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宜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小清新”,这个流传已有一段时间的热词,恰如孕育它的这个时代一样复杂。 既可以是一种审美趣味,也可以是一种人生姿态;既有大量拥趸,也招来很多非 议一一以至于“最烦小清新”一度成为配套的流行词。围绕小清新产出的各种现 象,或许正可以成为一个断面,让我们观察当今时代的文化图景。 ②咧开嘴向着镜头笑自然别有率真的韵味,但“45度角仰面看天”难道不是大 胆表现自我的突破?比起高大全的正面形象,穿着帆布鞋的脚丫特写也确实会给 人更多有关青春的联想。从这个角度看,小清新未尝不是年轻人追求个性、追求 美好的脚注。实际上,小清新本身就有对流行文化的刻意躲闪,有关注自我的人 文主义,有对物欲、商业的天然抗拒;而满含对青春的伤感式怀恋、对童年的乡 愁式叙事,小清新也关乎一代人普遍的生存状态 ③小清新自有其审美情趣。忧伤、朦胧、淡淡,都是不同的风格。但从一些小清 新的标志性语汇中,或许也能看出一种思想倾向:撷取的是一己的小思绪、陶醉 的是一方的小意境、沉浸的是一人的小感伤……偏向于感性、偏向于个人、偏向 于幻想,因而显得格局稍小、内容稍空、分量稍轻 ④更重要的是,虽然文化风尚总是互相影响,但蜂拥而至的模仿难免让人倒了胃 口。小清新会成为一个略带贬义的标签,原因也正在于此。有段子说,小清新“至 少毁了两种衣物:格子衬衫和棉布长裙;至少毁了两个景点:丽江和凤凰”等 的确,如若想象力孱弱、创造力缺失,如若只知跟随、不愿深入,反而会在追求 个性的时候丧失了个性,让小清新退化成肤浅的符号,变成矫情的无病呻吟。 ⑤光有小清新也是不够的。只是沉浸在个人小世界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只是感伤于个人哀乐而无法仰望群星,最终会失去了更深刻的感知能力、思考能 力,就算走遍天涯海角,也不过是在顾影自怜。而对于一个时代而言,小清新成 了追逐的对象、流行的风尚,求平求淡求忧伤,更有可能让文化失去活力。试想, 宋词如果没有铜琵琶唱大江东去,而只有红牙板歌晓风残月,怎能成为一个时代 的文化象征? ⑥所以,套用非常“小清新”的话来说,当我们谈论小清新时我们谈些什么?当 我们谈论小清新时,我们谈的是一种个性的缺失,追求个性走到反面变成丧失个 性,让“银镯碎花帆布鞋”烂了大街。当我们谈论小清新时,我们谈的是一种创 新的乏力,我们的时代如何才能有改变亿万人心灵版图的文化叙事,如何才有引 领流行文化风潮的精品力作?当我们谈论小清新时,我们谈的是一种价值的回 归,厌倦了曾有的宏大说辞却又困顿在了个人私语的丛林,是不是也可以放宽视 野、打开胸襟,去追求更刚健的审美情怀、更宏大的个性文化? ⑦作为个人的审美追求,小清新可以有。但在整个时代的文化建构中,小清新也 该不断成长。或许,只有走出“一个阳光照射的角落”、走出“一个人孤独的时 刻”,才能真正找到除了“你离开我”之外人生旅程更重要的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1月23日04版《有小“清新”,也应该有大情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清新”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安徽 宣城市 2014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小清新”,这个流传已有一段时间的热词,恰如孕育它的这个时代一样复杂。 既可以是一种审美趣味,也可以是一种人生姿态;既有大量拥趸,也招来很多非 议——以至于“最烦小清新”一度成为配套的流行词。围绕小清新产出的各种现 象,或许正可以成为一个断面,让我们观察当今时代的文化图景。 ②咧开嘴向着镜头笑自然别有率真的韵味,但“45 度角仰面看天”难道不是大 胆表现自我的突破?比起高大全的正面形象,穿着帆布鞋的脚丫特写也确实会给 人更多有关青春的联想。从这个角度看,小清新未尝不是年轻人追求个性、追求 美好的脚注。实际上,小清新本身就有对流行文化的刻意躲闪,有关注自我的人 文主义,有对物欲、商业的天然抗拒;而满含对青春的伤感式怀恋、对童年的乡 愁式叙事,小清新也关乎一代人普遍的生存状态。 ③小清新自有其审美情趣。忧伤、朦胧、淡淡,都是不同的风格。