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 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个人的都会死,但是每个人眼中的城市却是永生的。一代延续一代,一个 世纪紧接着另一个世纪。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城市如同人体一样,也是一个活 生生的有机体,它也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只是这个有机体的生命周期要 比人来得更为漫长。为了改变城市的生长周期,延缓它的衰败过程,城市规划者 们跃跃欲试,在城市这个有机体上大刀阔斧、大展手脚。在他们看来,城市就是 个没有生命的作品,他们在图纸上构筑“理想之城”,然后在实践中进行雕琢 和打磨,却忽略了有机体内在的需要和体验。因为,城市不仅仅是由冰冷的建筑 物堆积而成的一个简单的物理机体,千百年来,它更是人类生活意义和文化积淀 的历史载体。规划者在实践城市梦想、给城市换新颜的同时,无形中抹杀了人们 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割裂了城市与历史、文化之间的渊源,而后者正是城市的 命脉和生息。 1959年,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的林奇完成了《城市意象》一书。林奇 通过多年细心观察和社会调査,对美国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城三座城市作了分 析,将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五大组成因素。他认 为,市民就是通过这五大景观因素去辨认城市的风貌特征,因此,城市设计不应 再是建筑师或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主观创作,而应是探索每座城市的自然和历史条 件及其特色,并加以组织发挥,使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 雅各布斯在其《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从城市生活的直感出发,分析最 微观的城市元素,猛烈抨击以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柯布里耶的“光辉城市” 和伯纳姆的“城市美化”为代表的城市规划思想。这些美好的城市想象事实上都 没有跳出“形式决定论”的禁囿。所谓的城市理性,仅仅就是快速干道、绿化、 摩天大楼这些符号下弥漫着的一种热情。在雅各布斯看来,这些思想带有一定程 度的理想主义色彩,忽略了人的城市主体性。她认为,这种思想下进行的城市规 划是对城市的洗劫,它“抽空了城市的精华,大大损伤了城市的元气”,使不该 衰败的城区走向衰败,导致了“城市之死”。在1980年的国际城市设计会议上, 雅各布指出:大规模规划只能使建筑师们血液澎湃,使政客、地产商们血液澎湃, 而广大群众则总是成为牺牲品。时至今日,雅各布斯的城市观点对很多发展中国 家的城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撇开这些繁复的文字文本,在视觉艺术领域中,“城市”也经常成为摄影家们的 争相表达的对象。在众多关于城市的视觉作品中,日本摄影家北岛敬三以一种统 的拍摄风格拍摄了世界各大都市如伦敦、巴黎、纽约、柏林、东京等的高层建 筑林立的纯粹的城市景观。当这些呈现相同的面貌与表情的都市影像出现在我们 眼前时,一种全球化的不容分说的推进与世界都市日趋均质化的图景就不可避免 地浮现于我们眼前。 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曾讲过,建筑是本历史书,在城市中漫步,应该能够阅读它, 阅读它的历史、它的意韵。把历史文化遗留下来,古代建筑遗留下来,才便于阅
安徽省宣城市 2012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页至第 6 页,第Ⅱ卷第 7 页至第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每个人的都会死,但是每个人眼中的城市却是永生的。一代延续一代,一个 世纪紧接着另一个世纪。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城市如同人体一样,也是一个活 生生的有机体,它也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只是这个有机体的生命周期要 比人来得更为漫长。为了改变城市的生长周期,延缓它的衰败过程,城市规划者 们跃跃欲试,在城市这个有机体上大刀阔斧、大展手脚。在他们看来,城市就是 一个没有生命的作品,他们在图纸上构筑“理想之城”,然后在实践中进行雕琢 和打磨,却忽略了有机体内在的需要和体验。