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 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山文化时期农业发展与祀天之礼的起源 田野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中国传统礼制系统中,尤以历代王者主持的 祀天之礼最为庄严虔敬,所谓“礼莫大于敬天,仪莫大于郊祀”。商周之际,有 “祀帝(天帝〕于瓤,敬之至也”的说法。西周时期实行的天子祀天于圜丘(圆 形神坛)、祭地于方丘(方形神坛)的郊社之礼,历周秦汉唐以至明清,成为历 代王朝遵行不变的定制。近年来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表明,影响深远的古代祀天 之礼,早在《周礼》成书3000年之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而其产生的 机制则与农业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取得的农业考古研究成果表明,世界上最早的水田稻作农业和旱地粟作农业 分别起源于中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和北方的黄河流域与辽海地区一带。上个世纪 70年代,在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的近百个储粮坑穴(有学者认为是祭祀遗存) 中,发现有大量灰化谷物,发掘者认为属于人工栽培的粟类遗迹。据测算,其腐 朽之前的重量可达10万斤以上。这种情况表明,早在距今8000年以前,北方地 区的农业就已经超越了初始发展阶段。到距今6000年前后的红山文化中晚期 植物类食物的比例已经增长到了80%。这意味着北方旱地粟类作物的驯化过程在 红山文化时期已大体完成。 农业发生和发展的直接结果就是土地载能的有效提升,从而使社会得以供养较多 的人口,规模较大的农业定居聚落于是渐次出现,由此引发城乡的分化和国家文 明社会的到来。而随着国家的出现和发展,社会调控的机制不再是单纯的宗教活 动,更多的则是王权的运作和王政的推行。在以西周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国家发展 阶段,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就是通过不断整合、升华远古以来的祭神礼仪而形成的 礼仪制度,是谓礼制。礼制的推行和军事的强化成为中国古代国家调控的主要内 容,因此有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据《大戴礼记》等记载,中国古 代礼仪制度最核心的内容有三个,其中第一条就是祭祀天地,另外两务是宗事祖 先和尊崇君师。 古人是怀着一种感恩之心来权衡礼仪制定原则的。《郊特牲》上说,“社,所以 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古人之 所以“尊天亲地”,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从文化发生 学的角度观察,宗教观念的逻辑起点,往往是人类对于自身及其衣食来源的神化。 祀天祭地,是出于对天地伟力和功德的敬畏、感激与回报。 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并渐次超越传统的渔猎而上升到社会经济 生活的主体地位,报谢天恩与序时祈年遂相应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重 大诉求,天神崇拜于是应运而生。天神是继龙神之后,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又 个至上大神。龙神是渔猎经济巅峰时代的产物,天神则是农业经济地位获得显著 提升时期的产物,二者在中国传统的观念形态发展史上,均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 意义
安徽省宣城市 2015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 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红山文化时期农业发展与祀天之礼的起源 田 野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中国传统礼制系统中,尤以历代王者主持的 祀天之礼最为庄严虔敬,所谓“礼莫大于敬天,仪莫大于郊祀”。商周之际,有 “祀帝(天帝)于瓤,敬之至也”的说法。西周时期实行的天子祀天于圜丘(圆 形神坛)、祭地于方丘(方形神坛)的郊社之礼,历周秦汉唐以至明清,成为历 代王朝遵行不变的定制。近年来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表明,影响深远的古代祀天 之礼,早在《周礼》成书 3000 年之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而其产生的 机制则与农业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取得的农业考古研究成果表明,世界上最早的水田稻作农业和旱地粟作农业 分别起源于中国南方的长江流域和北方的黄河流域与辽海地区一带。