但从一些小清 新的标志性语汇中,或许也能看出一种思想倾向:撷取的是一己的小思绪、陶醉 的是一方的小意境、沉浸的是一人的小感伤……偏向于感性、偏向于个人、偏向 于幻想,因而显得格局稍小、内容稍空、分量稍轻。 ④更重要的是,虽然文化风尚总是互相影响,但蜂拥而至的模仿难免让人倒了胃 口。小清新会成为一个略带贬义的标签,原因也正在于此。有段子说,小清新“至 少毁了两种衣物:格子衬衫和棉布长裙;至少毁了两个景点:丽江和凤凰”等。 的确,如若想象力孱弱、创造力缺失,如若只知跟随、不愿深入,反而会在追求 个性的时候丧失了个性,让小清新退化成肤浅的符号,变成矫情的无病呻吟。 ⑤光有小清新也是不够的。只是沉浸在个人小世界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只是感伤于个人哀乐而无法仰望群星,最终会失去了更深刻的感知能力、思考能 力,就算走遍天涯海角,也不过是在顾影自怜。而对于一个时代而言,小清新成 了追逐的对象、流行的风尚,求平求淡求忧伤,更有可能让文化失去活力。试想, 宋词如果没有铜琵琶唱大江东去,而只有红牙板歌晓风残月,怎能成为一个时代 的文化象征? ⑥所以,套用非常“小清新”的话来说,当我们谈论小清新时我们谈些什么?当 我们谈论小清新时,我们谈的是一种个性的缺失,追求个性走到反面变成丧失个 性,让“银镯碎花帆布鞋”烂了大街。当我们谈论小清新时,我们谈的是一种创 新的乏力,我们的时代如何才能有改变亿万人心灵版图的文化叙事,如何才有引 领流行文化风潮的精品力作?当我们谈论小清新时,我们谈的是一种价值的回 归,厌倦了曾有的宏大说辞却又困顿在了个人私语的丛林,是不是也可以放宽视 野、打开胸襟,去追求更刚健的审美情怀、更宏大的个性文化? ⑦作为个人的审美追求,小清新可以有。但在整个时代的文化建构中,小清新也 该不断成长。或许,只有走出“一个阳光照射的角落”、走出“一个人孤独的时 刻”,才能真正找到除了“你离开我”之外人生旅程更重要的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2014 年 1 月 23 日 04 版《有小“清新”,也应该有大情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清新”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清新是一个时代流行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生活方式,由此产生了 各种文化现象,代表了当今时代的文化图景 B.小清新一词诠释了年轻一代普遍的生存状态,他们刻意躲闪流行文化,关注 自我,抗拒物欲、商业,对青春满含怀恋 C.“45度角仰面看天”“格子衬衫和棉布长裙”“丽江和凤凰”“银镯碎花 帆布鞋”成为小清新的流行符号。 D.小清新现象的复杂性是指一方面求平求淡求忧伤,另一方面又在追求个性、 追求美好、大胆表现自我 2.下列对小清新成为一个略带贬义的标签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清新体味的是一己的小情绪,其思想偏向于感性、个人、幻想,格局稍小, 内容稍空,分量稍轻。 B.由于大众对小清新一拥而上的模仿,出现了只跟随、不深入的问题,导致了 个性丧失、想象力缺失的后果 C.只有小清新,没有大情怀,会让人失去深刻的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困顿于 私人情感,无力观照现实。 D.对时代文化的建构而言,小清新无法担当象征时代文化的重任,甚至有可能 让文化失去活力。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点明“小清新”是一个时代热词,接着指出由此产生了各种文化现象, 从而引起下文。 B.地②段先列举了“小清新”的具体表现,接着对“小清新”这一概念下定义, 然后阐释了“小清新”的内涵 C.第③段分析了“小清新”的审美趣味,第④⑤两段由“小清新”的不足之处 继而剖析其对个人与时代的影响。 D.第⑥⑦两段明确小清新不能仅仅是个人的审美追求,它需要成长,从而实现 更刚健、更宏大的追求。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甲】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保 定推官,擢御史。