因为,城市不仅仅是由冰冷的建筑 物堆积而成的一个简单的物理机体,千百年来,它更是人类生活意义和文化积淀 的历史载体。规划者在实践城市梦想、给城市换新颜的同时,无形中抹杀了人们 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割裂了城市与历史、文化之间的渊源,而后者正是城市的 命脉和生息。 1959 年,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的林奇完成了《城市意象》一书。林奇 通过多年细心观察和社会调查,对美国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城三座城市作了分 析,将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五大组成因素。他认 为,市民就是通过这五大景观因素去辨认城市的风貌特征,因此,城市设计不应 再是建筑师或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主观创作,而应是探索每座城市的自然和历史条 件及其特色,并加以组织发挥,使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 雅各布斯在其《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从城市生活的直感出发,分析最 微观的城市元素,猛烈抨击以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柯布里耶的“光辉城市” 和伯纳姆的“城市美化”为代表的城市规划思想。这些美好的城市想象事实上都 没有跳出“形式决定论”的禁囿。所谓的城市理性,仅仅就是快速干道、绿化、 摩天大楼这些符号下弥漫着的一种热情。在雅各布斯看来,这些思想带有一定程 度的理想主义色彩,忽略了人的城市主体性。她认为,这种思想下进行的城市规 划是对城市的洗劫,它“抽空了城市的精华,大大损伤了城市的元气”,使不该 衰败的城区走向衰败,导致了“城市之死”。在 1980 年的国际城市设计会议上, 雅各布指出:大规模规划只能使建筑师们血液澎湃,使政客、地产商们血液澎湃, 而广大群众则总是成为牺牲品。时至今日,雅各布斯的城市观点对很多发展中国 家的城市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撇开这些繁复的文字文本,在视觉艺术领域中,“城市”也经常成为摄影家们的 争相表达的对象。在众多关于城市的视觉作品中,日本摄影家北岛敬三以一种统 一的拍摄风格拍摄了世界各大都市如伦敦、巴黎、纽约、柏林、东京等的高层建 筑林立的纯粹的城市景观。当这些呈现相同的面貌与表情的都市影像出现在我们 眼前时,一种全球化的不容分说的推进与世界都市日趋均质化的图景就不可避免 地浮现于我们眼前。 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曾讲过,建筑是本历史书,在城市中漫步,应该能够阅读它, 阅读它的历史、它的意韵。把历史文化遗留下来,古代建筑遗留下来,才便于阅
读这个城市,如果旧建筑、老建筑都拆光了,那我们就读不懂了,就觉得没有读 头。这座城市也就索然无味了 节选自《城市的死与生》,《社会学家茶座》2009年第2期,作者赵晔琴) 1.从原文看,下列对“城市之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市之死是指规划者割裂了城市与历史、文化之间的渊源 B.城市之死是由于建筑师或者规划设计师的主观创作导致的。 c.城市之死是指城市有了快速干道、绿化、摩天大楼等符号 D.城市之死目前表现为我们眼前的世界都市正在日趋均质化。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延缓城市的衰败过程,规划者在城市这个有机体上大刀阔斧、大展手脚 却忽略了城市这个有机体内的需要和体验 B.作者认为,依靠霍华德、柯布里耶、伯纳姆等人的规划思想,是“抽空了城 市的精华,大大损伤了城市的元气” C.北岛敬三以一种统一的拍摄风格拍摄了世界各大都市呈现相同的面貌与表情 的城市景观,表达了与雅各布斯相似的观点。 D.根据黑川纪章的观点,一座城市能够被读懂的前提,是这座城市必须有历史 文化遗留和旧建筑、老建筑,否则就索然无味。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市不是物理机体,它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 B.人们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恰恰是城市的命脉和生息。 C.大规模的城市规划总是让普通民众成为一个牺牲品。 世界各大都市都是高层建筑林立的纯粹的城市景观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谘,字仲询,唐赵国公峘之后。峘贬死袁州,因家新喻,遂为新喻人。谘幼有 至性,父文捷出其母,谘日夜号泣,食饮不入口,父怜之而还其母,遂以孝闻。 举进士,真宗顾左右曰:“是能安其亲者。”