上个世纪 70 年代,在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的近百个储粮坑穴(有学者认为是祭祀遗存) 中,发现有大量灰化谷物,发掘者认为属于人工栽培的粟类遗迹。据测算,其腐 朽之前的重量可达 10 万斤以上。这种情况表明,早在距今 8000 年以前,北方地 区的农业就已经超越了初始发展阶段。到距今 6000 年前后的红山文化中晚期, 植物类食物的比例已经增长到了 80%。这意味着北方旱地粟类作物的驯化过程在 红山文化时期已大体完成。 农业发生和发展的直接结果就是土地载能的有效提升,从而使社会得以供养较多 的人口,规模较大的农业定居聚落于是渐次出现,由此引发城乡的分化和国家文 明社会的到来。而随着国家的出现和发展,社会调控的机制不再是单纯的宗教活 动,更多的则是王权的运作和王政的推行。在以西周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国家发展 阶段,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就是通过不断整合、升华远古以来的祭神礼仪而形成的 礼仪制度,是谓礼制。礼制的推行和军事的强化成为中国古代国家调控的主要内 容,因此有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据《大戴礼记》等记载,中国古 代礼仪制度最核心的内容有三个,其中第一条就是祭祀天地,另外两务是宗事祖 先和尊崇君师。 古人是怀着一种感恩之心来权衡礼仪制定原则的。《郊特牲》上说,“社,所以 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古人之 所以“尊天亲地”,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从文化发生 学的角度观察,宗教观念的逻辑起点,往往是人类对于自身及其衣食来源的神化。 祀天祭地,是出于对天地伟力和功德的敬畏、感激与回报。 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并渐次超越传统的渔猎而上升到社会经济 生活的主体地位,报谢天恩与序时祈年遂相应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休戚相关的重 大诉求,天神崇拜于是应运而生。天神是继龙神之后,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又一 个至上大神。龙神是渔猎经济巅峰时代的产物,天神则是农业经济地位获得显著 提升时期的产物,二者在中国传统的观念形态发展史上,均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 意义
据古代礼书记载,早期祭祀天地的礼仪场所是建在野外高地之上且周围施以矮墙 的露天建筑。 《礼记·礼器》言圜丘祭天曰,:“为高必因丘陵。”《周礼·地官·封人》 “封人掌设王之社遗。”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发现于辽宁省朝阳市的红山文化祭 坛遗址,其整体建筑布局和构造特征与上述引文所描述的周代社坛的“坛遺”建 筑几乎完全相合。各种信息综合表明,东山嘴红山文化祭坛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 的年代最早、规格最髙的具有郊祭性质的史前大型公共祭祀中心遗址。这表明我 国古代以祭祀天地为核心内容的郊社之礼,早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率先出现在 北方的辽海地区。 (《光明日报》2014年12月24日,有删改) 1.下面对“红山文化时期农业发展与祀天之礼起源”关系的表述,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 A.北方旱地粟类作物的驯化过程在红山文化时期已大体完成,随之在3000年前 就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古代祀天之礼。 B.农业的发生和发展直接导致了国家文明的出现,远古的祭神礼仪经过整合、 升华最终成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C.农业逐渐发展并超越了传统渔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体地位,祀天祭地 之礼也随之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D.辽海地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旱地粟类作物的核心区域,因此我国古代祭祀天 地的郊社之礼最早出现在北方的辽海地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礼莫大于敬天,仪莫大于郊祀”可以体现出历代王者主持的祀天之礼在中 国传统礼制系统中占据最核心的地位。 B.“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伴随国家的出现和发展,礼制的推行和军事的强 化促进了王权的运作和王政的推行 C.“地载万物,天垂象”,人类生存所需的物产由地而生,对耕作物候的把握 取法于上天的征兆,古人正是怀着对天地功德的感激之心制定礼仪。 D.古人认为“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对于自身及其衣食来源的神化是祀天祭 地这一礼制出现的文化根源。 