四十七年,杨镐既丧师,廷议以廷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 南道御史,代镐经略。未出京,开原失,甫出关,铁岭复失,沈阳及诸城堡军民 时尽窜,辽阳汹汹。廷弼兼程进,遇逃者,谕令归。斩逃将刘遇节、王捷,以 祭死节士。诛贪将陈伦,劾罢总兵官李如桢,以李怀信代。督军士造战车,治火 器,浚濠缮城,为守御计。令严法行,数月守备大固。乃上方略,请集兵十八万 分布清河,抚顺诸要口,首尾相应,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 廷弼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自按辽即持守边议,至是主守御益坚。然 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当是时,光宗崩,熹宗初立,朝端方多事,而封疆议起。御史冯三元劾廷弼无谋 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诏下廷议。廷弼愤,抗疏极辨,且求罢 而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臣且 之生致死。”遂缴还尚方剑,力求罢斥。及辽阳破,河西军民尽奔,自塔山至闾
A.小清新是一个时代流行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生活方式,由此产生了 各种文化现象,代表了当今时代的文化图景。 B.小清新一词诠释了年轻一代普遍的生存状态,他们刻意躲闪流行文化,关注 自我,抗拒物欲、商业,对青春满含怀恋。 C.“45 度角仰面看天”“格子衬衫和棉布长裙”“丽江和凤凰” “银镯碎花 帆布鞋”成为小清新的流行符号。 D.小清新现象的复杂性是指一方面求平求淡求忧伤,另一方面又在追求个性、 追求美好、大胆表现自我。 2.下列对小清新成为一个略带贬义的标签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清新体味的是一己的小情绪,其思想偏向于感性、个人、幻想,格局稍小, 内容稍空,分量稍轻。 B.由于大众对小清新一拥而上的模仿,出现了只跟随、不深入的问题,导致了 个性丧失、想象力缺失的后果。 C.只有小清新,没有大情怀,会让人失去深刻的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困顿于 私人情感,无力观照现实。 D.对时代文化的建构而言,小清新无法担当象征时代文化的重任,甚至有可能 让文化失去活力。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①段点明“小清新”是一个时代热词,接着指出由此产生了各种文化现象, 从而引起下文。 B.地②段先列举了“小清新”的具体表现,接着对“小清新”这一概念下定义, 然后阐释了“小清新”的内涵。 C.第③段分析了“小清新”的审美趣味,第④⑤两段由“小清新”的不足之处 继而剖析其对个人与时代的影响。 D.第⑥⑦两段明确小清新不能仅仅是个人的审美追求,它需要成长,从而实现 更刚健、更宏大的追求。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甲】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保 定推官,擢御史。四十七年,杨镐既丧师,廷议以廷弼熟边事,起大理寺丞兼河 南道御史,代镐经略。未出京,开原失,甫出关,铁岭复失,沈阳及诸城堡军民 一时尽窜,辽阳汹汹。廷弼兼程进,遇逃者,谕令归。斩逃将刘遇节、王捷,以 祭死节士。诛贪将陈伦,劾罢总兵官李如桢,以李怀信代。督军士造战车,治火 器,浚濠缮城,为守御计。令严法行,数月守备大固。乃上方略,请集兵十八万 分布清河,抚顺诸要口,首尾相应,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 廷弼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自按辽即持守边议,至是主守御益坚。然 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当是时,光宗崩,熹宗初立,朝端方多事,而封疆议起。御史冯三元劾廷弼无谋 者八、欺君者三,谓不罢,辽必不保。诏下廷议。廷弼愤,抗疏极辨,且求罢。 而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廷弼益愤,再疏自明,云“辽已转危为安,臣且 之生致死。”遂缴还尚方剑,力求罢斥。及辽阳破,河西军民尽奔,自塔山至闾