擢第三人,除大理评事、通判舒州, 召试中书,为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历三司、开封府判官,再迁左正言,出为淮 南转运副使。帝幸亳,以劳,迁尚书礼部员外郎。会江南饥,徙江东转运副使, 为度支判官。擢知制诰,寇准数改谘所拟制辞,谘不乐,以父留乡里请外,遂出 知荆南。会翰林学十阙,宰相拟他官,帝曰:“不如李谘。”遂为学士 仁宗即位,超迁本曹郎中、权知开封府,数月,权三司使,拜右谏议大夫。尝奏 事两宫曰:“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 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即诏谘与御史中丞刘筠等同议冗费 以景德较天禧,计所减得十三之上 时陕西缘边数言军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命吕夷简、 鲁宗道、张士逊与谘等经度其事。谘曰:“旧法商人入粟边郡,算茶与犀象、缗 钱,为虚实三估,出钱十四文,坐得三司钱百文。”谘请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 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谘以疾累请郡,改 枢密直学士、知洪州。行数月,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多请慈州矾, 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谘坐不察夺职。久之,进给 事中、知杭州,复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衣冠子弟恃荫无赖者,谘悉杖之,境 内肃然。还,勾当三班院,坐举吏降左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事,是岁,禁中火
读这个城市,如果旧建筑、老建筑都拆光了,那我们就读不懂了,就觉得没有读 头。这座城市也就索然无味了。 (节选自《城市的死与生》,《社会学家茶座》2009 年第 2 期,作者赵晔琴) 1.从原文看,下列对“城市之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城市之死是指规划者割裂了城市与历史、文化之间的渊源。 B.城市之死是由于建筑师或者规划设计师的主观创作导致的。 c.城市之死是指城市有了快速干道、绿化、摩天大楼等符号。 D.城市之死目前表现为我们眼前的世界都市正在日趋均质化。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延缓城市的衰败过程,规划者在城市这个有机体上大刀阔斧、大展手脚, 却忽略了城市这个有机体内的需要和体验。 B.作者认为,依靠霍华德、柯布里耶、伯纳姆等人的规划思想,是“抽空了城 市的精华,大大损伤了城市的元气”。 C.北岛敬三以一种统一的拍摄风格拍摄了世界各大都市呈现相同的面貌与表情 的城市景观,表达了与雅各布斯相似的观点。 D.根据黑川纪章的观点,一座城市能够被读懂的前提,是这座城市必须有历史 文化遗留和旧建筑、老建筑,否则就索然无味。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城市不是物理机体,它有一个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 B.人们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恰恰是城市的命脉和生息。 C.大规模的城市规划总是让普通民众成为一个牺牲品。 D.世界各大都市都是高层建筑林立的纯粹的城市景观。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谘,字仲询,唐赵国公峘之后。峘贬死袁州,因家新喻,遂为新喻人。谘幼有 至性,父文捷出其母,谘日夜号泣,食饮不入口,父怜之而还其母,遂以孝闻。 举进士,真宗顾左右曰:“是能安其亲者。”擢第三人,除大理评事、通判舒州, 召试中书,为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历三司、开封府判官,再迁左正言,出为淮 南转运副使。帝幸亳,以劳,迁尚书礼部员外郎。会江南饥,徙江东转运副使, 为度支判官。擢知制诰,寇准数改谘所拟制辞,谘不乐,以父留乡里请外,遂出 知荆南。会翰林学士阙,宰相拟他官,帝曰:“不如李谘。”遂为学士。 仁宗即位,超迁本曹郎中、权知开封府,数月,权三司使,拜右谏议大夫。尝奏 事两宫曰:“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 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即诏谘与御史中丞刘筠等同议冗费, 以景德较天禧,计所减得十三之上。 时陕西缘边数言军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命吕夷简、 鲁宗道、张士逊与谘等经度其事。