指管理活动的根本依据和准则,是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它是管理学在不同 业务领域都需应用的概念、理论、准则和方法,反映了管理的基本规律 、管理原理的重要性 作为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管理原理对管理学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 1、管理原理阐明了管理的实质及基本任务。 2、管理原理蕴涵着管理的基本观念和基本指导思想。 3、管理原理突出了管理的关键和重点 4、管理原理提供了管理的基本手段和途径、基本方法和技巧 管理原理体系 关于管理原理的体系,管理学界存在较大的分歧,许多学者曾作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原理体系的构成模式。我们认为,在当今的社会技术经济环境下,环境原 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即:系统管理原理、人本管理原理、权变管理原理及 创新管理原理。 系统原理:将组织视为复杂的社会绎济技术系统,把管理理解为对话系统的设计 构建并使之正常、高效运转的过程 2、人本原理:把人看作管理的主要对象及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 想,在管理活动中,充分依靠员工,及时了解员工的要求,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和
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3、权变原理:认为管理是一项需要运用经验和技巧的实践流动,不存在普遍适用的, 成不变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管理应灵活地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4、创新原理:创新是组织的灵魂,它直接推动着组织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并以此狄 得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竞争优势。有效的管理要求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得以实现 以上构成管理原理体系的四个基本管理原理,都是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指导思想和管 理晢学,是不可违背的管理的基本规律,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构 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从系统论的角度认识和处理管理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其内容包括管理的系 统观众点、系统分析方法和系统模式等。系统管理原理可以表述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动 态的社会绎济技术学说,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实现组织目标而设计并运作好这个 系统的活动 、系统及其特征: 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指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的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 机整体 2、系统的特征 系统的一般特征包括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具有特定的功能、环境适应性和目的 性 (1)整体性。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系统总是山若干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整体, 在系统中,各元素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它们必须服务于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 (2)层次性。作为系统的各种组织,它属于史大、层次吏高的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时,它本身也包含着若干系统,这是系统的层次性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另外,系统内部各 组成要素的排列组合,也是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的,处于不同层次的系统要素,其功能和作 用也不一样。 (3)相关性。系统的相关性即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正 是这些作用和联系,才能使各要素结合成一个整体。分析系统必须分析系统内部存的各种联 系 (4)具有特定的功能。系统的功能,就是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就是系统把环境输入的 主要转换成自身输出结果的转换作用。 (5)环境适应性。任何系统的状态与功能都个是一成不变的,系统不仪作为一种功能 实体而存在,而且作为一种运动而存在,这种运动表现为系统内部的联系和系统与环境的相 互作用。系统的功能只有在对环境的动态适应过程中,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6)日的性。世界上有两类系统,一类是山自然物形成自然系统,另一类是人们为了 达到某种目的而建立的人造系统。人造系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表现在系统要素的选择、联 系方式及运动方面等方面,反映人的某种意志,服从于人们的某种目的 、系统分析方法的内在要求: 注意事物的整体性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事物,不断将分析对象看作若干简单事物的堆砌,而是将其视为具 有新的性质和功能的整体;不追求构成系统的要素在某个方面处于最优状态,而是达到系统 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2、研究事物的内部结构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