阳二百馀里,烟火断绝,京师大震。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而擢 王化贞为巡抚 化贞素不习兵,轻视大敌。文武将吏进谏悉不入,与廷弼尤牴牾。二十二日,遇 大清兵平阳桥。锋始交,大溃,大清兵追逐化贞等二百里,不得食,乃还。报至 京师大震。大理寺卿周应秋等奏上狱词,廷弼、化贞并论死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甲】明启、祯间,东事之坏中破竹之不可遏,一时大臣才气魄力足以揩拄°之 者,熊司马一人耳。用人者贵展其才,原不当 腐儒操白简以议其旁也 关门再出,庙堂诸公忌其有所建白,乃以全不解兵之王化贞漫夸六万兵平辽,为 之掣肘。时江侍郎秉谦力陈:经臣不得展布尺寸,反使抚臣得操节制之柄,必 误国事。不幸言而中矣。当国者苟有人心,即寸斩抚臣以谢经臣,犹且不足。反 以不能死绥罪之,是犹束乌获之手足,使力不胜匹雏者代之任重,及蹶而偾, 则曰“是亦获有同咎”,可乎? (节选自全祖望《书明辽东经略熊公传后》 [注]①榰(zhi)拄:支撑,抵抗。②经臣:经略一方军事的大臣。③抚臣:安 抚地方的大臣,指巡抚。④乌获:战国时秦国大力士,据说他能举千钧之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授保定推官,擢御史 擢:提拔 B.甫出关,铁岭复失 甫:刚刚 C.当国者苟有人心 当:处在 D.是亦获有同咎 咎:罪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廷议以廷弼熟边事 即寸斩抚臣以谢经臣 B.复劾其破坏辽阳 忌其有所建白 C.臣且之生致死 犹且不足 D.不得食,乃还 乃以全不解兵之王化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镐战败以后,朝廷起用熊廷弼代杨镐为辽东经略,熊廷弼到达辽阳后,开 原、铁岭相继失守,他斩杀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 B.熊廷弼有胆略,晓军是。任经略后更加坚决主张拒敌守城。但是他禀性刚直, 喜欢骂人,不甘谦恭下人,因而舆论对他不太支持。 C.王化贞不通军事,轻视大敌;不听文武将吏的规劝,与熊廷弼尤其抵触。战 败后大理寺周应秋等报上判决书,熊廷弼、王化贞都被判了死刑。 D.全祖望认为熊廷弼是可以挽救危亡的唯一人才,而朝廷缺是非不分,归罪功 臣,揭示出明末君主昏聩,朝纲败坏的历史悲剧。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3分) (2)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3分) (3)用人者贵展其才,原不当使一二腐儒操白简以议其旁也。(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8分) 蝶恋花 宋·赵令時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阳二百馀里,烟火断绝,京师大震。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而擢 王化贞为巡抚。 化贞素不习兵,轻视大敌。文武将吏进谏悉不入,与廷弼尤牴牾。二十二日,遇 大清兵平阳桥。锋始交,大溃,大清兵追逐化贞等二百里,不得食,乃还。报至, 京师大震。大理寺卿周应秋等奏上狱词,廷弼、化贞并论死。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甲】明启、祯间,东事之坏中破竹之不可遏,一时大臣才气魄力足以搘拄①之 者,熊司马一人耳。用人者贵展其才,原不当使一二腐儒操白简以议其旁也。 关门再出,庙堂诸公忌其有所建白,乃以全不解兵之王化贞漫夸六万兵平辽,为 之掣肘。时江侍郎秉谦力陈:经臣②不得展布尺寸,反使抚臣③得操节制之柄,必 误国事。不幸言而中矣。