谘曰:“旧法商人入粟边郡,算茶与犀象、缗 钱,为虚实三估,出钱十四文,坐得三司钱百文。”谘请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 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谘以疾累请郡,改 枢密直学士、知洪州。行数月,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多请慈州矾, 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谘坐不察夺职。久之,进给 事中、知杭州,复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衣冠子弟恃荫无赖者,谘悉杖之,境 内肃然。还,勾当三班院,坐举吏降左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事,是岁,禁中火
仓卒营造,应办举集。进尚书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数月,遭父丧,起复,迁 户部侍郎、知谏院事。是时榷茶法浸坏,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谘以前坐变法 得罪,固辞,不许。于是复用谘所变法,语具《食货志》。卒,赠右仆射,谥宪 谘性明辨,周知世务,其处烦猝,常若闲暇,吏不敢欺。在枢府,专务革滥赏 抑侥幸,人以为称职。无子,以族子为后。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务) A.因家新喻 家:定居 B.权知开封府 权:代理 C.句献私商人 私:勾结 D.是时榷茶法浸坏 授:侵害 5.下列各组名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父留乡里请外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6.下列对原文有荚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谘从小至情至性,他父亲把他母亲给休了,李谘就日夜嚎哭,不吃不喝 母亲回来了,从此他就成了有名的孝子 B.李谘曾经向两富太后上书削减军费,朝廷下诏让李谘和御史中丞刘筠等人办 理此事,结果景德年比天禧年减少军费十分之三以上。 C.李谘从永兴回京之后,主管三班院,后因罪降为左滦议大夫,皇宫失火后, 李谘很快就修建好了皇宫,又被任命为户部侍郎。 D.李谘在枢密院仼枢密副使的时候,专门花气力废除不合法度胡乱的赏赐,抑 制下面官吏希图恩赏的侥幸心理,人们认为很称职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翰林学士阙,宰相拟他官,帝日:“不如李谘 (2)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 (3)时陕西缘边数言军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8.下列对本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诗题是“饯别”,但诗中没有饯别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未提及。 B.首联写朋友登舟远去,小船行驶于茫茫长江,诗人频频挥手,依依惜别。 C.第三句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倾注了自己的关切 D.尾联诗人想象朋友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心中充满愁思
仓卒营造,应办举集。进尚书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数月,遭父丧,起复,迁 户部侍郎、知谏院事。是时榷茶法浸坏,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谘以前坐变法 得罪,固辞,不许。于是复用谘所变法,语具《食货志》。卒,赠右仆射,谥宪 成。 谘性明辨,周知世务,其处烦猝,常若闲暇,吏不敢欺。在枢府,专务革滥赏, 抑侥幸,人以为称职。无子,以族子为后。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务) A.因家新喻 家:定居。 B.权知开封府 权:代理 c.句献私商人 私:勾结 D.是时榷茶法浸坏 授:侵害 5.下列各组名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以父留乡里请外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6.