3.根据原文,下列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A.磁山遗址表明在8000年以前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已渐趋成熟,到距今6000 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晚期居民的食谱已经以植物类食物为主。 B.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历代的礼仪制度都一直作为最根本的国家 政治制度而存在,并遵行不变的定制。 C.龙神的出现,代表着传统渔猎时代的图腾崇拜;天神的出现,则标志着作为 国家政治制度的礼仪文化的诞生。 D.历代王朝天子祀天于圆形神坛,祭地于方形神坛,红山文化祭坛遗址的布局 和构造特征当基本与此吻合。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高祖长子也。母曰丁贵嫔,太子以齐中兴元年九月生于襄 阳,天监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太子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 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五年五月庚戌,始出居东宫。七年十一月,贵 嫔有疾,太子还永福省,朝夕侍疾,衣不解带。及薨,步从丧还宫,至殡,水浆
据古代礼书记载,早期祭祀天地的礼仪场所是建在野外高地之上且周围施以矮墙 的露天建筑。 《礼记·礼器》言圜丘祭天曰,:“为高必因丘陵。”《周礼·地官·封人》: “封人掌设王之社壝。”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发现于辽宁省朝阳市的红山文化祭 坛遗址,其整体建筑布局和构造特征与上述引文所描述的周代社坛的“坛壝”建 筑几乎完全相合。各种信息综合表明,东山嘴红山文化祭坛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 的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具有郊祭性质的史前大型公共祭祀中心遗址。这表明我 国古代以祭祀天地为核心内容的郊社之礼,早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率先出现在 北方的辽海地区。 (《光明日报》2014 年 12 月 24 日,有删改) 1.下面对“红山文化时期农业发展与祀天之礼起源”关系的表述,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 ) A.北方旱地粟类作物的驯化过程在红山文化时期已大体完成,随之在 3000 年前 就产生了影响深远的古代祀天之礼。 B.农业的发生和发展直接导致了国家文明的出现,远古的祭神礼仪经过整合、 升华最终成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C.农业逐渐发展并超越了传统渔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体地位,祀天祭地 之礼也随之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D.辽海地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旱地粟类作物的核心区域,因此我国古代祭祀天 地的郊社之礼最早出现在北方的辽海地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礼莫大于敬天,仪莫大于郊祀”可以体现出历代王者主持的祀天之礼在中 国传统礼制系统中占据最核心的地位。 B.“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伴随国家的出现和发展,礼制的推行和军事的强 化促进了王权的运作和王政的推行。 C.“地载万物,天垂象”,人类生存所需的物产由地而生,对耕作物候的把握 取法于上天的征兆,古人正是怀着对天地功德的感激之心制定礼仪。 D.古人认为“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对于自身及其衣食来源的神化是祀天祭 地这一礼制出现的文化根源。 3.根据原文,下列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A.磁山遗址表明在 8000 年以前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已渐趋成熟,到距今 6000 年左右的红山文化晚期居民的食谱已经以植物类食物为主。 B.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历代的礼仪制度都一直作为最根本的国家 政治制度而存在,并遵行不变的定制。 C.龙神的出现,代表着传统渔猎时代的图腾崇拜;天神的出现,则标志着作为 国家政治制度的礼仪文化的诞生。 D.历代王朝天子祀天于圆形神坛,祭地于方形神坛,红山文化祭坛遗址的布局 和构造特征当基本与此吻合。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高祖长子也。母曰丁贵嫔,太子以齐中兴元年九月生于襄 阳,天监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太子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 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五年五月庚戌,始出居东宫。七年十一月,贵 嫔有疾,太子还永福省,朝夕侍疾,衣不解带。及薨,步从丧还宫,至殡,水浆