当国者苟有人心,即寸斩抚臣以谢经臣,犹且不足。反 以不能死绥罪之,是犹束乌获④之手足,使力不胜匹雏者代之任重,及蹶而偾, 则曰“是亦获有同咎”,可乎? (节选自全祖望《书明辽东经略熊公传后》) [注]①搘(zhī)拄:支撑,抵抗。②经臣:经略一方军事的大臣。③抚臣:安 抚地方的大臣,指巡抚。④乌获:战国时秦国大力士,据说他能举千钧之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授保定推官,擢御史 擢:提拔 B.甫出关,铁岭复失 甫:刚刚 C.当国者苟有人心 当:处在 D.是亦获有同咎 咎:罪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廷议以廷弼熟边事 即寸斩抚臣以谢经臣 B.复劾其破坏辽阳 忌其有所建白 C.臣且之生致死 犹且不足 D.不得食,乃还 乃以全不解兵之王化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镐战败以后,朝廷起用熊廷弼代杨镐为辽东经略,熊廷弼到达辽阳后,开 原、铁岭相继失守,他斩杀逃将刘遇节等,以求稳定军心。 B.熊廷弼有胆略,晓军是。任经略后更加坚决主张拒敌守城。但是他禀性刚直, 喜欢骂人,不甘谦恭下人,因而舆论对他不太支持。 C.王化贞不通军事,轻视大敌;不听文武将吏的规劝,与熊廷弼尤其抵触。战 败后大理寺周应秋等报上判决书,熊廷弼、王化贞都被判了死刑。 D.全祖望认为熊廷弼是可以挽救危亡的唯一人才,而朝廷缺是非不分,归罪功 臣,揭示出明末君主昏聩,朝纲败坏的历史悲剧。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3 分) (2)帝乃治前劾廷弼者,复诏起廷弼于家。(3 分) (3)用人者贵展其才,原不当使一二腐儒操白简以议其旁也。(4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8~9 题。(8 分)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髙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注]横波、秋一寸:皆指眼目。 8.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9.请简要赏析结句“斜阳只与黄昏近”。(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① ? ③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悠悠我 (曹操《短歌行》) 乙心②去③滴④合⑤ 惟有幽人自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到黄昏、点点滴 (李清照《声声慢》) 履至尊而制六 (贾谊《过秦论》) 飞羽觞而醉月。 (李 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说 (周敦颐《爱莲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稀释但丁 余秋雨 佛罗伦萨像个老人,睡的早。几年前我和企业界的几位朋友驱车几百公里深夜抵 达,大街上一切商店都以关门,只能在小巷里穿来穿去寻找那种熬夜的小餐馆 大街已经够老迈的了,小巷更是古旧,脚下永远是磨得发光的影石,幽幽地反射 着远处的髙墙上的铁皮街灯。两边高墙离得很近,露出窄窄的夜空,月光惨淡 酷似远年的铜板画。路越来越窄,灯越来越暗,脚步越来越响有悄悄放轻,既怕 骚扰哪位失眠者,又怕惊醒一个中世纪 终于,在前面小巷转弯处,见到一个站着的矮小人影,纹丝不动,如泥塑木雕。 走近一看,是一位日本男人,顺着他的目光往前打量,原来他在凝视着一栋老楼 楼房右墙上方垂着一幅布幔,上书“但丁故居”字样。 我到现在仍然想不出,还有另外哪一种方式,比那天晚上与但丁故居相遇更加合 适。如此黝暗,如此狭窄,如此寂静,如此劳累,如此饥饿,好像全是为这个相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注]。斜阳只与黄昏近。 [注]横波、 秋一寸:皆指眼目。 8.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 分) 9.