下列对原文有荚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谘从小至情至性,他父亲把他母亲给休了,李谘就日夜嚎哭,不吃不喝, 母亲回来了,从此他就成了有名的孝子 B.李谘曾经向两富太后上书削减军费,朝廷下诏让李谘和御史中丞刘筠等人办 理此事,结果景德年比天禧年减少军费十分之三以上。 C.李谘从永兴回京之后,主管三班院,后因罪降为左滦议大夫,皇宫失火后, 李谘很快就修建好了皇宫,又被任命为户部侍郎。 D.李谘在枢密院任枢密副使的时候,专门花气力废除不合法度胡乱的赏赐,抑 制下面官吏希图恩赏的侥幸心理,人们认为很称职。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会翰林学士阙,宰相拟他官,帝日:“不如李谘。” (2)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 (3)时陕西缘边数言军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8.下列对本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诗题是“饯别”,但诗中没有饯别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未提及。 B.首联写朋友登舟远去,小船行驶于茫茫长江,诗人频频挥手,依依惜别。 C.第三句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倾注了自己的关切。 D.尾联诗人想象朋友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心中充满愁思
9.你认为颔联中那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炼字的功力?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做六小题)(6分) (1)大行不顾细谨 (司马迁《鸿门宴》) (2) ?所思在远道。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 蓉》) (3)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仁义不施, 。(贾谊《过秦论》) (6)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遏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7)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8)楼船夜雪瓜洲渡, (陆游《书愤》)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一只鸟 芦芙荭 每天清晨走进公园时,他总要在那位盲眼老头面前徘徊好久好久。盲眼老人是遛 鸟的,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只精致的鸟笼,笼里养着一只他叫不上名的鸟儿 鸟儿好漂亮好漂亮,一身丰泽的羽毛油光水亮;一双乌黑的眼珠,顾盼流兮,滚 珠般转动着。特别是鸟的叫声,十分的悦耳。更重要的是,那只鸟有一个令他怦 然心动的名字一一阿捷。每次,盲眼老人用父亲喊儿子般亲昵的口气“捷儿、捷 儿”地叫着那鸟儿,教那鸟儿遛口时,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一般,令他 不安 他是个很古板的老头。退休这么长时间,除了每早来这公园里遛遛达达外,不会 下棋,不会玩牌,对莳弄花儿、草儿,养个什么狗儿、鸟儿的也几乎没有一点儿 兴趣。但自从他见了那个盲眼老头养的那只叫阿捷的鸟儿之后,他就从心底生出 了一种欲望一一无论如何也要得到这只鸟儿 有了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之后的日子,他就千方百计地有意去接近那个盲眼老头。 盲眼老头很友善,也很豁达。他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和他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他简直有点喜出望外。 盲眼老头孤苦伶仃一个人。每天早晨他便很准时地赶到公园去陪老头一块儿遛 鸟。他把盲眼老头那只鸟看得比什么都贵重。隔个一天两天,他便去买很多很多 的鸟食,送到老头家去。他和老头一边聊着天,一边看鸟儿吃着他带来的食物。 常常就看得走了神,失了态。好在这一切,那盲眼老头是看不见的。 有一天,他终于有点按捺不住了。他对盲眼老头说,让盲眼老头开个价,他想买 下那只鸟。尽管他的话说得很诚恳,可盲眼老头听了他的话。先是吃了一惊,继 而摇了摇头:“这只鸟儿,怎么我也不会卖的!” 我会给你掏大价的,”他有些急了,“万儿八千,你说多少,我掏多少,绝不 还价 “你若真的喜欢这种鸟的话,我可以托人帮你买一只。”盲眼老头说。盲眼老头 的态度也极为诚恳