不入口,每哭辄恸绝。虽屡奉敕劝逼,日止一溢,不尝菜果之味。体素壮,腰带 十围,至是减削过半。每入朝,士庶见者莫不下泣。 太子自加元服,高祖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 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及巧妄,皆即就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 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引纳才 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讨论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闲则继以文章著述,率 以为常。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性爱山水,于玄圃穿筑,更立亭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尝泛舟后池,番禺侯 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曰:“何必丝与竹,山 水有清音。”侯惭而止。出宫二十余年,不畜声乐。少时,敕赐太乐女妓一部, 略非所好。 普通中,大军北讨,京师谷贵,太子因命菲衣减膳,改常馔为小食。每霖雨积雪 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有流离道路,密加振赐。又出主衣绵帛,多 作襦衿,冬月以施贫冻。若死亡无可以敛者,为备棺槜。每闻远近百姓赋役勤苦, 辄敛容色。吴兴郡屡以水灾失收,有上言当漕大渎以泻浙江。中大通二年春,诏 遣前交州刺史王弁假节,发吴郡、吴兴、义兴三郡民丁就役。太子上疏曰:“所 闻吴兴累年失收,民颇流移。吴郡十城,亦不全熟。唯义兴去秋有稔,复非常役 之民。又出丁之处,远近不一,比得齐集,已妨蚕农。去年称为丰岁,公私未能 足食;如复今兹失业,虑恐为弊更深。”高祖优诏以喻焉。太子孝谨天至,每入 朝,未五鼓便守城门开。宿被召当入,危坐达旦 三年三月,寝疾。恐贻高祖忧,敕参问,辄自力手书启。及稍笃,左右欲启闻, 犹不许,曰“云何令至尊知我如此恶”,因便呜咽。四月乙巳薨,时年三十 高祖幸东宫,临哭尽哀。诏敛以衮冕。谥曰昭明。五月庚寅,葬安宁陵。太子仁 德素著,及薨,朝野惋愕。京师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 (节选自《梁书》卷八列传第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便使省万机省:查看 B.唯义兴去秋有稔稔;庄稼 C.比得齐集,已妨蚕农比:等到 D.恐贻高祖忧贻:遗留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昭明太子“仁德”的一组是(3分) ①日止一溢,不尝菜果之味②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 ③出宫二十余年,不畜声乐④多作襦衿,冬月以施贫冻 ⑤菲衣减膳,改常馔为小食⑥敕参问,辄自力手书启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统性情纯孝。母亲病时,他侍疾东官,饮食俱废,守丧出服后变得羸瘦不 堪;自己病重,则有意隐瞒病情,惟恐父亲髙祖担心。 B.萧统酷爱文学。他身边招纳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经常在一起研读探 讨书卷文籍,谈古论今,著述文章,毫无倦怠。 C.萧统擅长政务。在举行冠礼以后:梁武帝便开始让他处理朝政。他善于辨析 奏章的真伪谬误,对不实之处洞察入微,但只命相关人改正,不随便处分人。 D.萧统性爱山水。曾经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建议演奏歌舞助兴,萧统咏左思 《招隐诗》婉拒,认为不需管孩乐器,山水自有清妙之音
不入口,每哭辄恸绝。虽屡奉敕劝逼,日止一溢,不尝菜果之味。体素壮,腰带 十围,至是减削过半。每入朝,士庶见者莫不下泣。 太子自加元服,高祖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 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及巧妄,皆即就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 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引纳才 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讨论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闲则继以文章著述,率 以为常。