请简要赏析结句“斜阳只与黄昏近”。(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 分) 甲: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① ,② ? ③ ,④ 。 ⑤ ,⑥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① ,悠悠我 心。 (曹操《短歌行》) ② ,惟有幽人自来 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③ ,到黄昏、点点滴 滴。 (李清照《声声慢》) ④履至尊而制六 合, 。 (贾谊《过秦论》) ⑤ ,飞羽觞而醉月。 (李 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 。 (周敦颐《爱莲 说》)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稀释但丁 余秋雨 佛罗伦萨像个老人,睡的早。几年前我和企业界的几位朋友驱车几百公里深夜抵 达,大街上一切商店都以关门,只能在小巷里穿来穿去寻找那种熬夜的小餐馆。 大街已经够老迈的了,小巷更是古旧,脚下永远是磨得发光的影石,幽幽地反射 着远处的高墙上的铁皮街灯。两边高墙离得很近,露出窄窄的夜空,月光惨淡, 酷似远年的铜板画。路越来越窄,灯越来越暗,脚步越来越响有悄悄放轻,既怕 骚扰哪位失眠者,又怕惊醒一个中世纪。 终于,在前面小巷转弯处,见到一个站着的矮小人影,纹丝不动,如泥塑木雕。 走近一看,是一位日本男人,顺着他的目光往前打量,原来他在凝视着一栋老楼, 楼房右墙上方垂着一幅布幔,上书“但丁故居”字样。 我到现在仍然想不出,还有另外哪一种方式,比那天晚上与但丁故居相遇更加合 适。如此黝暗,如此狭窄,如此寂静,如此劳累,如此饥饿,好像全是为这个相
遇做准备。日本人终于朝我们点了点头,那表情就像一切全在意料之中,你们也 会在这个时候摸到这里。 但丁就是在这般幽暗和狭窄中走出。他空旷的脚步踩踏在昨夜和今晨的交界线 上,使后来一切早醒的人们都能朦胧记起。 老楼为三层,窗小墙厚,前门有一盏铁灯,又有一个井台。铁灯无光,井台有盖 管理当局连“但丁故居”几个字都不敢凿在墙上,只挂一幅布幔,因为凿了就不 再是当日原貌。 我让同行的几个朋友继续顺着小巷去找餐馆,自己与那位日本人在故居前再站 会儿。后来日本人也走了,就我一个人站着,直到朋友们不放心又回过头来寻找。 这事几年来一直梦一样萦绕脑际,有时觉得很有意境,有时却为未能进入故居而 遗憾,所以这次来佛罗伦萨,七转八转又转到了故居前,当然不再是黑夜,可以 从边门进入,一层层、一间间的细细参观。 看完陈列的种种资料,我最感兴趣的是站在各个窗口向外张望,猜度着当年但丁 的目光。但丁在青年时代常常由此离家,到各处求学,早早地成了一位百科全书 的学者。又眷恋着佛罗伦萨,不愿离开太久。这里有他心中所爱而又早逝的比阿 特丽( Beatnce),更有新兴的共和政权的建设。三十岁参加佛罗伦萨的共和政 权,三十五岁时甚至成为六名执政长官之一,但由站在新兴商人利益一方反对教 皇干涉,很快就被夺权的当局驱逐,后来有被缺席判处死刑。 被驱逐那天,但丁也应该是在深夜或清晨离开的吧?小巷中的马蹄声响的突然, 百叶窗里有几位老妇人在疑惑的张望。放逐他的是一座他不原离开的城市,他当 然不能选择在白天。被判处死刑后的但丁在流亡地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代,不仅 写出了学术著作《飨宴》、《论俗语》和《帝制论》,而且开始了伟大史诗《神 曲》的创作,他背着死刑的十字架而成了历史巨人。 佛罗伦萨当局传信给他,说如果能够忏悔,就能给予赦免。忏悔?但丁一声冷笑, 佛罗伦萨当局居然于一三一五年又一次判处他死刑 如果说第一次判决勉强还可算是政治派别之争,那么这一次完全可以看成一次荒 唐的“反判决”了。试想,宣判一个已经写下了《神曲》的大诗人死刑,怎能不 成为历史的笑柄?然而在当时,单丁确实回不了心中深爱的城市了,只能在黑夜 的睡梦和白天的痴想中回来,低头看看井台,抬头看看铁灯,然后悄悄进门,步 步上楼。最后,五十六岁客死异乡。佛罗伦萨就这样失去了但丁,但是最终还是 没有失去,后世崇拜者总是顺口把这座城市与这位诗人紧紧的连在一起,例如马 克思在引用但丁诗句时,就不提他的名字,只说“佛罗伦萨大诗人”,全然合成 一体,拉也拉不开。 