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管理的领导职能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介绍领导的概念、影响因素,领导理论、激励理论和沟通的基本知 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计划的概念、影响因素,主要的领导理论和激励理论 教学课时:10学时 第一节 领导的性质和基本概念 一、领导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1、领导的含义 关于领导的概念,历来有不同的解释。 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领导是组织赋予一个人的职位和权力,以率领其部下实现组织 的目标。 但更多的管理学者认为领导是一种行为和影响力,这种行为和影响力可以引导和激 励人们去实现组织目标。领导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 领导就是领导者率领和激励下属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其实质是对下属 的一种影响力。该定义包含以下要点: 第一、领导者一定要有下属或追随者,即被领导者,领导者必须与团体其他成员构 成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第二、领导和被领导关系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权力在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分配 是不平等的。 第三、领导的本质是影响力。影响力泛指一切能够改变团体或个人的行为的力量。 领导过程既是领导者运用职权进行指挥的过程,又是领导者凭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影响 力,吸引、指挥和激励下属去实现组织的目标的过程。 第四、领导具有目的性。就是说,领导影响下属是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使下属心 甘情恳地和满怀热情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与下属一道达成组织的目标。 领导是一种普遍的管理行为。关于领导和管理的关系,目前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人 甚至认为“管理就是领导”。虽然,管理中有领导的含义,领导中有管理的含义,但是, 领导与管理两个概念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我们认为,领导工作是管理工作的一 部分,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从工作的主体方面来看,领导人员是管理人员的一部分,是担负领导职务并 拥有决策指挥权的那一部分管理人员; 其次,从工作的客体方面看,管理对象通常包括人、财、物等多种生产要素,而领 导工作的对象往往只能是人; 第三,从工作的手段和方法来看,管理包括计划、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等,而
领导工作则主要是大政方针的制定、人事安排和对于各种活动的协调等。领导更重要的 是领导者个人的影响力方面的 2、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 领导不是单方面的领导行为,而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在特定情境下发生相互作 用关系的过程。领导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的效能或效果,取决于如下三个方面因素。 (1)领导者。领导者是领导工作的主体。领导者本身的背景、经验、知识、能力、个 性、价值观以及对下属的看法等,都会影响到组织目标的确定、领导方式的选择和领导 工作的效率。因此,领导者是影响领导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2)被领导者。被领导者是领导工作的客体。被领导者的背景、经验、知识、能力, 他们的要求、责任心和个性等都会对领导工作产生重大影响。被领导者的状况,不仅影 响领导方式的选择,也影响领导工作的有效性。 (3)领导工作的环境。领导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这里,环境是指领导工作 所面对的特定情境条件。一般而言,情境特征可以反映在组织的规模与类型,工作任务 的性质与目标,形势的压力与时间的急迫性,上级领导的期望与行为,与下级员工的关 系,以及组织文化与政策中。与特定情境相适应的领导方式才是有效的,与情境不相适 应的领导方式,则往往会是无效的。 总之,领导行为的有效性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工作的情境这三方面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这一结论是领导理论研究迄今为止所形成的一种比较完整的认识。不过, 从领导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实际上每一时期的研究都各有不同的侧重。 3、领导权力的正当使用 为了确保拥有权力的领导者,在实际领导工作中能够正确地运用组织所赋予的和他 个人所拥有的权力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这里必须强调权力使用中的三条原则 (1)慎重用权。作为企业某部门的主管,领导者有着一定的人事、财务等管理权力。 少数领导者头脑不够清醒,以为有了权就有了一切,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炫耀手中的权 力,谋划以此树立自己的权威。这种做法,通常只能招致同事的反感和群众的厌恶,损 害自己的形象,降低自己的威信。所以,成熟的领导者必须十分珍惜组织和组织成员给 予自己的权力,绝不可滥用权力;但是在确实需要使用权力时,领导者又要当机立断、 雷厉风行地使用权力来维护组织和组织成员的利益,而不应为了维护个人的私利而患得 患失、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坐失良机,使组织和组织成员的利益遭受损失。 (2)公正用权。领导者运用权力的最重要原则是公正廉明。领导者必须用自己的实际 行动使下属相信,在运用权力时一定能做到不分亲疏、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只有如此, 才能服众 (3)例外处理。规章制度是组织成员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领导者必须维护规章 制度的严肃性,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正确使用他手中的权力,但在特殊的时候,他也应 当有权进行特殊事件的例外处理。这里,例外处理不是为了破坏规章制度,而恰恰是为
了使规章制度在执行中表现的更加合理,更符合实际的情况。 、领导的作用与原理 领导活动对组织绩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领导的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 由 (1)沟通协调作用。组织的目标是通过许多人的集体活动来实现的。即使组织制定了 明确的目标,但由于组织中的成员对目标的理解、对技术的掌握和对客观情况的认识因 他们个人知识、能力、信念等方面的差异而不同,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发生分歧、在行动 上出现偏离目标的现象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需要领导者来协调人们的关系和活动, 使组织成员步调一致地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2)指挥引导作用。在组织的集体活动中,领导者应当通过引导、指挥、指导或先导 活动,帮助组织成员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尽管引导、指挥、先导等活动在形式 上略有差异,但共同的要求是:领导者不是站在组织成员的后面去推动、去督促,而是 作为带头人来引导他们前进,鼓舞人们去奋力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只有站在群众的 前面,用自己的行动带领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才能真正起到指挥的作用。 (3)激励鼓舞作用。任何组织都由具有不同需求、欲望和态度的个人所组成,组织成 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领导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 标结合起来,引导组织成员满腔热情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岀贡献。领导工作的作用在很 大程度上表现为调动组织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其以高昂的士气自觉地为组织做出贡 献。