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性爱山水,于玄圃穿筑,更立亭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尝泛舟后池,番禺侯 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曰:“何必丝与竹,山 水有清音。”侯惭而止。出宫二十余年,不畜声乐。少时,敕赐太乐女妓一部, 略非所好。 普通中,大军北讨,京师谷贵,太子因命菲衣减膳,改常馔为小食。每霖雨积雪, 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有流离道路,密加振赐。又出主衣绵帛,多 作襦袴,冬月以施贫冻。若死亡无可以敛者,为备棺槥。每闻远近百姓赋役勤苦, 辄敛容色。吴兴郡屡以水灾失收,有上言当漕大渎以泻浙江。中大通二年春,诏 遣前交州刺史王弁假节,发吴郡、吴兴、义兴三郡民丁就役。太子上疏曰:“所 闻吴兴累年失收,民颇流移。吴郡十城,亦不全熟。唯义兴去秋有稔,复非常役 之民。又出丁之处,远近不一,比得齐集,已妨蚕农。去年称为丰岁,公私未能 足食;如复今兹失业,虑恐为弊更深。”高祖优诏以喻焉。太子孝谨天至,每入 朝,未五鼓便守城门开。宿被召当入,危坐达旦。 三年三月,寝疾。恐贻高祖忧,敕参问,辄自力手书启。及稍笃,左右欲启闻, 犹不许,曰“云何令至尊知我如此恶”,因便呜咽。四月乙巳薨,时年三十一。 高祖幸东宫,临哭尽哀。诏敛以衮冕。谥曰昭明。五月庚寅,葬安宁陵。太子仁 德素著,及薨,朝野惋愕。京师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 (节选自《梁书》卷八列传第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祖便使省万机 省:查看 B.唯义兴去秋有稔 稔;庄稼 C.比得齐集,已妨蚕农 比:等到 D.恐贻高祖忧 贻:遗留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昭明太子“仁德”的一组是(3 分) ①日止一溢,不尝菜果之味 ②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 ③出宫二十余年,不畜声乐 ④多作襦袴,冬月以施贫冻 ⑤菲衣减膳,改常馔为小食 ⑥敕参问,辄自力手书启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萧统性情纯孝。母亲病时,他侍疾东官,饮食俱废,守丧出服后变得羸瘦不 堪;自己病重,则有意隐瞒病情,惟恐父亲高祖担心。 B.萧统酷爱文学。他身边招纳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经常在一起研读探 讨书卷文籍,谈古论今,著述文章,毫无倦怠。 C.萧统擅长政务。在举行冠礼以后:梁武帝便开始让他处理朝政。他善于辨析 奏章的真伪谬误,对不实之处洞察入微,但只命相关人改正,不随便处分人。 D.萧统性爱山水。曾经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建议演奏歌舞助兴,萧统咏左思 《招隐诗》婉拒,认为不需管孩乐器,山水自有清妙之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4分) (2)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有流离道路,密加振赐。 (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睡燕 (元)谢宗可 补巢衔罢落花泥,困顿东风倦翼低。 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 魂飞汉殿人应老,梦入乌衣路转迷。 却怪卷帘人唤醒,小桥深巷夕阳西。 8.“睡”作为全诗的诗眼,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9.本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两例作简要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论语》中阐发学思关系的名句是“, (2)人们常用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来表达旧事物终将 衰落、历史长河奔流向前之意 (3)韩愈《师说》中所说“,”与荀子《劝学》中所言“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有相通之理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夏尔爵士和电报 (法国)米歇尔·葛利索里亚 从开始偷窃住户的来信至今,夏尔爵士得到的只有失望。“夏尔爵士”,这个绰 号是他楼上并无坏心的青年们给他起的。一天,他们把这个称呼暗中告诉了女门 房的女儿,结果一个传一个,最后传到他的耳朵里。夏尔·魏劳对这个没有恶意 的绰号付之一笑。这个绰号是因为他有一身相当华贵的服饰。不过他的职业只是 在第八十邮局的一个窗口而已。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夏尔爵士总觉得那每 天从他戴着手套的手指间经过的上千封信件里大概隐藏着爱情或诗情画意般的 奇迹。可是尽管他的欲望一年比一年强烈,他却从来没有打开过一封信。