9.你认为颔联中那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炼字的功力?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做六小题)(6 分) (1)大行不顾细谨, 。 (司马迁《鸿门宴》) (2) ?所思在远道。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 蓉》) (3)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仁义不施, 。 (贾谊《过秦论》) (6)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遏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7)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8)楼船夜雪瓜洲渡, 。 (陆游《书愤》)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一只鸟 芦芙荭 每天清晨走进公园时,他总要在那位盲眼老头面前徘徊好久好久。盲眼老人是遛 鸟的,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只精致的鸟笼,笼里养着一只他叫不上名的鸟儿。 鸟儿好漂亮好漂亮,一身丰泽的羽毛油光水亮;一双乌黑的眼珠,顾盼流兮,滚 珠般转动着。特别是鸟的叫声,十分的悦耳。更重要的是,那只鸟有一个令他怦 然心动的名字——阿捷。每次,盲眼老人用父亲喊儿子般亲昵的口气“捷儿、捷 儿”地叫着那鸟儿,教那鸟儿遛口时,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一般,令他 不安。 他是个很古板的老头。退休这么长时间,除了每早来这公园里遛遛达达外,不会 下棋,不会玩牌,对莳弄花儿、草儿,养个什么狗儿、鸟儿的也几乎没有一点儿 兴趣。但自从他见了那个盲眼老头养的那只叫阿捷的鸟儿之后,他就从心底生出 了一种欲望——无论如何也要得到这只鸟儿! 有了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之后的日子,他就千方百计地有意去接近那个盲眼老头。 盲眼老头很友善,也很豁达。他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和他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他简直有点喜出望外。 盲眼老头孤苦伶仃一个人。每天早晨他便很准时地赶到公园去陪老头一块儿遛 鸟。他把盲眼老头那只鸟看得比什么都贵重。隔个一天两天,他便去买很多很多 的鸟食,送到老头家去。他和老头一边聊着天,一边看鸟儿吃着他带来的食物。 常常就看得走了神,失了态。好在这一切,那盲眼老头是看不见的。 有一天,他终于有点按捺不住了。他对盲眼老头说,让盲眼老头开个价,他想买 下那只鸟。尽管他的话说得很诚恳,可盲眼老头听了他的话。先是吃了一惊,继 而摇了摇头:“这只鸟儿,怎么我也不会卖的!” “我会给你掏大价的,”他有些急了,“万儿八千,你说多少,我掏多少,绝不 还价。” “你若真的喜欢这种鸟的话,我可以托人帮你买一只。”盲眼老头说。盲眼老头 的态度也极为诚恳
“我只要你这只!” 可是,不管他好说歹说,盲眼老头还是不卖。他打定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主意,又 去和老头交谈了几次。老头仍是那句话:“不卖!”这使他很失望。一次次失望, 他就感觉到自己的心像堵了一块什么东西似的。他就病了。他心里明白自己是因 为什么病的。儿孙们又是要他吃药,又是要他住院。他理也懒得理。 几天以后,那位盲眼老头才得知他病了。而且知道病因就出在自己的这只鸟儿身 上。老头虽然不舍得这只鸟儿,还是忍痛割爱提了鸟笼拄着拐杖来看他。 “老弟,既然你喜欢这只鸟,我就将它送给你吧。” 躺在病床上的他,看到手提鸟笼的盲眼老人,听了这话,激动得差点掉下泪来。 病也当下轻了许多。他一把握住老头拄着拐杖的手,久久地不丢。 “老弟,其实这并非是什么名贵的鸟。它不过是一只极普通的鸟。我买回它时, 仅花了十多元钱。不过,这多年…” “老兄,你别说了。我想要这只鸟,并没有将它看成是什么名贵的鸟。” 几天后,盲眼老头又拄着拐杖去看他,也是去看那只鸟。可是,盲眼老头进屋时, 却没有听到鸟的叫声。盲眼老头忍不住了,问:“鸟儿呢?阿捷呢?” 许久许久,他才说:“我把鸟放了。”他没敢正眼去看盲眼老头。可他是能想像 得出盲眼老头听了这话时那种满脸诧异的样子。 “什么?你把鸟放了?你怎么可以放了阿捷呢?”果然,盲眼老头说话的声音变 得异常激动。 是的,老兄。我把鸟放了。你不知道,我这一生判了几十年的案子。每个案子不 论犯法的是平民百姓或是达官贵人,我都觉得自己是以理待人,判得问心无愧 现在细细回想,这一生,唯一判错的,只有一个案子。当我发现了事实真相后 未来得及重新改判,他就病死在牢狱里了。我现在已退下来了。这事也没有任何 人知道。可自见了你提的鸟笼和笼中那只叫阿捷的鸟儿后,我的灵魂就再也不能 安宁了。老兄,我错判的那个青年也叫阿捷呀!”