如果领导不具备激励、鼓舞的能力,那么,即便组织内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也很 难发挥其整体作用。 领导这三种领导、沟通、激励作用将作为本章的主要内容进行论述 为了完成好领导的职能,作为主管人员,在履行领导职能时,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 (1)组织目的明确原理 领导和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即帮助组织内全体成员正确理解组织的目标,从而为实 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做出贡献。 这个原理说明,使组织成员充分理解组织目标和任务,进一步使全体成员了解自己 所承担的任务,是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这项工作做好了,组织内部各部门和成员都明 确了组织目标,都会自觉地为完成各自的任务和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贡献力量。 (2)目标一致原理 目标一致原理就是指组织目标和组织种的个人目标应尽可能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组织中全体成员的行为就会趋向统一,步伐趋向协调,有益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组织成员构成了组织的整体,而每个成员在组织内工作是为了满足各自各种需要, 因而有个人目标。当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完全一致时,就能够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的各项 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但是在现实中,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完全一致是无法想象的
因此领导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协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关系,在确定目标时要 考虑个人的需要、个人的目标,而同时也要宣传个人需要、个人目标要服从组织目标, 以组织目标的大局为重 (3)统一指挥原理 统一指挥原理就是指主管人员在领导工作下达命令过程中,要防止“多头领导”和 前后矛盾”的状况,以免下级人员无所适从,无法有效地工作 统一指挥原理强调的是一个人在组织内只能听从一个上级的指挥和命令,也就是一 个上级所发出的指示也应避免“朝令夕改”的不正常情况,这样在组织,上下级之间责 职明确,工作效率高,工作程序有序,全体成员心情舒畅,意志统一,有意于组织目标 的实现 (4)沟通联络原理 沟通联络原理就是指主管人员与下级之间要保持一种经常、有效、及时的交换意见、 交流信息、沟通思想,整个组织运行就更加有效。 有相当一部分人员经常与上级交流信息、汇报工作、沟通思想,而缺乏与下级人员 沟通。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考察,与下级人员经常地、有效地、及时地沟通思想、交流信 息,以及感情交流,至少与上级人员进行沟通同等重要。特别是主管人员面对面地与下 级人员接触,关心下级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听取下级人员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 解下级人员工作的困难,就能及时地采取种种措施帮助他们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5)激励原理 激励原理,就是指组织主管人员要及时深入了解组织成员的需求和愿望,并尽可能 地给予满足,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的行为是有动机所支配的,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 为的方向中寻求目标、满足需要。因此激励就是主管人员促进、诱导下属形成动机, 导行为,寻求目标,满足需要的过程。主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清楚地了解什么因素最 能激励下属,而这些激励因素又如何发挥作用,并且把激励原理与整个管理制度结合起 来,实行有效的管理 领导和领导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职能,在管理工作中有其无法替代的地位和 作用,同时在进行领导工作时要遵循上述一些基本的原理 三、领导的素质 1、思想素质 (1)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业精神 (2)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能一心为公,谦虚谨慎,善于调查研究,实事求 是等。 (3)艰苫朴素,与群众同甘共苫。品行端正,不高特殊化, (4)有较髙的情商,具有影响他人的魅力,平等待人,联系群众等
2、业务素质 (1)应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掌握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懂得管理的基个原理、方法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此外应学习管理学、统 计学、会计学、经济法、财政金融和外贸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了解国内外管理科学 的发展方向 (3)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本行业的科研和技术 发展方向、本企业产品的结构原理、加工制造过程,熟悉产品的性能和用途 (4)懂得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学、人才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便 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激发职工士气,协调好人与人的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5)能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及时了解和处理有关信息。 业务技能 领导者不仅应具有一定的业务知识,还要有较高的业务技能 (1)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通过现象看清小质,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归纳、 概括、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决策能力。决策,特别是经营决策正确与否,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效果影响巨大。 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领导者应懂得组织设计原则,如因事设职、职权一致 命令统一、管理幅度等,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善于运用组织的力量,协调人 力、物力和财力,以期达到综合平衡,获得最佳效果。 控制能力要求在实现企业预定目标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克 服,从而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在确认目标无法实现时,要能果断地调整目标。 (4)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善于交往,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应是交换 沟通情况的能手。对上,要尊重,争取支持;对下,要谦虚,平等待人;对内,要有自 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外,要热情、公平而客观 (5)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对做过的工作能及时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善于听 取不同意见,从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对新鲜的事物要敏感,富有想象力,思路开阔,善 于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方案,对工作能提出新的目标,鼓舞下属去完成任务。 (6)知人善任的能力。要重视人才的发现、培养、提拔和使用,知其所长,委以适当 的工作;重视教育、提高部属的业务能力,大胆提拔,勇于启用新人 4身体素质 领导者负责指挥、协调组织活动的进行,是一项不仅需要足够心智、而且消耗大量 体力的工作。因此,必须有强健的身体,充沛的精力。 第二节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