现在他 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然而像所有欲望一样欲壑难填。不过,夏尔爵士并不因此半 途而废,特别是,直到今天他还没有被任何人发现。当他偷信的时候,只有一只 有些耳聋的大灰猫在注视着他。有时,从一扇窗子里传出一首钢琴曲。他一天三 次窥伺着邮差的到来,经常来的是一位女邮差。 为了躲过那可能观察他的眼睛,夏尔爵士在女邮差走后先出来在人行道上走几 步,回来的时候再动手脚。第一个院子里没有人,只有那只灰猫;第二个院子里 也没有人。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介事先弄弯了的钩子,开始撬第一个信箱,如果它 是空的,他便转向另一个信箱。夏尔爵士是好手。他和他的姐姐约色法如出一撤, 只有死才能把他们的独身生活区别开来,我不知道这种差异还能持续多久。她死 于败血症。约色法的猫因为心情忧郁,没有比她多活三个星期。夏尔爵士从此孤 独了,他也有了了却此生的想法。后来他住到了圣罗曼街。正在他对住户的邮件 感到失望的时候,一天下午,他看到了这几个字:这次,我绝不再回;永别了。 这是夏尔爵士六个月里第一次截获到一封电报。自从他在这里住下之后,还从未 在任何一个信箱上看到过“急件”的字样。电报是打给阿历克斯·马茹若尔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4 分) (2)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有流离道路,密加振赐。 (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睡 燕 (元)谢宗可 补巢衔罢落花泥,困顿东风倦翼低。 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 魂飞汉殿人应老,梦入乌衣路转迷。 却怪卷帘人唤醒,小桥深巷夕阳西。 8.“睡”作为全诗的诗眼,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4 分) 9.本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两例作简要分析。(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孔子《论语》中阐发学思关系的名句是“ , ”。 (2)人们常用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 ”来表达旧事物终将 衰落、历史长河奔流向前之意。 (3)韩愈《师说》中所说“ , ”与荀子《劝学》中所言“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有相通之理。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4 题。 夏尔爵士和电报 (法国)米歇尔·葛利索里亚 从开始偷窃住户的来信至今,夏尔爵士得到的只有失望。“夏尔爵士”,这个绰 号是他楼上并无坏心的青年们给他起的。一天,他们把这个称呼暗中告诉了女门 房的女儿,结果一个传一个,最后传到他的耳朵里。夏尔·魏劳对这个没有恶意 的绰号付之一笑。这个绰号是因为他有一身相当华贵的服饰。不过他的职业只是 在第八十邮局的一个窗口而已。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夏尔爵士总觉得那每 天从他戴着手套的手指间经过的上千封信件里大概隐藏着爱情或诗情画意般的 奇迹。可是尽管他的欲望一年比一年强烈,他却从来没有打开过一封信。现在他 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然而像所有欲望一样欲壑难填。不过,夏尔爵士并不因此半 途而废,特别是,直到今天他还没有被任何人发现。当他偷信的时候,只有一只 有些耳聋的大灰猫在注视着他。有时,从一扇窗子里传出一首钢琴曲。他一天三 次窥伺着邮差的到来,经常来的是一位女邮差。 为了躲过那可能观察他的眼睛,夏尔爵士在女邮差走后先出来在人行道上走几 步,回来的时候再动手脚。第一个院子里没有人,只有那只灰猫;第二个院子里 也没有人。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介事先弄弯了的钩子,开始撬第一个信箱,如果它 是空的,他便转向另一个信箱。夏尔爵士是好手。他和他的姐姐约色法如出一撤, 只有死才能把他们的独身生活区别开来,我不知道这种差异还能持续多久。她死 于败血症。约色法的猫因为心情忧郁,没有比她多活三个星期。夏尔爵士从此孤 独了,他也有了了却此生的想法。后来他住到了圣罗曼街。正在他对住户的邮件 感到失望的时候,一天下午,他看到了这几个字:这次,我绝不再回;永别了。 这是夏尔爵士六个月里第一次截获到一封电报。自从他在这里住下之后,还从未 在任何一个信箱上看到过“急件”的字样。电报是打给阿历克斯·马茹若尔的