他说着说着已是泪水扑面而下。 他发现盲眼老头听了这话,竟然变得木木呆呆的样子,那双凹下去的眼也有泪水 流了出来。但他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几年后,盲眼老头先他而去了。他作为盲眼老头的挚友,拖着年迈的身体亲手为 盲眼老头操办后事。办完后事,在为盲眼老头整理遗物时,他从盲眼老头的一个 笔记本里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后生。他看了照片一眼,又 看了照片一眼。他真不敢相信照片上这个年轻的后生,与他记忆中的那个阿捷竟 然是那样的相像。他不知道,照片上的后生真的就是那个阿捷呢,还是一种偶然 的巧合? (选自《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 1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写的是一位法官错判一件冤案,退休后想方设法终于弥补了过错的故事。 看似挺简单的一件事,作者却写得跌宕生姿,一波三折 B.小说的脉络是:邂逅“阿捷”一一希望占有一一蓄意接近老人一一老人坚决 不卖一一思念“阿捷”成病一一老人送鸟一一放飞“阿捷” C.小说中的盲眼老人是一个生活中的强者,他虽然孤苦伶仃,晚境凄凉,但他 的所作所为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当中的坚忍、无私与宽容。 D.小说的重要人物之一阿捷一直没有出场,但我们从“他”和盲眼老人的语言 和行为中可以侧面感受到这是一个很善良很淳朴的青年形象
“我只要你这只!” 可是,不管他好说歹说,盲眼老头还是不卖。他打定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主意,又 去和老头交谈了几次。老头仍是那句话:“不卖!”这使他很失望。一次次失望, 他就感觉到自己的心像堵了一块什么东西似的。他就病了。他心里明白自己是因 为什么病的。儿孙们又是要他吃药,又是要他住院。他理也懒得理。 几天以后,那位盲眼老头才得知他病了。而且知道病因就出在自己的这只鸟儿身 上。老头虽然不舍得这只鸟儿,还是忍痛割爱提了鸟笼拄着拐杖来看他。 “老弟,既然你喜欢这只鸟,我就将它送给你吧。” 躺在病床上的他,看到手提鸟笼的盲眼老人,听了这话,激动得差点掉下泪来。 病也当下轻了许多。他一把握住老头拄着拐杖的手,久久地不丢。 “老弟,其实这并非是什么名贵的鸟。它不过是一只极普通的鸟。我买回它时, 仅花了十多元钱。不过,这多年……” “老兄,你别说了。我想要这只鸟,并没有将它看成是什么名贵的鸟。” 几天后,盲眼老头又拄着拐杖去看他,也是去看那只鸟。可是,盲眼老头进屋时, 却没有听到鸟的叫声。盲眼老头忍不住了,问:“鸟儿呢?阿捷呢?” 许久许久,他才说:“我把鸟放了。”他没敢正眼去看盲眼老头。可他是能想像 得出盲眼老头听了这话时那种满脸诧异的样子。 “什么?你把鸟放了?你怎么可以放了阿捷呢?”果然,盲眼老头说话的声音变 得异常激动。 是的,老兄。我把鸟放了。你不知道,我这一生判了几十年的案子。每个案子不 论犯法的是平民百姓或是达官贵人,我都觉得自己是以理待人,判得问心无愧。 现在细细回想,这一生,唯一判错的,只有一个案子。当我发现了事实真相后, 未来得及重新改判,他就病死在牢狱里了。我现在已退下来了。这事也没有任何 人知道。可自见了你提的鸟笼和笼中那只叫阿捷的鸟儿后,我的灵魂就再也不能 安宁了。老兄,我错判的那个青年也叫阿捷呀!”他说着说着已是泪水扑面而下。 他发现盲眼老头听了这话,竟然变得木木呆呆的样子,那双凹下去的眼也有泪水 流了出来。但他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几年后,盲眼老头先他而去了。他作为盲眼老头的挚友,拖着年迈的身体亲手为 盲眼老头操办后事。办完后事,在为盲眼老头整理遗物时,他从盲眼老头的一个 笔记本里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后生。他看了照片一眼,又 看了照片一眼。他真不敢相信照片上这个年轻的后生,与他记忆中的那个阿捷竟 然是那样的相像。他不知道,照片上的后生真的就是那个阿捷呢,还是一种偶然 的巧合?! (选自《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 1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写的是一位法官错判一件冤案,退休后想方设法终于弥补了过错的故事。 看似挺简单的一件事,作者却写得跌宕生姿,一波三折。 B.小说的脉络是:邂逅“阿捷”——希望占有——蓄意接近老人——老人坚决 不卖——思念“阿捷”成病——老人送鸟——放飞“阿捷”。 C.小说中的盲眼老人是一个生活中的强者,他虽然孤苦伶仃,晚境凄凉,但他 的所作所为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当中的坚忍、无私与宽容。 D.小说的重要人物之一阿捷一直没有出场,但我们从“他”和盲眼老人的语言 和行为中可以侧面感受到这是一个很善良很淳朴的青年形象