佛罗伦萨终究是佛罗伦萨,它排斥但丁是一个短暂的历史过程,很快就用更大的 光辉洗刷了这种耻辱。我在科西莫·美奇第的住所见到过但丁临终时的脸模拓 坯,被供奉得如同神灵。科西莫可称之为佛罗伦萨历史上伟大的统治者,那么, 他的供奉也代表着整座城市的心意。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件小事。但丁最后是在佛罗伦萨东北部的城市拉文那去世的 于是也就安葬在那里了,佛罗伦萨多么希望把他的墓葬隆重请回,但拉文那怎么 会放?于是两城商定,但丁墓前设一盏长明灯,灯油由佛罗伦萨提供,一盏灯的 灯油有多少呢?但佛罗伦萨执意把这一粒光亮,一丝温暖,永久的供奉在受委屈 的游子身旁。 不仅如此,佛罗伦萨圣十子教堂( Santacroce)安置着很多出生于本地而名扬天 下的重要人物的灵柩和灵位,大门口却只有一座塑像压阵,那便是但丁。这是这
遇做准备。日本人终于朝我们点了点头,那表情就像一切全在意料之中,你们也 会在这个时候摸到这里。 但丁就是在这般幽暗和狭窄中走出。他空旷的脚步踩踏在昨夜和今晨的交界线 上,使后来一切早醒的人们都能朦胧记起。 老楼为三层,窗小墙厚,前门有一盏铁灯,又有一个井台。铁灯无光,井台有盖, 管理当局连“但丁故居”几个字都不敢凿在墙上,只挂一幅布幔,因为凿了就不 再是当日原貌。 我让同行的几个朋友继续顺着小巷去找餐馆,自己与那位日本人在故居前再站一 会儿。后来日本人也走了,就我一个人站着,直到朋友们不放心又回过头来寻找。 这事几年来一直梦一样萦绕脑际,有时觉得很有意境,有时却为未能进入故居而 遗憾,所以这次来佛罗伦萨,七转八转又转到了故居前,当然不再是黑夜,可以 从边门进入,一层层、一间间的细细参观。 看完陈列的种种资料,我最感兴趣的是站在各个窗口向外张望,猜度着当年但丁 的目光。但丁在青年时代常常由此离家,到各处求学,早早地成了一位百科全书 的学者。又眷恋着佛罗伦萨,不愿离开太久。这里有他心中所爱而又早逝的比阿 特丽(Beatnce),更有新兴的共和政权的建设。三十岁参加佛罗伦萨的共和政 权,三十五岁时甚至成为六名执政长官之一,但由站在新兴商人利益一方反对教 皇干涉,很快就被夺权的当局驱逐,后来有被缺席判处死刑。 被驱逐那天,但丁也应该是在深夜或清晨离开的吧?小巷中的马蹄声响的突然, 百叶窗里有几位老妇人在疑惑的张望。放逐他的是一座他不原离开的城市,他当 然不能选择在白天。被判处死刑后的但丁在流亡地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代,不仅 写出了学术著作《飨宴》、《论俗语》和《帝制论》,而且开始了伟大史诗《神 曲》的创作,他背着死刑的十字架而成了历史巨人。 佛罗伦萨当局传信给他,说如果能够忏悔,就能给予赦免。忏悔?但丁一声冷笑, 佛罗伦萨当局居然于一三一五年又一次判处他死刑。 如果说第一次判决勉强还可算是政治派别之争,那么这一次完全可以看成一次荒 唐的“反判决”了。试想,宣判一个已经写下了《神曲》的大诗人死刑,怎能不 成为历史的笑柄?然而在当时,单丁确实回不了心中深爱的城市了,只能在黑夜 的睡梦和白天的痴想中回来,低头看看井台,抬头看看铁灯,然后悄悄进门,步 步上楼。最后,五十六岁客死异乡。佛罗伦萨就这样失去了但丁,但是最终还是 没有失去,后世崇拜者总是顺口把这座城市与这位诗人紧紧的连在一起,例如马 克思在引用但丁诗句时,就不提他的名字,只说“佛罗伦萨大诗人”,全然合成 一体,拉也拉不开。 佛罗伦萨终究是佛罗伦萨,它排斥但丁是一个短暂的历史过程,很快就用更大的 光辉洗刷了这种耻辱。我在科西莫·美奇第的住所见到过但丁临终时的脸模拓 坯,被供奉得如同神灵。科西莫可称之为佛罗伦萨历史上伟大的统治者,那么, 他的供奉也代表着整座城市的心意。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件小事。但丁最后是在佛罗伦萨东北部的城市拉文那去世的, 于是也就安葬在那里了,佛罗伦萨多么希望把他的墓葬隆重请回,但拉文那怎么 会放?于是两城商定,但丁墓前设一盏长明灯,灯油由佛罗伦萨提供,一盏灯的 灯油有多少呢?但佛罗伦萨执意把这一粒光亮,一丝温暖,永久的供奉在受委屈 的游子身旁。 不仅如此,佛罗伦萨圣十子教堂(SantaCroce)安置着很多出生于本地而名扬天 下的重要人物的灵柩和灵位,大门口却只有一座塑像压阵,那便是但丁。这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