他对这个人,正像对其他人一样,并不认识,他面对这个名字感到困惑,因为他 无法确切地知道这个人究竟是男的还是女的。他拿着电报,偷偷地向四周张望 没有人。假如电报是打给他的呢?他还未失去知觉吧?他一生中从未收到过一封 电报。还有一件事让他感到吃惊:电报上没有署名。最后一件事是电报到达的时 间,因为现在是中午,电报刚刚到,而上午他曾两次去看邮件都没有发现电报。 钢琴声停止了。 于是夏尔爵士决定一反常态,他把电报拿在手里,一直来到信箱前。他看见了那 只猫,它仿佛正在窥伺着他。阿历克斯·马茹若尔。五楼左侧,楼梯A。他或她 住在临街的房子里,那座房子几乎可以说是一座楼梯上惟一有地毯的大楼。夏尔 爵士开始上楼,猫也跟着上楼,但在他的前面,与他相隔一两个台阶。他终于来 到了阿历克斯·马茹若尔的门前,猫已经在那儿等着他了。夏尔爵士按了两次门 铃,却没有任何动静。他正想去推门,猫却立起身抬起前瓜替他推开了门,在猫 的引导下走进了起居室,他看见了她。她躺在一张覆盖着带穗子的毛毯的长椅上, 呼吸微弱而短促。这个棕发的年轻女人,他有时在晚上的信件来过之后能碰到她。 在两扇窗子之间,立着一架黑色钢琴。他心神不安地走了过去。 “小姐……”他把一只老人的手伸向她。地毯上有一个小空瓶,在阳光下熠熠闪 光 “小姐……”他摇她,打她的脸,强拉她坐起来。她没有睁开眼睛。他强迫她呕 吐,过了一会儿,她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她微微一笑,似乎同意要活下去。 “这是一次没什么了不起的自杀。”她说。 也许是这样,但夏尔爵士在推门进来的时候并不知道。他不敢就这样离开,她几 乎把他推了出去,但邀请他晚上来和她待一会儿。 我向您保证没事了。”她不得不这样连连地说。 夏尔爵士可受不了这种折磨,一直到晚上他都提心吊胆。二十点的时候,他拿着 玫瑰花去按她的门铃。个子不高的年轻女人仿佛已经康复,脸色虽然还有些苍白, 但健康已经没有问题了。她给他端来了黄豆沙拉枯茗干酪,他对这些食物过去吃 得很少,感到很喜欢。他心里暗想,享受新的快乐现在还为时不晚。 “您不应该为一封电报难过……”她垂下眼睛。 “这封电报是我发的。”她承认道。 他大吃一惊,但没有任何流露。他救了一个希望被救的人,这使他感到失望吗? “我知道两小时以后它会送来,有人会给我…” “您冒的风险可太大了。”夏尔爵士说 我就死了,是这样。人生不过是一场游戏罢了……”他凝视着两扇窗子之间的 钢琴。他早晨或晚上听见的琴声就是她弹奏的。 “所有的孤独都大同小异。”她说。 “我经常看见您,您很威严,很孤独,”阿历克斯·马茹若尔说,“我们虽然年 龄不同,但我们是命运相同的人 他们是命运相同的人。在后来的几个星期里,阿历克斯和夏尔爵士相互邀请。他 拿出了漂亮的餐具,她负责餐后点心和酒。像大多数沉默寡言的人一样,他们俩 都显得话很多。 不可阻挡的事情发生了。阿历克斯终于在一个乐队里取得了一个她所希望的位 置。她走了,去英国、美国,把那只再也听不见音乐的猫托付给了夏尔爵士。她 写信来,他却无法回信,因为她没有固定的地址。他去取阿历克斯的信件,但不 再偷邻居的信了。很快,他的体力就衰退了。等着瞧吧,夏尔爵士将采取阿历克
他对这个人,正像对其他人一样,并不认识,他面对这个名字感到困惑,因为他 无法确切地知道这个人究竟是男的还是女的。他拿着电报,偷偷地向四周张望: 没有人。假如电报是打给他的呢?他还未失去知觉吧?他一生中从未收到过一封 电报。还有一件事让他感到吃惊:电报上没有署名。最后一件事是电报到达的时 间,因为现在是中午,电报刚刚到,而上午他曾两次去看邮件都没有发现电报。 钢琴声停止了。 于是夏尔爵士决定一反常态,他把电报拿在手里,一直来到信箱前。他看见了那 只猫,它仿佛正在窥伺着他。阿历克斯·马茹若尔。五楼左侧,楼梯 A。他或她 住在临街的房子里,那座房子几乎可以说是一座楼梯上惟一有地毯的大楼。夏尔 爵士开始上楼,猫也跟着上楼,但在他的前面,与他相隔一两个台阶。他终于来 到了阿历克斯·马茹若尔的门前,猫已经在那儿等着他了。夏尔爵士按了两次门 铃,却没有任何动静。他正想去推门,猫却立起身抬起前瓜替他推开了门,在猫 的引导下走进了起居室,他看见了她。她躺在一张覆盖着带穗子的毛毯的长椅上, 呼吸微弱而短促。这个棕发的年轻女人,他有时在晚上的信件来过之后能碰到她。 在两扇窗子之间,立着一架黑色钢琴。他心神不安地走了过去。 “小姐……”他把一只老人的手伸向她。地毯上有一个小空瓶,在阳光下熠熠闪 光。 “小姐……”他摇她,打她的脸,强拉她坐起来。她没有睁开眼睛。他强迫她呕 吐,过了一会儿,她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她微微一笑,似乎同意要活下去。 “这是一次没什么了不起的自杀。”她说。 也许是这样,但夏尔爵士在推门进来的时候并不知道。他不敢就这样离开,她几 乎把他推了出去,但邀请他晚上来和她待一会儿。 “我向您保证没事了。”她不得不这样连连地说。 夏尔爵士可受不了这种折磨,一直到晚上他都提心吊胆。二十点的时候,他拿着 玫瑰花去按她的门铃。个子不高的年轻女人仿佛已经康复,脸色虽然还有些苍白, 但健康已经没有问题了。她给他端来了黄豆沙拉枯茗干酪,他对这些食物过去吃 得很少,感到很喜欢。他心里暗想,享受新的快乐现在还为时不晚。 “您不应该为一封电报难过……”她垂下眼睛。 “这封电报是我发的。”她承认道。 他大吃一惊,但没有任何流露。他救了一个希望被救的人,这使他感到失望吗? “我知道两小时以后它会送来,有人会给我……” “您冒的风险可太大了。”夏尔爵士说。 “我就死了,是这样。人生不过是一场游戏罢了……”他凝视着两扇窗子之间的 钢琴。他早晨或晚上听见的琴声就是她弹奏的。 “所有的孤独都大同小异。”她说。 “我经常看见您,您很威严,很孤独,”阿历克斯·马茹若尔说,“我们虽然年 龄不同,但我们是命运相同的人。” 他们是命运相同的人。在后来的几个星期里,阿历克斯和夏尔爵士相互邀请。他 拿出了漂亮的餐具,她负责餐后点心和酒。像大多数沉默寡言的人一样,他们俩 都显得话很多。 不可阻挡的事情发生了。阿历克斯终于在一个乐队里取得了一个她所希望的位 置。她走了,去英国、美国,把那只再也听不见音乐的猫托付给了夏尔爵士。她 写信来,他却无法回信,因为她没有固定的地址。他去取阿历克斯的信件,但不 再偷邻居的信了。很快,他的体力就衰退了。等着瞧吧,夏尔爵士将采取阿历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